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定郡小書生

    祭天起源於上古時期,是華夏民族最隆重、最莊嚴祭天的祭祀儀式。是由天子主持,透過祭天來表達人們對於天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並祈求皇天上帝保佑華夏子民。

    泰山封禪才是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的。泰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山”,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第三年,東巡郡縣,召集齊、魯的儒生博士七十餘人於泰山下,商議封禪的典禮,以表明自己當上皇帝是受命於天的。

    自秦始皇之後,歷代君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或取得巨大成就,被認為可以直追秦始皇了,就會前往泰山封禪。其實質則為鞏固皇權,粉飾太平,帶有一種君權神授的意味。

    在泰山封禪的皇帝有:秦始皇封禪,漢武帝封禪,漢光武帝封禪,唐高宗封禪,唐玄宗封禪,宋真宗封禪。

    自宋真宗之後,帝王來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進行封禪。本來泰山封禪是君主利用來鞏固政權、誇侈政績的活動。歷代泰山封禪的皇帝所取的政績都被歷史承認,只要宋真宗不自量力,在宋朝積貧積弱,外有強敵的情況下還泰山封禪,一下就拉低了泰山封禪的水準。後世皇帝也就不在泰山封禪,只是祭祀。

  • 2 # 未鳴讀史

    祭天儀式源遠流長,從夏朝時候就有了。

    早期的時候比較簡單,主要禱告上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後來儀式逐漸隆重,過程極其繁複複雜,每個皇帝都把祭天當作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和宣傳活動。

    祭天大典,是皇帝依據歷朝歷代的文獻記載,用獨享祭祀上天的權利宣示其統治的權威,宣揚君權神授的觀念,用以強化其君臨天下的合理和合法性,達到維護統治的目的。

    祭天和皇帝二字並不矛盾,因為皇帝是天子,天之驕子。

  • 3 # 看點兒歷史

    皇帝祭天,完全出於自己的權利和統治考慮,完全沒毛病。

    皇帝有秦始皇提出,為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是世間地位最為顯赫的人。也是世間權利最大的一個人。

    當然,皇帝為了讓自己的權力得以長久的穩定下去,往往會想出許多的助攻招式。人有肉身軀體,也有精神思想和信仰。

    皇帝用軍事武力鎮壓百姓的身軀,構建一個“天”這樣虛無縹緲的事物來控制和主導人們的思想。二者輔助,大事可成。

    因為天地不會說話,所以皇帝便成了天地的代言人和天之子,所以皇帝又稱“天子”。這樣一來,統治者即便是軍隊不佔優,也能用思想影響世人,從而達到穩定社會秩序的目的。

    皇帝不祭天,他們祭的,不過是他們至高無上的私人權力罷了。

  • 4 # 南門裡老鵰

    首先要說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要祭天,唐太宗李世民並沒有做這些。祭天最終目的封建帝王為了鞏固皇權、統一思想、粉飾太平的一種政治手段,歷代皇帝透過這樣一種儀式樹立自己的至尊地位,證明自己的橫空出世,鞏固自己的封建統治。通常所說的祭天都是在泰山舉行,這也與泰山的特殊位置與悠久的歷史文化決定。泰山是中國東部最高的山,古人一直都崇拜東方,太陽之類,覺得第一時間能看見太陽昇起,是天神的旨意,是上天安排皇帝來統治拯救百姓,而且也可以近距離的與上天溝通!泰山處於黃河下游,有燦爛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秦二世胡亥當時妄圖透過這樣一種統治來重現秦始皇的威風,進一步能鞏固自己的統治。

    祭天和皇帝二字沒有任何矛盾,在古時候皇帝祭天的地方,老百姓應該不敢再去,畢竟這是掉腦袋的事。

  • 5 # 布穀鳥講歷史

    不矛盾,不僅要祭天,還要祭地,西方人說華人沒有信仰,那是他們的信仰太小,太狹隘,華人的信仰太大,西方人看不懂。華人敬畏天地,尊崇祖宗,“敬天法祖”就是華人的信仰。所以華夏有三大祭禮:祭天、祭地、祭祖。

    “祭天、祭地、祭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所以並不是秦始皇之後的皇帝要祭天,秦始皇之前的天子也要祭天。每年的冬至日,周天子都要率領百官來到國都南郊進行祭天儀式,表達一下上蒼滋潤大地萬民的恩情,再次祈願來年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周朝之後,特別是漢代起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後,歷代王朝皆尊崇周禮,因此祭天儀式也基本按照周代的方式進行。秦代祭天的記錄其實比較少,只知道有三年一郊之禮。秦以冬十月為歲首,郊祀就在十月舉行。

    祭天是天子之禮,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祭天的,代表皇權天授,春秋戰國時代,周王室不管怎麼衰弱,周天子依然是天下共主,雖然名存實亡,天地大祭依然需要周天子來進行。秦國統一天下,自秦代開始,皇帝成為華夏之主的新稱號,上承天意,受命於天,這祭天的活兒也就變成皇帝的份內之事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是傳國玉璽的印文,代表天賦皇權。新皇登基前要祭祖,登基後首要祭天。一方面表示,百姓你們看,朕是順應天命掌管天下的,朕已經與昊天上帝取得了聯絡,認了乾爹了,朕就是天子;另一方面表示,朕作為天子替萬民在上天這裡說了很多好話了,保證讓大夥兒都吃好喝好,長命百歲。

  • 6 # 李俊河北

    秦始皇之後的中國的封建皇帝祭天,特別是一些有作為的皇帝還到東嶽泰山封禪,有很深的考量,不但不會和皇帝本身矛盾,而且還會有利於統治。

    第一,用君權神授來加強思想控制。古代華人盛行鬼神敬畏思想,老天爺在他們眼裡是說一不二和帶來權威和幸福的神。皇帝們抓住人們這一思想意識形態,都說自己是天子,也就是老天爺的兒子,借祭天的形式孝敬老爸老天爺,也使得那些迷信老天爺的人認為“天是老天爺賜予皇帝的,地自然是老天爺兒子皇帝的,連自己也是老天爺兒子皇帝的忠實奴僕”,這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在家喻戶曉,皇權就有了強大的思想基礎。

    第二,政治宣示。每當皇帝登基,或者皇帝政績大功告成,或者五穀豐登,皇帝們都要採取祭天方式進行政治宣告,甚至到了明清時期,祭天成了皇帝的常態化工作(比如設天壇祭天)和培養考察接班人的途徑(比如清朝愛新覺羅.弘曆,雍正皇帝給予了他比其他皇子更多更難得的代表皇帝祭天活動,這為他順利接雍正班兒成為乾隆皇帝奠定了一定的政治基礎)。

    第三,儒家文化的體現。漢武帝時期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成了中國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提倡“忠孝仁義禮智信”,皇帝們透過祭天做表率充分展示了這些儒教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使老百姓更加把忠君愛國作為普世價值觀持續不斷。

  • 7 # 歷史視窗

    祭天,是皇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主要彰顯皇權天授,彪炳自己的功績等等。這是一種很重要的鞏固皇權的手段。

  • 8 # 聖道不孤

    第一,皇帝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是由,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簡化而來。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一個開創新紀元的人。他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人,他認為自己不是人,是神,是上天之子。所以他要祭天。

    第二是為什麼地點要選在泰山?因為當時泰山號稱東部第一峰。所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只有這個地方與上天的距離,最接近,也能最顯示誠意。華帝要靠此來,統一思想,宣傳君權神授的理念。

  • 9 # 亮話歷史

    一、關於祭天和封禪

    首先強調一下,祭天不是秦始皇之後才有的祭祀活動,在傳說中,上古就有祭天儀式。文獻記載中有關於周朝王室祭天的記載,周朝的天子的祭天大典一般在每年的冬至日在王都南面郊外的圜丘舉行。即使是封禪活動,也不能確定就是始於秦始皇,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曾有記載,封禪這種活動,早在春秋時代,乃至更早前就有了。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回答本問題,因為,在古代皇帝的祭天活動中,秦始皇肯定是第一個了,因為他是第一個皇帝嘛!祭天和封禪是不一樣的,兩者是邏輯學中的交叉關係,二者有重大交集,但沒有從屬關係。封禪中的“封”的意思,就是登泰山之頂築土祭天,但皇家的祭天又並不全包含於封禪大典中,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沒有封禪過的,但他們卻都祭天,如北京的天壇,就是明朝永樂年間建的,是明清兩代皇帝的祭天場所。古代少數民族也有祭天儀式,如匈奴人就曾在狼居胥山祭天,還有專門的祭天金人,由休屠王保管,後被名將霍去病繳獲,並封狼居胥。

    二、關於祭天的原因

    1.宣示正統地位。這也很好理解的,從周朝開始,國家統治者都宣稱自己是上天的兒子,代天管理人間,他們的權力來源於天授、神授,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那麼既然這樣,普通人有祭祖儀式,那麼皇帝,自然要祭祀授予他權力的上天了。這些事情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很虛頭巴腦,沒有實際意義,但在古代不是這樣,古人很講究這個,尤其講“名不正則言不順”,一個皇帝,如果不真心誠意地主持祭天,那麼他算不算真命天子?江山坐不坐得穩?都是會讓子民們懷疑的,也是不利於其統治的。就連袁世凱這樣只當了83天皇帝的人,當初上臺也舉行過祭天儀式,何況是封建時代的皇帝們呢?2.與上天對話交流。這個說起來就更虛了,怎麼對話,在今天看來,這種對話是單向的,沒有迴應的。但古人不這麼看,他們認為,作為皇室的正統,一代天子,是有資格與上天對話交流的。當然,皇帝與天的對話,並不是真的說很多話,而是體現於實物和儀式當中,將“犧牲”和五穀、玉器(每個時代不一樣)奉獻給上天,怎麼奉獻呢,當然是燒了。有時還要專門撰寫祭文,並大聲朗讀,彙報自己一年來的政績和功過情況,如有嚴重錯誤,還要請求上天寬恕。當然,這個儀式是很複雜的,一般都按周禮進行,大家可以盡情發揮想象。應該還有大型歌舞、篝火禮樂之類的內容。

    3.向上天祈福。這一項是最有實際意義的,古代封建王朝的君主,尤其是漢代以後,都以儒家思想治國,尤其講究“仁愛”“仁者愛人”,施仁政,方能得民心,安天下。所以,祭天裡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向上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樣做,可以讓百姓感恩戴德,因為國泰民安不僅符合國家利益、君主利益,更符合廣大百姓的利益,正可謂皆大歡喜。

    三、祭天和“皇帝”二字並不矛盾

    皇帝,包括“朕”這樣的稱呼,是秦始皇的創舉,因為他覺得自己統一天下以及後來的功績,超過了上古時代的“三皇”和“五帝”,不能簡單和他們一樣稱皇或者帝,於是創造性地將這兩個非常權威的字合在一起,稱為“皇帝”,而他自己,就稱始皇帝。但從古代的思想基礎而言,皇帝這兩個字,並沒有凌駕於天之上的意思。在古代,天始終是最大的,即使再牛,也不敢稱自己比天大,創造了皇帝這個稱呼的秦始皇帝嬴政也不例外,在他即皇帝位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帝率文武大臣及儒生70多人,赴泰山舉行封禪大典。集中就包含祭天儀式。

    所以,無論是祭天還是祭地,都表達了古代最高統治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表達“天人合一”的美好願望。皇帝,只能說是在人中堪稱至尊,在天地面前,仍然是受命者,仍必須以天子自居。所以,祭天與“皇帝”二字並不矛盾。

  • 10 # 五班長

    古時祭天活動在秦始皇之前就有了,如果要追溯能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夏朝,當時人們把老天看作無所不能的神仙,人間的一切都是老天給予的,古代帝王自稱自己是“天子”,權力也是來自上天賦予的,自己是人間唯一能和老天通話的人,其目的是,以達到統治人間,宣示正統的效果。

    六王畢,四海一,秦王贏政更是認為自己的功績蓋過了先前的“三皇五帝”,他各取一字,創造性地組合成“皇帝”的稱號,自封自己為“始皇帝”,公元前219年,他把每年在效區舉行的祭天儀式搬到了泰山,也就是“泰山封禪”,這是根據古籍記載,自炎帝后就有72個王在泰山封禪的事實,皇始皇認為,自己更有資格到泰山封禪,所謂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自秦始皇以後,到過泰山祭天祭地的只有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五人,不是其他皇帝不想去,而是認為功績沒能達到他們的成就,不能去也不敢去,怕讓世人笑話,所以每年的祭祀典禮都在皇宮的近郊舉行。

    一般的祭祀都在冬至之曰,祭天祭地是連在一起的,漢代稱冬至為冬節,皇帝在頭天晚上還必須沐浴更衣,以表鄭重,你想,皇帝要去見爹了,能不莊重嗎?這是做給大臣和天下百姓看的,以維護皇權的神聖,到了魏晉六朝,冬至祭祀愈加隆重,宋朝以後,程式上更加繁鎖,複雜,據明朝史料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天,地開始分禮祭祀,在天壇的圜丘專門用來祭天,清入關後仍按明朝的祭天方式辦理,每一個皇帝都把祭天當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祭天是皇帝獨亨的,皇帝因為是“天子”,代表老天爺統治著人間,他可以和老天聯絡,乞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其他人是沒這個權力的,如果也祭,那就是僭越了,是要揹負殺頭罪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末三國時期最完美的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