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1247888409654奮鬥

    我個看法是?增強好勝起的作用。人本身都會想著怎麼樣比人家過的更好,更強。但是你不努力的話只能比人家過的更壞。

  • 2 # 我是陳蘇魯

    整個小區住的基本都是我先生的同事,故也聽得一些訊息。據說,這位同事幾乎每天都去彩票站買上幾注,已經堅持買了2、3年了,每次買的都是同樣的號碼。這麼算下來,這個收益率倒是挺高的,也難怪他人羨慕。

    我問先生:“你要不要學學人家買彩票玩玩,萬一你中個大獎,咱家欠的債就都能還清了。”

    先生給了我個白眼,慢悠悠地說:“你也知道萬一啊~”又一本正經:“乖,有這功夫,去看看書,把證考了,工資翻番,可比買彩票中獎有意義。”

    有此識大體的先生,我想雖說外面欠著債,但以後的日子應該不會太差。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抱著一種“賭徒心理”,通常用“萬一”、“說不定”、“也許”、“有可能”等說辭安慰自己去做某件事或是不做某件事。

    我們常常會被生活中突然而來的巨大的愉悅感吸引,覺得是天上掉餡餅,而資訊時代被廣泛傳播的錦鯉成了我們的祈求物件,紛紛轉發。但只要靜下心來回想就不難發現,很多人的成功或是比較滿意的生活狀態並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結果,而是一次次大機率事件的累積。

    想要透過更為靠譜、更具有實踐價值的方式提升生活質量,就必不可少的做好規劃,努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這並非我的個人生活感悟,而是受到華裔賭聖馬愷文所作《大機率思維》一書的啟發。

    這本書是根據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所寫,很是有趣。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馬愷文與同伴在拉斯維加斯和大西洋賭城的神出鬼沒,依靠著如“英特爾晶片”一般精準的算牌能力,在21點牌桌上賺取了大約600萬美元,甚至上了美國近百家賭場的“黑名單”。這段經歷還被改編為好萊塢大片《決勝21點》,片中的經典臺詞”winner,winner,chicken dinner“還成了風靡全球的吃雞遊戲中的口號。

    馬愷文並不是一個靠運氣賺得盆滿缽滿的賭徒,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材生,計量分析的奇才,資料分析是他的拿手好戲。離開賭場後,除了採用資料分析幫助球隊、經理人或教練評價、交易球員,提高比賽勝負率,建立了自己的一份事業,馬愷文還將大機率思維廣泛應用於投資理財、商業決策、人生規劃等領域,均取得顯著成功。

    我並不善於做數字遊戲,或是利用資料分析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但這並不妨礙我從這本書中嗅到大機率思維的魅力。

    01 為什麼要努力?

    初中數學,我們都學過一個定義:條件機率,指某件事A在另一件事B發生時可能會發生的機率。

    比如我們玩三人鬥地主時,如果觀察到已經打出的牌裡有大王和小王,那麼我們可以判斷三人的手牌中最大的單牌是2,當對方出A時,為了壓制對方,我們可以出2來獲得多一次的出牌機會。

    那麼出2就一定能壓制對方嗎?

    並不一定,對方手裡可能有炸。

    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意義,努力是為了增大成功的機率,但我們並不一定會成功。

    我們自己是人生的主導者,需要利用過去的事情獲得莊家優勢。一定意義上,只有可以幫助我們增大成功機率的過去對未來的生活才是有價值的。

    比如甲乙兩人的成功值初始設定均為1,在對人生起決定性作用的事情上,甲能夠做到0.9,乙只做到0.8,那麼僅兩次事情完成後,甲為0.81,乙則是0.64,差距就已經很明顯了。

    努力並不是要求我們做出非常完美或是令人驚歎的事情,而是在現狀基礎上有所提高,這會為我們提供足夠的競爭優勢。

    我們經常聽到父母會說某某考上了好的大學,某某進入了一家世界500強,以後肯定有出息。這些同學一定會有出息嗎?並不,但在這件對人生起到很大影響的事件上,他們做到使人生成功的機率偏向自己。

    許多悲觀主義者保持著“階層無法逾越”的心態,這其實是落入了“不作為偏誤”的圈套。

    人們往往更傾向於接受不行動帶來的失敗或壞結果,而不是行動帶來的失敗或壞結果。

    不做出行動也是一種行動,維持現狀就是一種行動。寧願以保守的方式失敗,而不願以進攻方式爭取成功,這是固步自封。這樣的人越多,那些希望憑藉自己自身努力實現“階級跨越”的人,成功機率便更大一分。

    02 修正努力的方向

    我們努力的前提是保證大方向的正確性,如果方向錯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如果把買彩票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那結果很有可能是傾家蕩產。

    《大機率思維》中提到人類的兩大危險認知偏差:證實性偏差和選擇性偏差,這是我們在決定努力方向時常常會犯的錯誤。

    證實性偏差指我們更願意尋求和相信支援個人觀點的資訊,而不是考慮與個人觀點相沖突的證據。

    這就造成我們在看待某一現象時多采取主觀視角,忽略事情的全貌。先入為主的想法會阻礙我們理性思考,轉變為感性地相信自己撰述的內容故事。

    比如我們做理財投資,看到宣傳語大寫特寫,或是身邊有人獲得不錯的收益便盲目跟投,絲毫不考慮每個人的投資風險承受能力有所不同,這份投資理財產品也許並不適合你。

    比如很多姑娘被消費注意裹挾,寧願將自己代入護膚品牌編撰出的美好愛情故事,感動自己,也不願花一點時間看一眼成分表是否適合自己。

    再比如,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願相信客觀情況和資料......

    這些都會導致我們無法獲得足夠客觀的資料和資訊支援自己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同樣的,選擇性偏差,又名倖存者偏差,會導致我們只看得到眼前而不思考背後。

    二戰中,美方對返回大本營的飛機進行戰爭損失評估,分析得出飛機的某些部位單孔非常密集,便決定對這些部位進行加固,以更好地抵禦敵人火力。

    這聽起來非常合理,但其實這樣的決定存在很明顯的問題:那些被擊落的飛機是哪些部位受損嚴重而導致無法返航呢?

    又如,很多人沉迷於偉人事蹟、成功事蹟,而決定複製他人的成功模式,卻不思考那些失敗者為何失敗。

    風險會使一些人成功,同時使相當多的人失敗並被人遺忘。

    有時候,過去的失敗才是未來的成功之母。

    所以我們在選擇人生方向,作出決策時,得像個科學家一樣思考:一者,理性、客觀地考慮所有資料,不侷限於自己的片面視角,努力看到全貌,不信“一家之言”,不盲信感性的成功故事,避免證實性偏差;二者,考察儘可能全面的資料,不要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一部分資料,對於“倖存者”持更多的懷疑態度,挖掘出隱藏的資訊。

    03 保持勝利心態,持續努力

    有些人無法持續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被“火熱手感理論”迷惑。很多人覺得事情順利的時候作什麼都順風順水,一旦倒黴就是“喝涼水都塞牙縫”。

    而馬愷文為諸多球隊進行的統計分析,已經證明火熱手感理論根本不存在。

    我們的人生沒有辦法做到理想化的完美,我們需要考慮到人生決策是一項長期且充滿波動的事業,我們需要更多關注實用的小問題。比如如何更快更好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在一項權威的競賽中突出自己,拿下某個非常難纏的客戶等等,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哪怕是進步一小點,都能幫助我們更加迅速地獲得競爭優勢。

    所以如果你有以下想法:

    看見別人創業成功,也不管不顧地放棄手中的offer,一股腦扎進去創業大軍,幻想著功成名就、一夜暴富; 得知早早輟學的小學同學現在已經有車有房,而自己還在北漂,便覺得“讀書無用”......

    那麼就需要調整自己的“努力完美”的傾向,把目光轉向更實際的行動中去。有時候承認自己的現狀不完美,並不是一件應該羞恥的事情。我們都是為了成功而努力,而不是為了不失敗而努力。

    我們需要保持勝利心態,就像是書中馬愷文的導師對他說的

    你不能害怕失敗。這個遊戲可能很艱難,但我們站在勝利的一邊,所以你應該帶著獲勝的預期去玩牌。你永遠不應該擔心失敗。

    我們的人生也並不是持續奔湧向大海的,它也許會有一段波瀾不驚的時期,也許會有一段枯水期。當我們做決策時使用的邏輯和資訊是沒有問題時,好的結果只需要長期努力和大量樣本積累。

    心存僥倖者,賭徒是也。用小機率博人生,要麼是腦子不靈光,要麼小學數學沒學好。願意保持長期精進心態的人,大抵是值得傾佩,並且目光如炬的。

    這本《大機率思維》教你用小學生都會的數學,看懂一些人生道理。

  • 3 # baoma1909

    人一生為什麼要努力,這個故事可以給你答案

    ‌ 大家好,我是寶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很久以前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也被很多媒體報道過,我覺得非常的震撼,所以今天我決定在這裡給大家進行一個分享。

    書的開頭就問了這樣的一段話,這人的一生為什麼要努力呢?作者在書裡回答得非常的動人,‌‌是這麼說的:因為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你在心裡默唸我本可以。

    ‌‌ 有的時候真的是‌‌正如人所說,很多人是死在了30歲,只不過是到了80歲才買賬。接下來我就要分享一下這個讓人非常振奮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悉尼的一家游泳館,有一天,來了4個與眾不同的客人,‌‌他們的年紀非常的大,走起路來都是顫顫巍巍的,那麼他們到底有多老,‌‌在登記表上分別寫著是92,90,91,‌‌87,所以他們的平均年齡都達到了90歲。因為四個人的年齡加起來是360,所以他們給這個組合起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叫TM360。

    ‌‌‌‌ 他們的共同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專業的‌‌游泳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打破紀錄。‌‌當年他們在海軍服役期間,因為各種原因和夢想擦肩而過,‌‌後來也因為結婚成家,心中的這個夢想也就漸行漸遠。‌‌最後他們的一個老友做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決定,就是決定參加比賽。

    他們認為這是一生實現夢想的最後機會,再老也要去拼一次。就這樣。他們開始‌‌去運動館去進行訓練。雖然說他們年齡高達90,但是一路走來也有需要拐杖,有人也得過癌症,還有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每個人都有關節炎,即使是這樣,他們依然是在追逐夢想。

    其實他們比賽的結果如何我覺得不重要,人生到了歲數還如此的折騰,‌‌我覺得讓很多年輕人汗顏。看完這個故事,我當時‌‌有這樣的一種感覺,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你在心裡默唸我本可以。

    書中還問:當你老了,回顧一生最後悔的是什麼?作者做過這樣的一個調查,採訪了很多老人,‌‌有90%多的老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努力不夠,導致自己一事無成。

    很多的時候我們不是敗給了時代,‌‌不是敗給了現實,不是敗給了同齡人,而是敗給了自己。‌‌如果一個人只會空想自己卻沒有行動,那麼一生活著卻像死了的自己。

    ‌‌ 最近有人和我聊天,說她想要和我一樣,也想自己去創業,‌‌但是自己‌‌覺得沒有這個能力怎麼辦?我告訴他,其實‌‌人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人就是不斷的在成長,其實任何一件事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你不會可以去學習,可以去多思考,‌‌多動動手,每天堅持做下去,一樣可以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 其實我不是在安慰她,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雖然說需要天賦,但勤奮是後期可以去彌補的。‌‌因為每個人天資都差不多,沒有太大的區別,很多事不是說你不可以,而是你本可以,‌‌只不過是你沒有學會那些已經登上頂峰的人付出的努力和執著罷了,沒有為此付出行動罷了。

    ‌‌ 或許,我們年輕時候的夢想,在許多年以後,‌‌也許會感到遺憾,也許會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每個人都有夢想,有想做的事,或大或小,或遠或近,都想去的地方,‌‌可是能夠真正行動的人不多。‌‌所以萬丈高樓平地起,你只有行動了才有可能成功,你不去做就肯定不會。‌‌人生的成功之道其實就是這樣簡單。

    ‌‌ 好,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現兒子的焦慮是母親長期把負面情況傳遞給兒子造成的,母親現在該如何疏導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