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馳
-
2 # 李順高
說一下本人對‘埋兒奉母’的看法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我們心裡始終熠熠生輝,孝文化首當其衝, 對此做法我絕對不敢苟同!
從人文及人道主義角度看,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從傳統文化中可以講究孝道。但是‘埋兒奉母’這種做法我不敢認可, 從中國自古律法來說,‘埋兒奉母’郭巨的做法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殺人犯,自古殺人償命是不變的法則,其妻作為共犯也要鋃鐺入獄。他的老母由誰來奉養?老母無人奉養就要餓死街頭!孝道又從何談起?當今社會如果再有此事發生會受到公眾強烈的輿論譴責的,不會把孝道發揚光大的!我個人認為“埋兒奉母”實在是二十四孝的一大敗筆!
以上為個人拙見,大家如有意見,還望海涵!
-
3 # 祥河詩語
這是《二十四孝》中著名的扯淡。儒家推崇了數千年的道德模範,可是現代正常人看了都會想吐!居然還有人說是“中華傳統美德”?
腐敗噁心沒人性的故事,還編成經典流毒至今,可現在還真有人假仁假義假傳統地跟著瞎嘰歪,畫圖雕塑刻碑的什麼沒有?所謂“二十四孝”中有多少是人性當中正常的孝?
“埋兒奉母”噁心故事極簡如下:
晉朝郭巨,家境殷實,父死,家產全分其兩個兄弟,並主動奉養母親。郭母愛孫,常分食物給孫兒,而郭巨家境十分困苦,為讓其母多吃一點,與妻商量後將其子活埋。
本來故事到了這裡也就完了,可編故事的腐儒編到這兒也覺得這個“典型”太狠,於是:郭巨埋兒坑挖到一半,挖到了一罐黃金!而在罐子上居然寫有“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可取,民不可奪。”於是,於是,就呵呵了。
-
4 # 火涅國度
晉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在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都分給了弟弟,自己獨自供養母親。
後來郭巨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但因家境逐漸貧寒,母親甚是寵愛孩子,總是捨不得吃東西,把東西都留給孩子。
郭巨知道後,內心感到十分難過。便與妻子商量,母親只有一個,孩子沒有了,可以再生,就想把兒子拿去埋了。以節省糧食供養母親。
就在他們挖地兩尺時,發現他們的行為感動了上天,賜予了一罈黃金。然後高高興興的回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後來的他們的美名傳遍天下。
說實話,郭巨的這種行為放在現在是無法理解的。一個小孩子能吃多少糧食,家境貧寒但本質原因根本就不是因為有了一個兒子。雖然孩子以後可以再生,但是後來的孩子還是今天的孩子嗎?
郭巨難道從來沒有想過,當他掩埋兒子的時候也是在殺人。這個孩子本身就是一條生命。
雖然百善孝為先,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到郭巨的母親如此寵愛孫子。當她自己的兒子為了自己能夠有食物吃而埋了孫子,難道她就不難過嗎?即使沒有孩子,這一家人就能夠生活富足嗎?
我看不一定。郭巨的想法本來就是錯誤的。以前家庭富裕,現在貧窮,他應該反思一下,這其中的錯誤到底在哪裡?
他把所有的藉口都推脫在別人身上,而不思考自己的行為。如此還能被天下人讚揚,可見當時的社會,人們的思想到底有多畸形。竟然沒有人出來指責他。所以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多麼大。郭巨的行為可悲可嘆。
-
5 # 祿旗
“埋兒奉母”這個典故中說,一個叫郭巨的人,為了節省糧食孝順老母,決定把兒子埋掉。挖坑時,竟然挖出一罈黃金。
在這裡,我們並不主張為了贍養老人而去埋掉兒子,但從這個典故可以看出,忠孝之人,必有厚報。
歷史上,所有不忠不孝的人都不會得到什麼好下場。相反,那些孝順父母,忠於國家的人,都得到了人民的愛戴和讚揚!
現實生活中,對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誰敢跟他交朋友,誰敢跟他做生意?這些人的路會越走越窄,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遭到眾人的唾棄,最終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
6 # 煙花夜梨花月
真不知道編造這個故事的作者是一種什麼心態?難說他寫出這個故事就和如今為了博取眼球的某些所謂明星一樣,製造各種新聞熱點,已達到自己出名的目的。
還有一種可能,寫書的作者是受到當時封建統治者的指示寫出這些內容,用來禁錮當時老百姓的思想,讓老百姓把對統治者的不滿轉移,而甘願承受生活的艱辛。覺得這樣做才是孝道,卻不去想生活的艱辛是由昂貴的賦稅和當權者無能造成的。
作為一個正常人,作為一個母親,我就算面臨死亡威脅,也做不出埋兒奉母的事。我情願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也不會傷害母親孩子。
就算如書中描述,實在生活不下去了。但一個小孩子能吃多少,還能比大人吃得多。為人父母,就算要犧牲,也是犧牲自己,不會去傷害年幼的孩子。
郭巨為何不可以自己不吃,留出糧食餵養母親?竟然想到要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然後省下糧食供養母親。這樣的人,還稱為孝子 ,真是可笑至極。
-
7 # 曾姐姐健康管理論
1、從歷史文化背景角度來看:
先講孔子,那大家應該能聯想到中國大多數朝代,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國,
儒家提倡”禮治“,簡單點講就是尊卑、長幼都要遵從禮教。如果下面的人能尊從”孝道“,那大機率肯定也會遵從”尊卑“,遵從”君臣”,忠君,這些人自然就是皇帝喜歡的了。上層想要維繫,自然,整個社會風氣也就會帶到“孝道”,誰敢講自己不孝?特別是郭巨,生活在晉代,晉代是什麼哦,出名的“以孝治國”,如果不孝,是要殺頭滴。像我們聽說過的“臥冰求鯉”的故事,也是晉代,王祥的孝道最後還得到皇帝表揚,話說,王祥這傢伙,大冬天給他繼母求魚,也夠腹黑的了,弄出這麼大陣仗,求他繼母心裡陰影面積,哈哈,這個話題可以再開一題了。
2、個人性格層面
郭巨這人典型有性格缺陷,怎麼看都不正常。作為老大,生活在以孝聞名的晉代,看他的作為,老子死了,在自己有老婆孩子的情況下,還敢一分錢不要,就要媽,錢給兩個弟弟,先從這就可以判斷這人要麼不通俗物,要麼就是孤芳自賞,清高得很,自以為是做了道德至上的事,想得到社會認可,過於好名。而後來,再看他說的話,“兒子能再有,媽不能再有”,把自己當作判官麼?有兩個親弟,為毛不去先求一下,就要準備弄死孩子了?這就是愚孝
當然,故事也就是故事,真實性待考,但這個故事出自於晉朝,惡劣的想下,大家看到這個故事,結合得一點,誰會受益呢?
即使到了我們現代,網路發達,資訊爆炸,也經常被代節奏不是,比如才發生的成都七中的事,所以提升自己最重要,遇事先不判斷 ,客觀講證據,多看多想,慢下結論。
-
8 # 使用者狼哥
我看到已有很多很好的關於埋兒奉母故事的是非曲直回答,在這裡我就不再多此一舉了。
我只想說古代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幾個故事我們願意學習效仿?你宣揚孝道可以,但是你不能把別人都變成傻子、禽獸一樣的人。一個人不能不忠不孝,但是也絕對不能去做愚忠愚孝的傻子、禽獸一樣的郭巨!
-
9 # 12343150567
郭巨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中的一個。是愚孝的典型。其實,已超越了愚孝的範疇,是反人類的罪惡宣傳。
所謂父慈子孝,是要各盡責任。父母要扶養兒女,兒女要贍養父母。單講一面的道理是不行的。最近播放的《都挺好》就有批判愚孝的意思在內,堅決反對愚孝,反對二十四孝中的反人類思想。
-
10 # 使用者泰和
題主提出的‘埋兒奉母’的問題,是一個傳統民間故事,出自東晉時期。原文是這樣的:
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可取,民不可奪。”
註釋:
1.盍(he,3聲):何不,為什麼
2.釜:古代的一種鍋。
3.嘗:曾經。
這是一個典型的愚孝故事。古人受孝道影響極深,把孝作為做人的準則。有的朝代以孝治國,不孝的文人官員殺頭。有的推孝舉亷,作為選拔官員的標準。普通百姓不孝者父母可以送之忤逆。於是,郭巨埋子奉母便成了普通百姓奉孝的典範。
忠孝仁義禮智信,作為傳統美德流傳幾千年,對於一個民族信仰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於受封建意識影響,很多人成了統治階級的犧牲品。郭巨的故事,用今天的價值觀衡量,既蠢昧又殘忍,沒有一點可取之處。但有一個字不可否認,無論何時,孝不能丟,父母養育之恩必須報。不孝之人在中國如同過街老鼠。這也是中華民族與西方不同之處。
我們是華夏子孫,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忠於祖國,既是忠,也是孝。一個人做到忠孝兩全,才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
回覆列表
道德之高已超越人類,郭巨已經不是人。
從人類的本性來看,愛子一定勝過愛母,雖然母親是我們的根,但是,家族的根實際上是後代。為了種族的延續,上帝將愛子的程式設定在人類的基因中,對一個老人的敬,總是不及對孩子的愛。
中國曆代有許多衛道士將禮教發展到畸形的地步,比如24孝,女子纏足,太監,愚昧和變態到了跟非洲原始人相似的地步。
愛父母和愛孩子本來並不矛盾,非要整這麼一個故事讓你做出唯一選擇,用心險惡,其心可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