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炎黃V之怒
-
2 # 我叫國小寶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使用者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裝置。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資料包如連結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訊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執行狀態。
目前的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閘道器(代理伺服器)以及電路層閘道器、遮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型別。
防火牆處於5層網路安全體系中的最底層,屬於網路層安全技術範疇。負責網路間的安全認證與傳輸,但隨著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發展和網路應用的不斷變化,現代防火牆技術已經逐步走向網路層之外的其他安全層次,不僅要完成傳統防火牆的過濾任務,同時還能為各種網路應用提供相應的安全服務。另外還有多種防火牆產品正朝著資料安全與使用者認證、防止病毒與黑客侵入等方向發展。
根據防火牆所採用的技術不同,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四種基本型別:包過濾型、網路地址轉換-NAT、代理型和監測型。具體如下:
(1)包過濾型
包過濾型產品是防火牆的初級產品,其技術依據是網路中的分包傳輸技術。網路上的資料都是以"包"為單位進行傳輸的,資料被分割成為一定大小的資料包,每一個數據包中都會包含一些特定資訊,如資料的源地址、目標地址、TCP/UDP源埠和目標埠等。防火牆通過讀取資料包中的地址資訊來判斷這些"包"是否來自可信任的安全站點,一旦發現來自危險站點的資料包,防火牆便會將這些資料拒之門外。系統管理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訂判斷規則。
包過濾技術的優點是簡單實用,實現成本較低,在應用環境比較簡單的情況下,能夠以較小的代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系統的安全。
但包過濾技術的缺陷也是明顯的。包過濾技術是一種完全基於網路層的安全技術,只能根據資料包的來源、目標和埠等網路資訊進行判斷,無法識別基於應用層的惡意侵入,如惡意的Java小程式以及電子郵件中附帶的病毒。有經驗的黑客很容易偽造IP地址,騙過包過濾型防火牆。
(2)網路地址轉化-NAT
網路地址轉換是一種用於把IP地址轉換成臨時的、外部的、註冊的IP地址標準。它允許具有私有IP地址的內部網路訪問因特網。它還意味著使用者不許要為其網路中每一臺機器取得註冊的IP地址。
NAT的工作過程是:在內部網路通過安全網絡卡訪問外部網路時,將產生一個對映記錄。系統將外出的源地址和源埠對映為一個偽裝的地址和埠,讓這個偽裝的地址和埠通過非安全網絡卡與外部網路連線,這樣對外就隱藏了真實的內部網路地址。在外部網路通過非安全網絡卡訪問內部網路時,它並不知道內部網路的連線情況,而只是通過一個開放的IP地址和埠來請求訪問。OLM防火牆根據預先定義好的對映規則來判斷這個訪問是否安全。當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訪問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訪問請求,也可以將連線請求對映到不同的內部計算機中。當不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該訪問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牆將遮蔽外部的連線請求。網路地址轉換的過程對於使用者來說是透明的,不需要使用者進行設定,使用者只要進行常規操作即可。
(3)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牆也可以被稱為代理伺服器,它的安全性要高於包過濾型產品,並已經開始嚮應用層發展。代理伺服器位於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完全阻擋了二者間的資料交流。從客戶機來看,代理伺服器相當於一臺真正的伺服器;而從伺服器來看,代理伺服器又是一臺真正的客戶機。當客戶機需要使用伺服器上的資料時,首先將資料請求發給代理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再根據這一請求向伺服器索取資料,然後再由代理伺服器將資料傳輸給客戶機。由於外部系統與內部伺服器之間沒有直接的資料通道,外部的惡意侵害也就很難傷害到企業內部網路系統。
代理型防火牆的優點是安全性較高,可以針對應用層進行偵測和掃描,對付基於應用層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點是對系統的整體效能有較大的影響,而且代理伺服器必須針對客戶機可能產生的所有應用型別逐一進行設定,大大增加了系統管理的複雜性。
(4)監測型
監測型防火牆是新一代的產品,這一技術實際已經超越了最初的防火牆定義。監測型防火牆能夠對各層的資料進行主動的、實時的監測,在對這些資料加以分析的基礎上,監測型防火牆能夠有效地判斷出各層中的非法侵入。同時,這種檢測型防火牆產品一般還帶有分散式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安置在各種應用伺服器和其他網路的節點之中,不僅能夠檢測來自網路外部的攻擊,同時對來自內部的惡意破壞也有極強的防範作用。據權威機構統計,在針對網路系統的攻擊中,有相當比例的攻擊來自網路內部。因此,監測型防火牆不僅超越了傳統防火牆的定義,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兩代產品。
雖然監測型防火牆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過濾型和代理伺服器型防火牆,但由於監測型防火牆技術的實現成本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目前在實用中的防火牆產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產品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經開始使用監測型防火牆。基於對系統成本與安全技術成本的綜合考慮,使用者可以選擇性地使用某些監測型技術。這樣既能夠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性需求,同時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統的總擁有成本。
雖然防火牆是目前保護網路免遭黑客襲擊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顯不足:無法防範通過防火牆以外的其它途徑的攻擊,不能防止來自內部變節者和不經心的使用者們帶來的威脅,也不能完全防止傳送已感染病毒的軟體或檔案,以及無法防範資料驅動型的攻擊
-
3 # WildSpade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物理層
典型裝置:中繼器、集線器
使用了光纖、 同軸電纜、雙絞線……
中間裝置:中繼器、集線器 中繼器
中繼器(Repeater)又被稱為轉發器或放大器,執行物理層協議,負責第一層(物理層)的資料中繼,實現電氣訊號的“再生”。用於互連兩個相同型別的網段,主要功能是延伸網段和改變傳輸媒體,從而實現資訊位的轉發。它本身不執行訊號的過濾功能。
集線器
集線器(HUB)是一種典型或稱為特殊的轉發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線起來組成一個區域網。它不具有智慧處理能力,處理的資料只是電流而已,它採用共享頻寬的工作方式,附接埠的所有計算機採用CSMA/CD方式競爭頻寬的使用,任一時刻只能由兩臺計算機之間進行通訊。
資料單元:資料位(bit)binary digit 二進位制資料的縮寫
網路協議:無
2,資料鏈路層
典型裝置:網絡卡、網橋、交換機
中間裝置:網橋、交換機 網橋
網橋(Gate Bridge)負責第二層(資料鏈路層)的資料中繼。互連兩個獨立的、僅在低兩層實現上有差異的子網。
交換機
實質上是一個多介面的網橋。
資料單元:資料幀 (Frame)
網路協議: 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 )自動重傳請求協議,錯誤糾正協議之一,包括停止等待ARQ 協議和連續ARQ 協議,錯誤偵測、正面確認、逾時重傳與負面確認繼以重傳等機制。
SW(stop-and-wait)停止等待協議。停止等待就是每傳送完一個分組就停止傳送,等待對方的確認。在收到確認後再發送下一個分組。用於通訊系統中,兩個相連的裝置相互發送資訊時使用,以確保資訊不因丟包或包亂序而丟失,是最簡單的自動重傳請求方法。
CSMA/CD(Car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載波監聽多點接入/碰撞檢測協議。匯流排型網路,協議的實質是載波監聽和碰撞檢測。載波監聽即發資料前先檢測總線上是否有其他計算機在傳送資料,如暫時不發資料,避免碰撞。碰撞檢測為計算機邊傳送資料邊檢測通道上的訊號電壓大小。
PPP(Point-to-Ponit Protocol)點對點協議面向位元組,由三部分組成: 一個將IP 資料報封裝到序列鏈路的方法;
一個用於建立、配置和測試資料鏈路連線的鏈路控制協議LCP;
一套網路控制協議NCP。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高階資料鏈路控制同步網上傳輸資料、面向位元的資料鏈路層協議。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非同步傳遞方式,建立在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基礎上的一種面向連線的快速分組交換技術。 “非同步”是指將ATM 信元“非同步插入”到同步的 SDH 位元流中。如同步插入則使用者在每幀中所佔的時隙相對位置固定不變。“同步”是指網路中各鏈路上的位元流都是受同一非常精確的主時鐘的控制。Wi-Fi 、WiMAX 、DTM 、令牌環、乙太網、FDDI 、幀中繼、 GPRS 、 EVDO 、HSPA 、L2TP 、ISDN。
3,網路層
典型裝置:路由器、防火牆、多層交換機
中間裝置:路由器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負責第三層(網路層)的資料中繼。它能理解資料中的IP地址,如果它接收到一個數據包,就檢查其中的IP地址,如果目標地址是本地網路的就不理會,如果是其他網路的,就將資料包轉發出本地網路。它的作用在於連線相同或不同型別網路,並且能找到網路中資料傳輸最合適的路徑即路由選擇。
資料單元:資料包(Packet)
網路協議: IP (IPv4 · IPv6) (Internet Protocol) 網路之間互連的協議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即地址解析協議,實現通過IP 地址得 知其實體地址。
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轉換協議允許局域 網的物理機器從閘道器伺服器的 ARP 表或者快取上請求其 IP地址。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nternet 控制報文協議。它是TCP/IP 協議族的一個子協議,用於在IP 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訊息。
ICMPv6 (Internet Control Managemet Protocol Version 6)網際網路控制資訊協議版本六。ICMPv6為了與IPv6配套使用而開發的網際網路控制資訊協議。與IPv4一樣,IPv6也需要使用ICMP,舊版本的ICMP不能滿足IPv6全部要求,因此開發了新版本的ICMP,稱為ICMPv6。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nternet 組管理協議,是因特 網協議家族中的一個組播協議,用於 IP 主機向任一個直接相鄰的路由器報 告他們的組成員情況。
RIP (Router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資訊協議是一種在閘道器與主機之間交換路由選擇資訊的標準。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分散式鏈路狀態協議。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邊界閘道器協議,用來連線Internet 上獨立系統的路由選擇協議.採用路徑向量路由選擇協議
4,運輸層
典型裝置:程序和埠
中間裝置:閘道器 閘道器
閘道器(Gateway)負責第三層(網路層)以上的資料中繼,實現不同體系結構的網路協議轉換,它通常採用軟體的方法實現,並且與特定的應用服務一一對應。比如:OSI的檔案傳輸服務FTAM和TCP/IP的檔案傳輸服務FTP,儘管二者都是檔案傳輸但是由於所執行的協議不同不能直接進行通訊,而需要閘道器將兩個檔案傳輸系統互連,達到相互進行檔案傳輸的目的。
資料單元:資料段 (Segment)
網路協議: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提供可靠的面向連線的服務,傳輸資料前須先建立連線,結束後釋放。可靠的全雙工通道。可靠、有序、無丟失、不重複。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使用者資料報協議,傳送資料前無需建立連線,不使用擁塞控制,不保證可靠交付,最大努力交付。
5,應用層
典型裝置:應用程式,如FTP,SMTP ,HTTP)
中間裝置:閘道器 閘道器
閘道器(Gateway)負責第三層(網路層)以上的資料中繼,實現不同體系結構的網路協議轉換,它通常採用軟體的方法實現,並且與特定的應用服務一一對應。比如:OSI的檔案傳輸服務FTAM和TCP/IP的檔案傳輸服務FTP,儘管二者都是檔案傳輸但是由於所執行的協議不同不能直接進行通訊,而需要閘道器將兩個檔案傳輸系統互連,達到相互進行檔案傳輸的目的。
資料單元:報文(message)
網路協議: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分配協議,使用 UDP 協議工作,主要有兩個用途:給內部網路或網路服務供應商自動分配 IP 地址,給使用者或者內部網路管理員作為對所有計算機作中央管理的手段。實現即插即用連網。
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解析<埠號53>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檔案傳輸協議<埠號21>,減少或消除不同作業系統下處理檔案的不相容性。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字傳輸協議 <埠號 80>, 面向事務的應用層協議。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 即郵局協議的第3 個版本,用於接受郵件。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埠號25> 用於傳送郵件。
SSH (Secure Shell )安全外殼協議
TELNET(Telnet) 遠端登入協議 <埠號23>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1,物理層
典型裝置:中繼器、集線器
使用了光纖、 同軸電纜、雙絞線……
中間裝置:中繼器、集線器 中繼器
中繼器(Repeater)又被稱為轉發器或放大器,執行物理層協議,負責第一層(物理層)的資料中繼,實現電氣訊號的“再生”。用於互連兩個相同型別的網段,主要功能是延伸網段和改變傳輸媒體,從而實現資訊位的轉發。它本身不執行訊號的過濾功能。
集線器
集線器(HUB)是一種典型或稱為特殊的轉發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線起來組成一個區域網。它不具有智慧處理能力,處理的資料只是電流而已,它採用共享頻寬的工作方式,附接埠的所有計算機採用CSMA/CD方式競爭頻寬的使用,任一時刻只能由兩臺計算機之間進行通訊。
資料單元:資料位(bit)binary digit 二進位制資料的縮寫
網路協議:無
2,資料鏈路層
典型裝置:網絡卡、網橋、交換機
中間裝置:網橋、交換機 網橋
網橋(Gate Bridge)負責第二層(資料鏈路層)的資料中繼。互連兩個獨立的、僅在低兩層實現上有差異的子網。
交換機
實質上是一個多介面的網橋。
資料單元:資料幀 (Frame)
網路協議: 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 )自動重傳請求協議,錯誤糾正協議之一,包括停止等待ARQ 協議和連續ARQ 協議,錯誤偵測、正面確認、逾時重傳與負面確認繼以重傳等機制。
SW(stop-and-wait)停止等待協議。停止等待就是每傳送完一個分組就停止傳送,等待對方的確認。在收到確認後再發送下一個分組。用於通訊系統中,兩個相連的裝置相互發送資訊時使用,以確保資訊不因丟包或包亂序而丟失,是最簡單的自動重傳請求方法。
CSMA/CD(Car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載波監聽多點接入/碰撞檢測協議。匯流排型網路,協議的實質是載波監聽和碰撞檢測。載波監聽即發資料前先檢測總線上是否有其他計算機在傳送資料,如暫時不發資料,避免碰撞。碰撞檢測為計算機邊傳送資料邊檢測通道上的訊號電壓大小。
PPP(Point-to-Ponit Protocol)點對點協議面向位元組,由三部分組成: 一個將IP 資料報封裝到序列鏈路的方法;
一個用於建立、配置和測試資料鏈路連線的鏈路控制協議LCP;
一套網路控制協議NCP。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高階資料鏈路控制同步網上傳輸資料、面向位元的資料鏈路層協議。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非同步傳遞方式,建立在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基礎上的一種面向連線的快速分組交換技術。 “非同步”是指將ATM 信元“非同步插入”到同步的 SDH 位元流中。如同步插入則使用者在每幀中所佔的時隙相對位置固定不變。“同步”是指網路中各鏈路上的位元流都是受同一非常精確的主時鐘的控制。Wi-Fi 、WiMAX 、DTM 、令牌環、乙太網、FDDI 、幀中繼、 GPRS 、 EVDO 、HSPA 、L2TP 、ISDN。
3,網路層
典型裝置:路由器、防火牆、多層交換機
中間裝置:路由器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負責第三層(網路層)的資料中繼。它能理解資料中的IP地址,如果它接收到一個數據包,就檢查其中的IP地址,如果目標地址是本地網路的就不理會,如果是其他網路的,就將資料包轉發出本地網路。它的作用在於連線相同或不同型別網路,並且能找到網路中資料傳輸最合適的路徑即路由選擇。
資料單元:資料包(Packet)
網路協議: IP (IPv4 · IPv6) (Internet Protocol) 網路之間互連的協議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即地址解析協議,實現通過IP 地址得 知其實體地址。
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轉換協議允許局域 網的物理機器從閘道器伺服器的 ARP 表或者快取上請求其 IP地址。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nternet 控制報文協議。它是TCP/IP 協議族的一個子協議,用於在IP 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訊息。
ICMPv6 (Internet Control Managemet Protocol Version 6)網際網路控制資訊協議版本六。ICMPv6為了與IPv6配套使用而開發的網際網路控制資訊協議。與IPv4一樣,IPv6也需要使用ICMP,舊版本的ICMP不能滿足IPv6全部要求,因此開發了新版本的ICMP,稱為ICMPv6。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nternet 組管理協議,是因特 網協議家族中的一個組播協議,用於 IP 主機向任一個直接相鄰的路由器報 告他們的組成員情況。
RIP (Router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資訊協議是一種在閘道器與主機之間交換路由選擇資訊的標準。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分散式鏈路狀態協議。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邊界閘道器協議,用來連線Internet 上獨立系統的路由選擇協議.採用路徑向量路由選擇協議
4,運輸層
典型裝置:程序和埠
中間裝置:閘道器 閘道器
閘道器(Gateway)負責第三層(網路層)以上的資料中繼,實現不同體系結構的網路協議轉換,它通常採用軟體的方法實現,並且與特定的應用服務一一對應。比如:OSI的檔案傳輸服務FTAM和TCP/IP的檔案傳輸服務FTP,儘管二者都是檔案傳輸但是由於所執行的協議不同不能直接進行通訊,而需要閘道器將兩個檔案傳輸系統互連,達到相互進行檔案傳輸的目的。
資料單元:資料段 (Segment)
網路協議: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提供可靠的面向連線的服務,傳輸資料前須先建立連線,結束後釋放。可靠的全雙工通道。可靠、有序、無丟失、不重複。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使用者資料報協議,傳送資料前無需建立連線,不使用擁塞控制,不保證可靠交付,最大努力交付。
5,應用層
典型裝置:應用程式,如FTP,SMTP ,HTTP)
中間裝置:閘道器 閘道器
閘道器(Gateway)負責第三層(網路層)以上的資料中繼,實現不同體系結構的網路協議轉換,它通常採用軟體的方法實現,並且與特定的應用服務一一對應。比如:OSI的檔案傳輸服務FTAM和TCP/IP的檔案傳輸服務FTP,儘管二者都是檔案傳輸但是由於所執行的協議不同不能直接進行通訊,而需要閘道器將兩個檔案傳輸系統互連,達到相互進行檔案傳輸的目的。
資料單元:報文(message)
網路協議: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分配協議,使用 UDP 協議工作,主要有兩個用途:給內部網路或網路服務供應商自動分配 IP 地址,給使用者或者內部網路管理員作為對所有計算機作中央管理的手段。實現即插即用連網。
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解析<埠號53>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檔案傳輸協議<埠號21>,減少或消除不同作業系統下處理檔案的不相容性。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字傳輸協議 <埠號 80>, 面向事務的應用層協議。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 即郵局協議的第3 個版本,用於接受郵件。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埠號25> 用於傳送郵件。
SSH (Secure Shell )安全外殼協議
TELNET(Telnet) 遠端登入協議 <埠號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