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東山市塔寨林耀東東叔

    是個牛逼的人物,瞅中機會起兵,並且打著遵隋的名義,讓地方勢力不會反彈太大,趁著中原各大勢力互懟的時候,先入關中,拿下長安,立楊侑為帝,迅速平定朝局,搞定金城薛家和李軌政權,讓自己有個穩定的後方!窺中時機進入中原,李世民在虎牢關一役拿下竇建德和王世充,招降江淮杜伏威!具體的請看溫大雅溫大有兄弟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

  • 2 # 冀川先生

    李淵是大唐帝國開國帝王,也是咱們李氏中一位雄才大略的偉人,與秦皇漢武相比也豪不遜色,只不過由於唐太宗武力政變上臺的陰影,唐高祖讓位,當太上皇的歷史事件而顯的軟弱而無能。

    但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一干多年了,當我懷著理性的心態,再去回望這段歷史,我不得不佩服李淵為維護新興大唐王朝的穩定和統一,而退位妥協,避免一場父子相殺,而導致唐王朝政局動盪,甚至衰亡的重大危機。

    李淵先生結束了隨末十餘年的動亂局面,統一了華夏,避免了華夏文明被突厥帝國乘機而分裂,瓦解的悲劇發生,為華夏文明的和平與穩定做出巨大貢獻。

    所以李淵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 3 # 週週說古今

    如果要用一句話評價李淵,我的結論為糊塗父親,稀泥皇帝,人生贏家。

    毫無疑問,李淵是很成功的一位皇帝。結束隋末亂局,開創盛世大唐,單從成績上講,他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排名前三的皇帝之一。但是,無論聲望還是口碑,李淵都顯得有點低調,尤其是相較於劉邦、趙匡胤、朱元璋這樣的開國之君,李淵更是顯得很不起眼!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嗎?是他自身有缺陷?還是另有緣由?

    李淵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孩子

    李淵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兄,從李淵的父親開始往上數三代,就一直是西魏、北周、隋室的大貴族。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在北周時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的父親李昺襲爵後,官至安州總管(湖北安陸縣)、柱國大將軍。他的母親獨孤是和北周明帝獨孤皇后、隋煬帝獨孤皇后都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李淵是李昺的長子,在隋朝的時候襲爵唐國公,歷任刺史、郡守、衛尉少卿等職,隋末為太原留守,扼守北方重鎮。所以,與劉邦,趙匡胤,朱元璋等草根皇帝相比,李淵是不折不扣的貴族。李淵建立唐朝,較之於上述三位大神,其難度要小得多。李淵在起事前就是太原地方留守,封疆大吏!他建立唐朝,無非是把地方公司變成了全國公司,而另外三位卻是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彷彿平地裡搞出了個微軟公司!

    李淵登上皇位是半推半就的結果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在楊廣眼裡,用人還是親戚比較值得信耐。所以李淵起事前得以留守晉陽,擁有鎮守一方的大權,這也是李唐王朝成事的根基。雖然擁有很強的實力,但李淵本人卻沒有貪天的理想信念。在他眼裡,幫助表弟楊廣,把守好北方疆域,同事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也就夠了。晉陽起兵時,李淵已經51歲,在古代這已經是標準的老人。對於這樣一個有事業,有家庭的老人來說,冒著巨大風險起兵造反實在不是一個英明的選擇。所以,李淵選擇了說不。

    但是樹大招風,在隋末這個年代,風是特別的大,所以李淵這棵大樹也難免有連根拔起的風險。當時的情況是隋煬帝三爭高麗而不下,國內民怨沸騰,群雄並起。全國除了南方揚州稍微好點,其他地方已經亂成一鍋粥。東都洛陽更是變成了群雄逐鹿的中心。李淵鎮守的晉陽四圍也有大大小小的割據武裝。李淵面臨艱難的選擇:繼續扛起隋煬帝的旗幟,會被群毆;改弦易轍又很容易被官軍盯上。所以要保住安樂窩不容易。

    另一方面,李淵想的是守住一畝三分地,但他的子孫想的卻是創造一番偉業。而這裡面的代表就是次子李世民。李世民自幼好武功,愛結交江湖豪傑,用現代的話說從小就有顆不甘平凡的心。李世民的朋友圈有文有武,人才濟濟,其中就有不少治國安邦的奇才。他們聚到一起,又遇到隋末天下大亂,可謂是天時與人合都有了,唯一缺的就是地利!而這個地利其實也不缺,就是李淵鎮守的晉陽。要得晉陽必先得李淵。而李淵的就範有多種因素,比如與張尹二妃鬧出醜聞,比如李氏取代楊氏的傳聞,凡此總總,這中間有世民集團的策劃,也有李淵的假戲真做。後世修史者因立場問題對這裡的改動很大,真相不易大白。總之,李淵就這樣半推半就,或真或假地起事了。

    李淵不是個合格的創業之君

    晉陽起兵之後,李淵的事業順風順水,發展很快。不僅收編了周邊武裝,而且趁虛拿下了王氣之地——關中。之後依靠李世民南征北戰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為大唐王朝奠定了基礎。這麼大的成就,這中間當然有李淵英明領導的功勞,但是從起事到平定北方,沒有李世民,這一切都是妄想。當然,如果因此而說李淵不合格,肯定有人會不服。作為一國之君怎麼可能像李世民一樣親自上陣呢?一國之君的主要責任難道不是保證國家健康發展嗎?說得很對,筆者認為李淵不是合格的君主,正是因為他沒有解決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問題——儲君問題!

    李淵立長子建成在禮法上沒有任何問題。李淵在長安稱帝后不幾天就宣佈了李建成為太子,當時李世民還沒有取得東征西討的豐功偉績,長子建成也頗有才幹,所以李淵沒有立長或立賢的煩惱。但是,隨著事業的迅猛發展,李世民在軍事領域不斷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軍隊裡收穫了非常之高的人望,政治上同太子建成呈旗鼓相當之勢。一個朝廷出現了兩個政治集團,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好事,更何況是創業之初的國家。出現這樣的局面,李淵責無旁貸。

    一個合格的統治者應該能夠駕馭各方力量為我所用,而不是為力量所用。李世民有軍事上的才能,建成也不差,元吉也不次,所以在使用上應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任由各方力量自由發展。在太子名分確立的情況下,不斷鞏固太子地位當為國本,更何況在治國和料理後方上建成亦有所建樹。但事實告訴我們,在興唐的歲月中卻是李世民北滅劉武周,西滅薛仁杲,東邊一舉滅掉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大勁敵,大半個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是李世民的榮耀,李建成的災難,更是李淵的尷尬。王位給誰,誰都不服?這不是李淵一手給自己埋下的雷嗎?一個成熟的王者會這樣嗎?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還可以收拾。我們看李淵是怎麼處理這個巨雷的。李淵在建成和世民之間搞起了和稀泥政治!為了安撫軍功卓著的李世民,李淵給李世民封了“天策上將”的稱號。什麼是天策上將,誰也不知道,好比“齊天大聖”一樣,反正是地位是無比尊崇。但是,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含金量可比齊天大聖高很多。因為這個天策上將可以開府,設官職!擁有封官的權力,李世民如魚得水,瘋狂地擴大朋友圈。比如他就曾在房玄齡建議下,將杜如晦招募到天策府中。“天策上將”擁有的地位也使得很多人都對李世民抱以期待,謀臣勇士紛紛投入他的門下,玄武門之變中發揮重要作用許多人都是這時被拉攏過去的。所以說,“天策上將”這個稱號雖然是李淵搞平衡,和稀泥造出來的“安慰品”,但在客觀上卻給李世民提升了聲望,也給他之後的行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這樣一來可好,本來想樹立一方,安撫一方,卻搞得來雙方實力更加接近,火山爆發接近臨界點!面對已成水火不容之勢兩個兒子,李淵為了繼續把稀泥和好,想出了更“絕妙”的主意,就是裂土封疆!他找到李世民說:看你們兄弟好像不能相容,都住在京城裡,必定要產生衝突,我想讓你重新掌管陝東道大行臺,居住洛陽,自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以東的國土都由你做主,准許你建立天子旌旗,一切仿照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做法。

    為了平息眼前的矛盾,李淵居然想到了把兩兒子分封,並且都可以建立天子旌旗,這不是任由天下再次分裂又是什麼。他的如意算盤是,只要在自己生前沒有看分裂就行了,至於生後你們愛怎麼鬧就怎麼鬧,再次天下大亂,生靈塗炭什麼的反正都跟自己無關了!幸好歷史的劇本沒有朝著李淵的藍圖前進,要不煌煌大唐盛世就不會出現了。

    李淵在這段歷史上的表現,您認為合格嗎?

  • 4 # 憤怒的印鈔機

    李淵,唐高祖,不僅比《隋唐英雄傳》中說的偉大,對我們中華帝國貢獻也是不遜於同時期的任何一名偉人的。他性情剛烈的改制鑄就了我中華文明一千多年來的文明骨血。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可謂是遍地狼煙。公元617年,隋軍中最強大的將軍之一唐國公李淵也起兵響應。很快李淵的軍隊打進隋帝國國都長安城。六個月之後,也是在長安建立了後來幾乎延續三個世紀的新王朝——唐朝。它與漢代並稱為中華帝國的兩個黃金時代。直到現在為止,世界上仍然有很多街被稱為唐人街,華人也被稱為唐人。

    由於隋帝國在幾十年前就結束了中國南北大分割的局面,所以李淵在全國建立起穩固的中央集權之後,他幸運的繼承了隋帝國的這一份大家業。此外,李唐王朝的制度及中央集權架構也就是在隋帝國遺留下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就像中華帝國曆史上大多數成功的建立自己王朝的起義領袖一樣,李淵也不是一屆草根。而是一個身世顯赫的貴族。他的先祖可以確切無疑的追溯到他的祖父:李虎。曾經在6世紀50年代幫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國家的重要軍事將領,當時稱八柱國。同時,在宇文泰創立北周的過程中,還有突厥貴族成員獨孤信和隋文帝的父親楊忠,他們的家族都有著互相聯姻的關係。

    獨孤信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非常出名,簡直可以同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相媲美。為什麼這麼說呢?維多利亞女王作為大英帝國日不落帝國最強大時期的女王,很多後代與歐洲各王室聯姻,人稱外號歐洲老祖母,感興趣的搜一下即可得到很詳細資訊,在此就不詳加解釋了。獨孤信人送外號中國歷史上最牛老岳父。當前熱播劇《獨孤天下》演繹的也正是這一段故事。

    拒資料記載,獨孤信一生娶三房老婆,生了六個兒子,個個都是高官;七個女兒,一個比一個厲害,其中三個女兒分別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諡號明敬皇后;唐高祖李淵之母,追封元貞皇后;還有隋文帝楊堅皇后,諡號文獻皇后。

    隋煬帝楊廣雄才大略才華橫溢,一心要幹一番大大的事業,根本無視自己得位不正根基不穩的現實,一會兒要打高麗,一會兒要修運河,於是哪怕風調雨順年年都是大豐收,全國的糧倉都堆得滿滿的,依然是天下離心遍地造反。無論是混血還是純血的鮮卑貴族,統統對楊廣很不滿意,於是起兵造反,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經過了一陣廝殺,最終關隴貴族的一個代表李淵取得了大家的認同,開創了大唐王朝。

    然而,李淵面臨著一個非常艱難的局面。國內的鮮卑貴族勢力異常強大,而且北方的突厥族又強大了起來,按照之前的的模式走下去的話,基本上又要再一次進入噁心死人的模式:對內橫徵暴斂,對外賣土求榮。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突厥貴族取代鮮卑貴族,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如此迴圈。中華帝國就這麼世世代代傳下去。

    李淵一輩子在官場打滾,浮浮沉沉,深悉時弊,他做出了扭轉中國歷史的正確抉擇:以混血對抗世家,以民族融合對抗鮮卑血統。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此後的歷史程序,併為中華血統,注入了一道真正的骨血。

    李淵在用人治理上,文官層面,李淵重用漢族文官為相,來對抗鮮卑士族,比如劉文靜和陳叔達。其中作為先鋒的劉文靜便是在鮮卑貴族的反撲下被殺。在軍隊層面,則重用混血的胡族將領,刻意弱化純血鮮卑將領的地位。在這些安排之外,李淵強化了科舉制度,不再是三年考一次,而是一年一考,同時不再看重所謂的地方政府“推薦”,只要稍有才學,就可以參加考試。

    李淵由此選拔了一大批底層的小地主出來擔任基層官員,這當然意味著地方上的鮮卑軍閥的生存空間被壓縮了,李淵因此與鮮卑軍閥勢力發生了直接衝突。這種衝突發展到最後,便是玄武之變。

    李淵強化的科舉制度,在唐帝國餘下的二百餘年中逐漸給我們中華帝國確立起了真正的內部治理文化:鄉紳治理。士族豪強勢力被打壓和掃蕩之後,擁有科舉功名身份的地方鄉紳,真正的掌控起了話語權。他們憑藉科舉帶來的政治光環,在地方上獲得巨大的政治聲望,並有權對各類民事糾紛一言而決。

    延續千年的與科舉捆綁的鄉紳制度就此成型。這種制度就此成為中華文明的骨血,確保我大漢民族在接下來的千年動盪之中,始終保持著文化的獨立性。烈烈唐風,庇佑了這個國家上千年。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是性情剛烈的李淵改制。而且除此之外,李淵主持鑄開元通寶,在中國貨幣史或者說金融史上,意義非凡,影響力幾乎和漢五銖錢相媲美。

    雖然今天的史書上,李淵被刻畫成了一個貪財好色的小人,然而,歷史跟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不僅如此,傳說中的唐太宗也沒有大家以往認識的那麼正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沒有網路爆光和民警建議書,芒果事件的當事人中,哪一個會是受傷害和損失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