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鯨魚電影

    造成如今粵語歌凋零衰敗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隨著普通話在大中華區的普及,粵語的受眾面越來越窄了,以至於基本只有香港本地才流行粵語歌。

    在以前,粵語歌又叫“廣東歌”,因為在廣東地區、甚至是廣西地區都說粵語,他們的民風民俗也都高度相似,因此歌曲這種文化產品在當地可以非常容易地流傳開來。然而如今,兩廣地區外來人口越來越多,文化的雜糅交融也越來越密切,說粵語、聽得懂粵語的人也越來越少。語言的不同某種程度上就阻礙了廣東歌的發展。

    其次就是香港藝人北上之後,開始更多的迎合內地市場,逐漸開始唱普通話的歌曲。比如陳偉霆、鄧紫棋等,他們在內地風生水起,發的新歌自然也都是國語歌。

    再次就是內地近些年的經濟飛速發展,娛樂產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樣痴迷於港臺流行歌曲,因為我們內地也已經有了較為完備的造星系統,比如選秀節目等。因此,我們現在不再缺乏資金和人才了,相反,不少香港人也都開始嚮往內地,曾經的老大反過來成了學徒,粉絲經濟掌握了話語權,想聽什麼歌粉絲說了算,這也就決定了粵語歌不再受寵。

    目前似乎只有容祖兒、陳奕迅這些還有一定號召力和影響力的歌手仍舊在發行粵語歌曲了,畢竟這些歌曲只有香港本地人才買單,很容易得不償失,但是他們還依然要發,只是為了捍衛本土的音樂型別。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目前還能夠寫出好的粵語歌詞的作詞人也越來越少了。曾經林夕、黃偉文這些一流的作詞人逐漸淡出了詞壇,歌詞作為把握歌曲文化命脈的一部分,卻被忽略了其重要性,這更加快樂粵語歌曲的衰敗。

    八九十年代是巨星的時代,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Beyond、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王菲、謝霆鋒……一大撥兒唱著粵語歌曲的巨星在大江兩岸走紅,就算他們唱的歌曲我們都聽不懂,但歌迷們還是要翹著舌頭模仿他們的腔調,也間接學會了粵語發音。那是一種自發追隨的文化現象,而如今偶像和粉絲關係的變化,讓這種情況不復存在,這也就決定了,當下這個時代,絕不是產生巨星的時代了。

    (鯨魚君)

  • 2 # 傳說舅是春哥

    說不清楚為什麼,我也只是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

    原因1,當時的歐美歌曲的獲知渠道少,基本上一個邁克傑克遜就代表了全部,而且我個人認為大眾的英文程度普遍不高也是一個原因。

    印象裡好像歐美歌曲CD還是鋸口的

    我說的那個時候還沒有日本的HOT

    原因2,當時的國情決定了內地的歌曲幾乎千篇一律。要知道當時還有流氓罪,歌手張行,估計這個名字已經暴露了年齡了。

    原因3,所以那個時候的粵語歌做為一個流行也就比較順理成章了,而且有磁帶和CD。

    起碼我能對著歌詞知道唱的是什麼而且當時能唱首粵語歌併發音準確是一個很有面子的事情!

    從周啟生的天長地久……到陳百強的一生何求……到張國榮的風繼續吹......到beyond的海闊天空

    從歌手到歌曲,都是那麼的經典。。。

    因為經典,所以才會無法超越!

  • 3 # 慶字輩兒

    香港粵語流行歌的市場正式形成的標誌就是許冠傑的那張專輯《半斤八兩》,從此之後粵語歌曲蓬勃發展,我覺得粵語歌的傳唱度不如當年了有以下幾個原因吧,都是個人見解,您勞心花點時間可以看看。

    第一、八九十年代香港娛樂界蓬勃發展,可以說是一個頂峰,明星歌星比比皆是,要顏值有顏值,還是原生態的,要演技有演技,要歌唱實力有歌唱實力,而在那個時候的內地娛樂業才剛剛起步。

    香港經濟的繁華,娛樂業的盛行,深深吸引了內地的青年,正趕上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香港的磁帶大量的流入內地,這些明星的海報、掛曆也是十分盛行,內地的娛樂空間大部分被港臺佔據了,這個時候的香港在很多青年心中就是一個紙醉金迷,寸土寸金的地界兒。

    而到了兩千年之後,內地娛樂業快速發展,湧現一大批內地歌星,娛樂圈空前繁華。而此時的香港娛樂業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很多香港藝人為了尋求發展到內地撈金,而為了迎合內地觀眾口味,很多香港藝人釋出的歌曲都是普通話版的,如果發了一個粵語歌還會配上個國語版本的,時間久了,粵語歌的流行度和影響度自然會有下降。

    第二、八九十年代的粵語歌佳作頻出,現在很多我們喜歡的粵語歌都是那個時候釋出的,但是現在釋出的新歌的香港歌手除了少數的幾位,沒有多少人還能吸引住內地眾多喜歡聽歌曲的人。

    第三、當年很多內地歌星其實都在模仿港臺的歌星唱歌,甚至是翻唱對方的歌曲,所以也相當於促進了香港歌曲的流行,但是現在內地歌星幾乎不需要翻唱港臺歌曲了。而且現在歌曲更新太快,一週之內出現N多歌曲,選擇多了,可定會有所偏重。

  • 4 # 竹林湖畔

    當然,如果填詞人沒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底子,寫不出壓韻詩情字句只能浪費一首曲!而老一輩作詞家已不再了。例如鄧麗君的(星)徐小鳳的(順統逆流)張國榮的(沉默是金)林子祥(男兒當自強)蘇芮(憑著愛)等……

  • 5 # 戰狼No2

    這和中國流行樂發展有關,上世紀30—40年代是中國流行樂發展輝煌時期,40—50年代由於內戰不少知識分子陸續來到了香港,再加上內地禁止流行樂,流行音樂從大陸轉移到了香港、臺灣。

    六十年代,隨香港經濟的飛速發展,音樂開始漸漸具有本地的特色。60年代末以 許冠傑等為代表的音樂人,他們紮根於民間,以粵語歌曲表達小市民的心聲和日常生活的細微感受,開闢了粵語歌曲的新天地。

    許冠傑之後,羅文、關正傑、徐小鳳 等的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用他們歌聲音演繹那些蒼涼、悲哀的英雄俠義故事唱紅了內地大江南北。

    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羅文和甄妮的佳作《鐵血丹心》,葉麗儀的《上海灘》甄妮的《春雨彎刀》、汪明荃的《萬水千山總是情》和《京華春夢》、關正傑的《大地恩情》等等。

    以前的粵語歌曲,是香港音樂人用有血有肉的民間語言,寫盡香港市民的生活百態和各種英雄和俠客們的俠骨柔腸和民族氣節。

    反映市民生活的有囊括了柴米油鹽,工作愛情,辛酸。歌曲幽默,樂觀,凡事適可而止,不過分強求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歷來注重世俗生活。

    現在的粵語歌曲主要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方面的內容少了,主要表現在情愛快餐方面的歌多了。所以現在粵語歌不如八九十年代流行。

  • 6 # HLH王泓

    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地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所以粵語非常流行,自然粵語歌就非常流行!現在改革開放40年了,沿海地區沒有一前那麼重要,國家改革各地方都開放了,自然粵語及粵語歌就不太流行了。

  • 7 # 火星生命

    原因很直觀啊,而且很多類似的問題,為什麼港臺明星出現斷層,為什麼港臺電影越來越少等等,其實這類問題發生的起因和結果都是一樣的。過去,如今。

    第一,過去。之所以粵語歌曲在八九十年代流行,是由於內地還沒有所謂的流行文化,那時大陸主要還是民歌和沒聲,八十年代的春晚,李谷一老師一個人唱了十幾首歌,就是最好的證明。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港臺流行文化率先進入內地市場,並受到內地聽眾的追捧,音樂,電影,電視劇,明星概念迅速佔領大陸。當時由於大陸市場並不是主要市場,所以很少有國語歌曲,大部分都是粵語。

    第二,如今。從90年代末期,內地經濟騰飛,成為了主要的電影,電視,歌曲等娛樂業的主要市場。越來越多的港臺藝人開始轉來內地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的製作團體和經濟團隊。既然內地已經成為最大的消費市場,那肯定作品更要符合內地觀眾的口味。別說港臺,如今的好萊塢都不得不考慮在電影中加入中國元素。

  • 8 # 悟空98k

    其實很簡單

    第一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人人都為了生活不得不現實,在也沒有時間去感興生活,揣摩生活情感,節奏,為了生活,為了錢,都想速成,只想效益,不想質量。

    第二 真正有知識文化底蘊的人都年過其實了,新一代的人再也不會去有耐心研究這些感性的東西,以前的歌詞也好,曲子也好,電影也好,都是有內涵的,有生命的,有故事的,甚至演唱者都是有故事的。聽著才有感覺,才能經典。

  • 9 # 影視音書論壇

    巔峰已過不解釋,尤其90年代中後期是 溜冰廳 舞廳 迪吧 網咖 檯球室 錄影廳 遊戲廳 巔峰時代 不是現在可比的。哪時國企經濟衰敗和私企經濟蓬勃發展交替時期!

  • 10 # 過路閒人路過

    這個問題非常間單,就是因為兩千年後的粵語歌水平太差,無論曲,詞和唱的水平都不行,然後在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歌曲散佈的速度非常快,自然就會有更多的選擇。

    粵語歌壇基本就等同於中國香港的樂壇,個人可以肯定香港樂壇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那種百花齊放,人才噴井再不會出現,這是因為整個華語樂壇水平都在不停下降,資深一點的樂迷可能會發現華語樂壇的水平是一個年代比一個年代要差。

    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有多牛? 個人愛好音響,粵語歌估計這輩子也只能聽這二十年裡的粵語歌,再一直去找滄海遺珠。八十年代在創作人才就有太多太多的人才,曲詞有黃霑,顧嘉輝,黎小田,林震強,林敏聰,周啟生,鄭國江,倫永亮,等大師級人物,而創作型的歌手有多少是數也數不清了,陳百強,許冠傑,林子祥,郭小霖,盧冠廷,raidas,達明一派,籃戰士,太極,beyond等。看看當年每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的結果,不是隻看金銀銅獎是誰,更要看看整個參賽的名單,原來一屆可以出這麼多往後成名的歌手,目瞪口呆。

    而與現在相比,當年的歌手最大區別恐怕就是基本唱功,純粹最典型的偶像派唱功也一定能見人,再說就是各有各自己的風格,百變的梅豔芳,字正腔圓也超越年代的羅文,肺活量極大的甄妮,眉目都是表演的張國榮,能把任何歌唱得街知巷聞的譚詠麟,中低音磁性且穩的徐小鳳,嗓音厚度具力量感的夏韶聲,唱功不輸張學友的呂方,憂鬱的陳百強,中氣十足的林子祥,夫曲妻詞的盧冠廷,滿滿正氣的關正傑,瞬間爆發的蘇芮,可跳可靜的林憶蓮和葉倩文,飄逸的關淑怡,個小但中氣十足的陳慧嫻,四平八穩的李克勤,非典型情歌的黃家駒,玉女代名詞的周慧敏,外貌與唱功俱備的寶麗金四小花,如此粵語歌壇還欠什麼?

    90年代是四大天王的年代,也是粵月歌壇下滑的年代,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到世紀交界之際,就再沒好曲,沒好詞也沒巨星,不用拿現在那位那位歌手出來吹噓,沒經歷過那年代的永遠不知道魚塘和大海的區別。

  • 11 # 濤濤179027144

    因為現在的粵語歌,屬實沒有八九十年代的歌好聽。如果還像八九十年代,那麼的好聽,能不聽嗎?

  • 12 # 清城派

    九十年代前的人講求務實拼才華,九十年代後的人靠關係講包裝論顏值,這是兩個區別!

  • 13 # 東施

    主要是詞曲都給編完了,已經編不出啥好歌了

  • 14 # duh23333

    現在什麼歌都不流行了。現在已不是唱歌和聽歌的時代,而是變成演歌和看歌的時代了。

  • 15 # Bill17537793

    房地產來錢快!所以就蓋房子就好了。這些沒所謂

  • 16 # 醉美月亮女

    百強國榮家駒駕鶴西去,小鳳子祥校長已老香港再也顯輝煌時光了

  • 17 # 108屠夫

    當年那個三角區有錢,內地窮,現在差別縮小了…

  • 18 # 嘯晚風2

    那是香港歌手來內地演唱和那時候聽香港磁帶歌曲引起來的。現這兩項不流行了所以就冷下來了囉。

  • 19 # markoff

    因為從小學開始就把粵語除根了!用非正常手段除了粵語的根

  • 20 # 秋秋44289

    因為林振強和黃佔都死了,張國榮梅豔芳也死了,香港振作不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秀波現在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