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九歌共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東皇太一》指天神;《雲中君》指雲神;《湘君》《湘夫人》指湘水之神;《大司命》主管壽夭之神;《少司命》主管子嗣之神;《東君》:太陽神;《河伯》指黃河之神;《山鬼》指山神;《國殤》指祭祀為國捐軀的將士;《禮魂》是送神曲。九歌是《楚辭》的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的《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擴充套件資料創作時間從《國殤》的情調看,應該是悼念在丹淅之戰中陣亡的將士的歌辭,具體時間是在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丹淅之戰之後,藍田之戰之前。《九歌》與屈原其它作品的幽憤風格不同,而寫得清新悽豔,幽渺情深。顯然是因為利用了民間的素材,融入了民歌的情調,這樣比起他其它的作品,風格有些獨特。名稱由來關於“九歌”名稱的來歷,王逸認為是屈原仿南楚的民間祭歌創作的。朱熹認為是屈原對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詞”。胡適則認為《九歌》乃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與屈原傳說絕無關係”。今人多取朱說。“九歌”名稱,來源甚古。《尚書》、《左傳》、《山海經》、《離騷》、《天問》各書所說到的“九歌”內容雖有種種演化,但可證“九歌”乃是傳說中很古的樂章。至於屈原用它作為篇名,似乎不會跟遠古“九歌”的章數有關,也不一定跟古代“九歌”的曲調相同。可能是取其“娛神”這一點,再結合《離騷》所說的“康娛”、“樂”的意思,基本上屬於新歌襲舊名的型別。《九歌》是以娛神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間的神,實質上是現實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既活潑優美,又莊重典雅,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劈波斬浪與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