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榮話
-
2 # 諸葛夫
首先我們對一件藝術品的認知度主要來源於作者的藝技和名氣。特別是名人之作主要靠他的名氣來佔據市場,其次才是他的技藝之術。在中國藝術品市場更將如此,一件藝術品的價格就等於作者的身份。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這是一件名人之作呢?主要取決於技法和圖章,特別是圖章,是直接能代表作者的最主要證據。任何藝家都對自己圖章的設計和要求都是很高的,並且對自己所有圖章也非常熟悉的,更是藝家一生的珍愛。所以圖章對任何藝家都是能代表自己的最佳證據。因此拍賣行怎能否定藝家自己認可的證據呢,這不是成了一大笑話嗎?這樣的滑稽拍賣行今後還怎麼立於天下?
-
3 # 弦120620746
沒什麼看法,但是她只是揭露了拍賣行業的黑暗面而已!畢竟中國的拍賣行(外籍拍賣行不知道)對藝術品是不保證真的。哪怕是在蘇富比拍的東西拿到國內的保利嘉德只要他不認可就直接不徵集,而低端拍賣公司不管真假都要因為他們(低端拍賣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高昂的拍前手續費。在中國的拍賣行業沒有信用體制,所以根本不會為真假買單!高階的拍賣做的是口碑所以會對真假嚴苛一點,而國內小拍沒有法律約束誠信所以也降低了詐騙犯罪的成本!
-
4 # 影迷也瘋狂
袁立一開始說這件藝術品是假的,依據是拍賣行鑑定,拍賣行說該藝術家沒有做過這件藝術品。
所以袁立才會問責買給她這件藝術品的華誼兄弟老闆王中軍。
沒想到王中軍和這件藝術品作者迅速回應,作者甚至說可以帶著篆刻機上門補上簽名。
袁立說:好,我現在在外地忙,等兩天我再回應你。
過了幾天,袁立迴應了,這一次袁立觀點的焦點在既然是你本人做的,為什麼有印章你不記得,還要上門給我刻字簽名,是不是你老師當得好,學生作品你蓋章了?
這下又再次把“王中軍賣假藝術品給袁立”事件暗布了新的疑雲。
眾所周知,袁立是一個遇事不怕事的女人,心直口快,性格耿直,此前就憑一己之力開撕了浙江衛視的《演員的誕生》節目,曝光節目黑幕,讓這檔節目口碑跌落神壇。
此番又敢直接怒懟華誼兄弟老闆王中軍,要知道華誼兄弟在中國娛樂圈的地位,袁立這麼一鬧,無疑是拿自己演員生命做賭注,而且無論結果是贏還是輸,以後在演藝圈都難混了。
不過,中國演藝圈確實缺少這麼有血腥的人,遇到自己利益受損,敢於面對強大的勢力,據理力爭。
這就是袁立可愛又可敬的一面吧。
-
5 # Mimi45
最好的解釋就是有個人出來指認這個作品是他創作的,然後被魏看上拿去送王,這樣一來,兩個名人的人設公然倒塌!袁立的話說的沒錯,因為她心理不滿,感覺自己受騙了,但是就是缺少證據啊!俗話說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講!當她認定作品是假的,應該去他們的學生裡問一下,是誰的作品,然後再發表感想!
-
6 # 阿秉醫生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望相關部門能盡職盡責,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保證法律的公平、公正,維護法律的尊嚴、神聖,做到違法必究。
-
7 # 年代君的新格物小站
藝嶼EYESVOT |雕塑行業的潛規則
浮華逝去留下的終歸會有痕跡!
演員袁立與華誼兄弟Boss王中軍,真假雕塑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無數吃瓜群眾圍觀,怎麼看?十年間所有的利益糾葛也該散了,一兩年前的事,現在才吐槽公佈,雖事出有因,必有蹊蹺!
上流社會里藝術品的流通,很普遍很正常!
藝術品成為“情感溝通”的橋樑,
然而,
過了橋,而此時才發覺橋(瞧)錯了。
自己心裡委屈,藝術家和“中間人”卻成為相互對立的騙子!
到底是誰錯了?
或者是袁立、魏小明和王中軍“心知肚明”地演的一齣戲,為了提高知名度?
▲圖片為魏小明雕塑作品拍賣結果
顯然,15萬低於估價(這其中的利益關係不言自明)。如果收藏者單純為了藝術而藝術,也不會十幾年後才“東窗事發”。
問題是,這件作品到底是誰的?▲右下角“WXM 2005”(魏小明,2005年製作)
雕塑的“作者”承認是“真”的說——可以刻上簽名,以示真跡。
還有這種操作?難道雕塑的作者忘了自己有簽過名嗎?
原來口中的真品,恐怕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是什麼吧!▲王中軍的宣告
收藏界與藝術界在這件事件裡面,成為眾矢之的。
作者承認作品是他的,這還不夠嗎?那麼說回來,鑑定專家豈不是紛紛打臉?
清者自清藝術品收藏是開放且自由的,可以是出於真心喜愛,也可以是為投資增值或者單純跟風好玩,無關對錯,動機無所謂高下,但不管怎樣,都要保持一顆平常人。——王中軍▲據網友表示,學生負責製作老師負責簽名,成為了雕塑行業的“潛規則”。
真假難辨!所謂的“留一手”大概意思是,製作者(假設是助手)偷偷多做了一件,經王中軍之手賣給袁立?
問題來了:
一,袁立找的拍賣行專家,鑑定出現偏差?
二,高仿偽作才是正解,專家沒看走眼?
三,作者的遺漏疏忽,或者學生“留一手”?
總之,還是等待事件進一步發展吧!現在只能猜測。
我知道的是,藝術品收藏,一需要眼力(經驗),二需要財力,是一項專業、嚴謹、有風險的“買賣”。
附:雕塑作品的“大小”之分
大型城市景觀雕塑,需組建團隊,藝術家接單,團隊協作,雕塑加署名,加工完成。
還有一種是,批次化的量產商品,雕塑家成了最後的蓋章質檢員。
而藝術的衍生品,貼上了商品標籤,完全是為了沾藝術家的光吧?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畢竟,雕塑既是作品,有時也是一件“工程”。
▲這腦洞有點大。
▲這是又是掉入證明“我是我”的漩渦中嗎?
▲各行各業的……
▲問專家?
▲這邏輯,說得通,你覺得呢?
-
8 # 胖而不懶
估計當初為了拍馬屁,想往上串串,就買了,現在沒用了,也賣不出價就拿來噁心一下!文藝界有點錢去裝有文化的人多了!
-
9 # 袁裁縫
拍賣行看了底座簽名…聯絡簽名作者…肯定沒有說雕塑持有人是誰…作者一看就知道不是自己做的…拍賣行這才告訴袁立…這件作品不是真品…只是贗品而已…現如今作者做夢都不知道如今尷尬…試想一下…它不是民國前的東西…需要鑑定…它這雕塑是當代的…作者還活著呢…直接問作者真偽肯定要靠譜……現在作者推翻以前自己的鑑定…說是真的了……無非就是得罪了大老闆了
-
10 # 娛樂磚家的後院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這件藝術品是不是藝術家真的親自創作的。如果說藝術家沒有簽名,藝術家都親自站出來承認了,這種方式比簽名,更有直接的證明意義。為何袁立依舊不依不饒?
我們要探索的是袁立質疑藝術作品真偽背後的真正原因。
被動接收
從袁立的聲明當中來說,這個藝術品是王中軍主動送到她家裡去,然後袁立再付了15萬給王中軍的。從這個事實的描述過程當中可以看出,袁立不是主動購買,而是被動的接受。
啞巴吃黃連
按袁立當時的說法,王中軍當時是他的老闆,為了迎合老闆,讓老闆高興,違心的稱讚了一下這個作品非常漂亮。於是王中軍就把這個藝術品送上來了。現在回想起來,袁立顯然有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來的委屈,誰會想到因為一句讚美而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呢。
心有不甘
現在王中軍不是自己老闆呢,收藏多年的藝術品,拿去拍賣不僅沒有賣出一個好價錢,還被說成為假冒偽劣。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會不爽,而袁立這種火爆性子,必然不吐不快。
袁立對這件事情不爽,才是事實的根本。
袁立微博另外前幾天鬧的沸沸揚揚的藝術品,藝術家本人說是可以來我家刻上他的名字,以示真跡,其實這件藝術品的左下角是有章的,他怎麼忘了?到底是自己做的,還是學生仿的,我不是專家,我只是傳達拍賣行的鑑定結果——“這不是他的作品”,王中軍以真品賣給我的。我叫上拍賣行,媒體,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回覆列表
對於藝術品,很多人追求大師的作品,並且對於高價值的作品相當的喜歡,並且喜歡去收藏這樣的作品,當然對於真正的藝術大師而言,自己的作品都有高價值,能被人收收藏也是一種榮譽,這是一種追求,藝術家的追求,但是反過來,並不是藝術大家的作品都是精品,也不都有價值。對於題主這樣的藝術品上有印章為贗品一事的看法,小編簡單分析一下。
就事論事,藝術家本人說是真品 就是真品
對於這件作品,藝術家本人說了它是真品,但是拍賣行說是贗品,這是一個問題,但是藝術家說的更直接,那就是可以簽字以證為真,而拍賣行所謂的贗品只是一種判斷方法而已,對於印章這個事情,這是一種行為作法,並不能說明什麼。對於藝術品,特別是現在的藝術作品,成名的大家多數都不會自己去作的,這在中國是一個傳統,這人一定要知道,如果不知道這個,還是不要去追求所謂的大家了。因為大家大師真的不做作品的。
追求藝術價值 而非作者
對於這些大師的作品,小編更認為應該看重藝術價值,而非所謂的大家,因為真正的大家優秀作品也是少的可憐,能被認可的作品一輩子也許就是一二件而已,其它都是一種名氣或是炒作為多,正如前此年的古玩盛行是一樣的,各種騙局,而時代終會將這些不正常的現象清掃出歷史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