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04096563417

    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 《潮州韓文公廟碑》

    見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無所不至:無所不用其極。《論語·陽貨》:“苟患失之(指失去富貴),無所不至矣。”偽:偽詐,欺騙。這兩句大意是:一些人為了爭權奪利,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但上天是不容許他們這樣偽詐的。這兩句可藉以說明:有些人為非作歹,為所欲為,但天理難容,最終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 《上神宗皇帝書》

    見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壽:長命。元氣z精神。這兩句大意是:人壽命的長短在於他的精神.而國運的長短在於社會風俗。人的壽命與其精神狀態有密切的關係,精力旺盛,意志堅強。就不會為困難嚇倒,不會為疾病屈服。國家的盛衰興亡與民風民俗的關係至為密切。若民風淳樸,國家自然崇尚節儉.則人民可以體養生息.發展生產。若民風浮靡。社會習尚追求享受.好逸惡勞.國家就危險了。可以此說明國家興亡與社會風俗關係甚為密切,強調教化的重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後赤壁賦》 —— 蘇軾經典語錄

    見宋·蘇軾《後赤壁賦》。這兩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襯得月亮小,水退落石頭就自然露出。此名句原是描寫自然景色,由於它警約而暗含哲理,後人常以之闡發道理。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歐陽修《醉翁亭記》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語),流傳過程中意義逐漸定型,成為比喻到了一定時候事情真相便會徹底明白的成語。

    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 《策別十六》

    見宋·蘇軾《策別十六》。養:養護,調養。逸:安閒,休養。這兩句大意是:善於養護自己身體的人,使自己既能夠得到休養,又能夠經常勞動。身體常安逸,則易怠惰失神,血脈不暢;勞動過度,則又會神形疲憊,這些都不利於身體健康。正確的作法應是有逸有勞,勞逸結合,使身體一張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鍛鍊,如此調濟,方能身體康健。這兩句可用於說明必須勞逸結合,勞逸適度,人才能健康長壽。

    聖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

    見宋·蘇軾《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聖人:這裡指孔子。赤子:幼子。這兩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樣焦急。《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謂急矣。”~表現了孔子看到天下動亂,百姓痛苦,因而憂心如焚,急於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於表理愛民如子的惻隱之心。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

    見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茫茫:完全不知道的樣子。思量:思念,記掛。這幾句大意是:十年來生死阻隔,誰也不知道誰的景況。不必有意識地思念,心中自然難忘。這首詞是蘇軾為悼念亡妻王弗而寫的。當時,蘇軾因政治失意而離開京師,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作知州,王弗辭世已有十年。二十一年前,十九歲的蘇軾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夫婦之間十分恩愛。可是,王弗二十七歲時便在汴京去世,次年歸葬於四川祖塋,這對蘇軾是一個很大的精神創傷。十年以後的正月二十日夜,蘇軾又夢見了念念不忘的愛妻,醒來後寫下了這首記夢詞。~幾句是詞的開頭。“十年”寫訣別時間之久;“生死”從妻、我兩方著筆,一在人間,一在黃泉,生死阻隔;“兩茫茫”寫音信渺茫永無相見之日;“不思量,白難忘”用尋常之語,道深長之情。“不思量”是自我寬慰的話,既然不能起死回生,那就忍痛節哀,好自為之吧!但感情卻不肯聽命於理智的指揮,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記憶裡,要忘悼她,不思量,談何容易!明明作者十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亡妻,卻偏從“不思量”著筆,再反跌出“自難忘”三字,大大突出了刻骨銘心的感情力量,筆勢也顯得搖曳跌宕。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賀新郎》 —— 蘇軾名言

    見宋·蘇軾《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蹙(cù促):收斂,折皺成團。浮花浪蕊:指春天輕浮、豔冶的桃、杏之類的花卉。這幾句大意是:含苞半開的石榴花像折皺收束的紅巾,專等著輕浮豔冶的花兒朵兒都凋謝淨盡,才吐露自己的穠豔和幽芳,來陪伴佳人度過寂寞的時光。蘇軾的《賀新郎》是一首託物取喻,寄意高遠的寫景詠物詞。詞的上片寫夏日深院,幽居著一位冰清玉潔,孤寂無依的佳人。下片詠石榴花,把詠物和寫人結合起來,亦花亦人,既寫出了花之態,也寫出了人之神。~是過片三句,寫榴花豔麗文靜,自甘幽獨,不肯與浮花浪蕊為伍,而情願與孤寂的佳人作伴。在這裡詠花與寫人已融為一體,是花是人,難以分辨。讀者從榴花的形象看到了佳人的身影,又從佳人的孤高透露出作者的不遇之感。詞人用比興象徵的方法含蓄曲折地表達失意遲暮之感,這在詞史上是富於獨創性的。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遊金山寺》

    見宋·蘇軾《遊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唐、宋時屹立長江之中。鄉國:家鄉;蘇軾故鄉在四川眉山。這兩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頂峰遙望家鄉,長江南北的眾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視線。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時,容易思念家鄉,蘇軾寫這首詩時正是如此。他在這首記遊詩中寄寓了濃郁的鄉情,並流露出買田歸隱的心願。這兩句是全詩寫景抒情的框紐。江南江北的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絕頂不是為了欣賞江南風光,而是為了遙望家鄉,此時,他只覺得這眾多青山遮擋了他望鄉的視線,因此筆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其實,從江蘇鎮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萬里,即使是一馬平川,想從金山望見眉山也絕不可能。這種跌宕的筆法,正是為了突出作者望鄉的痴情。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水龍吟》

    見宋·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這兩句大意是:楊花像花又不像花,人們不知道珍惜它,任其飄零。楊花沒有美麗的形態,沒有撩人的色香,故無人觀賞,無人憐惜,自落自飄。這兩句一反常人對楊花的鄙薄,而以同情的筆觸加以描繪,將楊花的墜落歸於人們對它不珍惜,可謂別有新意。

    文起八代之衰。 《潮洲韓文公廟碑》

    見宋·蘇軾《潮洲韓文公廟碑》。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本句大意是:韓愈的文章使古文從八代駢偶綺靡的衰頹文風中振興崛起。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他針對六朝以來社會上長期廣泛流行的駢儷文體及形式主義文風,大力倡導形式與內容統一、適於表達思想感情的單句散行的散文。這一運動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變了幾百年來駢文幾乎獨霸文壇的局面,開拓了文章寫作的新道路,無論在當時還是對後世,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所以蘇軾稱讚他的文章是~。此句和清人劉熙載說韓愈“文集八代之成”(《藝概·文概》),都是對韓文的高度評價。

    所種者谷,雖瘠土惰農,不生稗也;所種者稗,雖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廣成子解》

    宋·蘇軾《廣成子解》。瘠(jí急)土:貧瘠不肥的土地。稗(bài拜):稗子,生在稻田及低溫地中形似稻子的雜草。這幾句大意是:你種的是穀子,即使土地貧瘠,農人又懶得管理,它也不會變成稗子;你種的是稗子,即使土地肥沃,農人勤於耕作,也決不會長出穀子來。作者原意是說,品行端正的人在任何困難條件下也不會改變其正直的天性;而行為奸邪之輩即使生活於優越的環境中,也本性難移。此名句對條件的作用,環境的影響估計不足,但對事物本性難改的取喻還是可取的。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志林十三首》

    宋·蘇軾《志林十三首》其五。腐:內部變質。疑:對人對事有疑心。讒:讒言,壞話。入:聽得進去。這兩句大意是:物體必定是內部先變質,然後才生蟲;人必定是對人對事先有疑心,然後才聽得進讒言。物體內部不腐朽,蟲子就沒有孳生的環境和條件;而所以生蟲,必然是物體內部先變質。對人對事如果很信任,讒言就不會乘虛而入;而所以聽信讒言,則必然是內心先有了懷疑。這兩句透過比喻,說明要想杜絕讒言,不為讒言所惑,先要自己明智不疑。

    水到渠成,不須預慮。 《答秦太虛書》

    宋·蘇軾《答秦太虛書》。這兩句大意是:水一流到就會成渠,不必事先憂慮。這兩句在原文中是說:自己在黃州雖然經濟拮据,但節儉度日,生活還過得去;到時真遇到困難,另想辦法,~。意即車到山前自有路,水一流到渠自成,不必事先憂慮,表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的襟懷。後用“水到渠成”比喻一切條件都已成熟,事情即將順利完成。

    名重則於實難副,論高則與世常疏。 《謝館職啟》 —— 蘇軾名言

    宋·蘇軾《謝館職啟》。名重:名望過大。於實:於事物的實際。副:符合。論:議論。疏:疏遠,不為所容。這兩句大意是:個人名望過大,難於與實際符合;非凡超俗的議論,常為世人所不容。嘉祜六年(公元1061年),蘇軾經歐陽修推薦,參加制科考試,宋仁宗在崇政殿親自御試。試前,蘇軾上了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進論》,御試時又有《御試村科策》一篇。他在這些文章中系統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張,言詞激烈,擊中時弊,很受仁宗賞識,仁宗高興地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指蘇軾、蘇轍)矣!”蘇軾文章遂擅天下。但蘇軾清醒認識到~,深盛危粟。正是他的這些議論,後來成為政敵攻擊的物件,也成了他在神宗朝、哲宗朝屢遭貶斥的根源。

    一炬有燎原之憂,而濫觴有滔天之禍。 《論周穜擅議配享自劾札子》

    隙中之觀鬥,又烏知勝負之所在。 《超然臺記》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 蘇軾經典語錄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前赤壁賦》

    傳神之難在目。 《傳神記》 —— 蘇軾名言

    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心正則筆正。 《書唐氏六家書後》

    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題藍田煙雨圖》

    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 《書(黃子思詩集)後》 —— 蘇軾經典語錄

    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 《與謝民師書》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

    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答謝民師書》

    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 —— 蘇軾名言

    文章以華採為末,而以體用為本。 《答喬舍人啟》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文說》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送安淳落第詩》

    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 《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 蘇軾經典語錄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柳氏二甥求筆跡二首》

    博現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雜說·進張琥》

    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應制舉上兩制書》

    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現書。 《李氏山房藏書記》 —— 蘇軾名言

    束書不觀,遊談無根。 《李氏山房藏書記》

    服人以誠不以言。 《擬進士對御試策》

    冤者獲信,死者無憾。 《宋子儀大理寺丞》

    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 蘇軾經典語錄

    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刑賞忠厚之至論》

    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則兵易解而功易成。 《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札子》

    恃大而不戒,則輕敵而屢敗;知小而自畏,則深謀而必克。 《策斷二十四》

    豐兇相濟,農末皆利。 《乞免五穀力勝稅錢札子》 —— 蘇軾名言

    谷太賤則傷農,太貴是傷末。 《乞免五穀力勝稅錢札子》

    斷蛇不死,刺虎不斃,其傷人則愈多。 《續歐陽子朋黨論》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賦》

    兩句現在可借用來說明作官、為人都應清廉不貪,不是為我所有的東西,再微小也不能苟取。

    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擬進士對御試策》 —— 蘇軾經典語錄

    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責實。 《議學校貢舉狀》

    進苦口之藥石,針害身之膏盲。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裡年年打除草藥還是有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