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聯合防務

    1924年到1936年的蘇聯經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以1928年前後為界,之前的階段以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為主。新經濟政策始於1921年,當時主要是為了讓蘇聯拜託外國干涉和內戰之後的經濟虛弱與混亂,其主要內容包括以徵收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農民按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餘糧完全歸個人所有。並且允許外資企業管理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引進了包括亨利·福特在內的外國資本家在蘇聯建立企業、銷售商品;同時恢復商品貨幣關係進行調節生產的作用,實行按勞分配。其實質是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係發展經濟,為建立社會主義經濟打下基礎。

    1929年,初步鞏固自己地位的斯大林認為蘇聯經濟已經擺脫了此前的混亂與虛弱。他認為,經過8年的建設,蘇聯已經初步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基礎,遂決定終止新經濟政策,在全國範圍加速開展農業全盤集體化和社會主義工業化運動。

    斯大林和當時蘇聯的其他領導人都認為,只有建立大工業才能為蘇聯社會主義勝利奠定物質基礎,所以1929年開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運動有這麼幾個特點:一是高速度、二是優先發展重工業軍事工業、三是採取行政手段。但工業化需要資金和技術,技術可以透過自己研究、引進外國技術等辦法解決,資金問題就困難了。其他工業化國家在工業化之初解決資金問題無外乎兩個辦法:一是透過商業活動積累資金,二是透過海外殖民掠奪。但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這兩者都不現實,因此,蘇聯透過農業集體化的方式,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同時抬高工業品價格,以達到積累資金之目的。

    這一階段的蘇聯經濟體制雖然有不少問題,例如對農民的傷害、高度集權化造成的不良政治影響等等,但我們也必須注意到,正是透過這種後人諸多非議的經濟政策,讓蘇聯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恢復並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工業體系,也讓蘇聯的經濟和國力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一極,為此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可以說,沒有二戰之前蘇聯的經濟政策,就沒有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T

  • 2 # 圍棋日記

    蘇聯在二戰之前採用的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中國60-70年代的經濟體制基本上就是從蘇聯扒來的,完全一致。

  • 3 # 夢福駒

    這短時期蘇聯的經濟主要是列寧經濟路線的延伸但是還是有區別的!

    列寧時期沒有說完全消滅私有制,沒有絕對公有制!

    但是後來這短時期是絕對的改造,絕對公有制,農業完全集體所有制,工業國有制,以重工業為基礎,實行分配製,片面強調重工業,生產資料公有制,有利就有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四大美女你最欣賞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