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56776498399

    古之中國,分九州,揚州為其一。惟與維通用,所以古人愛稱揚州為維揚,而維揚也是揚州別稱之一,所 以,“揚州廚刀”下的菜點喜得兩個雅號:淮揚菜或維揚菜。 揚州的先民早在約4000年前,就已經掙脫茹毛飲血的矇昧狀態,超越伏羲火上燔肉、神農石上燔谷的原始萌芽時代,使用陶質炊器,火烹熟食了!陶器時代,不妨看作揚州烹飪的形成期。 揚州進入古邗國時代,即中原夏商周時期,在儀徵破山口出土了屬於這一時期的青銅鼎、鬲(炊器),鼎煮肉,鬲炒菜,而且還有尊、滷(酒器)、鍾(宴享樂器)以及盛具祭祀牛、羊、豬的四鳳盤(食器),據此猜測揚州先民可吃肉、可喝酒、可聽樂、可行禮,瀟灑走一回,古揚州人便曉得善待生活。《尚書》錄:夏代有“淮夷貢魚”,這似應為淮揚菜系最初的文獻記載;《周禮·職方氏》有“東南曰揚州……其谷宜稻”的記載,可見揚州是天生的魚米之鄉。這些足以證明,距今3000年左右的揚州烹飪已經進入青銅文化時代了。 公元前468年,吳王夫差滅古邗國、鑿邗溝、築邗城,不僅對揚州城建,也對揚州烹飪,都具劃時代的價值。《周禮》關於用作盛酒槳的“吳邗王壺”的實錄,以及城西北黃金壩出土的“印紋硬陶鬲”,說明春秋未期夫差引進了整套的飲食經驗。這是外地飲食文化影響揚州烹飪的處女作。 秦朝以後,《尚書.禹貢》中的“淮夷濱珠暨魚”說的就是夏禹之時,淮河下游的部落居民已以蚌珠與魚為貢品了。既以魚為貢品,估計當與“淮夷”對魚的美味的認識及善於以魚製作佳味有關。西漢時,淮安人枚乘寫過一篇著名的辭賦《七發》,裡面有一段吳客勸楚太子品嚐天下美食的文字,其中涉及的佳餚有筍蒲配小牛腹腴、石耳狗肉羹、燉熊掌、五味調和的醬、烤獸脊肉薄片、鯉魚膾、烹野雞、烹豹胎、烹秋蔬等。揚州實現了從自然區劃向行政區劃的轉變。而西漢吳王劉濞建都廣陵,揚州脫胎換骨,一躍為東南封都,“淮左名都”由此得名。由於得煮鹽鑄銅之利,財力雄富,士馬精妍,國用饒足,鮑照《蕪城賦》道:“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人駕肩,廛閈撲地,歌吹沸天!”揚州人日子富了,腰包鼓了,自然不餓肚皮了,進而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從揚州城郊漢代墓葬出土的“廣陵食官”銅鼎以及碗、盤、壺、勺等漆器飲食器具十分考究,這不僅告訴我們,揚州餐具開發研究在全國領先地位,獨具個性;而且,還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揚州人飲食的考究。 宋慶曆八年春,一代文學巨匠歐陽修給揚州美食界帶來福音,這位醉翁常攜賓客舉行平山堂飲宴,文章太守,揮毫萬字,尊中看取美食文;此後,蘇軾又知揚州,與四學士飛雪堆盤燴魚腹,明珠論鬥煮雞頭,開創了給淮揚菜系注入文學新鮮血液的先河,淮揚菜典雅俏麗的文人風格由此而起,其後經年不衰。菜系南北風格的碰撞,終在揚州發生又一輪大爆發。公元1125年,宋徽宗在金人入侵之際,倉惶南逃進了揚州城,小市春燈煮百羊,要吃要喝;時隔一年,徽欽被擄,高宗攜社稷皇室四萬人也逃進揚州城,“行在”玉燴金齏不空口,也要吃要喝!揚州城雖遭掠,但是飲食業卻在亡國背景下得到畸形推動也是事實。此後,朝廷離揚偏安,揚州成了宋、金政權驛的交會要衝。南北飲食文化之間既對峙又對接,揚州市井,酒食繁華,專設“高麗館”,並按朝廷在臨安宴金華人使制,設宴九道菜點。 帝王巡幸,無疑等於在揚州舉行了全國性的烹飪技藝大比拼,飲食文化大交流,這對推動淮揚菜系的形成與發展,自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明、清時期,兩淮(淮河以南及淮河以北兩個地區)鹽業相當發達,是全國最大的鹽區。揚州鹽商在經營鹽業的過程中,各界了鉅額本,“富可敵國”。出於與官府交際及商務應酬的需要,加之炫耀露富和及時行樂,不少鹽商“衣服屋宇,窮極華靡;飲食器皿,備求工巧;俳優會樂,恆舞酣歌;宴會戲遊,殆無虛日……驕奢淫佚,相習成風。各處鹽商皆然,而揚州尤甚。” 值得重視的是,由於消費水平的提高,商業的競爭,廚師的創造,清代揚州出現了名氣極大的“紅樓宴、滿漢全席由此可見,清代後期揚州廚師水平確實很高。 這兩個時期,尤其是清康熙、乾隆盛世,淮揚菜進入了第二高潮。 元朝將揚州列為皇宮食品供應基地。元至正十六年,揚州鷹房打捕魯花赤總管府,就負責湖泊山場漁獵,以供內房內膳。 朱元璋對淮揚菜情有獨鍾,飲命揚廚專司內膳;這是淮揚菜系進京紮根的正式記錄;正德皇帝南巡揚州,游龍戲鳳,當然也不忘淮揚佳餚,豔福口福,一個也不能少。他們最愛吃的便是揚州一帶江面特產鰣魚、刀魚、鮰魚,稱為長江三鮮。明萬曆年間《揚州府志》記載:“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示江表……”足見其時揚州飲食之排場、之精湛、之豐饒,已經傲視江南了。 至清代,兩淮為繁華富庶之鄉,鹽漕運輸的樞紐地位使揚州雄踞東南美食中心寶座,致使“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揚州為最”(清康熙《揚州府志》)。“為最”的一大因素是帝王寵幸。淮揚菜加大對紫禁城宮廷膳饈影響的力度,除每年貢果品、調料外,尚要貢沙雁、野雞、鵪鶉等野味1052只,清乾隆年間寶應每年進貢藕粉約128000千克,此外還有欽工肉圓、秦郵董糖、界首茶乾等土特產。據《食在宮廷》介紹,清帝喜吃的菜有100多款,其中淮揚風味菜如紅燒獅子頭、清炒蝦仁等達60多款,典型的例證,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揚州任巡鹽御史,每年都要貢獻南味給康熙帝,所謂“水落魚蝦常滿市,湖多蓮芡不論錢”,常年進貢不懈的是筍,因為,清康熙皇帝喜吃春筍,每次南下必食,曹寅多次進貢揚州燕來筍以博皇上“朕心大慰”。 康熙、乾隆南巡,淮揚菜接駕更是盛況空前,據《揚州畫舫錄》記載:“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上司百官司食飲。” 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尤其是現代。究其原因,一是因其精美與精細,包括刀功、火候、搭配、造型等等,無一不體現功夫;二是食材樸實,取之容易,不像粵系代表菜等採用生猛海鮮,甚至是國際性保護動物,比如魚翅等現已被禁用的食品;三是味道偏淡或甜,不像川菜等味重,可能會有賓客不適。 但維揚菜也因其精細,做工耗時,口味偏淡或甜,在大眾社會,反而沒有川菜、湘菜等入門較快的菜系熱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第五人格中不考慮價錢和易上手度哪個監管者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