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子情感客棧

    任何藝術道路想做得更好、更精都不容易。

    葉聖陶說:

    ①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②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④教訓對於兒童,冷酷而疏遠,感情對於兒童,卻有共鳴似作用;所以,諄諄告語不如使之自化。

    ⑤只有做學生的學生,才能做學生的先生。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鼓勵,喚醒和鼓舞。

    我想對家長們說兩句。這也是我早就想說的。我們的孩子從剛生下來就給他學藝術,長大成為一個龍一個鳳,可是後來什麼都不是。

    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不要說喪氣的話,不要對比。如果把一個優秀的孩子做標杆,再看自己的孩子一身都是毛病,恨鐵不成鋼,你的心情也不會好;你的眼神你的態度決定了他的世界。你鄙視他他同樣會鄙視你,這似乎很殘酷,但事實就是這樣。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呼喚靈魂,用你的心打動他的心。

    孩子的努力來自於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一句溫暖的話語力量超乎想像。

    家長們,請善待孩子,我們一起加油!前幾年我看到一位父親寫給兒子的信,他說:兒子,只要你不考負數就好了。允許他交白卷,允許他犯錯誤,給他足夠的愛和溫暖,把被動變為主動!

    在這裡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孩子學琴這一路的心路歷程吧!為了想讓孩子把鋼琴這門功課學好,學精,我不斷地換老師。當然,這是家長的權利。記得前後共換了5位老師。

    我的孩子五歲學琴,第一位啟蒙老師是個年輕的男老師。那天第一節課老師比我們先到,悅耳的琴調、加上一雙手指在琴鍵上飛騰,很佩服。我暗暗發誓,讓我的孩子也要有這樣的水平,同時已認定了這位老師。計劃打不過變化。上了幾節課下來,我發現我的孩子一直要藉口去小便,老師一直打哈欠,似乎都打不起精神來。有些專家說,孩子會對漂亮的老師感興趣,有了興趣自然就能學得進。於是,又換了一位披著長髮,染著指甲的漂亮女大學生,分明這不是一位專業的鋼琴老師,只是想賺點外塊。很快,我們又換了第三位老師。這是一個典型的好媽媽似得老師,一節課下來,不知道叫了幾次寶貝,表揚過多少次。我們都知道不得體的表揚比打還要痛。我知道老師苦衷,怕得罪了小朋友、明天不肯來上課。結果、顯然、我又換了。

    當今,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培養氣質。於是,不管孩子是否同意,就帶著孩子報名學樂器。比如:鋼琴、古箏、大提琴、小提琴呀等等。而且學樂器參加中高考都有加分的,就算孩子實在不是讀書的料,也有一條後路,可以去讀藝術學校。

    可是很多孩子一開始興致勃勃,沒過多久面對著音階第一遍、第二遍就枯燥乏味,新鮮感退潮。於是沒有少捱打。捱打的原由一部分也來自於昂貴的學費。然而,孩子對金錢是沒有概念的。如果回課不過關,這節課上著上節課的內容,也就是燒錢玩。對於收入不高的家庭,難免父母要憤怒。但學琴的孩子都覺得這是一段死亡之路,沒有自由、沒有童年。尤其是老師的懲罰,批評;有時候老師氣急了也會用鉛筆抽打,羞辱意義大於痛感。

    我們每一個家長都希望明天會更好,可是我們很多孩子都是流著淚在彈琴。這是一個不能碰觸的傷疤,成了家長與孩子之間最直接血淋淋的裂痕……

    作為家長,你是高壓責罵、逼迫,還是放任自流、前功盡棄 ?還是以身作則 ?

    與其逼迫孩子學習,不如自己去練好鋼琴,讓自己優美的琴聲去感染孩子。有一天,孩子驚訝的眼神、充滿對你的敬佩和親切感這樣不好嗎?與其拼命的要求孩子,還不如要求自己,用今天的努力,把明天的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用自己的優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打從心底也希望將來成為現在的你。

    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為了他繼續成長,你也要跟著他一起努力,拼搏,體驗 !

    孩子們,如果你能下定決心把鋼琴彈好,恐怕你遇到再困難的事也不會畏懼了。

    孩子們!

    當你覺得它是你的負擔、

    是你的苦難,

    你急於甩脫的噩夢,

    當你驕傲地坐在舞臺參加比賽的時候,

    它是否也給了你一份快樂呢?

    給了你窘迫又俗氣的童年?

    原本不可能得到的美與希望 ?

    終會有一天你會發現音樂在虛榮、攀比、爭氣和燒錢之外還有最單純的美!同時它還鍛鍊了是一個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每天都想哭,心裡特別難過,儘管沒發生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