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鍾史君

    1、從元朝之後,華人的視野拓展,發現這天下並沒那麼小,連蒙古人都能征服得,作為天朝上國,不能瞎閉著眼睛無視海外諸國自吹自擂了。所以陸路出西域,咋呼哈烈國(帖木兒帝國)、魯迷國(實為奧斯曼帝國,當時資訊蔽塞,明朝仍以為是元朝時的魯迷國即魯姆蘇丹國)兩大世界列強朝貢。

    陸路之外,還要鄭和下西洋,讓曾經聽過蒙古人恐懼的不知道”契丹人“(這名字似乎皇漢不喜歡,但人家就這麼稱呼我們的)威名的國家趕緊上貢。

    這種事,很有面子工程的意思,也只有喜歡面子工程的皇帝朱棣才熱衷於跟成吉思汗較勁。換成其他逼格比較高的皇帝是不屑於這麼做的,譬如拒絕康國內附的唐太宗、拒絕哈薩克內附的乾隆等等。

    朱棣熱衷面子工程,從五次大舉興兵討伐奄奄一息的韃靼就看得出來,他可能由於乞丐血統遺傳以及得位不正的原因,內心非常自卑,急需要用大工程大功業包裝自己,也就是”好大喜功“。短期內似乎對國家財政來說太過折騰,但說實話,長遠來看,這種好大喜功未嘗不是一種好事。

    2、鄭和下西洋連續七次,肯定還有其他好處。那就是拓展明政府的商路,掃清航線上的所有威脅。

    不說抓了海盜什麼的了,扶持拜裡米蘇拉建立滿剌加從暹羅國(泰國)獨立出來,得以掌控馬六甲海峽。

    錫蘭國王作死被鄭和抓到南京砍頭,在錫蘭扶持新國王后,掌控斯里蘭卡周邊航線,哪像現在我們還要跑去給人家修港口這麼麻煩。

    選定古裡(印度卡利卡特)作為補給港口,在印度洋獲得優良基地。給樂於合作的古裡國王頒發明政府的誥命印信和敕書,附近的土邦首領分發官服。古裡成為鄭和艦隊出海非洲和西亞的重要基地,也是給明帝國掌握印度洋的一個良好開始,可惜也就個開始,後面就沒了。

    七下西洋後戛然而止,或許根本就不是什麼財政吃不住的問題。倒很像國企被有背景的私企掏空,官僚士紳們各發各的小財,但都不允許專制帝國自己發大財而已。而明帝國對財政方面的掌控力,這個自然是呵呵了。

    有背景的私企自然是紅紅火火,但他們也犯不著去經營馬六甲海峽以西的航線,所以鄭和在滿剌加、錫蘭、古裡的據點……說沒就沒了。

    沒背景的私企也沒活路,只好當海盜了,南海的海盜勾結越南叛軍當大都督、東海的海盜假冒日本人裝倭寇,海上吃一口商路飯,難啊。

    至於國企,早沒了。

  • 2 # 血山飛蟲

    鄭和下西洋的偉大意義,走出去總是好的,可以開闊視野和見識,說句實在話,中國以前很封閉的,政府和民間都封閉。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唐朝的時候就乘船到中國了,但是華人很少乘船到阿拉伯和印度,到中國的印度人和阿拉伯人佔據了絕對優勢,這個現象耐人尋味的。鄭和下西洋是第一次華人大規模的航行阿拉伯和印度方向,在和印度和阿拉伯文明的交流中,第1次擺脫了劣勢。從社會學上看,印度和阿拉伯文明出現了嚴重衰落。

    但是也不要特別鼓吹,鄭和下西洋多麼偉大,有人老是吹噓鄭和下西洋,認為華人沒有燒殺搶劫愛好和平,哈哈,歷史不是這個樣子的,現在在印度和阿拉伯地區,也有一群人認為自己十分愛好和平,如果自己早點燒殺搶劫世界就是屬於他們的了,哈哈。

    鄭和下西洋實際暴露中國文明體系的很多缺陷,就是嚴重的保守和封閉,社會的發展是以政府主導的,民間力量無法主導歷史的發展。現在也是如此,在政府失去了航海的動力以後,在航海活動方面整個社會出現了嚴重停滯,當然這個方面原因很複雜。在後市中國的文明體系又連續出現嚴重的封閉現象,說明鄭和下西洋以後出現了航海倒退不是偶然的,具有深刻的內部原因。

  • 3 # 肥胖小么妹

    即將高三,所學不精所以就用歷史答題的套路來答一下這個題吧。

    政治:鄭和下西洋代表了整個國家,代表中國的國力強大(由於中國古代一直是天朝上國的思想,所以他出去每次都給別的國家帶了很多東西,大概意思就是:小弟,哥哥給你送支援來了,你缺啥?算了管你缺啥反正我就挑貴的送乖乖受我的恩賜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感覺自己極度沙雕

    經濟:促進了中外經濟的交流(當然,給人家送的錢也不少導致國力日漸消退社會矛盾尖銳啊......)

    文化:將中國的思想帶去了其他國家同時也帶回了別國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了世界的連和不再分裂開

    後世:ps:對後世影響極度深遠!!!為後世中外交流打下了基礎,但也由於西方對中國傳說極度嚮往(比如馬克波羅書裡寫的什麼屋頂用黃金地板用白玉balabala的)最後人家打來了......

    好啦初次答題可能不是很完備,而且這個也是我自己想的,可能不大完善,所以大家多多體諒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考數學,難度相對較低的研究生專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