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另一位全才是蘇東坡。他與文同齊名,巧的是二人不僅是親家,情同手足,並且同為“竹痴”。“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東坡既是自況,也是評點自己那位親家。據說,蘇東坡畫竹,追根溯源,也是受文同“傳染”,並且還是文同授之以技法。
文同任洋州(今陝西洋縣)太守時,別人都覺得那裡是窮鄉僻壤,但文同卻十分愜意於此地,因為這裡滿山滿谷都是竹林。一日,文同與夫人同去觀竹,晚飯僅有竹筍下飯。正吃間,收到東坡信札。東坡除了照例噓寒問暖外,還附了一詩:漢刀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川千畝在胸中。
文同讀罷詩句,忍俊不禁,放懷大笑,噴飯滿桌。有如此親家,“清貧太守”倍感生活的滋潤。他經常坦言:世無知己者,唯子瞻(東坡的字)識吾妙處。
東坡也公開表示:與可於予親厚無間,一日不見,使人思之。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文同曾送東坡一幀墨竹冊頁。次年正月,61歲的文同奉調出任湖州(今浙江吳興)太守,不幸於二十一日病逝於赴任途中的陳州(今河南淮陽)驛舍。東坡得知噩耗,以手摩拳畫冊,揮淚不止。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託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並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餘為徐州。與可以書遺餘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於子矣。”書尾複寫一詩,其略雲:“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於筆硯,願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餘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與可笑曰:“蘇子辯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因以所畫篔簹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篔簹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篔簹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北宋另一位全才是蘇東坡。他與文同齊名,巧的是二人不僅是親家,情同手足,並且同為“竹痴”。“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東坡既是自況,也是評點自己那位親家。據說,蘇東坡畫竹,追根溯源,也是受文同“傳染”,並且還是文同授之以技法。
文同任洋州(今陝西洋縣)太守時,別人都覺得那裡是窮鄉僻壤,但文同卻十分愜意於此地,因為這裡滿山滿谷都是竹林。一日,文同與夫人同去觀竹,晚飯僅有竹筍下飯。正吃間,收到東坡信札。東坡除了照例噓寒問暖外,還附了一詩:漢刀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川千畝在胸中。
文同讀罷詩句,忍俊不禁,放懷大笑,噴飯滿桌。有如此親家,“清貧太守”倍感生活的滋潤。他經常坦言:世無知己者,唯子瞻(東坡的字)識吾妙處。
東坡也公開表示:與可於予親厚無間,一日不見,使人思之。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文同曾送東坡一幀墨竹冊頁。次年正月,61歲的文同奉調出任湖州(今浙江吳興)太守,不幸於二十一日病逝於赴任途中的陳州(今河南淮陽)驛舍。東坡得知噩耗,以手摩拳畫冊,揮淚不止。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託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並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餘為徐州。與可以書遺餘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於子矣。”書尾複寫一詩,其略雲:“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於筆硯,願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餘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與可笑曰:“蘇子辯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因以所畫篔簹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篔簹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篔簹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