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1)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
(2)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3)西漢的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他的思想集中於《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晉之際出現的玄學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的易經,這是為士族辯護的一種消極思想。《周易》、《老子》、《莊子》稱之為“三玄”。玄學主張君主無為、門閥專政,主要活動在洛陽。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賢。
(5)唐朝中期的儒學大師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道的觀點。
(6)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是宋代主要的哲學思想。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繼承了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後人稱之為程朱理學。其核心內容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
二、思想彙總
1、主張“仁”,行仁政,即提倡“德治”。
2、主張“禮”,提倡 “三綱五常”,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3、由內聖而外王,透過內體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學,即行王道。
4、強調“中庸”之道。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1)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
(2)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3)西漢的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他的思想集中於《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晉之際出現的玄學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的易經,這是為士族辯護的一種消極思想。《周易》、《老子》、《莊子》稱之為“三玄”。玄學主張君主無為、門閥專政,主要活動在洛陽。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賢。
(5)唐朝中期的儒學大師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道的觀點。
(6)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是宋代主要的哲學思想。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繼承了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後人稱之為程朱理學。其核心內容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
二、思想彙總
1、主張“仁”,行仁政,即提倡“德治”。
2、主張“禮”,提倡 “三綱五常”,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3、由內聖而外王,透過內體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學,即行王道。
4、強調“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