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彝州老趙
-
2 # 家家福59
提這個問題一看你就是農村白脖,我們這裡買農機好象國家有補貼,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買的,好幾個生產隊規定只能有一套現代化農具,就這樣還經常閒,現在地值錢了,又叫國家徵收了,不值錢的地國家也不要,要了是負擔!農民家家戶戶買那麼多機械化農幹什麼?
-
3 # 鄉村淇譯
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不是說想花錢顧別人耕地而不自己耕地。
這個你自己想耕自己家的地,你是不是得買機器,現在一個耕地的機器也是不少錢的,也不能就為了自家的那點地而單獨買一個機器吧,要是自己家的地多還行,就像我們這邊一家也就十多畝地,自己家買了就耕自己家的是很划不來的,你想想要是這樣你的多久才能把賣機器的錢給掙回來,要是再用以前的那種耕地的犁章就更不現實了,現在都講究機械化嗎。
再說了我們這面現在耕地一畝地才十元錢,自家的那點地用別人給耕還沒有到二百塊錢,這樣的話何樂而不為呢
。
-
4 # 下壩毛哥
為什麼現在農民種地寧願花錢讓別人耕地,也不自己耕地呢?
自古以來耕種都是辛苦活,沒有人生下來就願意耕地勞作,那為什麼有種地的農民花錢耕地自己不耕地呢?有以下幾種情況:
以前農村耕地都是耕牛,幾乎家家戶戶養耕牛,後來隨著機器的普及,很多農戶變賣耕牛換成了機器,同時由於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耕牛逐年較少,如今,極少見到耕牛;
二、就業機會增加
過去,無工可打,大部分沒有走出去,每年的勞作都是鄉親之間互幫互助,如今,互幫互助少了,開工錢多了。隨著社會發展,農村也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種植業、小型加工廠、經濟作物、基礎建設等,就業機會增加,有了掙錢機會,寧願用掙得錢請人,因為機器耕地不是每個人都能行,打個比方,小李在參加村裡道路施工,一天工錢200,用150請人耕地還剩50,再說小李平時沒有用過耕地機器,不安全不說,效率跟耕地效果都不好;
三、專業
農村有部分人,專門給別人耕地,也是屬於打工就業的一種形式,經常做的,做起來熟練、輕鬆。請的人也放心,地耕得好,還省事,不會耽誤自己做事;
其實,種地的人請人耕地很正常,有的是自己不會耕,有的是請人耕地比自己耕地划算,種地的人,沒有懶漢,他們辛勤的付出,該給予尊重。
-
5 # 建行漸遠
秋收在望,像我們膠東半島農村這邊,秋收基本上是八月中秋前後,拔花生、刨玉米,將秋糧收回家以後,就得忙著運糞、耕地,種小麥了。有人提出了“為什麼現在農民種地,寧願花錢讓別人耕地,也不自己耕地”的這個問題,顯然是對農村的現狀不瞭解。
過去農村人種地,那時候我們這邊基本上是家家戶戶都養有耕牛,農忙季節,耕牛拉著鏵犁,將地翻耕以後,然後在拉著“耮”,將土壤耮平。種植小麥的時候,也是黃牛套在耬上,隨著那耬蛋的一步三晃,麥種透過耬腳被播種進泥土中。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手扶拖拉機逐漸替代了耕牛。慢慢農民也不再飼養耕牛,很多人家買了手扶拖拉機。黃牛耕地、耮地、耬地,都得兩個人合作,一個牽牛的,一個扶鏵犁或者三角耬的。而手扶拖拉機則一個人就能夠完成,比起黃牛方便了很多。而且,手扶拖拉機用途廣,所以在一段時間裡,手扶拖拉機在農村銷量很好,幾乎是每家一臺的局面。
後來,隨著那一代農民年歲的增長,原本挺拔的脊樑也被生活的重負壓彎了腰。再讓他們用搖把子搖開手扶拖拉機,那可真是喘吁吁的,畢竟是歲月不饒人。加上農村年輕勞力湧入城市打工,所以很多農活還是落在這部分老人身上。此時心有餘而力不足,但莊稼地不能閒著,時間不等人吶。
現如今,哪個村也有專門購買農機為村民耕地、耙地、旋地、耬地的農機手,只要是誰家耕地,打聲招呼就行了,到時候根據地塊大小收費。我們這邊耕地一般是一畝地60元左右,所以很多人家都用這些農機手耕地,大型機械耕出來的地塊也平整。不管咋樣,自己幹不動了,不請人耕地的話,連糧食都種不上了,更談不上有收入了。如今農民種地,基本上是耕種收機械化,只要是花到錢就可以了,省事又省力,就是不省錢。
農村農民老齡化現象日漸突出,僱人耕地也是無奈之舉,不管怎麼說只要是種上,就有收穫,不管這收入多少,農民最看不上的就是土地撂荒,自己幹不動的情況下,不用別人耕地,又有什麼好的辦法呢。你說,是這樣吧?歡迎朋友們留言一起交流學習。 -
6 # 阿坤鄉野說
問:為什麼現在農民種地寧願花錢讓別人耕地,也不自己耕地呢?
自己耕地付出的代價比讓別人耕地代價大。
我是阿坤,專注三農!現在農村很少有自己耕地的,大多都是選擇讓別人耕地,在阿坤家鄉豫北地區這邊,由於都是平原方便耕地,一般一畝地需要花費35元,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阿坤來給大家交流一番!
農民種地寧願花錢讓人耕地而不自己耕地原因有哪些?一,沒有耕地的工具
農村實現機械化以前都是用牲畜耕地,那個時候都是自己耕地,即使沒有牲畜借也會自己耕田,而現在農村實現了機械化,機器耕地效率特別高,再加上費用不是很高,大家都選擇了這種省事的方式,自家的牲畜和農用機器都賣掉了,再想自己耕地自己卻沒有機器了。
二,耕地費工費時
不少農民已經不像以前只種地,現在農村都是工作的同時把地種了,耽誤一天就是上百塊錢,導致很多朋友為了不耽誤工作,就將土地耕田全承包出去了!而如果選擇自己耕地的話,往往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需要買油借車不說,還耽誤了自己好幾天的時間!自己耽誤幾天的時間少掙的錢,可就比請人耕地花費的多多了!所以兩者一比較,農村就知道花錢讓別人耕地其實是更賺的!
綜上所述,阿坤認為導致農村花錢請別人耕地原因,無非為以上兩種情況,第一是自己沒有耕地的工具;第二是花錢耕地付出的更少!
-
7 # 農資人實錄
我要反問你一句,你的地是自己耕嗎?99%的可能不是。設身處地地想,有了現代農機具去耕作,還何必去親自耕作呢?
原來我們自己耕地,是因為條件所限,套著騾馬,帶著農機具,換了這個換那個,家家都是這樣,當時的勞力就是有騾馬農機具,做完自己的還幫著別人家去耕作。當有了小四輪拖拉機後,生產力馬上就解放了,費點油,但是生產力馬上提高了,也是除了給自己家的地耕作完以後,還可以幫助其它人家。因為要耗油,所以適當收點勞務費,也就開始了有償服務。
這種有償服務大約經過了有30年了吧,靠自家耕地勞動力耗費不少,耕作質量還真的不如專業機手耕作下的好。再仔細一算賬,發現自己耕作耗費的時間成本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自家有5畝地,自己耕地需要半天時間,那也算是一天過去了,可是如果出去打工,能掙120塊錢,有的地方掙得會更多,也許2、300元/天。這樣一算賬,發現,僱用個農機手耕地,一畝20塊錢,5畝也才100塊,遠比自已出去打工的引用少,所以更多人選擇僱用機手去耕地,自己再去打工,不僅耕作質量好,還會多掙些錢。
而遇到深耕時,自家的農機就派不上用場了。而地多時,大型農機具又比較多了,自己買顯然有些不合適,因為有連片的地需要耕作,耕作成本降低了,逐漸自己耕地的就少了。這就是農業發展的結果,將分工細化了,原來自己是全能選手,從耕作到管理,現在只要將生產變成錢進行交換就可以了,省時省力還效果好。
為什麼我們要解放生產力,就是要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形成社會分工的精細化,讓人的動能完全釋放出來。耕地這樣的事就交給更專業的人去做,也就是您所謂的花錢讓別人去耕地,而不是自己耕地,這不是件好事嗎? -
8 # 青青細雨
我是三農領域的優質作者,關於農業的問題可以多多和我交流。
在過去的農村家家戶戶都種著很多畝地,農民們每天進行辛苦的勞作,他們的目的很簡單,為了吃飽穿暖,讓孩子們有學上。但是現在的農村,真的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農民們的思想也有了新的轉折,為什麼這樣說呢? 現在的農民不僅僅侷限於一些老人,很多在城市裡生存不下去的年輕人,也會選擇來到農村發展,因為就業壓力小,消費水平低。這些農民們意識到一個問題,自己去耕地不僅花費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也種不了多少地,人手也不夠。於是農民們選擇花錢讓別人耕地,這樣一來,可以包很多的地。不僅收入水平會提升不少,而且也不會讓自己特別的辛苦,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
王某以前在市裡是開出租車的,但是由於城市消費水平高,收入也不是很多,於是他選擇回到農村,後來他在農民開始包了上百畝的地,他只需出一部分耕地的種子費用,還有是給僱傭者的費用。自己只是一個管理者,去監督這些僱傭者幹活的質量等,後來王某每年的純利潤在十萬元左右,作為一個農民來說,真的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所以現在很多農民寧願花錢讓別人種地,自己也不願意出手。
-
9 # 少利17
我們這裡是河北省的東北部平原地區,也是冬小麥和晚玉米和花生的主產區,另外,在南部沿海地區還種植大面積的水稻。
現在,我們這裡種植這些農作物基本上全部都實現了機械化。過去的家家戶戶種地用的手扶拖拉機,現在已經全部都淘汰了,如今家家都換上了電動三輪車,只用它往家裡拉糧食。另外,我們這裡如今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農戶連三輪車都用不著了,每到麥收或和秋收的時候,直接把小麥或玉米賣給奶牛場做青儲飼料了,小麥和玉米賣給奶牛場的價格都是每畝地九百元錢。到時候只需要農戶去人告訴自己的地塊在那裡就行了。另外,不賣青儲的農戶也全都是用機器收割,農戶只負責往家拉糧食就行了。
種花生的農戶從種到收也全部都是用機器,農戶只負責往家拉花生就行了。種水稻的農戶也是一樣,從種到收全部都是機械化,有的農戶在收割完了水稻以後,當時在地裡就直接把稻子賣了的也有不少。
總之,現在農村農民種地可省事兒啦!無論是種什麼莊稼,只要把種子和化肥準備好了,告訴農機手怎麼播種就行了。特別是最近兩年,種玉米每株只下一粒精選過的種子,出苗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如今種玉米都不用清苗了,株距和行距全部都是由機器來撐握。種地的時候農戶的人員只站在地頭上看著就行了。
總之,現在農民種地跟過去相比真是沒法形容了,過去是在地下,現在是在天堂。只要花錢,如今農民種地已經不再是什麼難事兒了。不過,現在種地除去種子:農藥:化肥:澆水:農機費等一切費用以後,剩不了多少錢才是個問題。如果這問題再解決好了,農民就更幸福了!
-
10 # 雨花石284479641
農戶花錢請機械耕地或收割很正常!主要是農戶青壯勞力在外打工或擺攤,家裡十多畝地靠老人撐著,只能花錢請機械來幫忙!
一些農村人很精明,緊緊抓住這一機遇,購買中型農機馳騁在田間地頭,前段時間回鄉下,見村道上三三兩兩停著大型農機,很多農民前來與司機商談價格,這是可喜變化,也是農村實現全面機械化前奏!
我預計,只要農村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家庭農場主和機械手們將會推平溝溝埂埂,主宰農村農業的未來,機械專業戶將會成為農村最熱門的職業,徹底改變千百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落後農耕模式。
未來農村人的出路,要麼在城裡打工開店擺攤等,要麼回到家鄉成為家庭農場主的佃工或僱工,這是大農業發展趨勢,不可能繼續讓一畝三分地放在一些打工戶手上撂荒了!
回覆列表
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民種田都開始機械化,以前耕地要麼牛耕,要麼人挖,工作效率普遍較低,費時又費力,現在都採用耕田機,一畝田也就個把小時就能完成,而且費用還比較低,一般一畝地就一百塊錢左右,加之現在務工費較高,用打工的費用來支付耕地費還綽綽有餘,所以,人們更願意出去打工,然後找機械耕地。
兒時,家中耕地都採用牛耕的方式,農忙時,週末學校放假要去幫父親牽牛,天不亮就起床牽牛耕地,到吃午飯時間也就最多能耕出一畝地而已。現如今,家裡不在用牛耕地,都是找機械耕,家裡人也不用去看著,該打工打工,機械耕完之後去看一下是否滿意,如果滿意就支付耕地費,倘若不滿意,可以拒絕支付,並要求重新耕地,直到滿意為止。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後機械耕地將面臨大眾化,“用最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這才是社會的主流。當然,也有說機械耕地的質量不如牛耕、人挖,但在我看來,只是人們還沒適應這個過程而已,還未掌握機械耕地的種植方法而已,你們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