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者,心無二心,意無二意之謂,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終之意。忠誠;寬恕。
中國儒家倫理範疇,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原則。“忠”,盡力為人謀,中人之心,故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為恕。最早將忠恕聯絡起來的是中國春秋時代的曾子。他在解釋孔子“吾道一以貫之”時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態度對待人。孔門的弟子以忠恕作為貫通孔子學說的核心內容,是“仁”的具體運用。忠恕成為儒家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評價
墨家宣傳的“兼愛”,是要取消這些天然的等差,因此是一種無法落實的抽象原則,而對於人體差異的偏執,又會導致極端個人主義———“為我”。儒家認為,這兩者都會造成人的非倫理狀態。
既然每個人都有差異,在感受事物時自然會對這些差異有所偏執。這種偏執,儒家稱為人心之“蔽”,偏執則不能溝通。
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石光榮,兒子想考大學,父親卻逼子從戎,真是“己之所欲,施之於人”,雖然是好心,但表現的卻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偏執”,抹殺了人、我的差異,導致雙方十多年無法正常溝通。
儒家以忠恕行仁,既要保持住人倫物理的自然分位差異,又要排除對這差異私己性的偏執。這種愛,就是包涵著個體分位差異性的溝通,而它所成就的,是一種具體的德性。
儒家所說的“成己成人”“誠”“成己成物”“盡己之性以盡人之性”,這裡“成”和“盡”都是實現的意思。而實現個人價值的方法,不是把“己性”強加於人和物,而是順應人和物的本性來成就它。
參考資料:
忠者,心無二心,意無二意之謂,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終之意。忠誠;寬恕。
中國儒家倫理範疇,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原則。“忠”,盡力為人謀,中人之心,故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為恕。最早將忠恕聯絡起來的是中國春秋時代的曾子。他在解釋孔子“吾道一以貫之”時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態度對待人。孔門的弟子以忠恕作為貫通孔子學說的核心內容,是“仁”的具體運用。忠恕成為儒家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評價
墨家宣傳的“兼愛”,是要取消這些天然的等差,因此是一種無法落實的抽象原則,而對於人體差異的偏執,又會導致極端個人主義———“為我”。儒家認為,這兩者都會造成人的非倫理狀態。
既然每個人都有差異,在感受事物時自然會對這些差異有所偏執。這種偏執,儒家稱為人心之“蔽”,偏執則不能溝通。
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石光榮,兒子想考大學,父親卻逼子從戎,真是“己之所欲,施之於人”,雖然是好心,但表現的卻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偏執”,抹殺了人、我的差異,導致雙方十多年無法正常溝通。
儒家以忠恕行仁,既要保持住人倫物理的自然分位差異,又要排除對這差異私己性的偏執。這種愛,就是包涵著個體分位差異性的溝通,而它所成就的,是一種具體的德性。
儒家所說的“成己成人”“誠”“成己成物”“盡己之性以盡人之性”,這裡“成”和“盡”都是實現的意思。而實現個人價值的方法,不是把“己性”強加於人和物,而是順應人和物的本性來成就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