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頭到船尾大約長八分多一點,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
原文: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白話譯文:
船頭到船尾大約長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而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開啟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字的凹處。
此文出自明·魏學洢《核舟記》
擴充套件資料
《核舟記》是明朝文學家魏學洢創作的一篇說明文。此文細緻地描寫了一件微雕工藝品——“核舟”的形象,其構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卓越成就,表達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技術的讚美,以及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的高度讚揚。
全文語言生動平實、洗練,“核舟”的形象刻畫得十分具體,其上的人物亦描繪得逼真而又生動,這些都無不體現了作者細膩的文筆。
中國古代的雕塑工藝發展到明代已經非常精湛,特別是微雕工藝更是如此。明代民間微雕藝人王叔遠,雕刻了這艘核舟,並將之送給作者,作者驚歎其技藝高超,而作此文。
作者簡介:
魏學洢[yī](約1596年—約1625年),字子敬,號茅簷,嘉善(今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人,明末散文家。明末天啟年間著名的江南才子,他出生在浙江嘉興的一戶仕宦人家,父親是一位名臣。
他一生寫過很多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張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記》,這篇文章還被收入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中,另外就是《茅簷集》八卷。
船頭到船尾大約長八分多一點,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
原文: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白話譯文:
船頭到船尾大約長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而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開啟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字的凹處。
此文出自明·魏學洢《核舟記》
擴充套件資料
《核舟記》是明朝文學家魏學洢創作的一篇說明文。此文細緻地描寫了一件微雕工藝品——“核舟”的形象,其構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卓越成就,表達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技術的讚美,以及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的高度讚揚。
全文語言生動平實、洗練,“核舟”的形象刻畫得十分具體,其上的人物亦描繪得逼真而又生動,這些都無不體現了作者細膩的文筆。
中國古代的雕塑工藝發展到明代已經非常精湛,特別是微雕工藝更是如此。明代民間微雕藝人王叔遠,雕刻了這艘核舟,並將之送給作者,作者驚歎其技藝高超,而作此文。
作者簡介:
魏學洢[yī](約1596年—約1625年),字子敬,號茅簷,嘉善(今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人,明末散文家。明末天啟年間著名的江南才子,他出生在浙江嘉興的一戶仕宦人家,父親是一位名臣。
他一生寫過很多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張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記》,這篇文章還被收入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中,另外就是《茅簷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