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時運不濟。那今天的俗話說,就是有些背時。杜甫年輕時,不大求上進,《唐才子傳》說他“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公元747年,風流天子唐玄宗詔令天下才子到京師就選,頗有些詩名的三十五歲的杜甫才興沖沖地前往應試。然而,天不遂願,據說是奸相李林甫害怕賢才入選不利他把持朝政,於是從中作梗,攪了局,致使無一人及第,反而上表祝賀皇帝,說是“野無遺賢”。
而就在此時,杜甫曾任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的父親杜閒去世,斷絕了生活的來源,迫於生計,他不得不沿街賣藥,或寄食於朋友處。這段貧困的羈旅,被他自己寫進了一首題為《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詩中:“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這也是杜甫當乞丐的開始。
儘管長安的日子苦是苦了些,但他依然捨不得放棄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不斷向權貴投詩,以期引起他們的重視和任用。公元751年,他向玄宗進獻《三大禮賦》,受到讚許,卻命其待制集賢院,結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最終還是沒了下文。好不容易當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杜甫以為自己從此就要飛黃騰達了,不料僅僅一月之後,安祿山造反,打亂了他的計劃。
保命要緊,大家一窩蜂地逃出了長安。公元757年,郭子儀率兵收復了京師,杜甫隨唐肅宗及其百官回到了長安。這一階段,他總算過了幾天安穩日子。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偏偏要替在平亂期間老打敗仗的宰相房綰說好話(因為房綰在平日裡對他很關照),遂得罪了唐肅宗。
公元758年5月,杜甫被降為華州司功參軍,負責祭祀之類的小事,以後就再也沒爬上去過。
二是性格“褊躁傲誕”。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參與編纂《新唐書》的宋祁說的。宋祁認為杜甫的性格遺傳自其爺爺杜審言,即“褊躁傲誕”。《唐才子傳 ·杜審言》也說他“恃高才,傲世見疾”。
杜審言是進士,也是詩人,還是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兄弟的座上賓。《新唐書·杜審言傳》杜審言大言不慚地說過:“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杜甫比他爺爺來毫不遜色,宋王讜《唐語林》卷二有所記載,杜甫曾自誇:“使昭明再生,吾當出劉,曹,二謝上。
”爺爺狂,人家還不得不買帳,杜甫狂,卻狂得不是時候。《新唐書·文藝上》載述:“會嚴武節度劍南東、西川,(甫)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由此可見杜甫對嚴武是卻不大領情的。
見到嚴武,他不戴頭巾,也不打招呼。有一次喝多了,發起了酒瘋,他居然站到嚴武的寶座上,瞪著眼睛怪模怪樣地說:“嚴挺之竟有這樣一個兒子啊!” 人家嚴武是何許人也,堂堂封疆大吏,兇暴勇武,自然會心生怨恨。《新唐書·文藝上》載述:“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於門。
武將出,冠鉤於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說來也怪,要不是嚴武出門準備去殺杜甫的時候冠被簾鉤了三次,才有人趁機告訴了他的母親救杜甫,杜甫十條命只怕也丟了。章彝就沒那麼好運。由此可以看出,儘管嚴武對自己有所幫助,但杜甫從骨子裡是看不起他的,有時會自覺不自覺地表露出來。
後來嚴武雖沒殺他,但對他的接濟自然也就少了,最終嚴武一死,杜甫也待不下去了。
三是自視清高,高不成低不就。《新唐詩》本傳說杜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仕途上,杜甫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他自己耽誤了。公元755年,四十四歲的杜甫忽然收到朝廷的一份委任狀,要他去當河西縣尉,主要任務是徵收賦稅,追捕盜賊,而且河西荒涼偏僻,杜甫覺得太苦,不肯上任。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幫了他的忙,進行了通融,朝廷轉而讓他當了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雖然也是個芝麻官,但處於長安附近,容易交往,晉升的機會顯然要多很多,於是他就接受了,總算走上了仕途。因房綰事件而降官後,本來嫌官小的他乾脆不幹了,拍屁股走人。當年的許多文人日子過不下去了,都可以開館授徒靠束?度日,杜甫不幹,一心只想當官,卻總不能如願。
北宋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雲:“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清錢謙益《〈馮定遠詩〉序》亦云:“詩窮而後工。詩之必窮,而窮之必工,其理然也。”“窮而後工”成語字典中對它的解釋是:舊時以為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正因為有過乞丐一般的生活,杜甫才能夠寫出不少關心勞動人民疾苦的詩來,最終被人稱為詩聖。
一是時運不濟。那今天的俗話說,就是有些背時。杜甫年輕時,不大求上進,《唐才子傳》說他“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公元747年,風流天子唐玄宗詔令天下才子到京師就選,頗有些詩名的三十五歲的杜甫才興沖沖地前往應試。然而,天不遂願,據說是奸相李林甫害怕賢才入選不利他把持朝政,於是從中作梗,攪了局,致使無一人及第,反而上表祝賀皇帝,說是“野無遺賢”。
而就在此時,杜甫曾任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的父親杜閒去世,斷絕了生活的來源,迫於生計,他不得不沿街賣藥,或寄食於朋友處。這段貧困的羈旅,被他自己寫進了一首題為《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詩中:“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這也是杜甫當乞丐的開始。
儘管長安的日子苦是苦了些,但他依然捨不得放棄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不斷向權貴投詩,以期引起他們的重視和任用。公元751年,他向玄宗進獻《三大禮賦》,受到讚許,卻命其待制集賢院,結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最終還是沒了下文。好不容易當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杜甫以為自己從此就要飛黃騰達了,不料僅僅一月之後,安祿山造反,打亂了他的計劃。
保命要緊,大家一窩蜂地逃出了長安。公元757年,郭子儀率兵收復了京師,杜甫隨唐肅宗及其百官回到了長安。這一階段,他總算過了幾天安穩日子。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偏偏要替在平亂期間老打敗仗的宰相房綰說好話(因為房綰在平日裡對他很關照),遂得罪了唐肅宗。
公元758年5月,杜甫被降為華州司功參軍,負責祭祀之類的小事,以後就再也沒爬上去過。
二是性格“褊躁傲誕”。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參與編纂《新唐書》的宋祁說的。宋祁認為杜甫的性格遺傳自其爺爺杜審言,即“褊躁傲誕”。《唐才子傳 ·杜審言》也說他“恃高才,傲世見疾”。
杜審言是進士,也是詩人,還是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兄弟的座上賓。《新唐書·杜審言傳》杜審言大言不慚地說過:“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杜甫比他爺爺來毫不遜色,宋王讜《唐語林》卷二有所記載,杜甫曾自誇:“使昭明再生,吾當出劉,曹,二謝上。
”爺爺狂,人家還不得不買帳,杜甫狂,卻狂得不是時候。《新唐書·文藝上》載述:“會嚴武節度劍南東、西川,(甫)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由此可見杜甫對嚴武是卻不大領情的。
見到嚴武,他不戴頭巾,也不打招呼。有一次喝多了,發起了酒瘋,他居然站到嚴武的寶座上,瞪著眼睛怪模怪樣地說:“嚴挺之竟有這樣一個兒子啊!” 人家嚴武是何許人也,堂堂封疆大吏,兇暴勇武,自然會心生怨恨。《新唐書·文藝上》載述:“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於門。
武將出,冠鉤於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說來也怪,要不是嚴武出門準備去殺杜甫的時候冠被簾鉤了三次,才有人趁機告訴了他的母親救杜甫,杜甫十條命只怕也丟了。章彝就沒那麼好運。由此可以看出,儘管嚴武對自己有所幫助,但杜甫從骨子裡是看不起他的,有時會自覺不自覺地表露出來。
後來嚴武雖沒殺他,但對他的接濟自然也就少了,最終嚴武一死,杜甫也待不下去了。
三是自視清高,高不成低不就。《新唐詩》本傳說杜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仕途上,杜甫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他自己耽誤了。公元755年,四十四歲的杜甫忽然收到朝廷的一份委任狀,要他去當河西縣尉,主要任務是徵收賦稅,追捕盜賊,而且河西荒涼偏僻,杜甫覺得太苦,不肯上任。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幫了他的忙,進行了通融,朝廷轉而讓他當了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雖然也是個芝麻官,但處於長安附近,容易交往,晉升的機會顯然要多很多,於是他就接受了,總算走上了仕途。因房綰事件而降官後,本來嫌官小的他乾脆不幹了,拍屁股走人。當年的許多文人日子過不下去了,都可以開館授徒靠束?度日,杜甫不幹,一心只想當官,卻總不能如願。
北宋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雲:“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清錢謙益《〈馮定遠詩〉序》亦云:“詩窮而後工。詩之必窮,而窮之必工,其理然也。”“窮而後工”成語字典中對它的解釋是:舊時以為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正因為有過乞丐一般的生活,杜甫才能夠寫出不少關心勞動人民疾苦的詩來,最終被人稱為詩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