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答疑
-
2 # 壯醫小學生
我女兒積食是有口氣,大便臭,有時還乾硬,舌苔厚。我用過最有效的最方便的就是用一個在淘寶買的叫健脾壯兒膏的肚臍貼。直接每天晚上給她貼肚臍就可以了。吃藥太難餵了,每次都要逼著吃,唉!
-
3 # 媽媽網
可能很多媽媽都碰到過小孩積食這種情況,我也不例外。我的小孩剛出生時,因為母乳不夠,他又不太愛吃奶粉,所以還沒有積食的現象,後來逐漸開始新增輔食,孩子吃得也多了,就出現了一些異常現象。
那還是兒子將近一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他睡覺總是不安穩,左翻右翻的,要麼就是趴著。開始以為他是缺乏安全感,我在睡覺時就儘量摟著他,但還是睡不穩,一晚上折騰很多次,搞得大人也睡不好。有一次早晨起床時,我發現孩子口腔有股酸臭味,我才開始警覺了,他有可能是積食。
兒子的爸爸就說,消化不良,還是去醫院看看吧。我說,我們先試著自己調理一下,實在不行再去找醫生。
從那天起,我開始注意孩子的飲食。
首先是食物定時定量,不再是他想吃就給吃。尤其是晚上睡前半小時內,除了水以外,堅決不給他吃任何東西。
其次是輔食中多加水果類和青菜,肉食類白天多給些,晚飯儘量少吃,肉類儘量以魚類為主,而且經常做些白蘿蔔湯給他喝,幫助消化。
最後是白天多給他喝水。我給他專門買了個可以吸的水瓶,沒事就喝兩口。雖然尿多了,但明顯尿的顏色沒那麼黃了。
另外,我也有意增加了孩子的活動量。那時正是他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我給他花幾十塊錢買了個學步車,小傢伙喜歡得很,經常扶著扶手滿地走。
經過大約三五天,孩子睡覺就開始安穩多了,他爸爸也不再提去醫院的事了,而是由衷地說:“你就是家庭好醫生啊!”
-
4 # 子午兔
小兒積食,看到這個話題我不得不說幾句了。
在兒科門診,經常見到這樣的家長,孩子一不舒服,就說是積食,發燒了也說是積食,不想吃飯也說是積食,甚至都肺炎了,也說是積食。可事實上,哪有這麼多積食!除非寶寶的腸胃特別不好,否則沒那麼容易積食的!
判斷是否積食,主要看寶寶嘴裡有是否有臭味、大便是否發酸、鼻翼兩邊是否發汙,如果“是”,則是積食。至於積食引起的發熱,一般不會超過38.5℃,不需要特殊處理,只需要物理降溫即可。等積食這個“勁兒”過去了,體溫也自然下來了。如果超過38.5℃,或者寶寶的精神、飲食、睡眠、大小便發生變化,甚至出現咳嗽、頭暈、腹痛等症狀,可就不是積食這麼簡單了。
確定是積食了,該怎麼處理呢?確定積食了,首先要給寶寶禁食一兩頓,然後可以嘗試以下辦法幫助寶寶治療積食:
1、給寶寶口服“肥兒片”(也叫健兒藥丸),這個藥是專門針對寶寶積食的。如果有積食,吃了藥會肚子疼,拉肚子,把積的食排出來,如果不是積食,吃了也沒有任何反應,是很安全的藥,0到12歲的寶寶都能吃。
2、給寶寶口服王氏保赤丸也可以。
3、媽媽把手搓熱,輕按在寶寶的肚子上,順時針揉肚子100到200下。揉肚子的時候,手要把肚子按下去1cm左右,否則沒有效果。
4、找專業人士給寶寶做推拿。推拿治療小兒積食效果很好的,但是不建議家長自己在家給寶寶推拿,除非家長學過。推拿手法不正確,不僅不能幫助消食,還可能會傷害到寶寶。
-
5 # 徐州花溪玻璃閣
有很多的新媽媽對於寶寶的很多病狀都沒有認知,剛開始我也是這樣,自從有了兩個寶寶以後,慢慢的不懂也就懂了,所以在育兒方面我還是有經驗的。寶寶如果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氣色發黃等症狀,媽媽們就要注意了,寶寶很可能是出現積食的症狀。
寶寶積食最明顯的症狀:1、睡覺時總是不停的翻身子,還會出現咬牙的症狀,睡眠質量很低。2、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3、寶寶總是出現肚子不舒服或者肚子疼的情況。4、寶寶口氣中有明顯的酸味,而且舌苔比較厚,偏白色。
積食是最常見的,媽媽們可以為寶寶捏脊,這種方法是兒科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可能有的媽媽們不會,那麼我把步驟來說一下:讓寶寶面孔朝下平臥,媽媽用兩隻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脊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到5遍,每晚一次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可以運動療法。飯後半小時休息之後,可進行適當的散步活動,促進腸胃的消化和蠕動,對寶寶避免積食有幫助,又能在活動中促進親子感情。
最後一種就是飲食調節了,說再多避免積食的方法都不如家長們管好寶寶的嘴,也就是日常飲食,三餐定時定量,均衡飲食才能讓寶寶有更規律的飲食習慣,尤其是過年期間,不要讓寶寶吃太多的肉類,避免消化不良。為了避免積食,在晚飯中,家長們可以做一些小米粥給寶寶吃,補充營養的同時,小米粥這種流食容易消化,能有效避免積食的出現,所以媽媽們可以放心的給寶寶吃。
-
6 # 銘豬媽Juan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天大魚大肉,孩子的脾胃消化功能差,沒有完全發育好。如果沒有控制好那個量,尤其是長輩們,總擔心孩子不飽,過多餵食,而導致孩子經常積食。
我家寶寶如果積食了就煲山楂,麥芽,谷芽這些開胃水讓他喝,酸酸甜甜的,小朋友也不抗拒。平時要均衡飲食,多運動。
-
7 # 科幻直通車馮志剛
我家娃四歲多,小時候很少積食,後來吃的東西多了,積食引起的高燒也是越來越高。支氣管炎甚至肺炎也都跟來了。
我家娃只要嘴唇跟上了妝一樣,舌苔發白,最明顯的就是娃的眼睛下面發紅,那就說明離積食發燒不遠了。我家娃吃的多,又愛吃肉。大夫總說讓孩子少吃點,可關鍵少吃娃不幹呀。所以平時給娃就吃點至寶丸,咀嚼片,幫助孩子消化。如果娃眼睛下面發紅甚至發黑了,那麼飲食上就必須做些調整,做些容易消化的掛麵湯,麵條,餃子或者素包子。孩子積食就能緩解。 尤其晚上寶寶從幼兒園回來,就不要再給孩子吃東西了,晚上給點水果,酸奶就可以了。
最後容易積食的寶寶最好不要穿多衣服,凍著點比較不容易支氣管,肺炎。
-
8 #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自古中醫講:“若要小兒安,須得三分飢與寒”。稍微餓一點,有節有度的飲食,是防範積食的重要舉措,現在小孩子的脾胃比較嬌嫩,但是孩子吃的東西大多都肥甘厚膩,特別有營養,不易消化,所以增強孩子的消化功能,是家長的重要功課。孩子脾胃功能好,消化功能才能強,才能長得壯,更聰明。對孩子的消化道,胃液分泌都有好處。對於經常積食消化不良的孩子,父母可以用雞內金進行調理。
雞內金
雞內金為不規則卷片,厚約0. 5 ~ 2. 0mm,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有明顯的縱條稜狀皺紋,呈波浪形。質脆,易碎,經水浸泡,水澄清,無渣。斷面角質樣,有光澤。氣微腥,味微苦。雞內金含胃激素,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澱粉酶和多種氨基酸,具有健脾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功效,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漲脅痛等症。
《滇南本草》中說:雞內金可“寬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所以用它來治療飲食積滯、小兒疳積等症是很有效果的。
雞內金其實不是什麼神秘的藥物,俗話說就是雞的胃,雞肫裡面一層金黃色的殼。雞有兩個胃:一個是前胃,一個是砂囊。砂囊就是雞肫。雞吃下去的食物到了砂囊,透過雞內金和砂石的摩擦,從而把整個食物給磨得很細,使食物更容易吸收。
雞內金特別擅長軟化堅硬的東西,積食、堅硬的食物等都不是它的“對手”,如果孩子吃了生硬、肥甘厚膩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家長就可以把雞內金新增到孩子的日常飲食中。雞內金比較腥,如果孩子對氣味比較敏感,一般不願意吃,可以把雞內金磨成粉末,每次煮粥的時候,取3~5克(一小匙)放到粥裡攪勻。也可以把雞內金粉混到麵粉中做成麵食給孩子吃,也容易被孩子接受。
它從整體出發,脾肺同治,諸藥合用,共奏理肺清熱、止咳消積之功效,主要用於食積咳嗽屬痰熱證,食積一去,脾運化功能恢復,絕生痰之源,肺氣宣通,咳嗽自止,從而達到消極化痰、宣肺止咳的目的。
-
9 # 思雨媽咪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寶寶吃的也越來越好。可是很多爸爸媽媽包括以前的我在內,總以為給寶寶吃多點肉、多喝點湯,就是為寶寶好,能讓他長得壯壯的,其不然這樣的做法最容易導致寶寶積食了。
由於寶寶的腸胃發育還不成熟。肉本身就容易上火,而且肉食也不容易讓寶寶消化。那麼寶寶積食了會有哪些表現呢?
1、看舌苔
寶寶的舌苔有沒有白厚,最近胃口變差了,不想吃東西。
2、寶寶是否有口臭
寶寶的嘴巴聞到一股酸臭味,也就是口臭。
3、寶寶的鼻子上有青筋
嚴重的話寶寶鼻樑上有青筋,眠袋青紫明顯,如果再不處理,寶寶就容易發燒咳嗽了。
那寶寶積食了怎麼辦?
1、山楂麥芽煮水
去藥材鋪買一點山楂麥芽回來煮水給寶寶喝,可以消積食的。
2、用推拿化積食
寶寶積食了可以幫他推大腸經、掐四縫、捏脊、順時針按摩肚子。
-
10 # 兒科醫生魚小南
一般來說,寶寶的消化系統沒有發育好之前,確實很容易積食,如果有下面這些表現,那就很可能是積食了:
1、 沒胃口,不想吃飯。
2、 小肚子鼓鼓的。
3、 睡不好,夜裡很容易啼哭或煩躁不安。
4、 有口臭。
5、 很容易發燒。
6、 舌苔發白。
7、 大便有酸臭味,甚至肛門周圍發紅。
8、 整個人都蔫了。
寶寶積食了怎麼辦?
1、 少吃多餐,都積食了,就別吃太飽了。
2、 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大魚大肉或油膩的菜。
3、 適當吃點粗纖維的蔬菜水果。
4、 6個月後可以適當讓寶寶多喝水。
5、 不要給寶寶吃生冷的食物。
6、 幫寶寶按摩按摩小肚子。
7、 不要亂吃藥,尤其是不能拿成人的藥給寶寶吃,實在不知道怎麼辦就去醫院。
魚小南:80後兒科醫生媽媽,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主治醫師。
回覆列表
積食,西醫稱為消化不良,是小兒生長髮育過程中很常見的一種病症。小兒積食都有哪些症狀?
西醫認為小兒消化系統解剖和生理特點如下 :小兒胃的形態結構與胃容量都是在不斷地發育,嬰兒時期呈水平位的胃在開始行走時逐漸變為垂直,賁門和胃底部肌肉較鬆弛,故易嘔吐和溢乳。小兒肝與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以及胃液分泌不足,且消化酶的活性較低且分泌不穩定,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小兒積食主要表現為不思乳食,腹部脹滿,噯腐嘔吐,大便不調。
小兒積食,媽媽該如何搞定?誘發因素小兒消化系統發育的不完善以及脾胃功能的相對滯後是小兒容易發生積食的內在原因,其次,小兒乳食不節、家長餵養不當以及調護不周卻是導致小兒積食的導火線。因此要做到:
(1)小兒乳貴有時,食貴有節
但是小兒的自控能力很弱,在選擇食物的時候,碰到喜歡的食物就會進食過多,相反則吃的很少或者是不吃,無意間就造成了飢飽不定、進食不規律的狀態。而胃的工作時間和胃液的分泌則具有一定的規律,如果破壞了胃腸道正常的“作息狀態”,就會影響胃的消化功能,從而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發胃病。因此應該注意控制小兒飲食時間食量。
(2)餵養要恰當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補充足夠的營養,於是乎要求孩子儘可能地多吃,使得小兒攝入過多食物,尤其是對各種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過多;現在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零食,其中很多並不適合兒童食用,甚至是對兒童生長髮育有害,但是由於家長過於溺愛孩子,仍然會給孩子購買。小兒脾胃嬌弱,恣意進食生冷、肥膩、堅硬的食物都容易損傷小兒的脾胃,引起積食。
(3)調護恰當
家長調護不周也是形成積食的一個重要因素,天氣寒冷小兒衣著單薄或是夏日炎熱空調溫度過低都會使小兒腹部受到寒邪侵襲,易損傷陽氣影響脾胃運化功能。
人們對積食危害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一個比較淺顯的階段,認為積食只是消化系統短暫的功能不良,不會給小兒的生長髮育帶來太多的影響。其實,積食不僅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功能,阻礙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甚至還可能引發其他疾病。因此要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阮鳳.兒童積食莫輕視[J],中國藥店,2015.0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