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皖南胖姐新生活
-
2 # 東瓜在農村
現在種植小麥和玉米確實不掙錢,除去化肥種子農藥澆地,一畝地按一千二來說,也是所剩無幾,因為現在國家都是進口糧食,導致糧食價格下滑,每個地區不一樣,個人收購也是賣給麵粉加工廠,價格給的不高,也是一個原因,
-
3 # 西北阿翔
如今糧食的價格一直持續低迷,對於農民來說種地已經不賺錢了,隨著如今各項補貼的取消,對於農民而言想要種地發家致富幾乎是不可能了,現在很多農民都不願在繼續種植土地了,那麼不種地農民以後靠什麼來維持生活呢?
1、土地流轉
隨著現在土地流轉政策的不斷開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都將土地流轉給了種植大戶,對於農民來說,寧願一年拿到一下微博的土地流轉費用,也比種地要強,尤其是遇到災害糧食產量、糧食質量都有很多大的問題,而且糧食價格持續低迷,賣糧難成為他們最大的問題。
2、外出打工
現在外出打工的人群越來越多,不少農民都將農村的土地擱置、流轉出去,依靠外出打工的收入來維持全家生活,而現在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景氣,不少工廠倒閉、不少工程被擱置,農民進城之後想要找到工作也越來越困難。
3、農村創業
支援農民工回家鄉創業,已經成為支援農村發展的主流政策,如今很多農民在外也難以找到活兒做了,不少農民工都因為沒有工作而選擇回到家鄉,回家之後他們也只能夠依靠土地承包,進行農村創業。
-
4 # 萬里之鵬Vlog
現在農民自己種地 賺不了幾個錢,因為中間的成本在提高,之前都是純手工,成本低但是很麻煩,後來都是機器播種,收割。雖然輕鬆了很多,但是成本提高了,所以大家可以集體承包,或者換個思路。
-
5 # 景輝陳
小麥,玉米這種經濟作物還需要成規模和科技化的種植,選好地,用好種,機械化的種植,這樣也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得到國家的補貼
-
6 # 農村王小霞
沒有窮農民,只有懶農民
小麥、玉米這類糧食作物都有保護價,其保護價可以保證這類糧食作物的價格不會飛漲也不會狂跌。保護價最終目地是為了控制小麥、玉米價格的穩定,同時也是保證了百姓的基本生活的穩定。
土地流轉如果以現在的人均土地面積只靠種植玉米、小麥這種糧食作物生活的話,我估計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所以,大面積的土地流轉勢在必行,每畝那怕一年只賺兩百塊,但種一百畝就是2萬塊。
改種經濟農作物玉米、小麥的種植及收穫非常方便、簡單,並且價格也沒有大的風險,不會太貴,也不會太便宜,但是它們的出售價格同樣低廉。所以,建議改種經濟型農作物,比如大蒜、姜,再比如可以種植果樹。雖然這類經濟性農作物及果樹有一定的風險,但是相對於沒風險的玉米、小麥,它的經濟收入要多很多很多。
-
7 # 京漂追夢人
小麥玉米價格便宜,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已成定局。因為進口糧食的成本較低,成為制約著國內糧價的上漲的主要因素。
聽了這幾個農民朋友的話,我也在想,這些年,各種物價飛漲,只有糧食不漲反跌,一季小麥加一季玉米,純收入幾百塊錢,這讓農民很受傷。難怪大家紛紛棄地不種,外出打工。
那麼是不是因為糧食價格低廉,農民就沒有未來了呢?我在這裡可以明確的說,如果不轉變經營方式,單純靠種糧增收,是沒有出路的。只有發展高產高效農業,走規模化經營之路,或許能看到光明。
有讀者朋友會說,說的輕巧,規模化那麼容易搞,那得多少投資?如果有的農戶沒有資金技術勞動力,可以把土地入股或者是轉包給種地大戶來經營,這樣可以倒出手來出去打打工,增加收入。這點,我們青島地區的農民很多有這麼幹的,一畝地一年900-1000塊錢,轉包給一些農業產業園主用來發展觀賞農業,生態農業。這樣不用受累,比種糧收入高。
咱們國家地域廣闊,每個地方的情況不同,農民朋友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儘量種植一些經濟效益高的農作物,達到增收的目的。
董青島供稿。
-
8 # 家鄉小帥
大家好!身為農民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也是從田間走到走出來了的: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講我生活中的經驗和看法:
近幾年來玉米和小麥的價格實屬不穩定,農民辛辛苦苦忙一個季節來都會賺不到錢,甚至會賠錢,所以說農民都是在賭自己的運氣。若是趕上旱澇季節那就更不用說了,辛苦忙了一季節又是一場空。那時候是多麼的心酸,流了一個季的汗水,瘦了一個季節的累。
其實要說農民未來的走向還是有前程的,現如今國家對農民優好的政策,對農民種地的補助等好政策,促進了農民種地的心切。現如今機械化的種地方式,大大的提高了農民種地的決心,以優好的前程走向邁步,成功的決心走向起點。
總之來說現在農民收成以後會慢慢好起來,農民的未來走向還是很好的。
-
9 # 滴水穿石——鍥而永恆
農產品價格便宜,農民種地收入跟不上社會消費?第一,提價!第二,國家嚴格下調房產,教育,醫療,各種非農業性的經濟指標,調控至與農業農民生活同步協調性之價位!這種平衡了農產品與農民的生存就解決了!
-
10 # 大農小城
玉米,小麥價格便宜,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近幾年,物價在不斷的上漲,什麼都在漲,就是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小麥玉米價格不見上漲,這也就致使農民伯伯辛苦勞作一年,也攢不下什麼錢,那農民伯伯該怎麼辦呢?
第一,農民伯伯要轉變種植思路,從傳統的糧食種植向種植經濟作物方向發展。老家濰坊,家裡的農民現在都很少種植小麥和玉米了,都是種點自己吃,大部分人家都在種植大姜,大蔥等經濟作物,這幾年這些經濟作物價格都還行,大姜的價格在1.5元每斤左右,畝產能夠達到10000斤,農民一年下來畝產毛收入也有10000多元,很多農民也靠種植經濟作物走上了小康的步伐。
第二,把土地流轉出去,現在農村好的土地一畝地一年也有五六百元的承包費,把土地承包給村裡的種糧大戶,自己外出打工,現在在城市裡打工,就是辛苦點,一天的收入也有200多元,只要在外面踏實肯幹,一樣可以掙取自己的勞動所得。
所以,只要我們善於改變思路,不要墨守成規,我們的農民兄弟還是有出路的,條條大道通羅馬,我們的農民兄弟也會找到通往小康社會的道路
回覆列表
現在農村不光玉米,小麥價廉,大米和豬肉養殖銷路都很難,其實說實話,對於農村農民未來的出路真的是很擔心的,因為農民在如今這個科技資訊時代真的是越來越落伍了。不得不說以後的農民道路真的是不知道怎麼去發展了。我自己也是在農村發展的,對於農業是非常關心的。
如果說現在的中年人一代老去的話,那麼80,90的這一代人是很難繼續在從事農業的,更何況是00後的一代了。所以說現在的中年人可能是農民最多的一代了,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少。
在未來,農民只能邊種植邊結合網路科技力量。不要讓城市人花高價買不到好產品,更不能讓自己好的產品賣不出好價錢!多學習,多創新,未來還是會美好的,畢竟民以食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