回覆列表
-
1 # 木橋故事
-
2 # 狼子魂
高中生談戀愛會影響學習嗎
匆匆那年我們見過太少世面,只愛看同一張臉,那麼莫名其妙那麼討人歡喜鬧起來又太討厭。
以我手寫我故事,淚目回憶不堪回首的那些青澀往事,告訴大家高中生談戀愛會不會影響學習。
高一時,情竇初開,情意朦朧,情感豐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小心對某位女同學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情愫。
有緊張,有羞澀,有糾結,有很多奇奇怪怪而又神奇的體驗。
後受魯迅先生“真的猛士,敢於直面……”的影響,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寫出了人生第一封表白信。
那晚,我立在江邊,看江水滔滔流去,看它帶來一個世界的滄桑,順便見證一個青澀少年高頻率的心跳。
好了,言歸正傳。
高中生談戀愛真的非常影響學習,舉個例子,為了她我從重點班申請轉到普通班(她所在的班)。
再舉個例子,因為精力分散,我的成績沒有大的突破,她的更慘。
最後高考結束,我們的成績都不算好,沒有進同一所學校。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當年我們學校模擬考試排名理科第一(男)、文科第五(女)的兩個學霸,他倆也談戀愛了,然後高考成績都很不理想。
再看《匆匆那年》,方茴,陳尋的學習,也是一樣,不說一落千丈,但是有降無升。
不用再奢望談戀愛不會影響學習這樣的事了,不可能的。
但是愛情來了,你擋也擋不住,唉,真愁。
-
3 # 秋水共長天一色88
肯定影響,我的女兒今年高考,由於談戀愛,分數比預想的低,現在正難受。做為家長,那種想阻止又不敢阻止的心情真的不好受。
記得有人說過,戀愛不一定影響學習,但是暗戀一定會影響學習。這或許並不全面,但也說明一個問題。對於孩子在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這件事,一味的阻攔、禁止,有時並不一定能有好的效果。
正如一個網友所說,“人性這種東西是不能禁止的。就像吃飯睡覺呼吸,以及對於自由的渴望和對異性的好奇。”
1. 正確認識在美國,人們對於“早戀”的這個問題,態度比較寬容。這當然和文化、社會環境有關,但更多的是因為大家首先能接受,孩子對異性的好感是正常現象,然後再看早晚或合適與否的問題。
兒童教育家朱迪瑞思曾說:“與家長同意的年齡無關,沒有法律規定孩子的年齡是否已經足夠應付一段感情。關鍵是家長需要很好地瞭解孩子,有些孩子可能已準備好在12歲時建立一段關係,而有些孩子則要等到17歲”。
她說:“根據我與孩子一起工作的經歷,從6年級開始,他們開始意識到異性的不同!"”
所以,發現孩子談戀愛,我們首先要意識到,孩子在情感發育方面非常正常。這可不是一件壞事。
2. 不要過度解讀其實,很多孩子之間的感情並沒有那麼複雜,也不必給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感賦予過多的意義。
知乎上有一條關於早戀的描述十分有趣,“中學戀愛最刺激的是什麼呢?…… 最刺激的就是面對一刀切的校方和家長,各種操作各種閃避,各種成功後的欣喜若狂,各種失敗後的沮喪。”
這位網友形象的描繪出,孩子面對阻止迸發出的熱情激情。
原來,家長和老師們的干涉,有時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 支援派儘管有大批的家長老師把“早戀”問題看成是洪水猛獸,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理解、甚至接受這種現象了。
黃磊就曾明確表示過,“早戀這個詞本身就很混蛋,什麼叫早戀呢,十四五歲,情竇初開,怎麼能叫早戀呢?戀愛就是戀愛,青春期懵懵懂懂的,我覺得是美好的……如果我女兒在十四五歲戀愛了,那是十分正常的,我絕不會多加干涉。”
支援孩子早戀的明星爸爸不只黃磊一個。
陳奕迅的女兒十四歲的時候,被狗仔隊排到談戀愛。母親徐濠縈公開表示:“其實我們知道她在談戀愛……Eason他OK的,很開放的,你看他那個樣就知道,超級開放,這個時候應該談戀愛的。”
徐濠縈甚至笑著表示,男孩子很帥,女兒眼光不錯。
至於大部分父母擔心的影響學習的問題並沒有發生,陳奕迅的女兒不僅成績優秀,更是個運動健將,喜歡跑步、滑水,還是學校手球隊的成員,經常代表學校外出參賽。
可見,早戀這回事,並不一定和成績掛鉤。孩子的學習如何,更多的還是看自己,看家長如何引導。
而她關注的原因是要知道,如果孩子過於重視這段關係,就會影響結交其他朋友,影響正常的社交生活,學習也可能受到影響。”
可見,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他們是否接受孩子談戀愛,擔心的問題都差不多。
所以,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感情問題呢?
1)保持順暢的溝通
有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交流思想,在這個時間哩,孩子可以告訴家長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而不需要父母的評判。這會有助於父母瞭解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思考如何解決。
2)機會教育
在這一點上,李玫瑾教授的做法堪稱楷模。李教授在講課時曾說過一段自己的經歷,她說:“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戀愛問題,不要回避,不要僵持,要進行正確的引導。” 李教授在一次看到接新娘的車隊時,女兒說這形勢多沒勁啊。而李教授卻說,“有這種形勢很好,結婚就是要有要求,不能把自己輕易的給別人,那就相當於降價處理了。” 潛移默化中,李教授引導了孩子要懂得珍視自己。
3)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許多孩子在小學和中學都有兩性的朋友。重要的是鼓勵孩子與所有性別的孩子發展友誼,擁有同性和異性的朋友能分散孩子對一個人的注意力,能夠幫助孩子瞭解什麼樣的朋友更適合自己,也就容易在以後的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
4)注意孩子接觸的媒體
年輕的青少年之間建立戀愛關係,甚至更進一步,很多時候是因為從各種媒體中得到了不適當的資訊。許多孩子認為他們應該在一定年齡之前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來證明他們的吸引力。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幫孩子甄別媒體資訊來源,同時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幫他們建立自己的自尊心,讓孩子不需要過早地走上這條路。
5)信任
家長要信任孩子,告訴他們什麼是真正的愛,和他們探討愛情中重要的東西,比如人品性格等等。“眼光比孩子高,說話比孩子聰明”,這才是面對早戀問題的正確態度,一味地制止打壓是行不通的。
羅永浩說過的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他說:“我不認為有什麼“早戀”的概念,到了孩子自己想談戀愛的時候,就讓他們去談好了。其實只要不是太自以為是的父母,就都應該知道孩子如果真要談戀愛,攔是攔不住的。不管孩子多小,只要他們想談就不是“早戀”。我將來如果有孩子,絕對不會阻止他(她)談戀愛。如果這時候孩子身體還沒發育完,我就會告訴孩子正確的性知識,免得他們由於無知導致身體受到傷害。”
堵不如疏,不想讓孩子們因為感情問題而影響學習,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要學會正面引導,一刀切方法雖然簡單,但終究治標不治本。在早戀這個問題上,只有真正用心去教導,才能讓他們學會愛自己,也贏得更多人的愛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