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舉重在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便被列入正式專案。 直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時,女子舉重才被列入正式專案。 現代舉重運動始於18世紀的歐洲,英國倫敦的馬戲班常有舉重表演。19世紀初,英國成立舉重俱樂部。最初槓鈴兩端是金屬球,重量不能調整,比賽以次數決勝負。後來,義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將金屬球掏空,透過往球內新增鐵或鉛塊調整質量。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將金屬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屬片。1891年在倫敦皮卡迪裡廣場舉行首屆世界舉重錦標賽。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會上,舉重被列為正式比賽專案。當時不按運動員的體重分級別,只有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在1920年的第7屆奧運會上,開始按運動員的體重分成5個級別,並改為單手抓舉、挺舉和雙手挺舉。這為近代舉重比賽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為單手抓、挺舉和雙手推、抓、挺舉5種。1928年取消單手舉,保留了雙手舉的3種形式。由於推舉易使運動員的腰椎受傷,裁判的尺度也難以掌握,因此1972年奧運會舉重比賽後,正式公佈取消推舉。1896年,舉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舉行的首屆現代奧運會的比賽專案當中。但當時選手沒有等級之分,不管運動員身材體重如何,誰舉起的重量最大便獲得勝利,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了1920年奧運會。1920年,舉重成為奧運會的固定比賽專案。1932年的奧運會上舉重被分成了5個重量級別,3個正式比賽專案--抓舉、挺舉和推舉,在悉尼奧運會上男子舉重已發展到有8個級別,而從1972年開始就不再設立推舉。從那之後,舉重在奧運會上沒有任何變化,但在悉尼奧運會上出現一個重大的變化,那就是舉重在奧運會上不再是男性的專利,女子舉重歷史上首次登上奧運大舞臺。女選手們進行7個級別的角逐 。 近代競技舉重運動興起於18世紀末,最初盛行於歐洲。19世紀80年代初期,首先在英國而後在美國,人們開始將舉重列為正式的比賽專案。 第一次正式的國際舉重比賽是在1896年於希臘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會上進行的。當時的舉重比賽不分級別,舉的方式也只有單手舉和雙手舉兩種,並分別計算成績。英國的爾·埃里奧特以71公斤的成績獲得單手舉冠軍,丹麥的弗·楊森為雙手舉冠軍,他舉起了 111.5公斤。直到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比賽仍採用這兩種舉重方式。鑑於當時沒有比較完善的舉重競賽規則,從1908年到1912年,沒有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舉重比賽。 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6年間,沒有舉行過世界舉重比賽。據國際舉重聯合會歷史委員會撰寫的《世界舉重運動史》一書記載:紐倫堡人卡斯佩爾·貝格於1910年在法蘭克福體育遊戲展覽會上,首次展出了片槓鈴,又稱貝格槓鈴。片槓鈴的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是世界舉重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920年第七屆奧運會,正式恢復舉重比賽,並按體重大小分 5個級別。即次輕量級(60公斤級)、輕量級(67. 5公斤級)、中量級(75公斤級)、輕重量級(82.5公斤級)、和重量級(82.5公斤以上級)。比賽的動作改為單手抓舉、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 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的舉重比賽,除體重仍分5個級別外,比賽動作增至五項,即原有的三項再加上雙手推舉和雙手抓舉。 在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上,由於上述比賽專案和試舉次數的增加,使比賽時間拖得過長,經各國代表討論決定,將原來的五項改為三項,即雙手推舉、雙手抓舉和雙手挺舉。這三項規定舉重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 1972年. 自1972年第二十屆奧運會起,舉重比賽又增為9個級別,即增加了次最輕量級(52公斤以下)和特重量級(110公 斤以上),並將重量級改為110公斤級。同年,國際舉重聯合會執行委員會提出取消推舉,規定此後的國際比賽,只有抓舉和挺舉兩種方式。從這一年起,還明確了每年舉行一次不超過20週歲的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在第二十一屆奧運會期間,又增為10級,增加了100公斤級。 次年,即1977年的 第三十一屆世界舉重錦標賽上,正式將體重級別的名稱改為以重量稱呼,即以各體重級別的最高限度作為級別的名稱,一 直沿用至今,這10個級別分別是54公斤級、 59公斤級、 64 公斤級、70公斤級、76公斤級、83公斤級、91公斤級、99公斤級、108公斤級和108公斤以上級。比賽專案仍為抓舉和挺舉兩項。 第六屆世界舉重錦標賽。前蘇聯第一次參加比賽,諾瓦克奪得輕重量級冠軍;埃及的杜尼和瑞典的安德森分別獲得中量級和次輕量級冠軍;美國運動員則在輕量級和重量級中取得優勝。次年,於美國費城舉行第七屆世界舉重錦標賽,美國運動員獲得6個級別的冠軍。1949年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八屆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埃及運動員大顯身手,奪得次輕 量級、輕量級和中量級三項冠軍,伊朗納姆德獲得最輕量級冠軍,美國運動員只拿了兩項冠軍。 1950、1951年舉行的第九屆和第十屆世界錦標賽,各項冠軍分別為美國、埃及和伊朗所獲。在1953年舉行的第十一屆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前蘇聯異軍突起奪得團體冠軍。此後,直至1982年第三十六屆 世界舉重錦標賽,除波蘭隊在1965年獲團體冠軍,保加利亞隊在1972年和1974年兩度獲團體冠軍外,其餘團體冠軍均 由前蘇聯隊獲得。中國運動員自1977年起參加世界舉重錦標賽,中國男子舉重在世界上已達到團體總分第四的水平。 女子舉重 隨著男子舉重的發展,女子舉重也於20世紀40年代起,逐漸盛行於歐洲、美洲,1984年美國受國際舉聯的委託,組織了第一屆女子舉重通訊比賽,有12個國家參加。同年,國際舉聯在洛杉礬代表大會上審定並通過了新的國際舉重規則,將女子舉重正式列入比賽專案,同時制定了女子舉重比賽的9個體重級別標準。1987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美 國德託納比奇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99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比賽冠軍的成績被公佈為女子舉重世界紀錄。 隨後,1988年12月又在印尼雅加達舉行了第二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從1989年11月在英國曼徹 斯特舉行了第三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起,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女子舉重運動。
男子舉重在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便被列入正式專案。 直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時,女子舉重才被列入正式專案。 現代舉重運動始於18世紀的歐洲,英國倫敦的馬戲班常有舉重表演。19世紀初,英國成立舉重俱樂部。最初槓鈴兩端是金屬球,重量不能調整,比賽以次數決勝負。後來,義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將金屬球掏空,透過往球內新增鐵或鉛塊調整質量。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將金屬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屬片。1891年在倫敦皮卡迪裡廣場舉行首屆世界舉重錦標賽。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會上,舉重被列為正式比賽專案。當時不按運動員的體重分級別,只有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在1920年的第7屆奧運會上,開始按運動員的體重分成5個級別,並改為單手抓舉、挺舉和雙手挺舉。這為近代舉重比賽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為單手抓、挺舉和雙手推、抓、挺舉5種。1928年取消單手舉,保留了雙手舉的3種形式。由於推舉易使運動員的腰椎受傷,裁判的尺度也難以掌握,因此1972年奧運會舉重比賽後,正式公佈取消推舉。1896年,舉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舉行的首屆現代奧運會的比賽專案當中。但當時選手沒有等級之分,不管運動員身材體重如何,誰舉起的重量最大便獲得勝利,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了1920年奧運會。1920年,舉重成為奧運會的固定比賽專案。1932年的奧運會上舉重被分成了5個重量級別,3個正式比賽專案--抓舉、挺舉和推舉,在悉尼奧運會上男子舉重已發展到有8個級別,而從1972年開始就不再設立推舉。從那之後,舉重在奧運會上沒有任何變化,但在悉尼奧運會上出現一個重大的變化,那就是舉重在奧運會上不再是男性的專利,女子舉重歷史上首次登上奧運大舞臺。女選手們進行7個級別的角逐 。 近代競技舉重運動興起於18世紀末,最初盛行於歐洲。19世紀80年代初期,首先在英國而後在美國,人們開始將舉重列為正式的比賽專案。 第一次正式的國際舉重比賽是在1896年於希臘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會上進行的。當時的舉重比賽不分級別,舉的方式也只有單手舉和雙手舉兩種,並分別計算成績。英國的爾·埃里奧特以71公斤的成績獲得單手舉冠軍,丹麥的弗·楊森為雙手舉冠軍,他舉起了 111.5公斤。直到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比賽仍採用這兩種舉重方式。鑑於當時沒有比較完善的舉重競賽規則,從1908年到1912年,沒有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舉重比賽。 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6年間,沒有舉行過世界舉重比賽。據國際舉重聯合會歷史委員會撰寫的《世界舉重運動史》一書記載:紐倫堡人卡斯佩爾·貝格於1910年在法蘭克福體育遊戲展覽會上,首次展出了片槓鈴,又稱貝格槓鈴。片槓鈴的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是世界舉重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920年第七屆奧運會,正式恢復舉重比賽,並按體重大小分 5個級別。即次輕量級(60公斤級)、輕量級(67. 5公斤級)、中量級(75公斤級)、輕重量級(82.5公斤級)、和重量級(82.5公斤以上級)。比賽的動作改為單手抓舉、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 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的舉重比賽,除體重仍分5個級別外,比賽動作增至五項,即原有的三項再加上雙手推舉和雙手抓舉。 在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上,由於上述比賽專案和試舉次數的增加,使比賽時間拖得過長,經各國代表討論決定,將原來的五項改為三項,即雙手推舉、雙手抓舉和雙手挺舉。這三項規定舉重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 1972年. 自1972年第二十屆奧運會起,舉重比賽又增為9個級別,即增加了次最輕量級(52公斤以下)和特重量級(110公 斤以上),並將重量級改為110公斤級。同年,國際舉重聯合會執行委員會提出取消推舉,規定此後的國際比賽,只有抓舉和挺舉兩種方式。從這一年起,還明確了每年舉行一次不超過20週歲的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在第二十一屆奧運會期間,又增為10級,增加了100公斤級。 次年,即1977年的 第三十一屆世界舉重錦標賽上,正式將體重級別的名稱改為以重量稱呼,即以各體重級別的最高限度作為級別的名稱,一 直沿用至今,這10個級別分別是54公斤級、 59公斤級、 64 公斤級、70公斤級、76公斤級、83公斤級、91公斤級、99公斤級、108公斤級和108公斤以上級。比賽專案仍為抓舉和挺舉兩項。 第六屆世界舉重錦標賽。前蘇聯第一次參加比賽,諾瓦克奪得輕重量級冠軍;埃及的杜尼和瑞典的安德森分別獲得中量級和次輕量級冠軍;美國運動員則在輕量級和重量級中取得優勝。次年,於美國費城舉行第七屆世界舉重錦標賽,美國運動員獲得6個級別的冠軍。1949年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八屆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埃及運動員大顯身手,奪得次輕 量級、輕量級和中量級三項冠軍,伊朗納姆德獲得最輕量級冠軍,美國運動員只拿了兩項冠軍。 1950、1951年舉行的第九屆和第十屆世界錦標賽,各項冠軍分別為美國、埃及和伊朗所獲。在1953年舉行的第十一屆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前蘇聯異軍突起奪得團體冠軍。此後,直至1982年第三十六屆 世界舉重錦標賽,除波蘭隊在1965年獲團體冠軍,保加利亞隊在1972年和1974年兩度獲團體冠軍外,其餘團體冠軍均 由前蘇聯隊獲得。中國運動員自1977年起參加世界舉重錦標賽,中國男子舉重在世界上已達到團體總分第四的水平。 女子舉重 隨著男子舉重的發展,女子舉重也於20世紀40年代起,逐漸盛行於歐洲、美洲,1984年美國受國際舉聯的委託,組織了第一屆女子舉重通訊比賽,有12個國家參加。同年,國際舉聯在洛杉礬代表大會上審定並通過了新的國際舉重規則,將女子舉重正式列入比賽專案,同時制定了女子舉重比賽的9個體重級別標準。1987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美 國德託納比奇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99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比賽冠軍的成績被公佈為女子舉重世界紀錄。 隨後,1988年12月又在印尼雅加達舉行了第二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從1989年11月在英國曼徹 斯特舉行了第三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起,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女子舉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