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山話史
-
2 # 潯陽鹹魚
鮑勳是鮑信之子,鮑信又是曹操創業是的功臣,對曹操也有知遇之恩。
我先說說鮑信當年在酸棗盟誓的時候,鮑信身居濟北相,是二千石的大官,而曹操是棄官逃亡,沒有一官半職在身,全靠自己家的兄弟曹洪、曹仁,陳留名士衛茲等人的資助才拉起隊伍來。
【鮑信遊戲人物形象】
在酸棗聯軍進軍滎陽之時,鮑信和曹操並肩作戰,遭遇董卓帳下徐榮,徐榮是遼東人,作戰經驗豐富,輕鬆將盟軍擊潰,鮑信的弟弟鮑韜戰死,曹操和鮑信均負傷逃亡。
返回酸棗後,兵力喪失殆盡的曹操喪失了話語權,大家都不看好他,曹操最終脫離酸棗盟軍,到揚州徵兵,然後去河內投奔袁紹去了。在酸棗這段時間裡,鮑信對曹操很是看重。
時間推進到初平三年(192年),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殺害,兗州群龍無首,鮑信就想到了黃河北岸的曹操,鮑信和州吏萬潛一同到東郡迎接曹操。
曹操入了兗州之後,這才有了創業之本。
不幸的是,一次,鮑信和曹操去偵查黃巾軍營地時被發現,鮑信讓曹操先逃,自己留下來斷後,結果血灑沙場,年僅四十一歲。
曹操對此悲痛萬分,花錢去找黃巾軍討要鮑信的遺體也不可得,最後用木頭雕刻成鮑信的樣子,置辦喪禮。
曹操對鮑信的兒子鮑勳視如己出,等鮑勳長大成人後,就留到自己的丞相府裡做官。後來設曹丕立太子時,又讓鮑勳去太子府當中庶子,陪同曹丕。
再說說鮑勳鮑勳這個人非常正直。
有一次,曹丕的老婆郭女王的弟弟犯了法,把官府的布匹偷出去賣,按照刑律,應該被判棄市(在市場上斬首示眾)。
【曹丕和郭女王。《軍師聯盟》劇照】
當時鮑勳擔任魏郡西部都尉,案件正好落在鮑勳手裡負責。曹丕認為鮑勳還在太子府裡做過事,應該可以通融一下,於是親自寫了好幾封信給鮑勳求情。鮑勳不敢徇私枉法,仍然把這個案件向曹操彙報,順便把曹丕求情的信也交上去了。
曹丕想到之前在太子府時,這個鮑勳就是個死腦筋,再加上這件事,於是曹丕對鮑勳心存怨恨。
曹丕一逮到機會(別人犯罪和鮑勳有點牽連),就讓人彈劾鮑勳,讓鮑勳撤職,但是曹操仍然看中鮑勳,把鮑勳提拔為侍御史,這是一種專門負責糾察官員違法行為的官員。
曹操死後,曹丕稱帝代漢,陳群、司馬懿等人對鮑勳也非常看好,力薦鮑勳擔任宮正(御史臺最高官員),曹丕不得已才同意了。
後來在黃初六年(225年)時,曹丕想征討孫吳,鮑勳在朝堂之上勸阻,曹丕覺得非常沒有面子,把鮑勳給降職了。
【魏文帝曹丕影視形象】
鮑勳之死第二年,曹丕親征孫吳,勞民傷財,無功而返,回到洛陽,發生了一件事:軍營令史劉曜舉報陳留太守孫邕和鮑勳有罪。
事情是這樣的:曹丕在去年十二月路過陳留的時候,太守孫邕去覲見曹丕,路過軍營營地時,沒有繞道,而是直接穿過去。當時,軍營令史劉曜當場把孫邕攔住,要定他的罪(因為官員未經許可,不得擅闖軍營)。這時候,鮑勳出來判定,說軍營還沒有完全修好,只是做了一些標記而已,孫邕的行為不算闖入軍營。
等後來,劉曜犯罪被鮑勳給免職了,他心懷不服,就跑到洛陽告御狀,向曹丕揭發鮑勳的事,理由是鮑勳私放孫邕,執法犯法。
曹丕一直都看鮑勳不順眼,於是小題大做,讓廷尉(朝廷司法部門)去給鮑勳定罪,廷尉定罪成:坐牢五年,罰黃金兩斤。
曹丕大怒,說:“鮑勳還有活路?你們這些參與審判的都一塊兒陪葬!”
這時候,朝廷官員才反應過來,陛下是要鮑勳的命!
當時太尉鍾繇、司徒華歆、鎮軍大將軍陳群、侍中辛毗、尚書衛臻、守廷尉高柔等高官們一同上書求情,特別提到了鮑勳的父親鮑信,是幫助曹操創業的功臣,沒有鮑信捨身斷後,哪來的曹魏基業啊?!
曹丕根本聽不進去,非要判了鮑勳的死罪。
鮑勳為人正直,清廉,死的時候,家無多餘的財物。
鮑勳死後二十天,曹丕也病死了,大家都非常痛惜沒能拖延時間,保全鮑勳的性命。
綜上正史上的曹丕報復心很強,除了鮑勳,還有曹洪、楊儁,丁氏兄弟等,都沒有逃過曹丕的報復。曹洪是靠卞太后的干預,曹丕才放過了叔父曹洪,其他人,都逃不過死劫。
特別是鮑勳,一身正氣,一心為公,也不是故意與曹丕作對,曹丕卻挾私報復,真是教人唏噓。
-
3 # XXX3757
十鼠同穴的成語就是跟鮑勳有關, 他的死不外乎就是得罪了領導 領導說想打獵你說讓他聽歌 領導說打東吳你說不行 。魏文帝曹丕是什麼領導?那是繼承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曹操的位置 , 這種家族企業培養出來的人你都敢不聽話 那就像楊修任你才高八斗都難逃一死 還在鮑勳家裡有背景所以沒有株連九族
-
4 # 簡史資深宅
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也不是為所欲為的;除非那些一心想要作死的暴君。歷朝歷代,想要有點作為的皇帝,都有一個或幾個忌憚的大臣;比如劉邦忌憚周昌,李世民忌憚魏徵等等。曹魏的開國皇帝曹丕,也有這麼一位大臣,這個人就是鮑勳。曹丕做了七年皇帝,此位氣了他整整七年。所謂忠言逆耳,鮑勳整天在曹丕的耳邊叨叨叨,滿口的仁義道德;曹丕還真挑不出毛病,無可辯駁。囉裡囉嗦的話,總讓人不舒服;曹丕終於還是沒能忍住,在駕崩前二十天,藉口把鮑勳給幹掉了。曹丕也沒想到自己死那麼早,估計到另一個世界,還得聽鮑勳嘮叨。
鮑勳字叔業,泰山平陽人也;其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濟北相鮑信,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之一。鮑信可謂有恩於曹操。兗州刺史劉岱戰死,就是這位鮑信迎的曹操做的兗州牧,此前的曹操也是沒有地盤的。後來在與黃巾軍作戰的過程中,鮑信為救曹操,力戰而死,連個屍首都沒落下。所以曹操和鮑信是過了命的交情,自然對鮑勳也恩寵有加。
當曹丕還是太子的時候,鮑勳為太子中庶子,為人做事剛正不阿,數次觸怒曹丕。曹丕對他十分不滿,就藉機把他調走了,出任魏郡的西部都尉。所謂冤家路窄,山不轉水轉,曹丕的郭夫人的弟弟還是落在鮑勳手裡。這個內弟,也是罪有應得,偷盜官府布匹,按法理應當斬棄市。曹操在譙、曹丕在鄴,全都親自寫信給鮑勳求情,都沒用。經過此事,估計曹丕對鮑勳恨到牙癢癢。
曹丕終於做了皇帝,心想這下沒人能管得了他了吧;興致勃勃,出去打獵。鮑信就上書阻止,曰:臣下聽說三皇五帝,無不確立根本,樹立教化,以孝義治天下;陛下你也仁慈聖明,宜循古代賢皇聖王蹤跡,讓萬世效法;怎可在守喪之中,出去田獵呢?我冒死陳情,望陛下深思。曹丕一看是鮑信數落自己的話,氣都不打一處來,立馬就給撕了,我行我素。田獵中途休息,曹丕就問身邊的人:田獵之樂,比八音怎麼樣?侍中劉曄說:田獵比八音快樂多了。鮑勳抗辭曰:八音,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萬邦鹹乂,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而田獵,在田野上曝露奢華,傷生育之理,頂風冒雨,有違作息之規律;過去魯隱公在棠觀魚,《春秋》就嘲笑他;現在陛下這樣幹,也不是臣下所願看到的。接著鮑勳又義正言辭說:劉曄奸邪獻媚、溜鬚拍馬,請移交有司治罪。當時魏文帝曹丕,氣的臉的綠了,停止打獵,敗興而回。
黃初六年,曹丕意欲徵吳,交大臣議,鮑勳當面諫止:王師屢次征伐未有所獲,吳蜀唇齒相依、憑山阻水,很難攻下;往年龍舟飄蕩,隔在南岸,聖躬蹈危,臣下破膽,此時宗廟幾至傾履,為百世之戒。鮑勳說的什麼意思?就是當年你爹曹操雄才大略,在赤壁之戰也被打的落花流水,何況是你呢,所以你也不別去了;就是這麼個意思。估計此時曹丕肺都氣炸了。
曹丕南征孫吳,也沒討得什麼便宜,從壽春歸還,屯駐陳留,郡守孫邕拜上,出來後去見鮑勳。當時營壘還未設成,但是立了標樁矮牆,孫邕斜行跨越,沒走正道。軍營劉曜想要追究他的罪責,鮑勳以營壘未成,就把這件事給壓下了。大軍還洛陽,劉曜有罪,鮑勳奏請罷黜;而劉曜秘密表奏鮑勳私放孫邕那件事。皇帝下詔曰:鮑勳指鹿為馬,收付廷尉。廷尉依法決議:治罪刑法,剃髮帶枷勞作五年。三官駁回:依律罰金二斤。曹丕大怒曰:鮑勳還有資格活嗎?你等竟敢縱容他,逮捕三官以下交付刺奸官;讓你們十鼠同穴,一併把你們打盡。知名功高大臣皆為鮑勳求情,曹丕不許。最後鮑勳竟被殺掉了。此次鮑勳所犯罪過,實在是可大可小,依律當輕;可鮑勳得罪文帝太深,曹丕終於逮著算個機會的機會,就此不肯放過。實在是可惜了。鮑勳死後二十天,文帝駕崩。
回覆列表
鮑勳的老爸鮑信是曹操崛起的重要功臣,後來死於黃巾戰亂,曹操找不到他的屍體,便刻了一個木偶安葬。鮑勳是烈士之後,曹操對他也比較關照,故而他比較敢辦事,不怕得罪人,不畏強權。不想有一回,他得罪曹丕,結下樑子,為以後被殺埋下伏筆。
這個事情還要從曹丕當太子時說起。有一回,曹丕夫人郭氏的弟弟犯了法,被時任魏郡西部都尉鮑勳給逮住治罪。曹丕親自出面說情,希望鮑勳高抬貴手,大小化小,小事化了。哪知鮑勳一點面子也不給,一口回絕了。曹丕這個人心胸是比較狹窄的,屬於有仇必報的人,鮑勳得罪他,他便一直記恨在心。
曹丕登基後,當了皇帝,便開始給鮑勳小鞋穿。鮑勳著實不太知趣,還一個勁兒地直言相勸,常把曹丕惹得勃然大怒。曹丕上臺後,接連對東吳發動南征,兩次都無功而返,他不甘心,打算髮動第三次南征。時任宮正的鮑勳一馬當先表示反對,曹丕很生氣,直接把他貶官了。
不出鮑勳所料,曹丕的第三次南征又以失敗而告終。鮑勳也隨軍出征,回師途中,曹丕每每見他,總覺得他的臉上帶著譏諷的神情,內心更是怒火中燒。舊恨加新仇,作為皇帝,曹丕要殺掉鮑勳,不是跟踩死螞蟻一樣簡單嗎?
軍隊退至陳留郡時,陳留太守孫邕前來晉見皇帝。孫邕與鮑勳交情不錯,拜見皇帝后,他便順便前去拜訪鮑勳。這本是一件十分尋常的事,豈料卻給鮑勳帶來殺生之禍。這時鮑勳的職務是治書執法,就是檢舉揭發違法亂紀之事。孫邕去見鮑勳時,沒走大路,而是走小路,這可是犯禁了。
大家可能會奇怪,怎麼走小路就犯禁呢?軍營不是一般的地方,何況是皇帝所在的軍營,故而不能亂走,得走大路。那孫邕為什麼沒走大路而走小路呢?原因很簡單,軍營還沒有建好。但是,營壘雖未建好,路標卻已經標好了,你得從哪條路走,是有標識的。孫邕就是圖個方便,沒有按指定的路行走,被巡營的軍營令劉曜逮個正著。胡亂在營內行走,這是要治罪的,鮑勳卻認為營地尚未修建好,孫邕不算犯法,把事情壓下來,沒有舉報。
曹丕這下子抓到鮑勳的小辮子了,好啊,你鮑勳身為治書執法,知法犯法,他馬上指示:“馬上逮捕鮑勳,交給廷尉治罪。”
廷尉名叫高柔,這個官職相當於司法部長,掌管天下刑獄,他知道皇帝對鮑勳有偏見,為了投皇帝所好,判處鮑勳五年有期徒刑。大家想想,就那點小事,判五年有期徒刑,這個量刑也太重了。參加會審的三名屬官反對說:“依照律法,只應該罰金兩斤。”
誰也不會想到,曹丕聽到判決意見時,竟然龍顏大怒:“鮑勳應該判處死刑,你們竟然想為他開脫。把三名屬官拿下交給有關部門問罪,我要把你們這群老鼠一同埋到坑裡。”
什麼律法,朕即律法。
此言一出,眾皆駭然。就因為鮑勳沒有舉報孫邕走小路,這麼屁大的事,竟要砍頭。這是哪門子的法律?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文武百官趕緊上前紛紛勸諫,沒人敢說皇帝踐踏法律尊嚴,只希望皇帝看在鮑勳的老爹鮑信的面子上,從輕放落。包括鍾繇、華歆等朝廷重臣都來了,為鮑勳求情。曹丕殺心已定,堅持處死鮑勳。廷尉高柔原本判鮑勳五年徒刑,就遭到屬下官員的強烈反對,認為量刑過重,哪曾想到皇帝竟然判為死刑。說實話,高柔還是有點良心,身為刑獄大臣,怎麼可以這樣草菅人命呢?對於皇帝的最高指示,他堅決不從。沒有高柔,寡人還不能殺人不成?曹丕把高柔軟禁起來,派人到監獄中處死鮑勳。
鮑勳之死,徹底暴露了曹丕心胸狹隘的一面。曹丕這個人有點心理變態,他睚眥必報,報復心之強,實為罕見。他非常注意面子,只要有什麼事讓他覺得丟人,一定會想方設法報復。鮑勳頂撞過他幾次就落得屍首異處的下場,曹洪不借他東西險些人頭搬家,于禁被俘虜,回國後他用各種方法羞辱……所幸的是,在鮑勳被殺後不久,曹丕就死了,不然的話,我覺得他很可能成為一位變態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