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零基礎的人學書法就想寫出自己的風格,那你現在寫的字就是自己的風格,還學什麼書法啊!

    既然是學書法,就先老老實實的堅持臨上五到十年古人的碑帖,再談寫出自己的風格不遲。

    臨了一輩子帖,寫了一輩子字的人,最終也沒有形成自己風格的,大有人在。學書法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走臨帖的路子,否則,你的字就不是書法,而是沒有法度,沒有神韻,不可品,不耐看的俗字,或者叫自由體。

    想學書法,無論是毛筆書法或硬筆書法,也不管選學的什麼書體,都要戒掉浮躁,摒棄名利,耐住寂寞,撲下身子,紮紮實實的學,否則,將會半途而廢或一事無成!

    我們無論幹什麼事情,敢想,沒有錯,但是,“敢想”必須建立在不違背常理、不違背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反之,就是空想,就是瞎想!

    學書法,並且還想學出點名堂(形成自己的風格),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臨古人的碑帖,別無它法!

  • 2 # 子衿書法

    零基礎的人學習書法,要寫出自己的個性風格,在你最初選擇字帖的時候。

    字帖的選擇,是隱藏於自己內心審美取向的體現。中國傳統經典書法,風格流派多樣,總有適合於你的一類。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型進行練習,是最終形成自己書寫風格的最佳路徑。

    臨帖是幫助我們學習掌握書法中筆法,結構,佈局等一系列的基礎訓練。透過臨帖,不斷學會對筆的控制,對字形的結構規則進行研究,弄清楚偏旁部首的向背避讓。筆法的起止收放,在基礎學習的過程中,你的個人風格也就同時在形成。

    但是,不要把個人風格理解成“與眾不同”。在臨帖時不按套路來,或者根本不去臨帖。如果是這樣的話,書法的基本好壞都不知道,怎麼可能會形成具有公認性的書寫風格呢?中國書法講求傳承。書法流派的審美觀,在學習書法的愛好者中,早已根深蒂固。要想打破根植於傳統書法的審美觀念,不是避開傳統,而是要深入學習。熟知傳統書法文化中的博大,再去尋求突破。憑空的想象創造與眾不同,只是徒勞無功。

  • 3 # 老路書法

    不要急於求成。

    書法不能閉門造車,書法入門必須先學習前輩門的碑帖,先無我,再有我。

    假如你是一粒種子,要想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就必須從土壤裡吸取營養和水分,前輩大師們的碑帖和技法就是你要吸收的營養和水分。否則,一切都是瞎扯蛋。沒有營養、水分和Sunny,你必死無疑。

    我們都想當大師,可是有誰知道大師背後的心酸和,苦痛?

  • 4 # 不二齋

    零基礎學習書法,先不要追求自己的風格,要先去學習別人的風格。

    能把別人的風格模仿像了,並且還能用別人的風格寫作品了,就說明自己在對書法的觀察能力和書寫能力達到一個水平了。

    這個時候再追求個人風格也不遲啊。

    實際上,在書法上追求個人風格是很難的,高階的風格一定是學習過很多高手以後,融匯貫通形成的自己的風格。

    學習別人的風格然後再融匯貫通,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有一句名言,把這個過程概括了:“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還說,”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從初學書法到人書俱老是一個一生的過程,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很難跨越,所以都說書法家月老越吃香。

    作為初學者,更要樹立這樣的學習書法的觀念,不能急躁,才能逐步走向書法之路。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零基礎學書法,如果就達到學誰像誰,那就是個性風格。如不練帖,那是習性,練了帖有了法度,自然就是個性了,因為,怎麼臨也不可能與範本一模一樣,其實,那個誤差即是自己的特點,若是再附加上一點其它元素,個性就更突出了。比如,加點兒字外功元素啊,注入一些想法呀,字型與內容儘量融洽一點兒呀……

    筆法是技法的核心,線條是書法的表情,章法是情緒的渲洩……

    進行技法訓練的時候,注意抓住範本特徵,側重點無疑是在筆法、筆畫、字形這裡面選擇,例如,只取筆法、筆畫,字形忽略不計。或者,只取字形,變化筆畫姿態。個性立馬就顯見出來了。

  • 6 # 麓風軒
    零基礎的人學書法,如何寫出自己的個性風格?這個問題很多人會問,值得探討。這是門徑和方向,懂這一點,才知道該往哪裡使力。一般來說要經歷兩個階段:一是打基礎階段

    打基礎階段都要從臨摹入手,既然要臨摹,第一步就是範本的選擇。 選帖之要,是“取法乎上”,要選古代名家的經典碑帖學習。

    選擇什麼樣的字帖來入門呢?初學時應選擇中正平和、結構穩妥、便於臨習的字帖。由此打下基礎,再根據個人的審美取向,選擇不同風格的範本學習。如在一開始選擇個人風格太強烈的範本,一是不太容易人手,二是受其影響,轉學他帖難度較大。

    以學行書為例,從一般的學書途徑看,多選擇《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為起手範本比較好,該帖法度完備,氣象正大,具有較大的包容性,極具典範意義。

    二是鑄造風格階段

    打基礎的階段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時間因人而異,因勤而異,十年八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都是比較正常的。

    基礎打牢以後鑄造自己的風格,仍然以行書為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轉學王羲之傳世墨跡,以豐富用筆變化。也可根據筆性、愛好,選擇王氏帖學一脈,如顏真卿、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諸家。

    這幾家不同的書家,有不同的風格,選擇一家你個人比較欣賞的去繼續臨摹,然後把基礎階段學到的王羲之與之相融合,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喜雄強者可習顏真卿行書,顏體行書作品較多,特別是墨跡本《祭侄文稿》,足資取法。喜跳蕩生姿者可取法米芾行書,喜清麗遒媚者可取法趙孟頻、董其昌行書,進而可選擇一些個性較強的範本來學習,如宋代的蘇軾、黃庭堅,明代的倪元璐、黃道周、徐渭、王鐸、傅山等等。

    以上諸家,有不同的風格,用筆結體各有特點,或翻折跳蕩,欹側生姿,或極意拓展,大開大合。只要選擇一家你個人比較欣賞的繼續臨摹,然後把基礎階段學到的王羲之與之相融合,就可以逐步樹立自己的書法藝術風格。

    比如,我們看上面這一幅作品,主要就是王羲之、顏真卿的行書相融合,但是他已經有別於王羲之,也有別於顏真卿,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 7 # 翰墨書道

    零基礎學書法寫不出什麼風格,有的話就是學什麼字型,誰的書法就是誰誰的風格,就已經了不起了,因為這樣就意味著你學習一家書法達到惟妙惟肖的水平或境界。或者說已經入帖了。要想真正寫出完全善於自己的風格,只有在入帖之後才有可能。

    當然,說句難聽話話,零基礎,不知天高地厚,非要搞出自己的風格的話,也不是不可能,譬如向那些“醜書家”們學習,拿一把掃把在地上一會,就有自己的絕對風格。只要不怕吐槽或善於吹噓,什麼夢中傳授技法什麼的,就能夠寫出自己的風格。實際上,無論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然其人的風格也是獨一無二的,有獨一無二的個性 還怕寫不出自己的風格嘛。

    說了一大堆,實際上的意思就是,零基礎學習書法,千萬不要有急於求成,好高騖遠的念頭,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臨摹法帖的功課為最好的捷徑,書法技法和理論與實踐基礎打紮實了,追求書法風格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像人們學習駕駛技術一樣油門都不知在何處,就想飆車,玩飛車特技,顯然是不現實的。

  • 8 # 創新炎黃

    《鑄造書法形態功夫鑄造書法個性風格》

    一、書法“筆法、結構、章法”之外還有一種最重要的技能--形態造型;

    長期在書法理論書法技能的思考中,一直覺得一直號稱書法三劍客的"筆法、結構、章法"並不能囊括書法最主要的技能。時下,從書法教育技能技巧角度來看,田英章先生的工筆楷書書寫方法、書寫理論算是書法入門者的最佳的快捷入法寶。田英章先生的實踐向人們展示了一種教訓,那就是書法這種藝術的確是可以技術化、工藝化的,此舉可謂打破了書法史上所謂“悟性至上”的古訓。

    圖:書法的隱性技能--形態造型

    筆法可以總結出專門的筆法技術;結構同樣可以總結出專門的結構方法;章法那就更是專門研究書法漢字之間排兵佈陣的方法與理論。也許可以這樣下個結論,積累了“筆法、結構、章法”三個常規技能,我們就可以寫好規範化中國漢字書法了。而書法造型技能就可以幫助我們創造書法作品的個性化特色。

    圖:傳統認識書法三技能

    如果說“筆法”雖專門研究單個筆畫這個微觀物件的書寫方法的技術門類,那麼“結構”的專門研究物件就是“筆畫之間”(筆畫組合)的排列方法的學問,而“章法”就是專門研究更大粒度的多個漢字之間的“謀篇佈局”的學科。而被書法家最為強調的特點“個性化”的形態造型功夫卻成為民間書法研究的空白。

    圖:書法技術的結構層次

    二、書法漢字形態造型技能--實現書法藝術的個性化;

    書法是一個理論與實踐嚴密結合的大學科。從漢字構成的不同層面來看,最基礎的“無折筆簡筆畫”書寫規則技巧;再到簡筆畫組建復筆畫的組合方式,其中還有筆畫組合字根的方法;最後就是多個單體漢字之間的篇章組合規則。但是你真的要書寫出一筆有別於世的書法作品,書法中單體漢字的形態造型就成為您的標記手段。實際上,即使是田英章先生的工筆楷書在不同的作品,同一個有時也以不同的形態出現。

    圖:房弘毅先生的楷書與眾不同

    嚴格意義上講,筆法是一種筆畫(書法最小元素)的造型的方法,筆畫的長短、粗細、圓筆、方筆、直筆、曲筆的變化,工筆與簡筆的不同。而結構則反映的是多個筆畫之間組合為單體字的方法,再比如單體字偏旁、部首、字根再繼續組合出來合體字單個漢字的技巧。

    圖:書法技術四層次

    正是因為書法有了不一樣的形態,啟功體與歐楷、規範字與書法體都有了不同。趙孟頫的楷書在書法四大家中獨樹一幟!與田英章先生的楷書比較,趙孟頫大師的楷書多了一種隨意下的變化。

    圖:趙孟頫《五柳先生》

    三、書法形態的造型方法分析;

    傳統意義的書法技能中的結構處理方法中,歐陽詢為我們總結了結構36法,最後又有清代大書家王自元為我們總結了結構92法。實際上其中已經有了一些關於書法漢字造型思想。在王自元的《楷書間架結構92法》中,單字“菱形”形態被命名了“橫擔者”,單字“梯形”形態被命名為“地覆者”,“倒梯形”(或倒三角形)被合名為“天覆者”。

    圖:書法漢字的形態

    書法漢字的整體形態也就那麼幾種,梯形三角形、矩形、菱形。當然合體字又可以通過幾種形態進行組合形成更為複雜有趣的總體外形。

    圖:漢字的三種基本造型

    傳統書法中,楷書漢字整體形態在“布白均衡”“方塊字”“筆畫分佈均衡”的幾個大原則下,書法以筆畫實線造型多見。

    圖:工筆書法字例

    “李”字中,其主體部分全體收納在米字格的(0.5長度)的中央區,而"主筆"如同人體四肢一樣外展而出,給出漢字整體形態上的靈動性。

    圖:上下結構的李字主體的矩形形態

    單體漢字的外形除了使用實體“主筆”筆畫的構成縱橫兩個方向上的空間分佈形態之外,同樣可以使用筆畫起筆、折筆、收筆幾種結點的形成來構成不同的新書法漢字布排的虛擬線索!

    圖:展字的上窄下寬的梯形態

    在“永”字中,我們就可以使用其中的多個筆畫的起筆端點於加上折筆端點與收筆結點形成新的虛擬筆畫,從而調整字形形態。

    圖:不字的梯形造型處理

    田英章先生的楷書大行其道就在於將楷書書法筆法更加細化,實現了從起筆到行筆(也包括折筆形成的結點)再到收筆,都形成了書寫方法的技術化、工藝化。從而讓學習者可以有章可循,提高了學習效果。

    圖:永字左上側虛線

    也許還會有新的書法理論家與實踐家們進一步將書法的形態造型方法與理論進行總結提練,我們學習楷書書法也許就更方便了!而且各自都還可能寫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書法作品!

    附:與單體漢字形態相關的結構輔助分析方法,其中結點成線(虛擬筆畫,尤其是虛擬主筆)就是一種構建虛擬層次的一種有效方法!

    #書法技法中的形態造型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給建蘭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