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淺墨

    都2019年了,國家花那麼多年,花那麼多錢,讓你唱著東方紅,看著太陽昇起來,為你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讓你讀到初中,不是讓你去學陰陽五行中醫的。

  • 2 # 觀上靈雲

    學習中醫很容易,想想過去那麼艱苦的環境都能成就出名醫大家,你的條件比他們好多了。

    醫學最重要的就是臨床,也就是經驗,說別的那都是瞎扯。無論是西方的理論基礎還是東方的理論基礎,都不及一個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為了獲得臨床經驗,你就需要有很多很多的病人為你提供經驗,為了能夠得到這些很多很多的病人,你首先需要拜師因為在師傅那裡,你不但能得到好多好多的病人,而且你還能夠得到師傅的經驗。

    與西醫不同,西醫有醫院收留病人,而大部分的中醫則需要偷偷摸摸的,所以你在拜師的時候,需要考慮因素,千千萬萬不要去那種騙子的中醫。他們是很好區分出來的那些人主要就是賣藥,所以他的病人並不多。

    學徒的時候手腳要勤快一些,因為這是你獲得臨床經驗的機會,手腳勤快與手腳不勤快,它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學習中醫,最艱難的就是這一段時間,很多人很難熬過這段時間,即使你熬過了這段時間,你也未必能夠得到真傳。中醫的技巧和學問都在學徒以後,老師不到臨死,通常不會把最關鍵的技巧教出來,那是他養老的手段,所以你要經常回來,真心孝順你的師傅。

    不要認為自己學到了一點什麼東西,就以為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其實呢,中醫是學到老用到老的醫學,不然為什麼有老中醫一說呢?任何一箇中醫,他的成就都是在晚年,當這你學到了一些東西的時候,那只是你腳下的一個階梯,沒有什麼可炫耀的地方。

  • 3 # 一起學中醫中醫不玄

    現在,中醫成為一個容易引發爭論的話題,正反兩方激烈交鋒,喜歡中醫的,把中醫看的很高很高,不喜歡中醫的大多就是無腦黑。按我的習慣看法是,不管你對中醫是什麼態度,如果你是在真正瞭解中醫、研究過真正的中醫後得出的看法,不管這個看法是捧還是黑,都是值得尊重的。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捧中醫或黑中醫的,都沒有真正研究過真正的中醫,都是對中醫在想當然的認識,特別是那些黑中醫的,總是拿自己想不通的中醫理論,或者拿一箇中醫的糟粕點來反對中醫。如果不瞭解就妄加評論,特別是激進的無腦的評論,那都是妄人。

    事實上,對於熱愛中醫的人來說,中醫不像你想當然的那樣好,或者比你想當然的還要好,總之絕不像你想當然的那樣。所以,對於熱愛中醫的朋友來說,認真地、持續地學一次真正的成體系的中醫,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對中醫有了正確的認識。我們一起學中醫,堅持,則有萬水千山。

    那麼,為什麼我們說傷寒論的那個序不是張仲景寫的呢。這個序是不是仲景寫的,歷來就有分歧。首先這個序在王叔和的時代是沒有出現的,你要知道傷寒論是王叔和第一個整理的,這個序是以後幾百年後才出現的。跟王叔和同一時代的皇甫謐,就是《甲乙經》作者,他是歷史學家,是講考據的,他可能是王叔和整理後最早見過傷寒論的大家,他就說傷寒論是“論廣湯液經”的,沒說“撰用素問”等像那個序寫的那樣。其次從傷寒論的實際內容來看,也與素問有不少很明顯的不同,傷寒論的六經說的是部位,內經的六經說的是經絡;傷寒論的六經傳變規律與內經的明顯不同;傷寒論的六經從來沒有臟腑經絡證的分別,內經是分的很清晰;傷寒論的陰陽主要是指津液血液等,在脈上還指浮沉、寸尺等,而內經的陰陽主要是指寒熱,等等。第三,這個序的文法前後不一樣,後邊的文法顯然不像是東漢末年的風格。當然,我們主要是從傷寒論的實際來感覺到傷寒論不是撰用素問的,可信的是“論廣湯液經”。

    為什麼一定要辨別這個序的真假呢,因為這關係到你要怎樣來解釋傷寒論,關鍵就是是不是要用內經來解釋傷寒論。後世大部分注家都是用內經來解釋的,把傷寒論註釋的玄而又玄,讓初學者望而生畏。但是如果認為是“論廣湯液經”,用傷寒論的實際、用接近於臨床的實際來解釋的話,則會樸素的多,也流暢的多。

    傷寒論是用六經八綱來辯證的。傷寒論把人體分為三個部分,表、裡、半表半里,表就是體表部分,包括面板、肌肉、骨骼、四肢等,裡就是胃腸部分,半表半里就是除表、裡外的所有部分,主要是胸腹腔的部分,幾乎所有臟器都在這裡。這三個部位的陽性證候就是三陽病,表證為太陽病,裡證為陽明病,半表半里為少陽病。這三個部位的陰性證候就是三陰病,表證為少陰病,裡證為太陰病,半表半里為厥陰病。每個經的病都有相應的提綱證,都有相應的辯證方法,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兩個經或三個經證候同時出現,叫做合病或並病,也有相應的治法。方證相合的話,效果不可思議。

    八綱是什麼,就是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你看,六經實際上就包括的了陰陽表裡了,你只要辨出了六經,八綱辯證就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寒熱虛實就簡單了。寒熱虛實也有相應的證候和治法。辯證就是辨八綱,然後再辯方證。

    六經包括所有的病,因為沒有什麼病可以在表、裡、半表半里之外的。傷寒論理論上能治所有病,而不僅僅是傷寒。既可以治古人的病,也可以治現代人的病,因為地球沒怎麼大的變化,而人的基因也沒怎麼變化。如果方子沒有效果,你要首先審視自己的辯證,是否足夠細微審慎,審視自己的方子,是否對證了,不要輕易推脫到古方不治今病,推脫到現在的藥效上。

    中醫是辯證不辨病,有是證就用是方。同樣的證可能是不同的病,那麼可以異病同治;同樣的病,可能表現出不同的證,那麼可以同病異治。假如說,你說你感冒了,西醫可能就給你一盒康泰克,你也看到前面十幾個感冒的,這個西醫開的全都是康泰克。而中醫要看你出不出汗、惡寒不惡寒、脈浮不浮、小便利不利、胸脅滿不滿、大便幹不幹、身體壯還是虛、年輕人還是老年人,能開出十幾種針對性的方子。假如你得了肺炎,中醫怎麼治,看你的症狀,根據現在的症狀開一個方子,過幾天看看症狀改變了,再調整方子,過幾天再調整,當你的症狀都沒了,這個病也就好了。要是西醫呢,那就是用抗生素,再沒別的不同。

    中醫的特點就是對一般疾病的應用一般的治法,比如太陽病,主要就是發汗,因為病邪在體表嘛,人體本能就認為發汗最容易,汗一出,病邪出去了,病就好了。不管太陽病有多少個方子,主要都是要發汗的。太陽病可能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幾百個不同的病,主要就用發汗法解決,只需要根據具體症狀進行適當的調整就行。比如說胸脅部感覺脹滿,它就屬於少陽病,不管是肝炎還是其他的什麼病,你就用柴胡劑,立馬見效。

    對一般疾病應用一般的治法,是極其高明的,是中醫的特點,也是中醫的追求。古人是怎麼總結出來的,真是超乎我們的想象。

    中醫還有兩個認識,非常好,一個是正邪交爭,一個是因勢利導。

    人要是得了病,症狀都是正邪交爭的反應,病邪一旦侵入人體,剛開始在體表,人體馬上就調動正氣去抗敵,具體就是調動血液津液去,這個津液攜帶營養、熱量、免疫物質到體表去抵抗,要是正氣勝了邪氣,發了熱,出了汗,病自然就好了,要是正不勝邪,那就要依靠藥物加強正氣去驅邪,要是沒有及時用藥的話,正氣就會放棄在體表抵抗,退到半表半里,重新組織防線,企圖利用臟腑的力量抵抗病邪,病邪就乘虛入半表半里了。同樣如果這時正勝邪退,病也會好,如果仍然正不勝邪,正氣就退到裡了,企圖把病邪包圍在胃腸道,把它排洩出去。如果這時正氣已經嚴重不足,就陷入虛症,就進入了三陰病,三陰病實質就是正氣虛衰,無力抗邪,這個時候相對來說就難治一些。當然古人還是給我們提供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因勢利導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病邪侵犯了人體,人體本能就有把它透過最佳渠道驅逐出去的反應,比如邪在體表的,人體就會把津液輸送到體表,就想用發汗的方法把它趕出去,這時我們稍微用點藥,幫正氣一把,汗出了,病就好了。比如,病在上,你老覺得要吐,但吐不出來,那就是人體良能想用嘔吐的方法把病邪排出去,這時你用點嘔吐藥,幫正氣一把,就可以把它排出去,病就好了。

    所以,中醫是很樸素的,很容易入門,但是你要是想提高的話,那要下大功夫,起碼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把經文背的非常熟練,在大量的臨床基礎上,把方證運用的非常熟練。這不容易,沒有強烈的興趣,沒有強大的耐性和毅力,是不行的。還好,由於愛好中醫的人很多,從機率上講,這樣的人還是有的。會不會是你呢?

    我們看中國名老中醫傳記,多數的名老中醫都是依靠自學成才的。所以中醫是可以依靠自學成才的,而且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有自學能力和習慣。中醫是適合自學的。特別是在今天,名老中醫越來越少,自學尤顯重要。根據目前中醫界的現狀,我認為未來的中醫大師,大機率的都是靠自學成才的。

    中醫很好,中醫界很亂;中醫很好,大師都去了;振興中醫就在吾輩,自學成才,讓我們一起學中醫吧。

  • 4 # 龍雲思鄉

    請問你的問題”中醫小白~”是啥意思?

    ”陰陽五行”是中醫結合運用古代哲學觀點,對所觀察判斷以指導分類的理論思維方法,以便於診斷治療!

    (可否理解為相當於中醫的”軟體程式設計邏輯”?)

    如同西醫利用近代現代科技方法裝置,用於診斷治療,若憑此說這西醫就等同這些技術裝置,就難免偏差誤導啦!

    中醫體系的主(實)體內容並非是陰陽五行學說!

    而是精,血,氣,神,津,液,~髒,腑,經,絡,穴,循行,運化,升降,浮沉~

    建議從體驗學習針,灸,推拿,拔罐,開始學習!

  • 5 # 火臣

    陰陽五行不玄,他被史學家稱為樸素的唯物主義。

    我個人覺得陰陽五行學說和現代科學並不違背。他是中國古代仁人志士探索世界和人體的一套方法論。

    何謂陰陽,舉個例子說,人體的物質就是陰,人的精神活動生理功能就是陽,人死了,陰還在,但是陽卻沒有了,沒有陽的陰,不能成為生命,而沒有陰,陽也沒有依附。這樣的認識,哪裡就比西醫差了?只是名詞不一樣而已。華人喜歡望文生義,近代更是崇洋媚外之風盛行,所以才把陰陽五行說得一無是處。

    何謂五行,五行是代表五種規律。有上升規律的屬火,有下降規律的屬水,有發散規律的屬木,有收斂規律的屬金,中性的屬土。五行如何聯絡人體呢?人體總有升的屬性吧,如人體營養物質被吸收後隨血液上升供養身體,所以心屬於火,人體水液代謝該下降經腎臟過濾排出體外吧,所以腎有下降屬性,屬水。

    當然陰陽五行不是這麼簡單,我用這樣簡單的例子告訴你,古人是用這種方法思考自然的。我們學知識的前提是要謙虛,不是要自大的把都些東西定格為玄,虛,封建迷信而拒絕學習,這樣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你學得多了,心中自然知道對錯,而不是聽人無端的指責。

    我建議你學中醫之前,先讀一讀《莊子.逍遙遊》《莊子.秋水》兩篇的全篇,高中課文那是節選。讀了這兩篇你就知道莊子對待學問的豁達的、虛懷若谷的胸襟。今人科技卻在古人之上,就代表著幾千年前的古人的智慧就一定在今人之下嗎?還是今人盲目自大?

    一點淺見,希望可以幫到你。我因身體不好自學了中醫,幾番實踐,才知道傷寒論的偉大,你要學,從傷寒論入手吧。

  • 6 # 囅然而至

    沒什麼好擔憂的,

    我建議啊,中醫經典先背熟。不用理解意思,背熟就好。這個東西學會是以後行醫過程中不斷理解轉變的。易經一定要看

    找一個或者幾個名老中醫。沒事就去找他,表示你要學好中醫的意願。並且展示你背熟的經典。求他收你做關門弟子,他一定會開心,會考核你,看你有沒有悟性(悟性這個事是天生的誰也幫不了你了。)。同時到中藥房去實習。先把藥理藥性弄明白了。藥品來源和炮製理解深刻。(這個有一年不到就能爛熟於心)然後全國各地給你老師找道地野生的藥材,自己炮製,給老師備藥,如果你有悟性你老師一定傾囊相授。前提你是那塊料。

    1%的天賦和99的%汗水缺一不可。

    祝你成功吧。以後的大師級中醫就這麼誕生了。

  • 7 # 中醫逐聖

    中醫不難,難得遇刻能講明白事理的人,五行是說理工具,總結歸類比擬的方法,然後尋找歸類後的內在關係,是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不要去代入易經,待深入提高時才去學習推演預測,五行應用的意義是運動,非運動固化的是病態不存在制約,也就是黃元御老先生的皆以氣論不以質論,就像是好人與惡人不在生死輪迴五行制化當中一樣,好人善事多行福報長壽,惡人多行不義,壽不當盡而終,所以此二種人不受五行約束,身體也一樣,故治病救人當兼顧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不可偏好偏行偏思,一切盡在五行運動之中,故病不在治,在理順氣機,機要在空,學好中醫悟字當頭,明白人幾天就開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人的實力能單挑《復仇者聯盟》陣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