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沃土芳華666
-
2 # 道象農場張老師
作為一個15歲男孩的媽媽,我理解的自然教育是指利用大自然拓寬孩子受教育的空間,並尊重孩子自然成長規律,實現學校教育和課外實踐有機結合的大教育。 在我看來,這種意義上的自然教育不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知名的教育專家孫雲曉在其書《振救男孩》中分析了當前男孩成長與教育的四大危機並指出:“應試教育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兇猛的殺手。”
但是,應試教育和升學考試卻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那麼,我們怎樣幫助孩子,尤其是那些暫時有各種困難的男孩子們,不再為學業壓力和挑戰所困呢?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強調: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美式教育"learning by doing (做中學)"觀念的啟發,我們於2014年春流轉土地,在建設生態農場和生產高品質農產品的同時,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道象農場自然學校”,讓孩子們把課堂學習與大自然體驗探究結合起來,並遵從自身成長規律,以實現孩子身體和心智的共同成長。
1. 在生產中勞其筋骨的同時,孩子們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和勞動的神奇――有付出才有收穫!無論是稻田裡收割穀子還是果園裡採摘桃子,孩子們收穫的不僅是農產品,更是成功的愉悅與不怕困難的堅韌。努力,堅持,追求成功,這不也正是所有教育所著重的品質嗎?
2.在“跟隨專家種樹”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有具體知識和技能上的收穫,也得到了在專注,傾聽,提問和思考上的提升。顯然,當孩子們把在大自然中用到的學習能力遷移到課堂中,他們的課內學習也會受益多多。
3. 透過參與日常的呵護樹苗,修枝剪葉,套袋防蟲等工作,孩子們體會到園丁的付出與管護對於樹木成材和果實成熟的重要性。面對自己園丁般的老師時,如果他們能從內心裡尊師重教,謙遜而認真地聽取老師的教導,那麼,孩子們從今天的幼苗長成明天的參天大樹就指日可待。
4.最為重要的是,農業涉及方方面面:植作物的生長,環保,水利,灌溉,生物肥料,商品宣傳與營銷等等。隨著迴圈農業,智慧農業,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與運用,農場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實驗探究空間。帶著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去學習,孩子們的生物,化學,物理,科學,地理等各個學科也就不再是書本上顯得空洞的知識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與做相結合是最有效的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的途徑。
(這是一位“道象農場自然學校”同學為農場設計的太陽能自動蓄水池系統的模型,獲成都市中學生科技發明製作二等獎。)
近5年的“道象農場自然學挍”的嘗試,讓我們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進步:家長們真正體驗到靜待開花所需的耐心與付出,而孩子們帶著興趣與責任,結合努力與研習,實現了身體與心智的雙成長,校內學習和課外發展相促進!
-
3 # 寬窄之間
你有沒有發現,小孩子對兩樣東西天然的喜歡,一是小貓小狗之類的小動物,二是大自然。
一走進大自然,孩子的天性就馬上得到解放。那種自由自在,熱情奔放,哪個作爸爸媽媽的看了,都心生歡喜?
孩子能從大自然中學到很多東西,比書本更直觀更深動、更具體當孩子看見螞蟻搬家,成百上千的螞蟻,排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線,一個挨一個地往前走,孩子們遵下來可以看半天。當一隻螞蟻找到一個昆蟲屍體,它搬不動,就會回去叫來一大幫同伴一起搬回家。
父母可以加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就可以學到螞蟻的群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這就是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的深動教材。
在大自然裡,當發現候鳥因季節變化而南北遷徙,孩子們可以學到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的成因,以及鳥兒應對氣候變化所採取的措施-----改變不了氣候的變化,就以自我遷徙的方式,去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氣候。孩子可以學到適應環境的能力。
孩子可以懂得Sunny雨露是怎樣哺育和灌溉大地萬物,使花草樹木茁壯成長,莊家得到豐收。孩子可以觀察燕子、蜜蜂如何辛勤勞作,如何構建自己的家園,蝴蝶怎樣採蜜,蚯蚓如何鬆土,小熊怎樣冬眠,樹木如何隨季節變化發芽、生長和落葉等。
孩子們還可以學到動物們是怎樣覓食,怎樣保護自己,怎樣增強自身的力量來適應環境。
大自然很神秘,孩子們可以從大自然中學到的東西太多太多,並且比書本更深動、更自然。
孩子經常走近大自然,可以培養孩子的性格山的宏偉與氣度,水的溫順與包容,地的寬廣與坦蕩,都可以給孩子的性格以啟發意義。家長應當多帶孩子走近大自然,同孩子一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並適時地啟迪孩子的心靈和認知。其實,這是培養孩子性格的大好方式。
如果讓孩子成天呆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久而久之,難免心胸狹隘、性格急躁。
孩子多親近大自然,有利於孩子的寫作水平的提高孩子上學後,要學習寫作文。要寫好文章,沒有觀察,頭腦裡沒有深刻的素材記憶,就寫不深動,寫不具體,寫出來的東西也無法令人感動,更談不上具有啟發意義和主題思想的提煉。
父母帶孩子到大自然裡玩耍的時候,可以用語言描繪大自然的美好,描繪大自然的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回家後,可以把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出來,那就是一篇日記、一篇記敘文、一篇散文或一篇觀後感。
不一而足,總之,大自然是孩子成長所必須的教材,走近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孩子必然會受益良多。讓孩子們走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學習大自然,成長自我!
-END-
-
4 # 峨風嶺
每一片葉子都很精彩。
自然教育,從字面意思講有三層含義,一是“在自然中教育”,一般稱之為“大自然教育”;二是尊重與順從孩子天性的教育,有人稱之為“自然而然的教育;三是理解為原來小學課程裡面的一門學科,後來改為“科學”。本文筆者回答的是第一層的含義:大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我對大自然教育的認識是從一本書開始的,這本書名叫《林間最後的小孩》,也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職業選擇,讓我堅定地從事大自然教育。
這本書地作者理查德·洛夫,是記者兼兒童權益倡導者。他的這部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作品,揭示了兒童與自然間關係的驚異的斷裂。今天,在電子產品包圍下成長的一代人,生活缺少與自然的接觸,洛夫把這種現象和一些令人擔憂的兒童發展問題聯絡在一起。包括: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亂和抑鬱現象等,洛夫稱之為“大自然缺失綜合症”。洛夫不僅對此敲響了警鐘,也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方法,感謝的網友可以讀讀這本書。
大自然真是一個奇妙的地方,是一個可以發現愛與奇蹟的聖地。不少科學實驗證明,孩子在自然環境中的活動、玩耍對健康成長非常必要,喜歡參加戶外運動、露營探險的孩子,大多思維靈活、興趣廣泛、好奇心強、鬼點子多,最不怕吃苦、最果斷勇敢。2006年“世界未來組織”預言:“孩子們的‘自然缺失綜合症’將對他們的健康構成威脅。如今的孩子相對於他們的前人花在自然環境中的時間越來越少。”
《與孩子共享自然》中“推薦序”寫道:“快帶孩子們出去玩吧!快帶他們到自然中去跑、去看、去聽;去探險、去笑鬧、歡叫!快讓他們愛上自然的無窮樂趣吧!不要等到太晚,發現孩子只願和電腦、電視、手機為伴,就此錯過本應與自然親近的童年。”
那麼,大自然教育怎麼做呢?筆者總結為以下六大課程:
(一)自然認知課程——每一片葉子都很精彩
☆ 動植物認知。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近距離觀察、接觸動物、植物,用“旅程杖”、“任務書”、“尋寶”等方式,以帶隊教師和手機“形色識花”軟體為老師,認識它們,再拍照存檔,寫進日記。
☆ 森林防火教育。澳洲一場始於2019年7月的森林大火,持續了7個月,燃燒了400公頃,損失慘重,令人痛心。2020年3月,西昌的一場森林大火,19名消防隊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資料顯示,2010年—2019年,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災中,由人為原因引發的佔97%以上。森林防火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 滋養萬物的土壤。生活在都市的孩子遠離土壤,走進自然才能更加熱愛我們腳下這片大地。土壤非常神奇,滋養萬物無聲無息。來到峨鳳嶺,可以親近泥土、觀察煤層,學習泥土科普知識,動手做有關泥土的小實驗。
☆ 最重要卻最容易被人忽視的空氣。如果問“一個人最離不開的是什麼”,答案當然是空氣。一個人可以一段時間沒有水、沒有食物,但是如果沒有了空氣,能堅持多久?峨鳳嶺高品質的空氣會讓每一個前來的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以此引導同學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二)自然藝術課程——個個都有藝術潛質
☆ 植物敲拓畫。一張畫布、一片葉子、一個鵝卵石、一雙手,沒有繪畫基礎也可以敲出漂亮的圖畫,還可以敲出感嘆自然、熱愛藝術的起點。每一篇葉子都很精彩,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功。
☆ 大地畫筆。大自然才是最偉大的藝術家,大自然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材料,只要你具有足夠的創意,一幅很有意思的作品就在大家的相互合作中誕生。
(三)自然塑造課程——喚醒建築師的夢想
☆ 建造城堡、樹屋。每個孩子心底都埋藏著一個建築師的夢想,只是這個夢想一直沉睡著,需要一個契機、一粒火星,去喚醒、去點燃。當然,大部分孩子只是享受這樣一個創造的過程,個別孩子也許就開啟了職業的方向。
(四)自然遊戲課程——在自然中游戲、與自然一起遊戲
☆ 在自然中游戲。在森林中、在草坪上,各種有趣好玩又發人深省的遊戲接連上演。山地抓人比賽、森林真人CS、合力建塔、卡牌風雲、珠行萬里、蛟龍出海、大腳板……
☆ 與自然一起遊戲。大自然既是孩子們遊戲的背景,也是遊戲的角色。我就是一棵樹,這棵樹也是我們一樣的生命,有故事、有情感。這樣的遊戲讓孩子們更好地融進、感受、熱愛大自然,感悟生命、學會珍惜。松鼠與大樹、哪棵樹是我的、泥地盲行、傾聽大自然……
(五)安全訓練課程——一項安全技能有時可以挽救一條生命
☆ 山地徒步、戶外求生。花草藏於溫室難擋風雨,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課堂。心肺復甦、叢林穿越、山地徒步、識別方向、涉水、繩降、急救、求救、露營……
(六)勞動體驗課程——體驗勞動的快樂、養成勞動的習慣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勞動教育成為孩子們的必修課。
☆ 美食DIY、農耕。石磨豆花、野外燒烤、推獨輪車、挖土、除草、採摘……
結束語:高樓林立的都市、大同小異的街道、喧鬧嘈雜的環境、日復一日的教室,都比不上窗外一瞥枝繁葉茂帶給你滿心的綠意盎然。大自然從不言語,卻是你最安心的陪伴!
回覆列表
大自然有許多和人交流的聲音,只是人不注意它們,比如田裡的蟲叫聲,青蛙叫聲,布穀鳥聲,還有流水聲,閃電雷鳴聲。這看起來很自然,其實那是自然界的聲音,只要我們用心就會聽到,那是自然界和人在交流它們的喜怒哀樂。
把孩子領到大自然中,讓她學會聆聽它們的聲音,領略它們的感情,培養她愛護大自然的情趣,對她的心胸培養起到很好作用。讓她感受自然界的美,自然界的知識,讓她在親身體會下獲得知識。
現在的孩子,不缺書本知識,但缺到大自然體會的知識,書本知識教會的必須到自然中去實踐,比如下雨了到那裡避雨比較安全,冬天河裡的冰面不要滑冰,如何防止觸電等等,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讓孩子學會愛大自然,並體會它們的聲音,觸控大自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