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繼華

    根據網商銀行7月6日公佈的2017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42.75億元,淨利潤4.04億元,同比增長28%。

    於是,就有好事者對比了同樣是網際網路公司主導的微眾銀行,發現網商銀行竟然不如微眾銀行“發展的好”。

    在6月25日公佈的2017年財務報表當中微眾銀行的年營業收入67.48億元,淨利潤達到了14.48億元。

    確實,如果僅僅從營收與利潤上來看,微眾銀行顯然比網商銀行更賺錢,但是,這種對比其實並沒有看到事情的真實。

    按照微眾銀行官網的介紹,微眾銀行是騰訊牽頭髮起設立的中國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線上投資理財貸款平臺,全稱應該是“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註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主要股東為騰訊、百業源投資和立業集團,分別持股30%、20%和20%。微眾銀行高管層大部分來自平安系,但目前中低層尤其是產品開發和營銷人員大部分來自網際網路,其中來自騰訊的員工達40%。

    浙江網商銀行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萬向三農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其中螞蟻金服持股30%,復星持股25%。浙江網商銀行是一家以網際網路為平臺面向小微企業和網路消費者開展金融服務的民營銀行,開業後將按照“小存小貸”模式為小微企業和網路消費者提供有關貿易與生活方面的金融解決方案。

    由此可見,網商銀行與微眾銀行分屬阿里系和騰訊系,定位也截然不同,微眾銀行定位是“線上投資理財貸款平臺”,而網商銀行則定位為“面向小微企業和網路消費者開展金融服務”。

    如今進入更細緻的對比,我們還會發現,微眾銀行的指標都好於網商銀行。比如,微眾銀行營收入67.48億元,網商銀行營收入42.75億元;微眾銀行淨利潤14.48億元,網商銀行淨利潤4.04億元;微眾銀行貸款不良率0.64%,網商銀行貸款不良率1.23%;微眾銀行總資產817.04億元,網商銀行總資產781.7億元;微眾銀行資本充足率16.74%,網商銀行資本充足率13.51%。

    這種差異實際上完全是兩家民營銀行的業務不同造成的,而網商銀行顯然更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是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網商銀行2017年年報資料,截至2017年末累計為571萬小微經營者提供貸款服務,其中包括超過100萬的線下碼商。

    微眾銀行至今雖然頂著銀行的名字,實際上依然只是一家“現金貸公司”,如果非要對比,應該是拿螞蟻金服旗下的“螞蟻小貸”來和微眾銀行對標好像更合適。公開資料顯示,在螞蟻小貸最近三年的營業收顯示,其營業收入2014年為10.9億元人民幣,2015年為30億元,2016年為38億元,2017年1-9月份為69億元,預計2017年全年的營業收入超過2014年的7倍。

    在6月25日公佈的2017年財務報表中,微眾銀行各項貸款餘額477億元,同比增長55%,各項存款餘額53億元,同比增長62%。不過,按照網商銀行的年報,其2017年累計向小微經營者發放貸款4468億元,其中有264.5億元發放給了農村使用者。

    以此來看,網商銀行貸款放出了4468億,營收卻只有42.75億,而微眾銀行只放貸477億就收入了67.48億,可見其“利潤”之高,也間接說明了消費金融業務的現金貸是多麼的賺錢,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是多麼的辛苦。

    不過,資料對比可以看出,網商銀行經過兩年的積累,已經在小微企業貸款方面步入快車道,形成了行業裡獨一無二的優勢。

    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網商銀行已經累計為571萬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提供了貸款服務,戶均貸款餘額2.8萬元。其中,包括了75萬的農村使用者,至2017年末網商銀行貸款餘額中有11.9%為涉農貸款。此外,代銷的貨幣基金產品“餘利寶”累計為675萬小微經營者提供了現金管理服務。而在上個月,網商銀行三週年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其信貸業務已經服務850萬小微經營者,其中線下碼商已經超過了300萬,這些數字越遠超過了2017年的年報資料,可以顯示2018年上半年提速明顯,模式發威。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會長李東榮介紹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總體上依然面臨成本高、風險大、效率低、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從而影響了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商業可持續性。所以,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水平保持在1.23%,雖遠低於行業內小微企業貸款的平均水平(華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為2.75%),但依然有提升空間。

    網商銀行的信用級別從AA+被上調至AAA,評級展望為“穩定”,這是目前民營銀行的最高評級。隨著螞蟻金服在科技金融領域的更加成熟,網商銀行也宣佈啟動“凡星計劃”,向行業開放所有能力和技術,與金融機構共享“310”模式,目標未來三年,與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攜手,共同為3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經營業績有望更上一層樓。

  • 2 # 顏開犇

    聽說過,也在用。

    網商銀行是阿里開辦的商業銀行,微眾銀行是騰訊開辦的商業銀行,兩家都是網際網路銀行,沒有實體營業網點,只在網上辦理業務。

    比如,網商銀行有貸款業務——螞蟻借唄,理財業務——餘利寶、餘額寶以及銀行存款零活寶、隨意存。原來餘額寶限額限購時,可以購買其中的餘利寶。

    微眾銀行有銀行存款、貨幣基金、理財產品、投資產品等業務,更像是一個理財平臺。

    微眾銀行的存款利率挺高的,三年定期4.10%,五年定期4.875%。最近又推出了20萬起存的五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為5.04%,可以提前支取,按照靠檔利率計息。

    網際網路銀行屬於新生事物,不過目前兩家都已經盈利。兩家比較的話,微眾銀行搞得更好一點。

  • 3 # 財經無忌

    「在大多數情況之下,去理解另一種文明都是很困難的。」荷蘭人伊恩·布魯瑪在為《菊與刀》一書作序時,在開篇中這樣寫道——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商業——他接著說,要在殘酷的戰爭中理解敵人,這又需要更多的「寬容」,同時又是多麼的必要,「因為對敵人的優勢和弱點有客觀認識將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中國,同一個行業中,捉對廝殺的場景並不少見,但有關阿里和騰訊之間的競爭總是顯得格外關注。

    一方面,這兩家企業已經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巨頭,無論是體量還是影響,都超過了一般的企業,自然備受關注,另一方面,這又是兩家風格迥然的企業——雖然他們都有明星般號召力的創始人,但戲路並不相同。

    於是人們樂於見到阿里和騰訊短兵相接——在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相繼交出2017年年報時,這一刻又來了。事實上,阿里和騰訊並沒有太多直接的競品,而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是例外。

    這樣的比較已經進行了三年——他們是同一批獲准籌建的民營銀行。

    1、

    事實上,雖然同為民營銀行,並且都是純線上走網際網路的民營銀行,但由於阿里和騰訊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基因,也決定了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有著不同的成長路徑。

    在定位上,網商銀行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服務的是電商系的小老闆和企業主。而微眾銀行雖然也有一部分的中小企業客戶,但由於騰訊有社交業務的基礎,因此個人客戶是他們的主要服務物件。

    簡單理解,相當於一家是做B端客戶的,而另一家是做C端客戶的。

    年報也顯示了這一點的區別。網商銀行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末已經累計為571萬小微經營者提供貸款服務。而就在上個月,網商銀行三週年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其信貸業務已經服務850萬小微經營者。微眾銀行的年報則稱,已經累計向近1200萬人線上放貸,旗下主打的產品「微粒貸」,是一款針對個人使用者的信用貸款產品。

    主力使用者的區別,也讓這兩家銀行的產品有很大的差異性——網商銀行提供更多的是針對中小企業主的經營性貸款,而微眾銀行則是為個人消費者提供消費信貸業務。

    這兩年,消費型別的信用貸款一直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風口。被啟用的使用者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信用貸款,但由此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魚龍混雜的互金行業裡,個人消費貸款讓很多沒有自控力的使用者「失控」——裸貸是其中的一個極端。

    可以這麼說,微眾銀行殺入個人信用貸款業務是挑了一個「軟柿子」,經營指標的導向是騰訊最被人詬病的一個價值觀。而網商銀行顯現了另外的氣質,誰都知道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是中國目前最為難啃的一塊骨頭。在這一點上,馬雲就像是堂吉訶德——「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阿里理想主義的表現。

    2、

    商業的秘密隱藏在資料中。表面上,目前微眾銀行的收入和利潤都略高於網商銀行,但分析其中的各項資料,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性。

    比如,在利率上面,微眾銀行大約在14-18%,平均在15%以上。來自裁判文書網的多起案例顯示,一些微粒貸借款人聲稱,自己在微粒貸上被按「日利率萬分之五」收息,而這將導致罰息年利率高達27.375%。不過在判決時,法院不支援微眾銀行主張的按照27.375%收取利息,而是將綜合費率上限確定為通行的24%。

    網商銀行的利率基本在10%以上,多數是12%左右。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網商銀行的科技應用。

    隨著大資料風控技術的成熟應用,科技賦能金融,已經能夠極大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降低風控授信成本。比如網商銀行採用「310」貸款模式,即借款人3分鐘申請、資金1秒鐘到賬、信審過程0人工,全程信審決策的自動化,也將每筆貸款的成本降到2.3元。

    在手續費收入方面,微眾銀行的淨手續費收入佔比也高於網商銀行。

    但這是因為微眾銀行是銀行聯營的模式,向銀行收手續費,在聯合貸款方面,微眾銀行合作的聯合貸款機構達50家,這50家機構分享了75%的微眾銀行業務。而網商銀行主要以自營的模式服務小微,手續費收入主要是代銷餘利寶的手續費,而眾所周知,貨幣基金是低手續費產品。

    在這些細節的比較之後,我們也能發現雖然財報資料中,微眾銀行在收入和淨利上高於網商銀行,但這其實是由於兩者的業務模式不同造成的,並不是經營能力上的差距,並且從長遠來看,網商銀行未來將能比微眾銀行走得更遠。

    因為當網商銀行透過這幾年的積累,未來數量驚人的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將直接為網商銀行的財報添磚加瓦——而相比較而言,產品單一,僅僅倚靠個人使用者的微眾銀行,風險和不確定性更大,因為他們的業務幾乎每一家傳統銀行在網際網路化後都能實現。

    3、

    網商銀行的產品創新能力也讓同行驚訝。

    2017年開年,網商的兩大業務新零售和碼商板塊都開始下沉。一方面是基於阿里生態圈的向下擴張;一方面是基於螞蟻金服的生態推出了針對碼商的「多收多貸」產品。

    「網商銀行從成立開始就立足於服務小微企業。」網商銀行行長黃浩介紹,儘管去年市場資金成本平均上升了1個百分點,網商銀行給小微企業提供的貸款平均利率還是降低了1個百分點,「哪怕壓縮自己的利潤空間,也希望盡我們所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就在上個月,網商銀行宣佈啟動「凡星計劃」,向行業開放所有能力和技術,與金融機構共享「310」模式,目標未來三年,與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攜手,共同為3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

    黃浩表示,2018年網商銀行將力所能及地繼續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時,向風控技術要效益,向基於AI的運營能力要效益,在銀行自身發展與服務小微企業之間找到平衡,從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性格決定命運,同樣,基因不同的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也必然會長成不同的模樣——但三歲看老,有些結果或許已經能被預測了。

    (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問一部美國懸疑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