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未來行走
-
2 # 東邊吹來的海風
張繼的《楓橋夜泊》是一首情與景交織在一起的古詩,欲抒情,先繪景,情隨景發,是這首古詩的顯著特點。
作者首先看到了“落月、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姑蘇城、寒山寺、船"。
聽到了“烏啼、夜半鐘聲”。
這些所描寫的景物,一動一靜,一明一暗,景物與人的心情高度交融,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
3 # 又見炊煙777
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咱們就得看看《楓橋夜泊》這首詩的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那麼這樣就清楚了,詩人在船上
看到了一,“月落”二,“烏啼”三,“霜滿天”四,“江楓”五,“漁火”六,“姑蘇城”七,“寒山寺”八,“客船”這就是詩人看到的景象。
那麼詩人聽到了什麼呢?詩中說得很清楚了“烏啼”烏鴉的叫聲和“夜半鐘聲”。就是寒山寺裡半夜的鐘聲。
詩人把這些看到的景象,以及聽到的鐘聲,巧妙的組織在一起,結合自己的心情,形成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
-
4 # 蘇州那些事兒
詩人張繼在《楓橋夜泊》中,運用非常寫實的手法,表述出了背井離鄉、憂心忡忡的淒涼心情,更交代出了自己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困頓局面。
其實如果我們從當時的時局來分析詩人張繼這首詩的話,我們更能體會出當時的時局動盪,百姓流離失所的苦衷!也能生出些許的憤慨!
由於當時是唐天寶14年“安史之亂”爆發前後的一段時間,唐朝玄宗皇帝,抵擋不住安祿山胡人大軍的瘋狂攻掠,被迫逃亡到了四川。
唐玄宗在逃亡四川避難的這個時間段,由於達官顯貴很大一部分都跟隨皇室的步調一起逃亡,導致當時的整個北方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軍,在當時的淪陷區,瘋狂的殺戮搶掠,唐玄宗後來緊急啟用郭子儀平復叛亂。
在大唐名將郭子儀平復叛亂的這個時間段內,無數的漢人子弟為了生死存亡,大部分都跟隨郭子儀投入到對胡人叛軍的戰鬥之中。但是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的文人顯貴,懼怕於叛軍的淫威,一路逃亡到當時相對穩定富庶的江浙地區。這其中就包括詩人張繼,我們現在來想的話,也許當時張繼還不夠資格跟隨唐玄宗往蜀地跑路,於是就退而求其次向蘇浙地區流亡。如今我們常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肯定是不對的,畢竟現在的社會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做研究的書生。
但是在當時的那個年代“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用在當時的那些大部分文人騷客身上絕對的貼切。這些文人騷客在和平盛世屢屢感嘆,懷才不遇,真正到了時局動盪、戰亂紛起的時候,又只能逃亡到安全的地方,在那裡窩著呻吟作態!
我個人觀點並不否認張繼的才華橫溢,但是如果縱觀當時的時局,我覺得張繼配不上做一個男人,在民族危亡的時刻,選擇逃避和偏安,和自己的才華根本都不般配!也許“安史之亂”那段時期張繼已經不年輕!不適合上戰場拼殺,但是詩裡邊你能不能展現出一種金戈鐵馬呢?難道家國破碎僅僅只是讓你淒涼無助?而不該大聲疾呼號召抵抗?雖然張繼後來投筆從戎,那也是郭子儀穩住了時局以後的事情了!
-
5 # 小崔讀書說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詩人羈旅吳中,夜泊楓橋,客中的孤寂,船宿的特殊情況,使他久久不能入睡,圍繞在他四周的各種事物如光、聲、楓、火、霜,都給他敏感的神經以刺激。他眼睜睜地望著早升的上弦月漸漸沉落,夜色由微明變為深暗;岸邊樹上的烏鴉不知何種原因而鳴叫起來,傳入他的耳裡,也許使他聯想到了某些事情,觸動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受;此時夜已過半,時至深秋,夜氣襲來,露溼凝霜,他露宿船上,感到一陣陣寒氣襲人,竟以為滿天落霜,不然何以如此寒冷?
當詩人思緒滿懷地面對暗夜無可排遣之時,突然姑蘇城外的寒山寺敲起了半夜鍾,宏亮的鐘聲穿過夜幕,曳著悠長的尾音,一聲一聲迴盪在空中,傳到船上,是那樣的悅耳,那樣的慰人心懷。它驅散了詩人的羈旅之愁,傳來了佛寺特有的韻味。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
6 # 江淮老鄉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魚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從詩句裡描寫的情景可以大致分析張繼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應該看到了
西墜的冷月
滿天的寒星
江邊的漁火
岸上的楓影
寒山的佛塔
姑蘇的城廓
靜靜的楓橋
緩緩的行船
江水的波瀾
遠處的檣帆
眼前的燈燭
家鄉的白眼
歸鄉的長路
無數的客棧
朋友的冷落
親人的遺憾
中榜的得意
家中的黃卷
滿天的愁雲
故鄉的暮煙
他耳畔不斷傳來
寒山的鐘聲
江浪的翻卷
烏鵲的啼叫
楓葉的飄散
江上的漁歌
村中的吠犬
桅梢的風嘶
亂舞的篷帆
船頭的濤聲
內心的震顫
-
7 # 九月143845616
張繼落榜夜宿江邊,抑不住悲涼之情,借用民間流傳的兩句“葉落猿啼霜滿天,江邊漁父對愁眠。”兩句改寫成《楓橋夜泊》這首七言詩。原句是表達深秋蕭蕭落葉伴隨著猿的哀啼,漸入深冬,江邊漁民父子生計更加艱難,愁腸百轉相對無言。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改裝後的句子,表達的卻是張繼一個人的落考後的悲苦、愁困的當時當下的心情。
-
8 # 經濟資訊速遞
張繼夜宿(戲說)
·
月落烏啼楓橋邊,
漁燈星火映寒山。
張繼夜泊乘客船,
形單影隻對愁眠。
•
濃霧陰風紫禁巔,
混沌不清雪滿天。
晨戴面罩單口喘,
夜無暖氣全身寒。
•
若是張繼來遊玩,
一夜瑟瑟人失眠。
輾轉反側憶江南,
幸福原本在寒山。
-
9 # 李世民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看到了“月落”,“霜滿天”,“江楓漁火”,“寒山寺”,“客船”
張繼聽到了“烏啼”,“鐘聲”
同時,張繼看到了自己前途渺茫,科舉落第,看到自己百無一用是書生,張繼自己心裡憂愁,說“江楓漁火”相對發愁,無法入眠!
張繼自己孤獨寂寞苦悶,竟然認為“寒山寺”孤零零在姑蘇城外,被姑蘇城拋棄了,……
暮鼓晨鐘,警醒世間名利客,“烏啼”和“鐘聲”,本是很平常的,每天都在,……,而張繼聽到了的“振聾發聵”,警醒自己不能為名利所困擾,……
張繼,為自己前途擔憂,也是為自己處入憂愁心緒擔憂!……,作為有理想有抱負計程車人,不應被外物所羈絆,要時時刻刻樂觀向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張繼,說愁,其實是擯棄自己憂愁心緒,告訴自己,不為名利所累,提高自己高潔志向,像“鐘聲”一樣,即使在無邊黑夜,也要傳遞給“天下同是淪落人”,……,不忘初心,負重前行!
張繼,也是告訴自己,不能因為“烏啼”,就否定了一切,不能否認黑夜中,就是憂愁一切,不能強加給世間無情萬物,……
張繼,也是告誡自己,志存高遠,慎獨謹行,猶如孤獨“寒山寺”,猶如高遠“鐘聲”……
這就是,張繼看到了,聽到了,想到了,……,一切景象和心緒!
-
10 # 申卜元
唐.詩人張繼【楓橋夜泊】
夜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菇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根據《唐才子傳》卷三記載,張繼於"唐.天寶十二年(753年)禮部侍郎楊浚下及第"
也就是說他考取了進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755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天寶(756年)唐玄宗倉惶奔蜀。其中也包括了張繼,在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張繼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鎮,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住了這位懷著旅愁的客人,使得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情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美詩。
在這首著名的【楓橋夜泊】詩裡,張繼他看到了:落月、滿天霜、江楓、漁火、客船、不眠人。
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聽到了寒山寺內的鐘聲,烏啼襯托出了夜的靜謐,揭示了夜晚的深沉。表達了詩人張繼思念家鄉和寂寞惆悵的思想感情。
回覆列表
《楓橋夜泊》是唐朝詩人張繼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在蘇州城外楓橋客船上即性寫下的一首詩。詩人用記實的手法把當時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情景用《楓橋夜泊》這首詩記錄下來,並留給了我們後人。從《楓橋夜泊》詩中我們知道了詩人當時看到了岸上的楓樹,江上的漁火及水中的月亮,還有遠處的寒山寺。聽到了深夜傳來的古寺鐘聲和烏鴉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