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白176881508

    自唐太宗看史以後,歷代帝王無不關心自己和帝國在歷史上的聲譽,這樣或多或少地要刪掉對自己,對本朝不利的東西。至於清朝更是不可避免,大興文字獄,修《四庫全書》都是為清除和打擊對清朝不利的東西。

  • 2 # 包依剋星

    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時銷燬了對清朝統治者不利的書籍總數,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除了焚燬書籍,清廷還系統的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燬。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朝的官方文書。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全部被銷燬。

    《四庫全書》的編修可以說是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不僅不利於清朝的文獻被禁燬,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初下詔時,切齒於明季野史。其後,四庫館議,維宋人言遼金元,明人言元,其議論偏謬尤甚者,一切擬毀,……隆慶以後,至於晚明,將相獻臣所著,靡有孑遺矣”。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鹹、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諸人的著作,均於例禁。後來稍稍放寬,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違礙字句,無庸銷燬”。但對錢謙益、呂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錫侯、尹嘉銓諸人的作品,查禁特別嚴厲。乾隆時被銷燬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文字獄如此之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華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

    再如宋代《契丹官儀》記載遼國見聞:“胡人之官,領番中職事者皆胡服,謂之契丹官。樞密、宰臣則曰北樞密、北宰相。領燕中職事者,雖胡人亦漢服,謂之漢官。執政者則曰南宰相、南樞密。”四庫本則篡改為:“契丹之官,領番中職事者皆異服,謂之契丹官。樞密、宰臣則曰北樞密、北宰相。領燕中職事者,雖華人亦漢服,謂之漢官。執政者則曰南宰相、南樞密。”改掉“胡服”、“胡人”等。戊戌變法時支援新法的陝西進士李嶽瑞,在其筆記《悔逸齋筆乘》中提到乾隆御製、四庫館臣校訂的武英殿版《二十四史》。“曩讀武英殿本《二十四史》,惟《史》、《漢》、《國志》校勘無愧精審,《晉書》以次,則訛字不可列舉。”

    在費正清的名著《美國與中國》中,他鮮明地指出了清朝統治者編纂《四庫全書》的真實用意:“透過這項龐大工程,清廷實際上進行了一次文字清查(文學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締一切非議外來統治者的著作。編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字以編入這一大文庫時,也就能夠查出那些應予取締或銷燬的一切異端著作。正如L.C.古德里奇所論證的,這是最大規模的思想統治。”

  • 3 # 北冥澀兮

    ①(清朝修明史修了將近百年之久)

    《明史》從頭到尾都由滿清皇帝終審定稿。清廷的幾位皇帝對《明史》修撰的重視可謂到了離譜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無不仔細審閱,乃至事無大小地就每個自己所“關心”的細節提出自己的“建議”並讓書寫者照辦。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兩年多時間,蒙元修《宋史》(二十四史中規模最大的一部史書)也只花了兩年多時間,惟獨滿清,修一部明歷史竟然花了幾代帝王近百年的時間,其處心積慮之深由此也可見一斑。所以說,今天我們所瞭解的書面的明朝,實在是出於清帝之政治目的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滿清 妖魔化了的明朝,是與歷史的真實是有一定距離的。

    修完《明史》後譭棄大量明朝史料。清修《明史》,幾代學者歷時近百年,可謂基本儲存了明朝的史實,但卻在康乾雍諸帝的旨意下,幾經嚴格的增刪、政審、篡改,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扭曲和醜化了明朝的真實形象,並在《明史》定稿成書後,焚燬了大量明代的原始史料。目前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儲存的明代檔案只有3620餘件,它們幾乎都是明末天啟、崇禎兩朝的,明初和中期的檔案都沒有。明代檔案所以儲存不多,或許有明清之際戰亂的緣故,但主要的還是清廷修撰明史之後,對所依據的檔案史料往往棄置甚至燒燬掉。如此,滿清對於明朝的妖魔化處理就失去了反駁的第一手證據。乾隆之齷齪由此可見一斑。

    ②(四庫全書對其他文獻的毀滅。)

    乾隆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

    乾隆三十九年,命各省查繳"詆譭本朝"之書,盡行銷燬。

    乾隆四十年,令四庫館臣對所收書籍"務須詳慎決擇,使群言悉歸雅正"。

    不僅不利於滿清的文獻被禁燬,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

    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部還多,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

    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

    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鹹、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為禁書。

    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文字獄之徹底可見一斑。

    唯一倖免於難的就是漢字。

    滿清較之前代的外族統治者,更加陰險卑劣惡毒。

    四庫全書》名義上是為了綜合古今典籍,實際上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徹底的清洗。

    乾隆統治的六十多年,是中國文化最可悲最黑暗的年代。

    滿清修訂四庫全書中禁燬圖書達3000多種,10幾萬部以上;禁燬的書名可謂是種類繁多,不僅僅包含關於民族、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連科學、技術、經濟等型別的也要禁止,比如《經濟考》、《軍器圖說》等。更為可惡的是,在滿清統治的幾百年裡,諸如《天工開物》之類的科學技術書籍居然消失了;《天工開物》在當時而言就是相當先進的,直至民國在日本發現了此書,才得以使之重現中華大地。《天工開物》還算幸運,很多書籍就沒有這種運氣了。滿清禁燬圖書的程度在漢人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

    滿清修訂《四庫全書》,凡是不利於滿清民族壓迫統治的內容,就要做手腳,尤其是針對夏夷之辯等思想進行歪曲和篡改,岳飛的滿江紅,其中“壯士譏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改為了“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拒學者統計,《四庫全書》共禁燬書3000多種,15萬部以上,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如此千方百計的篡改華夏文明,為了實現一個民族壓迫統治另一個民族的目的,稱之為中華豈不荒唐?《四庫全書》被篡改的內容有些已經被還原了,有些還很難被還原。

    對於華夏文明,滿清有三個主要原則,凡是不利於滿洲殖民統治的書籍,如若是比較生疏的,知道的人不多的,一律銷燬;如若是知名度一般的,則進行篡改;如若是人人皆知的,那麼滿洲政府就進行私自解讀,就是說按照有利於他們統治的方向進行解釋;這就是所謂的滿清最為發達的“訓詁學

    從文字獄和編纂《四庫全書》可以看出來滿清為了防漢治漢幹了什麼,在滿清時期,滿洲人不用從事勞動直接發俸祿,是一大批遊手好閒的寄生蟲;而內務府等滿清的後勤部門,則為這些旗人吃喝嫖賭提供資金,當然要搜刮漢人百姓的民脂民膏。在太平天國之前,滿清中央政府基本上沒有漢族勢力,滿清幾乎完全只提拔滿洲人,只有在太平天國之後,漢族地方勢力上升,滿清才不得已而為之的提拔了少數漢人進入中央。滿人和漢人犯同樣的法處理也不一樣,就是《大清律》規定的同罪不同刑,並且滿人有自己專門的司法機關。

  • 4 # 歷史的多巴胺

     

    清朝絕對篡改過史書,其中以對明朝的史料損毀最為嚴重和惡劣。

    原因1:時間最長。整個《明史》的編纂工作,長達90多年,這遠遠超過任何一部史書所需要的時間,其中之前的《元史》和《宋史》都只用了兩年多時間。其中《元史》還編寫過兩次,依然沒有超過一年時間。清朝的皇帝從康熙、雍正到乾隆對《明史》的關心程度可能是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最關心史書的皇帝,但是他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抹黑明朝,而且還不能顯得特別露骨,於是在祖孫三代的努力下,長達90多年的《明史》才算完工。

    原因2:對朱元璋的抹黑與侮辱。這只是個佐證。清朝為了抹黑明朝首先從朱元璋開始,比如鳳陽花鼓,清朝專門組織人力教乞丐唱鳳陽花鼓,其中就有“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的歌詞,另外透過民間畫像惡意醜化朱元璋,也是為了從精神層面消除明朝的影響,連這麼細小的工作,清朝都認真執行,可見對《明史》這樣的文字類工作一定會下更大的力氣。

    原因3:《明史》修好,素材全部銷燬。

    編修史書首先就得有依據,其中最重要的是皇帝的實錄和當朝官員的筆記文件,現在中國歷史檔案館的明史資料,只有可憐的3600餘件,而且都還是天啟和崇禎兩朝的,之前的大量文件丟失或被集中焚燬。乾隆透過文字獄和修編《四庫全書》之際毀掉的各類與明朝相關的書籍多達百種以上,而且各種檔案也損失在百萬級別。如果清朝沒有故意抹黑明朝,為什麼如此大規模地毀滅素材?典型做賊心虛的表現。

  • 5 # 跪射俑

    是的。

    以張廷玉為首的《明史》編撰人員,在撰寫《明史》時,維護清朝統治者利息,為清朝統治者臉上貼金,顛倒黑白,篡改史實,隱瞞一些歷史真象,例如清朝軍隊在佔領江南一些地方時,對揚州等城市的百姓進行過大屠殺。

  • 6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哈!哈!哈!

    讓我大笑三聲先!

    題主,篡改史書是正常行為的啦。

    不會,不願意,嫌麻煩不去篡改史書的恰恰是統治技術不成熟的表現。

    大清作為皇權集權專政最成熟的政權,篡改史書的技術以及能力那是歷史第一名,他肯定曾經大規模的篡改過史書呀!

    個人觀點:

    有些歷史事件的絕對真相,真的讓他消失的好。

    有些“真相”會摧毀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建立的共識。我們要知道社會安定首要條件就是全社會的人類需要有一個共識。

    就說大清朝廷吧!他們一個異族天賜機緣得了天下,馬上得了天下!怎麼治天下?

    為了建立社會共識,為了維護社會穩定,為了社會生產平穩發展,掩蓋某些歷史事實,創造某些歷史故事,是必要的,是應該的,是合乎最大多數人群利益的。

    只是呢!確實大清朝廷做的有些過火,有些吃相難看。

    比如,一個四庫全書,傾全國之力,用時幾十年把整個中華所有的文字不厭其煩的過了一遍篩子。既然是篩子,篩出去的自然也就是廢物了。

    自古以來的大漢族對周邊民族的歧視汗牛充棟,不好篩呀!

    相逢一笑泯恩仇,大家打也打了,鬧也鬧了,你死我活的,終於社會安定了,日子要往下過是不是,交纏於所謂“過去的真相”並不一定是上策之舉。

    馬末都說:“歷史沒有真相,他殘存一個道理”。

    說的太好了,只要篡改的歷史宣揚的道理符合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實際需要,篡改就篡改唄。

    說一句不正確的話,這個世上絕大多數的人不欺騙他,他真的過不了日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的帽子戲法只有一個運動戰進球,會不會影響含金量呢?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