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azhu2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牧童評畫是現代人自己加的題目。

    原文節選自 書戴嵩畫牛

    《書戴嵩畫牛》,用簡單的手法敘述了一件事情,並諷刺了憑空想像的外行人。

    這篇文章又出自《東坡志林》。此書所載為蘇軾自元豐至元符年間二十年中之雜說史論,內容廣泛,無所不談。其文則長短不拘,或千言或數語,而以短小為多。皆信筆寫來,揮灑自如,體現了作者行雲流水涉筆成趣的文學風格。

    此書宋時或稱《東坡手澤》,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即著錄《東坡手澤》三卷,並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謂《志林》也。”《四庫全書總目》以為“蓋軾隨手所記,本非著作,亦無書名。其後人裒而錄之,命曰《手澤》;而刊軾集者不欲以父書目之,故題曰《志林》耳。”然黃庭堅《豫章集》卷二九《跋東坡敘英皇事帖》雲:“往嘗於東坡見手澤二囊,……手澤袋蓋二十餘,皆平生作字,語意類小人不欲聞者,輒付諸郎入袋中,死而後可出示人者。”則《手澤》之名為作者生前自定。又蘇軾元符三年內移過廉州,有《與鄭靖老書》雲:“《志林》竟未成,但草得《書傳》十三卷。”是作者亦曾預有《志林》之名。此書傳本頗多,卷數亦不一,有一卷、五卷、十二卷本。較通行之一卷本有宋左圭《百川學海》本(《百川》本),明成化《東坡七集》本;五卷本有明萬曆趙開美刊本(趙本),清嘉慶張海鵬重刊趙本(張本),次年復輯入《學津討原》本(《學津》本),涵芬樓據趙本校印本;十二卷本則有明萬曆商濬《稗海》本(商本)。一卷本僅載史論而無雜說;十二卷本皆雜說而無史論,雖收羅甚豐,然訛誤亦不少;五卷本兼有雜說史論,去取較為精審,一般認為它是宋人所裒錄,故《四庫提要》以之著錄。

    它並不是蘇軾寫的,只是後人把蘇軾談過的話記下來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算開一家麻辣燙店需要準備哪些方面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