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鏡心靈明

    根據小說《水滸》的描寫,梁山劫富後多是充實了自身。如取了的生辰岡,攻下大名府,祝家莊後所得財富俱是運往山上,並沒有賙濟百姓。原因有二。一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實力,以此作為招納四方好漢的資本,也是為對抗朝廷資用。二是宋江的本心就是奔著被朝廷招安去的,沒有建立自己政權的戰略,所以在民心得失方面沒有籌劃。所以,梁山劫富並未全力濟貧。

  • 2 # 胡批

    打下一個地方,便開倉濟民,這是不必說的。如果官員害民,梁山便派人去取,如果是清官,則不侵害。梁山附近的官員都戰戰兢兢,不敢害民,這也是一種濟民。

  • 3 # 上頭派掌門

    《水滸傳》裡的很多好漢確實是不吝惜錢財的,給人一種銀子說來就來的錯覺,後來的武俠小說也借用了這一套路,好漢或大俠都是豪氣干雲、義薄雲天、仗義疏財的。誠然,一個人越是愛財,格局越小;越是輕財,往往境界越高,所追求的東西也就越純粹。大俠們劫富濟貧的前提是不愛財,但《水滸傳》的不愛財帶有明顯的功利目的和利益指向性。

    好漢們不愛財分兩種:第一種,好漢之間不吝惜錢財;第二種,對窮苦人不吝惜錢財。好漢之間互贈財物的例子很多,施與者不覺得自己在施恩,接受者也不覺得低人一等。如柴進,遇到好漢便贈銀兩,武松雖吃住在莊上,心中反而對柴進不滿。對窮苦人慷慨的,如魯智深,完全一片俠義心腸,對待素未謀面的金翠蓮父女,自己的銀兩不夠,當即開口向史進和李忠借。

    宋江算是一個特例,施捨給窮人,讓他得了“及時雨”的美名,贈銀給好漢,使他籠絡了眾多好漢。梁山上有魯智深這樣的俠義之人,也有李忠那樣的守財奴,但作為群體,他們就是一群打家劫舍之徒。智取生辰綱後,錢財被晁蓋等人分了。梁山數萬之眾,原始資本全是搶來的,劫掠州府,打劫富戶。梁山是不可能濟貧的,偶爾散點錢財也有明顯的功利目的。梁山好漢中有俠義之心的人寥寥可數,把他們當成劫富濟貧的大俠顯然高看他們了。

  • 4 # 觀海聽濤164

    《水滸傳》中的好漢劫富後,濟貧就是看情況而定,替天行道也需要經費。

    身在綠林,打家劫舍那是基本功,梁山也不能免俗!林沖上山也要納頭名狀,其他人要麼是待罪之身、要麼是發配流放、要麼是通緝要犯、要麼是亡命之徒、要麼是走投無路、要麼是迫不得已、要麼是身不由己;大家聚到一起,吃喝拉撒都需要錢,那麼錢從哪裡來?

    梁山歷次軍事行動其實都有錢的影子。智取生辰綱那是起步資金,隨著人數的增加,斷不能坐吃山空;三打祝家莊,奪取了祝家莊和扈家莊的財富;打曾頭市同樣是滅其人、奪其財;打高唐州明著是救柴大官人,暗裡也是將柴進的鉅額財富納入梁山;打大名府救盧員外亦是如此,人救了、大量財富自然也歸山寨所有。這些行動足見宋江、吳用的陰險狡詐,明是救人、實則為財。

    攻州陷府、練兵整軍、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支撐,梁山早就不攻自破了,何來發展壯大之說、何能位列四大寇之首;梁山打擊豪強、開倉放糧、懲處惡霸就是濟貧。從某種意義上講,梁山的不斷髮展壯大就是最大的濟貧,劫富是為了發展、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濟貧,顧劫富當然是真濟貧了!

  • 5 # 大神我邪惡

    嘯聚山林的好漢們,實際上就是土匪們,他們認為自己就挺窮。

    所以劫富濟貧沒毛病,救濟自己也是救啊

  • 6 # 影斜橫

    梁山每次攻下城池後都有寫大開糧倉,這個可以說是濟貧吧。但是,梁山好漢每次勸兄弟上山都是說“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稱分金銀,豈不痛快”,所以說,他們大多數人上山還是為了,喝酒,吃肉,分金銀,為了這個目的他們殺人放火,攻城但不略地;既然不略地,不事農桑,那來那麼多酒肉、金銀。沒有經濟來源,那就得不斷的搶,去搶必然會傷及無辜,然後搶了十萬拿三千濟貧又有什麼意義呢?比如去打大名府,就從東門燒到西門,這得傷害多少無辜百姓,燒燬多少民房,商鋪?這麼大的損失,又豈能是開倉所能彌補?

    晁蓋,劉唐,公孫勝等人第一次劫生辰綱的時候,吳用去拉三阮入夥,先是說想吃十斤重的大鯉魚,然後吐槽一番三阮的生活,再拉他們,可見,三阮入夥是因為窮,想過好生活才去劫。而搶到生辰綱後,白勝第一時間是去賭場。

    江州派的穆弘穆春,本來是欺行霸市的地頭蛇,李峻,張橫,童威,童猛等皆不是善類。

  • 7 # yourande三葉草

    在中國的歷史程序中曾經有過無數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見起義的目的非常明確。洪秀全推出“天朝田畝制”的政治口號可實際在江山還未打下政治許諾還遠未兌現的現實下就封王一千多位。諸王在府中整日吃喝玩樂,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無心顧及百姓。天朝田畝制只不過是為募集軍隊的騙人幌子而已。

    水滸傳中梁山的農民起義軍也不例外,他們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其實是被以宋江為代表的一心想在封建王朝中登堂入室,封官鬻爵居心叵測的傢伙所利用。

    梁山一干人馬先是打家劫舍脅迫他人上山入夥坑害了多少成名人物?後又攻打曾頭市,祝家莊為實現被詔安目的增加籌碼很難看出那些像樣的軍事行動是為百姓計。所以梁山的散夥是必然的,替天行道,殺富濟貧的口號本來也不是他們的目的。當然並不否認不少好漢入夥前也有不少英雄義舉但也都是被逼無奈!

  • 8 # 15092195280

    除了魯智深濟過金氏父女,外。看到過真正的劫富濟貧的壯舉?沒有!

    晁天王,吳用等人劫了生辰崗也沒看到分給百姓!

  • 9 #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說《水滸傳》英雄好漢劫富濟貧,那是後世的誤解了。其實整本《水滸傳》,“劫富濟貧”四個字就沒有出現過。書中和“劫富濟貧”有關係的詞語,出現最多的是以下兩個:仗義疏財和替天行道。

    1.先說仗義疏財,書中只要描述到誰誰講義氣,基本上都會出現仗義疏財四個字。如:

    “仗義疏財欺卓茂,招賢納士勝田文。”這是說柴進的。

    “原是本處富戶,只因他仗義疏財,結識江湖上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這是說朱仝的。

    “原來那東溪村保正,姓晁名蓋,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這是說晁蓋。

    “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這是說宋江。

    甚至到108英雄聚義的時候,書裡面直接點“替天行道人將至,仗義疏財漢便來。”

    所以答案很明顯,水滸好漢通用的品質是仗義疏財,這是人家自我的覺悟,和劫富濟貧沒什麼直接關係。

    2 再說替天行道。替天行道怎麼理解呢?英雄聚義後,書中說得好:“但願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察鑑,報應昭彰。”

    所以替天行道,首先講的是忠義,忠義在書中的理解,主要是要剷除貪官汙吏,其次才是要保境安民,這是梁山的兩大首要任務。

    3 劫富濟貧有沒有?說實話還是有的,但是梁山好漢聚義後的做法不同,不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劫富濟貧,而是透過打擊貪官汙吏後在開倉放糧形式地救濟平民,而不是要打劫富戶。

    如打東平府,宋江先乾的是

    宋江先叫開放大牢,救出史進。便開府庫,盡數取了金銀財帛,大開倉廒,裝載糧米上車

    先滿足自己的山寨需求,隨後才是

    將太守傢俬,俵散居民

    打東昌府,也是

    次後便開倉庫,就將錢糧一分發送梁山泊,一分給散居民。

  • 10 # 愛易理愛國客家人乙乙

    有一件事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林沖需要上交投名狀的時候,去道路上等了三天,傍晚的時候才來了一單生意。就是碰到楊志,這裡不說楊志的事,要說的是靠打劫為生,並沒有象想象中那麼好賺,現代人的思維習慣性總是認為,做強盜的總是佔了大便宜,能賺很多錢,事實上呢,並不是這樣的,做強盜者是一群腦殘人士,做什麼都做不好,比平常人混得還差一點,沒有辦法在社會中立足,才選擇做強盜這條不歸路。逼上梁山是小說藝術誇張,美化主人公的人設。所以,靠打家劫舍為生者,過的是有晚飯沒有了早餐的日子。理由是他們沒有經營頭腦,打劫也不是每天都成功大賺,想想祝家莊曾頭市,地方上的土豪並不是任人宰割的豬牛羊,所以做賊的日子其實是比平常人過的更苦更難,根本就談不上濟貧。

  • 11 # mcgradydaddy

    很多時候需要一個好的口號來裝飾自己造反的行為,就好像“打老蔣,分田地”一樣,老蔣是打了,結果卻所有土地歸國家了,連辛苦賺錢買的房子,也只是七十年產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焊機怎麼焊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