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eplf22213

    行走後腿腳痠痛是很多中老年人經常遇到的情況,也許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年歲大了嘛!可是你知道嗎?這種痠痛現象可能預示著一種潛在的疾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該病的特點是早期起病隱匿,而一旦到中晚期會因為肢體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劇痛甚至壞死,相當部分的病人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從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更因本病經常與冠心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伴發,故有較高的死亡率。飲食結構不良加劇動脈硬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人均壽命已達70歲以上,加上飲食結構中的脂肪比例增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明顯升高。血液中過多的脂質成分不斷沉積在動脈壁上成為不規則形狀的粥樣斑塊,使動脈管腔日益狹窄,影響肢體的血液供應,使下肢的神經、肌肉和面板等組織處於越來越重的缺血環境中。在疾病早期,患者步行時下肢肌肉對氧的需要增加,於是處於相對缺氧狀態,這時就會發生無氧代謝,生成乳酸等代謝產物刺激神經而出現患肢尤其是小腿肌肉的痠痛感。此時如果病人坐下小憩片刻,則痠痛感可緩解或消失,但再復行走一定距離後疼痛又會加重,這就是所謂的“間歇性跛行”。動脈狹窄程度越嚴重,患者能耐受的行走距離越短,直至最後喪失行走能力。到疾病後期,動脈甚至可能閉塞,這時即使在休息時肢體亦處於極度缺血狀態,神經末梢產生劇烈的疼痛,稱“靜息痛”,尤以夜間症狀嚴重,故此種病人常因劇痛而徹夜不能入睡,造成巨大痛苦。同時面板、肌肉組織缺血使其活力逐漸喪失,終致出現患足特別是腳趾潰瘍或者發黑壞疽,壞死部位的反覆感染用一般藥物常無法控制,產生所謂的“老爛腳”。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與大多數疾病一樣,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治療也應做到早期發早期治療。在動脈硬化狹窄的早期可透過抗凝、祛聚或擴血管藥物治療,促進血液流動,糾正組織缺血,同時可採用適當的步行鍛鍊增強下肢組織對缺血的耐受力,並且促使閉塞動脈周圍側支血管的形成和開放,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一旦疾病進入“靜息痛”或者足壞疽階段,病人則應儘早到血管外科專科醫師處診治,治療方法主要是透過手術重建患肢的血供。目前,手術方法包括以人工血管替代閉塞動脈的傳統手術和腔內血管重建術,其各有適應症,而後者又以微創的特點成為血管外科發展的方向。但總體來說不論哪種手術方式,目前的治療效果尚不能令人十分滿意。所以儘早發現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蛛絲馬跡,早期診治是大有裨益的。(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李克茅屆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怎麼回事老人腿沒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