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辭北南下

    一、儒家。儒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主要學派之一。儒家學派的創立者是孔子,他以六藝為法,藉助對傳統倫理制度的發掘,大力宏揚人文精神,以大同社會為理想目標。儒家學說的核心是“仁”與“禮”。主張中庸與“義”、“恕”,反對偏執與極端。儒家重視教育,主張“有教無類”,透過教育使全體社會成員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儒家學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反對霸道,倡行仁政。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張性善論。在政治觀點方面突出“仁政”、“王道”。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認為君主必須重視人民,認為“土地、人民、政事”是國之三寶。他還提出君主如有大過,臣下則諫之,諫而不聽可以易其位。象桀、紂那樣的暴君,臣民可以起來誅滅之。儒家的代表作主要作有:《論語》、《孟子》。

    二、道家。道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李耳(老子)、莊周(莊子)。老子關於“道”的學說是道家學派的理論基礎。道家學派以“道”說明宇宙和社會永珍的本質、根源、構成及其變化。道家學派主張:在政治上倡導“無為而治”、“小國寡民”,“不尚賢,使民不爭”;在思想上遵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清靜無為”;在倫理上主張“絕仁棄義”,認為“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行為上主張順乎自然、“守雌守柔,以柔克剛”。道家在以後的發展中又分成了若干學派,其中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最為著名。道家學派的主要著作有: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莊子》。

    三、陰陽家。陰陽家是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個哲學流派。其創始人是齊國的鄒衍、鄒奭。陰陽家學說的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評介陰陽家的學問時說“深觀陰陽訊息,而作迂怪之變”。陰陽家的學說源於道家,屬於道家支派。《呂氏春秋》、《準南子》、《春秋繁露》等書,都直接受到鄒衍陰陽學說的影響。陰陽家的學說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五行學說相結合,構建了規模宏大的宇宙圖式,試圖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規律。

    四、法家。法家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法家前期的代表人物有:商鞅、李悝、申不害、慎到等人。法家後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韓非、李斯。商鞅思想的核心是“法”,申不害思想的核心是“術”,慎到思想的核心是“勢”。韓非主張把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主張中央集權,君主專制,認為應當“不務德而務法”。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重耕戰,輕商業,倡言武力。法家思想是封建專制主義的理論基礎。主要著作有:《韓非子》,又稱《韓子》,共收文章55篇。

    五、名家。戰國時期的著名學派。名家也稱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孫龍。惠施主張合同異派,認為事物不論性質上的異同,都可在大同的基礎上,混合為一;公孫龍提出了離堅白的觀點,認為事物的概念可以脫離事物本身而獨立,如著名的“白馬非馬”辯和“堅、白、石”辯。還有“指、物論”、“通辯論”、“名、實論”等。名家學派的學術活動,促進了中國邏輯學的發展。名家學派的主要著作有《公孫龍子》,全書共14篇,今存6篇。

    六、墨家。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翟(墨子)。墨家學派在思想上提倡“兼愛”,力主“非攻”。墨家學派反對孔子提倡的禮樂制度,認為禮樂制度純屬勞民傷財,不利於生產和生活,主張“非樂”和“節葬”。墨家學派認為,要治理好國家,一是要尚賢;二是要尚同。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天子,有了天子,才能統一人們的思想,防止天下混亂。和其它學派相比,墨家學派的思想是典型的下層遮民思想。墨家學派的代表作是《墨孑》。《墨子》是墨翟及其弟子的著作總集,成書於戰國末期。《漢書·藝文志》錄存71篇。其中《小取》6篇,是後期墨家學派的哲學、邏輯學和自然科學著作,稱為《墨經》,又稱《墨辯》。

    七、縱橫家。縱橫學派產生於戰國後期。其代表物有:合縱派蘇秦;連橫派張儀。“張儀,魏人,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鬼谷,即鬼谷子,姓王,名禪,又名詡。是一位神秘人物,人們對其出生年月及生平事蹟知之甚少。憑辯才進行政治活動者,被稱為“縱橫家”。縱橫家的特點是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他們知大局,善揣摩,通辯辭,多機變,全知勇,長謀略,能決斷,無所不入,無所不出,遊說諸侯開合有度,縱橫自如。“縱橫”一詞出於《鬼谷子》一書。《鬼谷子·捭闔第一》說:“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鬼谷子·飛箝笫五》說:“可箝而縱,可箝而橫”。《鬼谷子·忤合第六》說:“乃可縱,乃可橫”。縱橫學派的代表作是:《鬼谷子》十四篇。

    八、雜家。雜家是戰國至西漢初的哲學學派。雜家學派以博採各家學說見長,其特點是“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雜家學派以道家思想為主,兼收貫通百家而為統治者服務,因此又稱為新道家學派。雜家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雖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百家之道無不貫綜”,但實際流傳下來的思想不多。雜家學派的主要著作有:《屍子》、《呂氏春秋》和西漢時期的《準南子》。這三部著作,除《屍子》為戰國時期商鞅門客屍佼所著外,其它兩部為秦相呂不韋和西漢淮南王劉安招集門客所集。

    九、農家。農家是戰國至西漢時期注重農業生產的一個學派。農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許行。針對當時不少學派鄙視農業生產,許行提出了賢者應該與民同耕而食,饔饗而治的主張,反映了當時農民的社會政治理想。關於農家學派,《漢書·藝文志》說:“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日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農家學派的主要著作有:《神農》二十篇,《氾勝之》十八篇。《管子》一書中的《地員》,《呂氏春秋》一書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都是研究春秋戰國時期農家學派思想的重要資料。

    十、小說家。《漢書·藝文志》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小說家雖然自成一家,但被視為不入流,因此有九流十家之說。小說家的著作有:《伊尹說》二十七篇,《鬻子說》十九篇,《週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均已失傳,只存目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多年,回首過往是不是覺得丟失了自己呢?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