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儘可能給別人提供方便,總是想著要討好別人,知道別人不喜歡自己會很恐慌,如果有這些現象,就要警惕了,你可能已經形成討好型人格,不及時加以診療,可能會發展成心理疾病。

    一.討好型人格的心理學原因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們對人際關係的理解,本質上類似於商品交換,付出是要有回報的。為別人做事,感激和讚賞是一種反饋,也是一種交換,在討好型人格者的認知中,獲得別人的認知和讚賞,討好是唯一的途徑,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他們的價值感完全依賴別人的肯定,於是,會衍生出過多的助人行為。

    二.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內心敏感,很會為別人著想,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總害怕自己給別人增添麻煩,在獲得別人幫助和認可時總會表現出受寵若驚的樣子。

    2.很難拒絕別人,即使知道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習慣性的硬著頭皮滿足別人的需求。在不得不拒絕對方的情況下,會覺得非常的愧疚和恐慌。

    3.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傾向於抬高別人,而貶低自己。大多數行為的動機往往是迎合別人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可。

    4.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很少表達自己的需求,總是在別人面前營造出善良、友好、大度等良好形象。缺乏底線和原則,非常能夠容忍或者說意識不到別人在自己身上的欺負行為。

    5.習慣於根據各種小細節來判斷別人的心情,從而決定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儘量讓對方開心,儘管自己也會感到痛苦,但是還是會不停地察言觀色,因為別人的情緒很難因為討好者的言行而改變,又會有很強烈的挫敗感。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心理疾病,不及時矯正就只能給你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 2 # 告白老司機教你撩妹

    討好型人格正在毀掉中國女人!

    愛自己是一種能力!

    1

    一個家庭主婦的日常。

    早上起床,媽媽自己洗漱好,去菜場買菜,

    挑選今天最新鮮的,是兒子喜歡吃的,還有老公最喜歡吃,再帶些新鮮蔬菜和雞蛋,給他們補充營養。

    回到家滿心歡喜開始做早餐,兒子和老公都起床了,兒子睡眼惺忪草草刷完牙,坐在餐桌旁。

    兒子:“媽,早餐怎麼老是吃這個呀?我都吃膩了。“

    老公在房間找衣服“我那條藍色領帶放哪裡了?一直沒找到。“

    女人說“我來幫你吧!” 然後放下早餐去幫老公找領帶。

    等老公準備來吃早餐了,老公扒了幾口,說“味道太淡了,吃不下。”然後匆匆去上班了。

    一半都沒吃完的早餐就留在那兒,每次都是這樣,已經習慣了。內心說不出的委屈,沒有人理解,似乎都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拼命想做好。

    老公在出門前,說:“我那個鞋子好髒了,需要洗一下。”

    妻子想起來家裡的熱水器壞了,“熱水器壞了,下完班回來修一下吧。”

    “你找找那裡有維修電話,直接叫人來修就好了,我去上班了。”

    妻子內心很失望,買菜拖地洗衣做飯,什麼都做了,甚至修電燈泡,擰螺絲的活兒都幹了,已經無所不能。

    向來如此,好像都是她一個人的責任,也沒有人能夠幫忙,或者體諒一下。反正也習慣了,每天重複這樣的生活。

    媽媽做好了一桌飯菜,她記得每個人的喜好,老公喜歡的牛肉,兒子喜歡的魚,還是一大早去買的呢,老公:“你看這個都炒焦了”。

    可是她去而忘了自己愛吃什麼,要補充怎麼營養。

    兒子吃著扔下一句話:“媽媽,這個魚太多刺了。”

    老公和兒子也不知道媽媽為了他們,花了多長時間做的這頓晚餐,琢磨了多少做菜技巧,看過多少美食影片。

    他們也沒發現,每次媽媽都是變著法做的,比如煮的煎的燉的紅燒的等,每一道菜都花了好多心思。

    真的好累,說出來又會顯得太嘮叨,也沒人愛聽。內心的苦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

    中國式媽媽,總是極盡全力對家人付出,迎合最親的人,得到他們的關注,卻一再得到的是嫌棄。

    2

    新一期《奇葩大會》上,“天才作家”蔣方舟自曝自己曾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7歲寫作,9歲出書,22歲做上副主編,應該身披“驕傲”光環的她,在節目上坦言自己是個“討好型”的人。

    “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了一個諂媚的人。”

    她甚至提到:“我從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

    所謂的真實關係,就是你可以跟這個人去爭吵,可以把自己最真實,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給這個人。

    在戀愛關係裡,男友不停地打電話來罵她,她道歉了2個小時,最後看著電話焦慮恐懼,卻不敢說一句:我生氣了;

    在工作時,有時候覺得對方說得完全不對,她也會恭恭敬敬地說:“老師您說得太對了”;

    在日常和朋友的相處也是,從來不會表達自己的不滿,經常沒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甚至在節目上,看到有觀眾打哈欠,她也會開始忐忑不安: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討好型人格總是不敢做自己,委屈自己!

    3

    纖纖是公認的“好女人”,討好型人格

    在工作上也是一個老好人,誰有個什麼事叫她幫忙肯定會幫,帶個早餐,列印東西,倒垃圾,掃地等等,她全部答應。

    在家庭中,她也是一個好女人,對丈夫體貼入微,為公公婆婆也絲毫不敢怠慢。

    老公加班她會帶著宵夜在一旁等候,就這樣默默等他一起回家。

    老公說指定要吃某家的烤鴨,她就坐車一個小時幫老公去買。

    一個冬天,公公婆婆來家裡小住,芊芊是請假招待他們的,帶他們去周邊各個景點玩,還細心買了當地特產,在他們回家的時候順帶捎上。

    深夜老公還沒回來,芊芊像往常一樣準備好夜宵,給老公打電話,老公說:“以後不用給我送了,我自己去吃就好。”

    芊芊追問道:“是不是飯菜不可口,我幫你換一個,你想吃什麼我幫你弄。”

    老公說:“你好煩。“ 就掛了電話。

    芊芊也沒有脾氣,或許也有,但又咽回肚子裡,她從不發脾氣,每次都是很平易近人,笑臉相迎。

    於是老公的脾氣越來越大,她只是默默無言,有時在一邊流淚。

    一味付出,別人是不珍惜的;一味地付出,也會被別人當做廉價的產物丟棄。

    4

    討好型人格的具體表現為:

    討好型人格,總是無限付出,對別人好,是因為討好型人格之所以會像上癮一樣不斷地討好別人。

    習慣照顧別人的感受,害怕別人對自己不滿;

    過度關注別人的想法,過度關注被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

    希望任何一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好印象;

    缺愛,缺乏安全感,心裡覺得自己不值得愛,而去討好別人,希望別人喜歡自己……

    討好型人格的內在心理:

    在其潛意識中最大的一個動機其實是:期望他所討好的物件能夠對他的這種討好給予相應的回報。

    討好型人格一般不會用言語表達對別人的需求,他們只會付出行動,討好來是來暗示對方,期待他能夠給予回報。而對方沒有給予正面的反應,就會更加投入付出。

    他們內心是非常敏感的,總是能敏銳察覺出別人的需求,特別是最親近的人。其實這是隱形的索取。

    討好型人格的人內心是空虛的。

    他們把所有的注意力投放在了別人身上,他們的內在自我需要索取別人的不斷的認同,關注,讚賞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一旦心靈沒有得到足夠的養料,就不斷重複討好的行為,不斷迴圈。

    5

    如何打破討好迴圈?

    認識到這個問題,現在請你跳脫出來,認清關於你自己的這樣一個事實:

    從來不關心【你自己】,從來不主動的培養【你自己】的內心充實——所以你的內心一直以來都處於一種空虛和匱乏的狀態——因此你只能透過追逐外界的認可和關注來【暫時】填補你的空虛。

    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內心的空虛永遠都無法被“外界”的力量填補,內心的空虛永遠無法靠別人來滿足,我們要正在明白這一點,當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個事實。

    然後明白:過度的討好是沒有意義的,別人是不珍惜的,是廉價的,我們該討好的人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滿足自己的人。

    6

    改變自動化的思維,轉變成可識別化思維:

    感到空虛或缺愛時——放棄從外界獲取——我只能靠自己填補心靈的空虛,那該做些什麼呢?什麼是自己喜歡做的?或者做什麼才會讓自己有幸福感,心靈充實呢?——原來一直關注別人,快忘了自己的喜好,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安靜下來,好好想想,想好了就去做——獲得心靈的充實感和幸福感。

    跳出來,就能夠獲得正面思維,從而得到正面的結果。

    奧巴馬伕人米歇爾去買花,花店老闆說:“你真幸運,嫁給了一位總統!”她微笑著說:“我嫁給你,你也是總統!”

    這個故事看完特別震驚,這是何等的自信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不是我嫁給誰我就幸福,而是因為我是誰,誰嫁給我都是幸福的!

    一個人只有先取悅自己,真實的對待自己,才能綻放生命之花,才能擁有幸福的能力。

    不是說我們不要對家人好,不要對別人好,而是要說在此之前要先學會愛自己,對自己好,先取悅自己,讓自己擁有幸福的能力。別人才會更愛你!

  • 3 # 龍貓的棲息地

    討好型的人格,時時刻刻看他人的臉色,盯著看他人的一舉一動,從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浮想聯翩,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別人對自己有了意見。

    害怕展示真實的自己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非常害怕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比如開會時,自己有想法,但不會說,因為怕受到別人的攻擊,從而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喜歡主動道歉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在與朋友或是同事的交往中,如果發生衝突即便引起衝突的不是自己,TA也會為了快點結束衝突,而向他人道歉,總是覺得是自己不好,為了遷就別人而做出了無奈的選擇。

    迎合他人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在社會交往中,對待別人的發言或是觀點,總是會說“你說的很對”,就算是心裡對他人的看法有異議,但卻不會說出口。這種對他人的迎合,來自內心的膽怯,不自信,總是覺得別人比自己更強,把自己的身份降的很低,小心翼翼的活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美玉寶石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