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獨一劍30625704
-
2 # hushouchang
怎麼?搞完姜昆,又來扯師勝傑了?一句話,這二位,郭德綱這輩子是比不了啦!這二位說了一輩子相聲,都是笑星。郭德綱能否說一輩子相聲?看現在的情況,很難說。現在小孩都能說貫口,鬧市裡刻字賣畫售小勺的都能唱太平歌詞,這些東西不是相聲的必會,而且早已被淘汰。小年輕的沒聽到過覺得新鮮好玩。有人拿這些東西說事,只能說明無知者無畏!說師勝傑的相聲沒有歌頌,沒有諷刺?真是讓人無語了!建議這些人去百度查一下後,聽聽師勝傑的相聲錄音,保證把你們的臉打的啪啪的!
-
3 # 醉夢書生40557791
師勝傑的相聲很乾淨,舞臺形象也好。他也有歌頌相聲的啊!比如早年和於世德的(好市長),和於浮生的(小鞋匠奇遇)。和趙寶樂的(視窗),
-
4 # 詩夜城主
師勝傑是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的關門弟子,侯寶林三十年就收師勝傑這麼一個弟子,正所謂“伯樂與千里馬之約”;師勝傑自幼就在戲園子裡聽父親說相聲,有一次父親發現師勝傑悟性極高,於是讓小師勝傑上臺和自己合說了一段,竟然獲得臺下觀眾連綿不斷雷鳴般的掌聲,這也促使師勝傑決心進入相聲界,開始了他的相聲藝術生涯。
“相聲”有自己的個性,它是一種民間的戲劇形式,用笑作為藝術手段,用幽默、詼諧、風趣、滑稽種種手段來表現;而不是要求說什麼樣的段子,都得要有人笑,如果一個相聲演員在臺上胡來,不擇手段,以為只要把觀眾逗樂就行了,就成了“包袱”主義,這樣的相聲是沒有生命力的。
所以說相聲的“諷刺,歌頌”表現,是有章法可循的,並不是盲目的表達低階趣味;名師出高徒,師勝傑的相聲自然有“諷刺歌頌”的藝術內涵,不僅繼承侯寶林的相聲特點,也形成自己文雅、清新、質樸自然的表現風格。
-
5 # 逸夫子250099126
師勝傑是個說相聲的不假,說學逗唱基本功也好,但給人的感覺‘中庸’。他說的段子隨歲月而逝,出彩是在星光大道當評委,給從這裡出來的人留有深刻印象!僅此而已!
-
6 # 歷史寶藏
聽到訊息,真的不敢相信,無奈開啟網頁,您的頁面已經變為黑白二色……
還記得您老說過的一段:“小時候呀我的理想是齊白石,用畫筆在紙上描繪美好的明天。長大了我當了清潔工,用掃帚這支大畫筆在城市這塊大畫布上描繪美好的今天。有人說,理想與現實相差得太大……我說啊,不!理想和現實其實是一樣一樣一樣的啊……”緬懷!師老走好! -
7 # 天明遙遙山海關
值此哀慟之時,儘量歌功多頌德。
師先生在默默無名時,經常為群眾演出。當時我們中學就聽過他和於是德等人說過的相聲,印象深的有一個偷煤鏟到偷煤爐子 的。在哈爾濱青年宮。
後來得到侯寶林大師的青睞,收為弟子,只是因為他的相聲乾淨,不花哨,不搞扮醜,不裝神弄鬼,主要靠嘴皮子說。也有唱段,戲曲、歌曲類的。現在很多人喜歡用相聲行話說誰誰的活好。早先都是說基本功紮實,業務好。平時練習、學習都叫鑽研業務,不說鑽研活兒。師先生的相聲段子沒有大紅大紫的,但是很純正。絕不是現在那些不入流的,投觀眾所好的相聲。
師先生的相聲和馬三立的嘮家常不一樣,屬於侯先生相聲改革後的相聲。與姜昆的比較接近。如果姜昆的算活潑的,師勝傑比姜昆更文靜一些。多年來是相聲的中堅力量,在東北哈爾濱憑一己之力支撐著相聲不倒。
瀋陽在粉碎四人幫後曾有過一段時間相聲非常輝煌,但是後來沒落了。原因就是缺乏師先生這樣的純正相聲,缺少中堅力量。都是鬧劇式相聲。
今人已去,唯有緬懷。
好的相聲演員,就像好的畫家一樣,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為人厚道,尊師重友。
-
8 # 孝陵衛小校
師勝傑老師我等屁民實在評價不了,但獲得國家一級演員就真的什麼都不需要再說了。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是不是票友,也不知道對師勝傑老師的印象開始於什麼地方。雖然我沒有現場聽過師勝傑老師相聲,但他的作品也是很好的。我對於師勝傑老師的印象來源於cctv,師勝傑老師一直是央視的常駐嘉賓,很多節目都有他的身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星光大道,師勝傑老師更是基本上每場都在,他與老畢的逗樂還是小時候很深刻的記憶,他的音容笑貌現在依然是那麼清晰。
總體來說,我印象中的師勝傑老師是一位非常和藹可親的人,他的聲音讓人聽著很舒服,是那種願意傾聽的尊尊長者的身份。有人說師勝傑老師是口鋒脆、音調甜、質樸自然的表演風格,這是我非常認同的。
師勝傑老師能夠在之前那個生活還不太好的年代裡堅持藝術道路,而且還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突然想起毛主席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師勝傑老師您走好。
-
9 # 老李有刀
今天是孔子誕辰2569年紀念日,也是戊戌六君子走上斷頭臺120週年的紀念日。上午傳來《朋友》的歌唱者臧天朔去世的訊息,而晚上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也因病離世,這兩個公眾人物去世的訊息除了讓人不捨,還有一絲震驚。
師勝傑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關門弟子,能成為侯寶林的關門弟子,這也可以看出師勝傑在表演方面的才華。師勝傑和侯寶林師勝傑是目前難得的能拿捏好傳統相聲精髓的這樣一個人物,他在臺上的颱風很正,相聲的表演功力非常好,《我要補課》《婆媳之間》《小鞋匠奇遇》等都深入老百姓心中。
雖然師勝傑沒有那麼高,知名度也有限,但他展現出來的相聲狀態,卻是能承接傳統相聲,讓當代人看到傳統相聲的大致樣子。
-
10 # 兮兮說事兒
郭德綱對“主流”相聲演員的批評過於戾氣
最近,常寶華、單田芳和師勝傑三位先生的離世,讓很多人開始關注中國的曲藝。
老實說,不論是評書還是相聲,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開始沒落,鮮有人關注。除了春節晚會上,相聲和小品作為必不可少的佐料之外,幾乎鮮有人問津。
現在,大家重新關注本土曲藝,除了有郭德綱對相聲的改造和推波助瀾之外,也有我們整個社會在生活富足之後,開始關注中國本土文化。這反應的我們對自己的文化開始變得自信。
自以郭德綱為代表的“草根”一代崛起,再加上郭德綱那種憤世嫉俗的態度,把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貶低得一無是處,常說他們不會傳統相聲段子,沒有基本功,這其實大錯特錯。
師勝傑的傳統曲藝功夫非常了得以師勝傑來說,師勝傑1953年出生於天津,他的父親師士元和母親高秀琴都是著名的相聲演員,1959年師勝傑去了哈爾濱。從這個家庭背景來看,師勝傑應該算是相聲世家。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師勝傑肯定可以從父母那裡學到紮實的基本功,也對傳統段子比較瞭解。後來,師勝傑曾經回憶,在“文革”期間,他曾給很多人表演傳統段子《小神仙》(最早由張壽臣等人演出)。後來,師勝傑師從侯寶林,更讓他的功力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師勝傑走入大眾視野的成名作是1981年的《郝市長》。現在聽來,這段相聲包袱不多,也沒有相聲裡所謂的“三翻四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劇情的翻轉,主要描繪了一位在哈爾濱任勞任怨的“好”市長,關心民眾生活,為大眾謀福利。不過,這在當時社會,人們的生活剛剛回歸正軌,公務員的職責不明晰的情況下,還是給人以啟發意義。
後來,師勝傑又說了《學評戲》等一系列節目。在《學評戲》裡面,師勝傑模仿老白玉霜的評戲《海棠紅》,非常精彩,唱腔也非常標準。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師勝傑傳統藝術的功底。後來,師勝傑還跟于謙表演過《山東二黃》,也是唱得非常精彩。
不過,正如有人說,師勝傑因為長得清秀,導致他的相聲有諸多侷限。相聲演員,多半長相有特點,而且為了扮醜,長相不能太漂亮,太周正。師勝傑的長相恰恰不符合標準,導致他的相聲只能以“正”為主。
後來,隨著聲望越來越高,師勝傑的相聲也就越來越“正”,這樣的相聲風格已經不符合時代的需要。最終,到了上世紀90年代,師勝傑的相聲水平呈現下降的趨勢。
總之,不論是常寶華還是師勝傑,他們這一代相聲演員經歷了社會的大變革,也經歷了文藝的大改造。
相聲曾經被“改造” 傳統相聲不允許再說自1949年以後,我們國家確立了文藝作品要為工農兵服務,要反應社會現實,相聲也從以前的“撂地”藝術變成了高雅的曲藝藝術。隨之而來的就是,相聲裡面諷刺、針砭時弊的內容不能再說,“三俗”的內容也不得再出現。
歌頌新生活,揭露舊社會成了中心主題。那麼,相聲自然就失去了它的諸多包袱。師勝傑曾經給周恩來總理、西哈努克親王等說過相聲,應該說,他是被改造的一員之一。
自然,當他們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他們年齡也已經很大,無法再改變自己的創作思路。於是,他們的相聲也就隨之沒落。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1997年春晚和孫晨說《同桌的你》,無非是透過回憶小時候的同學,以小見大,來說社會的發展迅速,人民過上了好日子。
裡面也提到了他們一個同學成為大老闆之後,因為鑽政策的空子而進入監獄,但是,也只是幾句帶過,並沒有揭示社會問題。
以常寶華、師勝傑為代表的那一代相聲演員,他們身上有時代的印記,時代曾讓他們風華,也讓他們沒落。
不管怎麼說,他們身上代表了相聲走過的一段道路,曲折也好,發展也罷,總之,相聲發展史裡面,這些人的地位無法撼動。
回覆列表
沒諷刺沒歌頌,這首先就是個偽命題。相聲一定要歌頌,一定要諷刺!
至於師先生,我第一次聽他的作品是小鞋匠,既有諷刺又有歌頌。先生活在那個時代,不可能沒有歌頌和諷刺。另外作為侯大師的關門弟子,傳統相聲的功底很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