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喻之
-
2 # 蓮子139032411
一是國家領導人的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有限,二是本國經濟落後,老百姓生活困難,三是宗教信仰產生矛盾,教派互相攻擊。
-
3 # 言而無信171286888
斯里蘭卡的漢班託塔港距離國際海運主航線10海里處。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集裝箱貨運、三分之一的散貨海運、三分之二的石油運輸都要從這裡經過。
這裡被譽為“東方的十字路口”和“印度洋的心臟”
親華派的堅持將這一港口租給中國。
親印派的反對。
動盪就在於此。
如果是大的動盪,國家旅遊部門會發通知的。
現在有朋友還在斯里蘭卡休假旅遊呢…
-
4 # 冷眼觀察室
離印度太近是斯里蘭卡政局不穩的主要原因。
提到斯里蘭卡這個國家,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所印象,在小學課本里,有一篇文章描述中國老一輩領導人訪問斯里蘭卡,在當地栽了一顆友誼之樹,斯里蘭卡回贈中國一頭大象。但是很多人對斯里蘭卡的印象也只有這一點,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幾乎是斯里蘭卡在華人的印象。
斯里蘭卡的歷史悠久,在公元前5世紀,主要民族僧羅伽人從印度地區遷移至斯里蘭卡,在印度阿育王時期,僧羅伽人摒棄印度教開始信奉佛教。在公元2世紀時,信奉印度教泰米爾人也從印度遷移至斯里蘭卡,形成現在斯里蘭卡兩大種族對立的格局。
所以斯里蘭卡在歷史上和印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近代兩國也都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1948年2月4日,斯里蘭卡以英聯盟的自治領的名義獨立,國號錫蘭。在1972年正式更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1978年更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歷史上中國和斯里蘭卡的交流也有很多。在中國古代,稱斯里蘭卡為僧羅伽、獅子國、師子國、師子洲和錫蘭等。在公元410年,東晉高僧法顯遠渡重洋來到斯里蘭卡,在唐代有更多的僧人遠赴斯里蘭卡。在明代,鄭和第三次下西洋來到斯里蘭卡,時任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意圖謀害鄭和艦隊,被明軍俘虜回至明朝都城。永樂帝赦免了亞烈苦奈兒的罪行,挑選錫蘭山國的賢者立為國王,並釋放亞烈回國。
所以歷史上,斯里蘭卡是受印度和中國雙重影響,原因在於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斯里蘭卡是一個島國,有印度洋的明珠之稱,最關鍵的是斯里蘭卡地理位置可以威脅到中東到東亞地區的石油、貿易大通道。
對印度而言,在陸地上與東亞國家博弈,由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隔絕,印度很難有決勝的把握。但是東亞的石油、貿易通道必經印度洋,印度可以用海軍控制印度洋的制海權,以此在於東亞博弈中達到戰略均勢。作為運輸通道的重要一環,印度必須要將斯里蘭卡拉入同一陣營,至少是處於中立。
而印度制衡斯里蘭卡的手段即是泰米爾猛虎組織,使斯里蘭卡陷入內亂之中。但是這是一把雙刃劍,印度國內有近9000萬的泰米爾人,同樣也有很強的獨立傾向。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若成功獨立,將會極大的鼓舞印度的分裂勢力,使印度反受其害。
所以印度對泰米爾組織的支援程度視兩國關係而定,絕不會讓泰米爾人獨立成為既定事實。在1987年雙方簽訂和平協議後,印度甚至出兵7萬幫助斯里蘭卡打擊泰米爾猛虎組織。印度的盤算在於消滅一手消滅猛虎組織,打消國內泰米爾人的獨立傾向,另一方面可以控制斯里蘭卡局勢。
但是事與願違,印度軍隊在斯里蘭卡損兵折將,付出慘重代價卻未能消滅猛虎組織,反而被猛虎組織刺殺了時任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招致印度國內一片反對之聲,印軍不得不撤軍。不過印度不甘心竹籃打水一場空,在撤兵之前釋放了1000多名猛虎組織成員,繼續以猛虎組織擾亂斯里蘭卡局勢。
斯里蘭卡在對印度也並非毫無招架之力。由於印度扼守石油貿易大動脈,斯里蘭卡是東亞保障海上運輸線的突破口之一,在東亞國家的印度洋戰略上,斯里蘭卡的地位非常重要,東亞大國不斷以經濟、軍事等援助拉攏斯里蘭卡。
所以在印度、東亞國家戰略博弈中,斯里蘭卡形成了親中、親印的兩派,在變換的國際形勢下,兩派不斷的進行政治角力,形成斯里蘭卡局勢不穩定的狀態。在2005年拉賈帕克薩當選總統後,採取親中路線,不斷推進兩國關係的發展,期間也徹底解決了猛虎組織問題。
在2015年,印度支援的西里塞納和維克勒馬幸哈終結了拉賈帕克薩的任期。隨後斯里蘭卡採取了平衡外交,終止了很多東亞援助專案,造成斯里蘭卡經濟疲軟。不得已的情況下,西里塞納解除維克勒馬辛哈總理的職位,將拉賈帕薩哈送至總理的位置。
但是印度支援斯里蘭卡議會拒絕承認拉賈帕克薩的總理職位,造成斯里蘭卡目前存在兩位總理的尷尬場面。在12月15日,拉賈帕克薩已經正式宣佈辭職。雖然拉賈的辭職暫時緩解了危機,但是並未治本,走平衡外交帶來的經濟問題,可能使斯里蘭卡陷入更深的困局之中。
所以斯里蘭卡的局勢不穩,主要原因是離印度太近,兩國最近的距離經過亞當橋僅僅30公里,其國內天然受印度的影響。而印度的戰略是要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又和東亞地區產生不可避免的矛盾,斯里蘭卡就成為了兩大勢力博弈的戰場,國內政治勢力呈現分化趨勢,在國家方針方面有嚴重的分歧,直接影響到斯里蘭卡的政局。
不過僅從斯里蘭卡的角度,和印度保持正常關係是自保之路,與東亞保持友好關係是發展之路,究竟怎麼抉擇,需要看雙方博弈的結果而定,不能重蹈烏克蘭的覆轍。
-
5 # 永遠是學者
地處南亞的斯里蘭卡是典型的島國,人口2100萬,國家雖小卻關係重大,和馬爾地夫的命運一樣,斯里蘭卡被背後的大國操縱,直接推翻了親華的總統,同樣採用的是國家緊急狀態,馬爾地夫挺住了印度大國的顛覆動作穩定了政權,而斯里蘭卡卻不同,印度一心想讓我們的一帶一路一岀國門就遇到麻煩,處心積慮的製造了這次舉國上下的動亂,
斯林蘭卡動亂起始於今年3月份,一位僧伽羅佛教徒在醫院的死亡引起了國內佛教徒和伊斯蘭,穆斯林教教民眾的暴亂,國家立刻實行了全國戒嚴,實行了全國緊急狀態,明顯是反應過激,斯里蘭卡是多教徒國家,70%信奉佛教,20%信奉穆斯林教,10%信奉伊斯蘭教,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今年二月斯里蘭卡剛舉行了中期地方政府選舉,執政黨只佔15%,不到兩年後親華的拉賈帕克薩將捲土重來,從新執掌斯里蘭卡大印,這是印度政府最不願意看到的,在南亞,印度一直認為這些南亞國家全部都是自己的小弟,如果有另外的想法就想盡辦法推翻它,眼看斯里蘭卡大勢巳去,就要想辦法把斯里蘭卡搞亂火中取栗,爭取選擇一位親印的總統上臺,可這怎麼可能呢,強勢的前總統親華派拉賈帕克薩就要回歸,阻擋是攔不住的。
-
6 # ruixuezhaofeng
看到該問題下主答者的“長篇大論”,不覺心焦:斯里蘭卡政局動盪的根源在於當權在野兩派“對外政策二選一”造成的對立,這也太合印度乃至西方媒體的心意了......
問題有那麼簡單?
讓我們先看斯里蘭卡歷史經緯與社會輿情——
斯里蘭卡面積6.56萬平方公里,世界史上有“東方十字路口”的定位,地緣政治中被稱作“印度地理軌道中的小島”,2016年人口2120萬人。
島國雖有“印度洋珍珠”的美譽,但旅遊和寶石不能支撐經濟,主要靠農業吃飯,人口一半多從事農業和種植園經濟。出產椰子、橡膠、茶葉、大米等作物,紡織品服裝加工為創匯第一大戶,其次是移民匯款。2016年完成GDP813億美元,預期壽命74.9歲,貧困率6.7%。優越的自然風光與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四嘴和諧”的文化環境為旅遊業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只是因為長達26年的內戰,曾讓海外遊客對斯里蘭卡敬而遠之。
斯里蘭卡先民來自次大陸,距今2500年前,來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建立僧伽羅王朝。300年後,泰米爾人開始從南印度遷來。現今僧伽羅族占人口的74%,泰米爾族18%,還有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佔7%,另有土著居民等。宗教信仰大致與族裔區分類似,小乘佛教佔69%,印度教16%,基督教8%,伊斯蘭教7%,基督徒是該國近4個半世紀西方殖民統治的結果。僧伽羅語、泰米爾語為通用、官方語言,英語在商務和上層社會流行。
斯里蘭卡歷史悠久,史書為證。該國有兩本成書於公元4、5世紀的敘事體史書《島史》、《大史》,用巴利文記敘了公元3世紀前僧伽羅王國的年表,以及佛教與島國的淵源。據《大史》記載,僧伽羅人於公元前3世紀皈依佛教,在該島中北部建立王朝,興修灌溉系統,泰米爾人則居住在北部。文字記載歷史的傳統一直延續到近代,這在南亞堪稱絕無僅有。斯里蘭卡對世界文明的主要貢獻,是佛教在次大陸被印度教取代後,依然保持其基本的教義,形成今天的小乘佛教。
史載,公元5—16世紀的1000多年裡,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間戰事頻繁,後者勢力主要集中在以賈夫納半島為中心的北部。1505年葡萄牙人登陸島國之前,中華明朝鄭和西洋之行中至少三次登陸獅子國,並有2000官兵大敗5萬錫蘭山軍的經典戰事,更以1409年的“鄭和碑”流芳百世。它於500年後被發現,現存斯里蘭卡國家博物館,碑文用中文、泰米爾文和波斯文三種文字書寫,除受明帝所遣巡禮佈施等內容,更有向印度教保護神的敬獻和對真主的敬仰之情,凸顯當時中華對其他宗教文明平等寬容的態度。
僧伽羅人一直頑強抵抗葡萄牙對錫蘭的佔領。1658年,荷蘭取代葡萄牙,荷屬東印度公司強徵香料激起強烈反抗。1796年,英國佔領該島。1802年起該地成為大英“王冠殖民地”,此後,現代種植園經濟確立,新泰米爾人作為勞工從印南部遷入,島國日益依賴國際貿易。英語逐漸在上層流行,殖民者藉助當地精英並青睞泰米爾人,作為少數民族——大量泰米爾人成為政府僱員和專家,這也為獨立後僧伽羅人“糾偏”導致兩族對立埋下伏筆。進入20世紀,印度教和佛教在反傳教士的鬥爭中復興,為錫蘭獨立孕育起民族主義精神。
1948年,島國錫蘭和平獨立,它沿襲英華人留下的民主制度和經濟模式,曾經比泰國和南韓還要好的(經濟)開局,卻在半個多世紀後被兩國遠遠甩下。家族政治、等級社會、政策搖擺制約國家長足發展,更嚴重的是,兩大主體民族從文化、社會對立發展到兵戎相見,內戰斷送了一代人的發展機會。
班達拉奈克總理在20世紀50年代頒佈歧視性法律,廢除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用僧伽羅語代之,這一政策破壞了僧伽羅與泰米爾之間長期保持的相對融洽關係——語言是衝突的根源。這一政策的深層原因,斯里蘭卡學者西爾瓦有完整的解讀:斯里蘭卡位於南印度的海岸附近(與印度陸地最近距離18公里),特別是距離泰米爾納德邦極近,只被一片淺灣分隔開來,這種地理位置更加強了僧伽羅人內心作為少數派的感覺。他們透過宗教——小乘佛教和僧伽羅語得到民族特性的認同感。佛教在其發源地印度卻已消失,在斯里蘭卡繁榮發展,僧伽羅人引以為傲。他們的語言僧伽羅語根植於古典印度語言,但現在已經毫無疑問是斯里蘭卡的語言了,而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流傳。
雖然1966年起泰米爾語重新成為官方語言,但斯里蘭卡精英階層中泰米爾人被“掃地出門”,仇恨的種子已然埋下。1983年7月,種族衝突演變為內戰,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等分離勢力以建立獨立國家為目標,猛虎是18世紀賈夫納泰米爾王國的象徵。他們以武裝襲擊、暗殺等暴力形式挑戰國家機器。在國外勢力的支援縱容下,猛虎組織曾建立起海、空軍,眾多僧伽羅裔政要被暗殺。9.11後,國際社會空前一致大力反恐,“猛虎”威風漸失。2009年年初,政府軍控制全部賈夫納半島,5月,“虎王”普拉巴卡蘭被擊斃,持續近26年的內戰以7萬多人喪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而結束。
審視歷史,印度文化對斯里蘭卡影響甚巨,東方文化因為沒有載體(移民、宗教乃至宗主地位),對斯里蘭卡影響不大。
再看當下,前任總統拉賈帕克薩親華而不反印,斯國曆任總理、總統沒有反印的傳統和底氣。2015年1月,被印媒視為親印的另一政黨上臺,近4年來斯里蘭卡同樣對華友好,對印親近,所謂“對立”更多表現在媒體的渲染上,此番政局動盪,又何故扯上兩國之爭?
筆者更讚賞答題中提供兩三行答案者的清醒:制度創設中的問題,黨派利益高於國家,缺乏大局意識和衷共濟,經濟困難之下怨天尤人......請斯里蘭卡政治家與我們的“睿智者”讀讀模里西斯發展的成功經驗,想必能找到最佳答案!
回覆列表
根源在於斯里蘭卡自身政治結構不穩,在大國博奕中容易失去方向。同時也反映出當前大國博奕的慘烈程度正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