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宵仙翁
-
2 # 有思想的狐狸
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優點,萬事都不能靠田忌賽馬的方法對一件事情下定論。
誠然你可以拿最美的白話文與最次的文言文相比,你自豪的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或者你可以拿最美的文言文來與最次的白話文相比,說“南渡北歸,大師遠去了再無大師”
(一)每一種語言都是在特定的時期出現的,比如說唐朝的詩,宋朝的詞,明清時期的白話小說。
你不能直接說唐詩美,還是宋詞美,或者小說更高。
文言文美在了哪裡?我舉個簡單的例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寥寥數筆就將秋日的美景,囊括於一方紙墨。它美在能讓讀者置身於那樣的意境中。就像一罈美酒愈陳愈香。
再或者用出師表中的一句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讀起來朗朗順口,就是因為兩者句式對仗工整,語言比較有感染力。但如果把它翻譯成白話文,完全沒有那樣的意境與氣勢了。
白話文是近代以來,也可以說辛亥革命之後出現的一種文體,它的特點就是可能文言文有時只需要一句話,它就需要更多的字來解釋那麼一句話。
但是白話文,就不如文言文美嗎?
(二)
斷然不是。臧克家形容李清照“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直女兒花”冰心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與文言文相比,絲毫不輸氣場,甚至更盛許多文言文一籌。
當然,在某些文字造詣的方面,白話文的確達不到文言文的高度,譬如說詞藻方面,白話文就比不了文言文中的駢文,駢文以四六句為基本規格,以詞藻華麗著稱如曹植的《洛神賦》中“彷彿(通)兮若輕雲之蔽月”或者南北朝時期庚信的《哀江南賦》文筆極其優美,再者司馬相如的《長門斌》從漢朝的大殿流傳至今,在古文中有著極高的造詣。
一般的白話文,哪怕使用超華麗的詞藻,未必能夠營造出那樣的意境。
(三)
有人說過,文言文就是鮮釀的美酒,而白話文就像兌水的酒一樣。我並不贊成,說成文言文是白話文的濃縮,我並不反對。因為文言文字身就具有那樣的特點,但斷然不能讓文言文與翻譯成的白話文做對比。
文言文在當今時代看來,生澀難懂。翻譯成白話文只是為了幫助理解,其實只要能感受到那樣的意思也沒有必要逐句翻譯。
有時候一句很長的話用文言文來說可能只是短短几個字,但就此就說白話文就像兌水的白酒嗎?如若此,為何《紅樓夢》的造詣那麼高?
在我看來,文言文與白話文沒有高低之分,兩者都很美,但兩者也有各自的不足,文學是在不斷的進化,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文法才能更好的發展。
-
3 # 清自遠
文言文和白話文,各有各的優點。
1.語言表達是人類思維的表現。文言文非常的簡潔流暢,容易讓人產生豐富的想象。想象空間大,更容易產生美感。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人產生無盡的想象,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就出現在人們腦海中,回味無窮。再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就描繪出一幅盎然的春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則讓人走進空寂寒冷的冬天。文言文就有這樣的魅力,寥寥數語,境界全出。
2.白話文稍顯囉嗦,勝在通俗易懂,能讓更多的人欣賞到文學的美。白話文中的經典作品數不勝數。比如說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流傳甚廣,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戴望舒的《雨巷》,都是用白話文來組成的意向。同樣讓人回味無窮。
郭沫若,茅盾,沈從文,莫言等等作家都有經典的作品。
因此文言文和白話文各有優點,文言文為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應當始終繼承,當然,白話文有重要的交際作用,也不應摒棄。
-
4 # babymikihouse
文言文和白話文各有利弊,文言文簡練精要,但不易懂,白話文明瞭易懂。但文言文畢竟是歷史了,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
5 # 老蘆說詩詞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含糊哦,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把時空跨度很大的兩種事物,拿來比較,是不容易得到確切答案的。如果就同一命題,讓人們以文言文或白話文做論述,然後,在全部作品中來挑選、評價,也只能是比較可行的,因為,“文武第一,武無第二”。所以即使是同一命題,人們也會由於對文言文和白話文的感覺、理解的差異,而得出“見仁見智”的不同答案。原因如下:
一、文言文和白話文,使用的載體(即:漢字)相同。雖然漢字經過了數千年的傳承演變,但是,漢字最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符號,對中華文化的承載,繼承,這一決定性的作用是無可非議的,無論是古代的文言文,還是現代的白話文,都是漢字組合的結果。
二、語法規範不同。文言文是以古代漢語的字義和語法規則,就古代事物或社會現象而寫出的文章。白話文,是自明清白話小說產生以後,逐漸形成的一種文體(明清白話小說在形成規律和語言特點方面,又不同於現在我們對白話文的理解,這裡暫不論述)。特別是到了近現代,典型的白話文語法規範,成了現代漢語的語法標準被推廣開來。
我們可以參照現代漢語中,對標準普通話的定義來做進一步的理解。現代漢語中,對普通話的定義是這樣說的: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以北京話發音為標準音;以現代典範白話文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語,叫做普通話。
所以,現在的白話文,基本上完全可以看做書面語言的具體表達,和文言文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語法規範的不同。
三、文言文和白話文,因“字義”和“詞性”的不同,導致了對文字運用和表達的差異。古人只就字論字義,這樣做,本身是符合漢字自身特點的。因為,做為象形文字的漢字,每個字都有自己的獨立意義。
古人在使用漢字時,根據字義,只就虛實兩項進行區別使用。而現代人由於引進了“詞性”這個外來的概念,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淡化了對漢字本義的理解和追求。在使用漢字的表達方面,反而顯得不太確切或準確了。有時候繞了一大圈,還沒說清楚要表達的意思。
四、基於以上三點原因,就顯示出了文言文的簡潔凝鍊,和白話文繁瑣細膩的不同特點。文言文的概括性強,給讀者的思維想象空間相對就很大。白話文表達的具體,表述事物便於理解,更便於在現代漢語環境下的人們清楚的認知文章中的各種描述。
總而言之,文言文和白話文只是兩種利用共同的漢字,表述事物或道理的不同形式,至於哪一個更美,需要從兩方面來看:第一,看作者對文字的掌控駕馭能力,這種能力越強大,無論寫文言文或白話文,相對水平和美感都會高一些。第二,看讀者的閱讀欣賞能力,這種能力的高低,同樣影響讀者對作品美不美的判斷。
所以,文言文和白話文那個更美,首先需要作者儘自己努力,把文章寫的更好;再者就是,讀者也要提高自己的閱讀鑑賞水平,能夠對文章給予客觀中肯的評價。而不是僅憑自己的一時好惡,輕易的定義作品的美或不美。
-
6 # 蘭園居士
文言文與白話文,好比甲骨文與印刷體,是文化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文言文簡約而意韻深邃,耐人尋味。白話文明白而語意暢達,平易近人。同是中國文化,應該說各有千秋。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古人為我們留下了經史子集浩如煙海的文言文,美如珠玉,熠熠生輝。如屈原《離騷》,周代的《詩經》,李耳之《老子》,莊周之《南華經》,孔子之《論語》,司馬遷《史記》,劉義慶《世說新語》,洪邁《容齋隨筆》,以及唐詩宋詞,還有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等等。
五四運動之後百年以來,白話文百花齊放,繽紛多彩。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綠》,冰心先生的《寄小讀者》,徐志摩《再別康橋》,戴望舒《雨巷》,錢鍾書《圍城》,巴金的《寒夜》,余光中《鄉愁》,金庸先生《天龍八部》,梁羽生《江湖三女俠》,王朔《玩的就是心跳》,王躍文《國畫》,二月河《乾隆皇帝》,陳忠實《白鹿原》,莫言《檀香刑》等等,與文言文日月同輝,光芒四射。
-
7 # 小明哥vlog
文言文美還用說麼?文言文主要表現意思 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識 需要意會文字背後的意思,白話文傻子都讀的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
8 # 夕陽紅遊天下
我是個學生,而且是學工的,也來談點學文言文的體會。白話文,易懂,一字一意,大眾化語言。在當今很實用,便於交流,溝通。文言文恰巧相反,一字多意,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比如孔子說弟子子羔當官是賊夫人之子,這個賊字只能當害人來理解了。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將當去理解,特別是禮字,那就不是禮貌,禮儀了,也不是一般的道理的理,而是做人的道理了。還有古董漢字,連專家教授可能都要查詞典,再飾以之乎也者之類,字意就不一樣了。甚至全文讀完了,才能理解其字。這就難以大眾化了,不便於交流,溝通了。正因為一字多意,所以文言文就比白話文精煉。老祖宗用的是文言文,我中華又是文化古國,據史記索引,黃帝時就有古詩三千餘篇流傳了,對神農,虞,夏禪讓就有記載了。你不學文言文,怎麼去研究,去吸取古文化之精華?我是個老學生,只是在初中,高中時學過文言文。我想,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至少要達到我這樣的文言文低水平是必要的。當然是學好白話文為主囉。
-
9 # 磐石礪成的砥柱
如果單純講文字的美感,文言文和白話文均無法使文章達到最唯美的狀態。不管是唐宋八大家韓柳曾王歐陽三蘇的散文,還是魯迅朱自清的作品,作為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大家和名家,都無法讓文章的可讀性達到受眾極致的認可度。文言文的魅力在於注重典故、講究對仗、音律工整、語言雋美、行文簡捷、音節和暢、意境高雅,明晰透徹。而白話文則講究淺顯易懂,通俗大眾,語言生動、文字鮮明,人物活潑,辛辣粗獷、氣息濃厚,富具表現,以文字的意美而感人肺腑,以句子的音美而動人之耳,以文章的形美而悅人之目。
反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以及整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文學史,能夠讓中華文明和輝煌歷史絢爛於筆端的文學形式,無疑就是萌於戰國,興於漢唐,繁於魏晉、終於宋元的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駢體文。
賦的頂端作品,當屬王勃的《滕王閣序》,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其中間作品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當然也包括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其它再如宋玉的《高唐賦》,司馬相如 長門賦,張衡的二京賦,曹植 的洛神賦等等。
賦是中國文學寶庫中唯美不二的文體,它最大限度的弘揚了漢文化的文學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獨自保有的一種文學形式。賦有囊括宇宙,包攬萬物的文學特質,它能充分展示和釋放漢語言的優勢與特色。”
賦在句式上以四六句為主,追求駢偶對仗;謀求聲律和諧;講究詞藻用典,側重寫景抒情,魂在鋪陳排比,靈在華麗大氣。根在楚辭離騷,志在席捲天下。
怎奈何當今之世,寫賦者已銷聲匿跡。
-
10 # 易經符號邏輯預測學
若論美,文言文當美首。文言文互相呼應,全文珠落玉盤,遙擦意境。一字不易則餘音繞樑三日,易一字則全域性盡伏失措,凝練如此,誰言不美?
白話文確切其含義,連字成文句,字外再無意境之美,反而長篇累牘,佔版本而費形神,何美之有?
2019.9.9.17:46
-
11 # 海曰至善
文言文好比高度白酒,醇香渾厚,“酒逢知己千杯少,把酒言歡吟詩詞”;白話文就是兌了白開水的白酒,或者是酒精度低的紅酒、黃酒、啤酒,有酒味,喝得足夠多也能醉,只是“酒喝千杯知己少,逛吃逛喝出狂言”。
-
12 # 御塾堂
語言因時因地而異!
不能因為鴻蒙混沌伊始時,人類的話語稚嫩而摒棄,亦不能因複雜難以咀嚼的長篇大論而頂禮膜拜!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都有語言的魅力!
文言文的美在於濃縮,白話文的美在於通俗易懂!我們生活在白話文的時代,更要體會文言文的醇香,為我所用,為時代所用!
美,不分時間和地域,在心中!
-
13 # 天涯浪仔
文言文在古代美,白話文在現代美。詩歌是文言文中的精華,我們理應傳承學習,使之發揚廣大。文言文言簡意賅,讀起來抑揚頓銼,引領一個時代潮流,但有點古板,太拘泥於形式。白話文通俗易懂,便於大眾傳閱,便於作者自由發揮。白話文更適合時代需求。
-
14 # 天涯坐看
能激發心靈共鳴,讓你如坐春風,魂牽夢繞的文章,就是美的!
所謂白話文、文言文,是指用何種語言習慣撰寫的文章。
你不能單純說那種語言美。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按時間分,就有了古今異義。
但古文今語,都是時人言志、表情、達意、述事的約定俗成。
語言與約定脫節了,就是雞同鴨講了!
當今一些人喜歡有事無事文文皺皺幾句文言文,以此為美為榮,讓人覺得穿越,且有炫耀賣弄嫌疑了。
所以,語言是與時俱進的產物,都是人類溝通交流的工具,研究古文是傳承瞭解歷史,學習現代漢語是尋求發展,兩者相映生輝,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
15 # 秋月白
文言文的重點在於古文每一個字都有特殊的表示和意義,在意境表達上當然越簡單越有意境,這一點古詩詞就表現的淋漓盡致,白話文在意境表達上差強人意,但是便於認識書寫,不利於文化傳承!
回覆列表
文言文是老袓宗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歷史千錘百煉,尤其是透過詩詞歌賦的文藝創作,讀來朗朗爽口,韻味十足。文字簡潔,描寫生動,意境深遠。
我們一定要繼承祖宗留下的這份寶貴的文化財產,犮揚光大,讓我們和子子孫孫代代傳承。
像詩經古文觀止,唐詩宋詞流傳千百年,大浪淘沙,都是好詩好文。
但是古代人講話及口頭交流主要也都是人人能懂的白話文。
現在在文化藝術,口頭扱告及生活用語,文章,基本上都是白話文。國家發的法律檔案行文也是白話文。
人們經過加工成了文章詩詞,有的介於文言與白活之間,也有精美絕倫的。一些法律法規檔案用語都非常精煉,讀起來通俗易懂。白話文詩詞文章如荷壙月色等都是群眾喜聞樂見的。
有些古小說介於文言與白話之間,如中國四大名著一般人都能讀懂並非常喜愛。其故事在民間也流傳很廣。
有些人在文章報告交流中,洽如其份的來幾句古文,適度的來一點引經注典,使文章報告更為生動,增添了幾分情趣和感染力,也是很好的選擇。
現在科學不斷髮展,人們要學的新東西太多。有些引用的故典,人們沒時間去攷究。不像我們這些老年人,小時候只念古詩詞古文,做文作詩也只用古文古詞語。讀書的人時間都單一的用在古文上。
現在學生學習門類繁多,哪有時間專注古代詩文。語言文字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表達工具。
所以我主張現代人要用現代語言工具,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交流還是語言文字表達中,都要用現代語言。現代語言也有韻律,也很美,也能精準的表現情感,更能精確的表達事物性質。
讓我們大家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作現代人,用現代語,寫現在時代的詩文。
不僅僅在科學技術上,在文學藝術上,今人一定會勝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