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慈史

    老龍史社品讀歷史,希望讓你有所收穫!

    《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確定四阿哥為最終的皇位繼承人並不是一時的決定,也並非一開始就決定為胤禛,而是反覆考慮權衡,並且經過一系列的考驗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這其中比較重要的幾次是:黃河決口江南籌款、追比戶部欠款、刑部冤獄案以及出兵西北、推薦太子事件。從這幾件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對未來繼承人的大體要求。

    一、黃河決口江南籌款

    此事屬於國家遇到天災人禍,這在歷代皇朝中都是常事,但是也是大事,如果處理不好,流民一旦生變甚至會動搖國本,有能力處理黃河水患這是其一,其二還要能夠體恤民情的,這是康熙皇帝對未來接班人的起碼要求,如果這點都做不到,那無論如何算不上一個好皇帝。

    二、追比國庫欠款

    第二件事是要看皇子敢不敢得罪大臣,敢不敢做一個孤臣,這點在帝皇權術中最為重要。皇帝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但是皇帝也得需要大臣去參贊機要、執行政令,這就需要皇帝將一部分權利分出,這種權利就是相權。在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就是拉鋸戰,往往是你進我退,但是保守一種默契的平衡,所以皇帝從本質上就是孤獨的,因為皇權一方從來就只有一人,這也為什麼有些朝代宦官會興起,不過是皇帝找來幫忙的人。

    既然皇帝是孤獨的,那麼如果未來的接班人在皇子時代就和臣子們交往過密甚至是結黨營私,這樣的皇帝登基後往往會出現一批權臣,輕則引發朝廷朋黨之爭,重則甚至會架空威脅皇權,這都是康熙所不能允許的。所以真正敢於追比國庫欠款,做一個孤臣的人勢必會在皇帝的心目中加上1分。

    三、刑部冤獄案

    這實在是八爺犯的最大得到錯誤,畢竟他針對太子的小心思康熙稍加揣摩就能發現,雖然太子有錯,但在封建王朝中,這個錯有多大,應該怎麼處罰還是皇帝聖裁,八爺推波助瀾一心把太子往死裡整,康熙是不能容忍的。兄友弟恭,登基之後不得殘害兄弟是康熙的底線,如果還沒登基就這樣對付太子,登基之後會怎麼對付其他兄弟,還用想嗎?所以四阿哥沒有參與到這件事情中是明智的,這件事無論怎麼做總是個錯字,雖然能絆倒太子,但是也失去了聖心。

    四、出兵西北

    最後一個出兵西北,其實也是康熙對未來繼承人的要求,自清朝建立邊患為靖,清朝一直在對西北用兵,康熙更是多次親征,所有皇帝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甚至自己就可以帶兵是康熙所樂見的。這時候十四阿哥的能力就得到了康熙的肯定,相信此刻康熙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間肯定是有過搖擺和猶豫的。畢竟兵者是國之大事,四阿哥是完全不具備帶兵打仗的能力,不過有個十三爺在旁邊輔佐問題也不大,這可能是康熙決定關押十三爺的原因之一,就是給雍正留一個有用之臣。

  • 2 # 步武堂

    從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劇情來看,康熙最終選擇四阿哥胤禛繼承大統的確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並對四阿哥胤禛再三考驗和反覆考核的。但是,這個四阿哥胤禛最初並不是皇位繼承人的理想人選,甚至沒有進入“候選人”的名單當中。

    電視劇《雍正王朝》是從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氾濫造成洪災,數十萬災民繼續賑濟過冬開始的。這個時候的四阿哥胤禛其實並非有承擔什麼具體的差事,他的主要任務是輔佐太子屬理朝政,被外界普遍認為是太子的鐵桿兄弟。而在那個時候,八阿哥胤禩已經是分管戶部的實權皇子了。

    但是,就在諸皇子特別是八阿哥胤禩在乾清宮內康熙面前侃侃而談大拍康熙的馬屁的時候,四阿哥胤禛卻主動的跑到八阿哥胤禩分管的戶部去查國庫得存銀去了。這其實算是一個“越權”行為,所以當匆匆趕到乾清宮的人四阿哥胤禛說自己去戶部查賬的時候,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娥兩位八阿哥胤禩的死黨就立刻指責胤禛越權——戶部是八阿哥胤禩分管,你個閒散人員跑去查賬算怎麼回事?

    但是,四阿哥胤禛在戶部還真的就查出了問題,並且是個天大的問:國庫空虛的僅僅剩下不到五十萬兩銀子,其實已經到了無款可撥,無糧可調的局面。康熙得到這個訊息受到的打擊是可想而知。康熙痛斥了太子和分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但也無濟於事,解決災民過冬和修繕河堤是刻不容緩的朝廷燃眉之急。而這個時候胤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派欽差到江南籌款賑災,修繕河道。

    胤禛的建議很實用,辦好了就算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而之後胤禛又自告奮勇,親赴江南籌款賑災。也就是這個建議和“自告奮勇”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四阿哥胤禛的“務實”和“擔當”給康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江南籌款賑災的差事四阿哥胤禛辦的讓康熙非常滿意,“能幹”的優勢也展現在康熙的面前,和昏聵無能的太子和虛偽的只會沽名釣譽的八阿哥胤禩相比,四阿哥胤禛得表現讓康熙眼前一亮。

    如果說在“赴江南籌款賑災”的事情上四阿哥胤禛算是“主動亮相”來爭取康熙的好感的話,那麼後來的一系列事件就是康熙對四阿哥胤禛的考驗或者考察了。而最重點的考察有三件事,這三件事胤禛都經受住了考驗,也就算通過了康熙的考察。

    第一件事,是追比國庫欠款。國庫之所以如此空虛,最主要的原因是被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員“借空”的。八阿哥胤禩分管戶部,慷國家之慨為自己博得一個“賢王”的美名,這個結論康熙應該是很清楚,但是,要追回一千多萬兩“虧空”的確是一件十分困難也是十分得罪人的事情,所以像八阿哥胤禩這樣的非常在乎自己得失的人絕對不可能承擔這個很可能會毀掉自己的“賢名”的倒黴差事。而其他阿哥當中,要麼自己本身就是借款的當事人要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以至於康熙用一個“親王”的重賞都沒有“勇夫”站出來。康熙的心拔涼拔涼的。更可氣的是,這些在京城的阿哥們居然眾口一詞的推薦還在江南辦差的四阿哥胤禛辦這個差事。

    被推倒風口浪尖上的胤禛也很清楚這個“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他的內心裡也是十分的不願意接受這個棘手的差事。但是和他剛剛會面的師爺鄔思道,卻極力建議他接下這個差事,這份差事辦不好是幾乎板上釘釘的事,但康熙心涼的是他眾多的皇子當中竟然沒有一個皇子願意站出來(犧牲自己)為他這個皇阿瑪分憂。

    胤禛想明白了,也站出來了。他向康熙表示自己願意為皇阿瑪分憂,大不了做一個“孤臣。胤禛的這個表態讓康熙龍顏大悅,他很興奮的告訴胤禛:有了做孤臣的心思,就沒有辦不好的事!藉著追比國庫欠款的話題,四阿哥胤禛在康熙面前分析了眼下的朝政弊端:吏治腐敗和稅收不利。並表達了自己對改革弊政的看法。康熙很欣慰,四阿哥胤禛表現出來的對自己的“孝心”和在江山社稷的安危面前的“大公無私”讓康熙刮目相看。可以想象,這個時候的康熙已經把四阿哥胤禛納入了太子的“備胎”的行列。

    第二件事,是公開推舉新太子。康熙四十七年 太子第一次被廢,康熙下旨公開推舉新太子。這在八阿哥胤禩看來幾乎就是“天賜良機”,在太子之位的巨大誘惑下,這位八賢王用力過猛,結果栽了大跟頭,可以說是從此就被康熙徹底打入另冊。四阿哥胤禛為推舉新太子的事也苦惱過,以他當時的勢力和實力,他自知根本無法和八阿哥胤禩比“選票”,事實上胤禛還真的在選票上根本不是八阿哥胤禩的對手。但是胤禛真的是不甘心太子之位就這樣讓八阿哥胤禩給佔了。

    還是師爺鄔思道,在關鍵的時候,這位師爺總是可以給胤禛最好的和最有智慧的建議。鄔思道是電視劇當中最能洞察康熙的心思的高人,遠離朝堂的他,對康熙的各個時期的心思判斷的非常準確。他透過一個小故事告訴胤禛: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道理,並且鄔思道準確的判斷康熙的真正意圖是“復立太子”。他甚至為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擬好了各自“保舉復立太子”的奏摺。

    四阿哥胤禛的這個奏摺得到了康熙的讚賞,甚至是用了三個字:好,好,好!來評價,說明在公開推舉新太子的問題上,胤禛又一次站對了立場。康熙感到十分滿意的有亮點,第一,是對廢太子有情有義,作為外界公認的太子胤礽的鐵桿兄弟,四阿哥胤禛並未因為太子被廢而“棄之不理”甚至是落井下石,而是保持不離不棄,力保太子。這種親情是康析非常看重的。第二是四阿哥胤禛透過保舉復立太子的舉動,表明了自己絕對沒有“覬覦之心”,只有心繫社稷認真辦差的心思。這讓康熙深感欣慰,比起上竄下跳的大阿哥,伺機而動的三阿哥和迫不及待的八阿哥等皇子,胤禛的表態的確讓康熙不得不進一步改變對胤禛的看法。

    應該也就是在這一次的考驗之後,在康熙的心裡,四阿哥胤禛的地位就已經不是備胎而已了,康熙的選擇天平已經開始向四阿哥胤禛傾斜。

    第三件事,就是推舉“大將軍王”的人選,這一次的考驗就更加的直接,因為這個大將軍王的人選在朝野上下看來幾乎就是“皇位繼承人”的一個內定過程,就連四阿哥胤禛也認為康熙一旦把這個大將軍王封給誰,誰就最有可能是康熙心裡預設的皇位繼承人。

    康熙五十七年西藏阿拉布坦叛亂,傳爾丹六萬人馬全軍覆沒,西北的局勢吃緊,康熙決定派一位皇子赴西北統帥大軍平叛,康熙給這個“代天子出征”的皇子最高規格的待遇:任命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行天子儀仗。這個規格待遇引起了幾乎所有人的猜想:這個大將軍王簡直就是“儲君”得待遇啊!於是一貫不按分的八阿哥胤禩又開始蠢蠢欲動。他非常想出任這個“大將軍王”。為了這個大將軍王,八阿哥胤禩不惜和十四阿哥胤禵分道揚鑣。

    其實,四阿哥胤禛也是心急如焚,一方面他知道自己沒豆帶兵打仗的本事,這個大將軍王他是基本上沒什麼競爭力,另一方面他很擔心這個大將軍王如果落入八阿哥或十四阿哥手中,對於志在承繼大統的他來講就是“滅頂之災”。為此他甚至想舉薦十三阿哥胤祥來攪局。

    這個時候,鄔思道又及時的幫胤禛認真的分析了局面,提出了應對的建議。鄔思道指出,這個大將軍王的最佳人選只有十四阿哥,所以你必須推舉康熙心目中的人選才可以加分,至於十幾萬大軍交給十四阿哥並不值得十分的擔憂,西北打仗打的是錢糧,只要牢牢控制住西北大軍的糧草供應,也就控制住了那十幾萬大軍。

    四阿哥胤禛茅塞頓開,他以打虎親兄弟為名,用推舉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為條件,換取了他的奴才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把西北大軍的糧草供應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裡。

    當胤禛上奏摺正式保舉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的時候,十四阿哥胤禵十分感動,而康熙只是覺得鬆了一口氣:四阿哥胤禛再一次經受住了考驗。

    對於哪位皇子是大將軍王的最佳人選,康熙心裡不會沒有定論,他之所以讓皇子們推舉人選,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他要看看究竟他心目當中的那個皇位繼承人在如此大的誘惑面前究竟有沒有作為皇帝繼承人的“大局觀”。四阿哥胤禛推舉十四阿哥胤禵算是拋開個人恩怨和誘惑為國舉賢之舉,康熙覺得自己真沒選錯人。

    就康熙朝後期出現的很多的弊政和衰落的跡象來講,未來接任康熙的皇帝一定必須是一個“為了江山社稷”不顧一切的人,也就是說康熙認為必須要有一個為了整個愛新覺羅家族的榮耀而敢於放棄自己的個人榮辱的人,一個敢於匡扶自己晚年的執政過失的人,一個意志堅定的人,甚至是一個刻薄寡恩的“無趣之人”,才能讓大清的輝煌延續下去。八阿哥胤禩的威望固然很高,但是沒什麼辦法只會籠絡人心的八阿哥胤禩很可能會把大清的最後一條內褲當掉來收買人心,這樣的結果將十分可怕的。

    所以,四阿哥胤禛所表現出的“務實能幹,果敢擔當,心胸廣大”以及“堅韌不拔”是康熙最為欣賞的,他對其他兩個有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皇子的評價,反映出了他對皇位繼承人的能力素質的要求: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又處處學不像,朕以寬仁治天下,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已經寬仁過度,他比朕還要寬,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十四阿哥胤禵心胸狹窄而膽子過大。

    而對四阿哥胤禛的希望,僅僅是在盡顯雷霆手短的同時,保留一些底線,那就是“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對諸皇子交代的就是“朕給你們選了一個堅剛不可奪其志”的主子。

    康熙真的是沒選錯,雍正也沒有辜負他的希望。十三年的皇帝生涯,雍正把一個不足八百萬兩的僅剩光鮮外殼的大清,治理成國庫充盈達五千萬兩,吏治有很大觀,透過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理順了朝廷稅收渠道的富裕的大清,也讓他的兒子乾隆狠狠地“風光”了幾十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個偷月亮的動畫電影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