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新思語
-
2 # 不吃水果的同學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疾病,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病因
生理性黃疸大多數是因為出生的時候餵養不足,排便少肝臟功能沒有發育好,造成膽紅素積累體內,形成的黃疸。
大多數的患兒只要少吃點益生菌,多餵母乳,多曬太陽會有幫助。
生理性黃疸一般會在出生後2-3天出現,大多會在5-7天后消退,也有極個別會持續到2-3個月。只要黃疸不重,不需要治療,不影響健康,也不影響新生兒的疫苗接種。
危害
容易引起面板和神經系統疾病,並且併發膽紅素腦病、肺炎等疾病。
護理
兩週以後臉還發黃或者加重的,需要去醫院化驗膽紅素和照藍光治療。
1.身體乾淨清潔,防止破損傷口感染。
2.觀察新生兒心率、貧血和肝臟變化,預防心力衰竭。
3.觀察新生兒有無其他症狀,以便及早治療。
4.母乳性黃疸需要停奶3-5天,多喂水,以便隨尿液排出膽紅素。
5.餵奶忌辛辣,減少進食補品。
6.多曬太陽,能夠減輕黃疸症狀。
不要相信傳聞
停母乳 換奶粉並不能減輕黃疸症狀。
喝葡萄糖水 醫學並沒有證明喝葡萄糖水能減輕黃疸症狀,但是會使寶寶吃奶減少,不利於膽紅素排出。
-
3 # 墨凝若楓
首先要讓孩子多吃多喝,黃疸只有排洩快了才有可能降下來。俺家閨女前四天的時候黃疸一直增加到了16.5,醫生讓照藍光。但我們沒有同意,又住院觀察了一天,就多讓孩子吃奶(奶粉)喝水。拉了一次,第二天黃疸降下來了就回家了。回家之後還是要讓孩子保持多吃多喝(但是不是無止境的吃),曬曬太陽(選擇十點左右的和下午三點左右的太陽)。添加了益生菌給孩子喝(買的安利的,每次三分之一包),還有醫生給開的藥!二十天的時候社群醫院檢查的黃疸為2。不過也要因孩制宜哈哈
-
4 # 晨光微曉
寶寶黃疸該怎麼照顧?
區分黃疸的型別。雖然寶寶黃疸很常見,但是卻不能大意。黃疸過高或持續時間過長,一旦發展到大腦,可能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智力。而且病理性黃疸因為願意不同,存在的各種危害也不盡相同,需及早就醫。
一般新生兒黃疸有三種,母乳性、生理性和病理性,需要區別開來。
母乳性和生理性足月的寶寶一般母乳性和生理性黃疸2周左右就自愈了,早產的寶寶四周內也就自愈了。
病理性黃疸一旦時長足月寶寶超過2周、早產寶寶超過4周,或黃疸最高值超過15,那就要考慮病理性黃疸。需要注意:
一要勤觀察。寶寶出生後前7天,每天的黃疸指數就能看出是否是病理的,所以前7天很關鍵。
二要用好初乳。初乳所含成分可以促進寶寶加速排出胎便,所以寶寶出生後,最好半個小時左右就讓他吮吸母乳,讓媽媽的奶來促進血清膽紅素的排出。
三是尿尿不要少。如果寶寶黃了,記得給寶寶多喂幾次水,小便多點也會有利於血清膽紅素的排出。
四是晉升新手父母,要從觀察寶寶屎尿開始。如果尿的顏色太黃,或者臭臭成了陶土色,別猶豫,儘快帶寶寶就醫。
當然,多按摩撫觸也是有利於加速寶寶的迴圈能力,儘快排出血清膽紅素的貼心法寶呢!
-
5 # 光芒四濺的暱稱
新生兒黃疸怎麼治療?
1、不需醫療干預的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在足月兒和早產兒寶寶身上都很常見,大多數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值不高(<15mg/dl換算單位257μmol/L),面板黃疸程度輕,4-6天達到黃疸的高峰,2個星期內消退,早產兒可以延續到3-4周,一般沒有其他特殊的症狀。
這些寶寶並不需要特別處理,只要注意護理,多加觀察即可:
注意餵養:給寶寶餵食和喂水都要充足,促進寶寶糞便和尿液的排洩才能儘快退黃。無特殊情況應該堅持母乳餵養,增加母乳餵養的次數。
發生母乳性黃疸時,也不應該立即停止母乳餵養:
多曬太陽:適當多曬太陽也可以加快退黃速度,但是要注意保暖和防止曬傷。
2、需要醫療干預的黃疸
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疸
黃疸持久不退
黃疸消退後又再次出現
黃疸逐漸加重
符合以上4條任意1條的寶寶需要立即看醫生,接受治療。附上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提出的新生兒黃疸干預標準:
3、治療方法
①光照療法
光療是治療新生兒黃疸最常用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對於一般的黃疸只需要24-48小時就可以實現退黃,而比較嚴重的如新生兒溶血等可能需要48-72小時,甚至更長。
②換血療法
嚴重的新生兒黃疸需要置換寶寶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血液,這是迅速降低膽紅素濃度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防治核黃疸的有效方法。雖然換血聽起來非常可怕,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都經過了實驗室和臨床的驗證。不可以因為一時猶豫,耽誤了寶寶最佳的治療時機,嚴重的可能會落下後遺症。
看下來自北大深圳醫院的案例:
六六(化名)是一個胎齡38周餘的順產女寶寶,然而出生的第三天意外情況還是發生了,六六的面板顏色變得越來越黃,護士小姐姐經皮測膽,膽紅素已經達到15mg/dl,正常足月兒這個數值達到12.9mg/dl就要拉響警報了!醫生建議趕緊住進新生兒科進行光療,然而家長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反覆勸說無效……只能放人回家。在“放人”之前,醫生反覆叮囑家長務必每天去社康監測黃疸!然而說了等於沒說,家長根本不以為意,直到六六出生後的第6天,他們看著女兒變成了“小金人”,才開始後怕,抱到社康一查,經皮測膽紅素達到了23mg/dl!於是趕緊回到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新生兒科住院就診。
這時,六六的病情已經嚴重到需要換血治療了,一聽換血嚇壞了,六六的爸媽再一次拒絕了!最終在光療治療沒有明顯作用的情況下,才終於同意換血治療。因家長不配合再三延誤了病情,六六也面臨著膽紅素腦病(致癱致殘)的風險……
從2016年8月開始,國家藥監局就釋出公告,明確指出新生兒、嬰幼兒(3歲以內)禁止使用茵梔黃注射液。因為茵梔黃本身是中成藥,成分不明確,容易引起胃腸道出血、腎功能異常的不良反應。而茵梔黃的口服藥有腹瀉、嘔吐、皮疹等的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會引起便血。其實它的功效,其實等同於瀉藥,僅僅是讓寶寶多排便,排出膽紅素從而退黃。請各位寶媽擦亮眼睛,不要再栽進茵梔黃的坑裡!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
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學漢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
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不僅課程全部免費,可以讓
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6 # 阿斌小戈戈
寶寶出生後,全身面板、包括眼睛,甚至是小便都會出現發黃現象,媽媽彆著急,這是由於寶寶出生後膽紅素代謝過高而引起面板、黏膜以及鞏膜出現黃染的症狀,醫學上成為:“黃疸”或者“胎膽”。
黃疸一般可分為三種: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以及母乳性黃疸,寶寶出生後應及時請醫生檢查和確定黃疸型別
病理性黃疸
其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寶寶出生24小時內出現肌膚以及其他部位變黃,且顏色越來越深,並伴隨其他症狀,應立即請醫生診斷和治療。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在寶寶出生後的2~3天左右出現肌膚以及其他部位變黃,5~6天發黃明顯,第七天開始消退,大約半個月左右就會完全消退,一般無需做特殊處理。
母乳性黃疸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由於新媽媽的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而這種元素易引起寶寶黃疸,寶寶身體接受並吸收這種元素就不會引起寶寶黃疸。母乳性黃疸持續時間比較久,可能會長達2~3個月。此型別的黃疸也無需治療,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可自行消退。
非病理性黃疸寶寶一般可正常出院,很多新手父母都是比較迷茫的,不知如何在家照顧黃疸寶寶,我是一名兒科護士,擅長新生兒相關護理,接下來我將手把手教您如何在家照顧黃疸寶寶。
兒科護士:手把手教您,如何在家照顧黃疸寶寶
三項觀察請記牢
第一項觀察寶寶大便的顏色
寶寶大便的變白且顏色越來越淡,同時肌膚黃色加深,可能和肝臟膽道有關,應立即帶寶寶到醫院診治。
第二項:觀察寶寶黃疸變化
黃疸一般由頭部開始,從腳部開始消退,其中寶寶的眼睛是最早黃的,也是最晚退的部位,所以說我們在觀察的時候應從寶寶的眼睛開始觀察,肌膚顏色加深要引起注意,建議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第三項:寶寶日常生活的觀察
如果寶寶的面板越來越黃,同時觀察寶寶的體溫、精神狀況、睡眠情況,若寶寶出現體溫不穩定且尖聲哭鬧,要去醫院檢查。
照顧黃疸寶寶的家庭環境
應選擇光線好、通風效果好的的房間讓新手媽媽和寶寶居住,白天儘量讓寶寶多接觸自然光,可在早晨的10~11點之間將寶寶抱到有Sunny的地方曬一曬,約15分鐘即可,下午3~4點可讓寶寶再接觸一次Sunny,寶寶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可適當增加接觸Sunny的次數。
另外母乳餵養的寶寶應保持母乳充足,促進膽紅素排出,緩解黃疸現象,寶寶日排尿量達6次以上,體重持續增加則說明母乳充足,如果黃疸已經退了,但又升高了,不要猶豫請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7 # 仁愛堂國醫館客服
黃疸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來觀察。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的任意部位,只要按壓面板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是黃色則就要注意了。
回覆列表
由於只要超過生理性黃疸的範圍就是病理性黃疸,因此出院後對寶寶的觀察非常重要,首先媽媽出院前,一定要先了解寶寶的面板黃到身體哪個部位,回家後再觀察有無任何變化如果越來越黃,黃的部位越來越多,就一定有問題,如果黃的部位慢慢消退,則就不必過於擔心了。
以下是黃疸兒居家顧知:
1.黃疸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來觀察。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的任意部位,只要按壓面板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是黃色則就要注意了。
2.只要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出現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就要去醫院檢查。
3.要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帶大便給醫生看。
4.寶寶出院回家後,儘量不要讓家裡太暗,窗簾不要拉得太嚴實,白天寶寶接近窗戶旁邊的自然光,電燈開不開都沒關係,不會有影響。
5.如果醫生診斷是因為餵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餵食物,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增加,分泌的孔汁也會更多。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吃不夠或因持續黃疸,就用水或糖水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