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速速影片

    存貨準則規定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加權平均法又分為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並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次序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在材料等存貨按實際成本進行明細分類核算時,以本月各批進貨數量和月初數量為權數計算材料等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即以本月進貨數量和月初數量之和,去除本月進貨成本和月初成本總和,來確定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計算出本月發出存貨及月末存貨的成本。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貨以後,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計算方法。個別計價法是指對庫存和發出的每一特定存貨或每一批特定存貨的個別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認定的一種方法。採用個別計價法,一般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存貨專案必須是可以辨別認定的;二是必須要有詳細的記錄,據以瞭解每一個別存貨或每批存貨專案的具體情況

  • 2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據企業生產產品的特點來定:主要看產品是否是多步驟生產(生產工藝的特點);半成品是否有銷售的情況(如果有銷售,可能需要採用分步核算,以便準確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產)中心是按照產品來分還是工藝來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歸集產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術部門提供產品的bom(物料清單),以確保按訂單或者生產計劃生產的時候領料的準確。(一般會問生產線出現來料不良和損壞怎麼處理:退倉並補領即可,損壞部分需要當月預提計入制費,損壞材料報廢的時候,衝預提,並將報廢材料的價值從原材料科目轉出,來料不良屬於供應商的責任,退返供應商有退貨和換貨兩種處理方式)。

    接下來是直接人工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來分攤當月的人工費。線上是否分攤人工,可根據公司的線上是否比例小,而且線上的量較穩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將費用分攤給在製品,如果核算在製品的人工,可以根據投入工時、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為依據來分攤。

    制費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或者機器工時來分攤當月的制費,也可選擇人工工時和機器工時並行的辦法(部分費用採用機器工時分攤,部分採用人工工時分...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據企業生產產品的特點來定:主要看產品是否是多步驟生產(生產工藝的特點);半成品是否有銷售的情況(如果有銷售,可能需要採用分步核算,以便準確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產)中心是按照產品來分還是工藝來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歸集產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術部門提供產品的bom(物料清單),以確保按訂單或者生產計劃生產的時候領料的準確。(一般會問生產線出現來料不良和損壞怎麼處理:退倉並補領即可,損壞部分需要當月預提計入制費,損壞材料報廢的時候,衝預提,並將報廢材料的價值從原材料科目轉出,來料不良屬於供應商的責任,退返供應商有退貨和換貨兩種處理方式)。

    接下來是直接人工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來分攤當月的人工費。線上是否分攤人工,可根據公司的線上是否比例小,而且線上的量較穩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將費用分攤給在製品,如果核算在製品的人工,可以根據投入工時、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為依據來分攤。

    制費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或者機器工時來分攤當月的制費,也可選擇人工工時和機器工時並行的辦法(部分費用採用機器工時分攤,部分採用人工工時分攤)。線上是否分攤,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當月銷售分析毛利率、淨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產品損益表將期間費用選擇一定標準分攤給產品)下的淨利率;可按當月生產當月全部銷售的假設做以上兩個成本分析表(因為當月的實際業績並未在銷售中全部體現,當月的生產全部銷售與當月投入的成本費用配比,更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費用的分析,可以做當月的人工、制費、期間費用除當月的投入工時、銷售工時,以便與以前月份的單位工時費用比較。發現費用異常需要查詢原因,給管理提供有用的資訊。

    一、庫存物流與總賬資訊流的對應關係表

    物流(材料/人工/費用狀態)資訊流(總賬)

    材料採購入庫/退貨應付賬款、原材料增加/減少

    材料的報廢申請/退港或者作為廢品出售費用預提,材料轉入報廢倉,不涉及材料/原材料減少衝預提

    直接材料的領用原材料減少,生產成本-直接材料增加

    輔料的領用(產品上不直接體現,價值低)製造費用增加,原材料減少

    生產線材料損壞退損壞倉/來料不良倉生產成本-直接材料減少,原材料增加

    來料不良退返供應商(退貨/換貨)原材料減少,應付賬款減少/從來料不良倉調撥到換貨倉

    直接工人勞動的消耗應付工資,生產成本-直接人工增加

    制費的歸集、分攤製造費用轉出,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增加

    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庫半成品、庫存商品增加,生產成本的三個明細科目轉出

    成品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結轉應收賬款、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增加、庫存商品減少

    全年銷售成本結轉金額的核實與總賬主營業務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

    工單在制明細表(erp系統可提供)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二、庫存賬與總賬對賬:庫存材料/輔料於總賬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倉半成品於總賬半成品一致;成品倉成品與庫存商品科目一致;線上的材料及工單(生產任務書)投入未結轉部分的人工制費與總賬生產成本科目餘額一致。

    *物流與資訊流的對應,如出納的現金與現金日記賬必須對應同理,故所有物流的轉移、領用、報廢、入庫、退貨、銷售、處置都需要在總賬做相關的分錄。

    三、材料盤點注意事項:1、時機選擇在月末,所有工單必須完工、成品入庫,2、靜態盤點:所有線上物料分門別類擺放,禁止物料移動;3、點數員先填寫盤點副卡,核數員核實無誤後填寫正式盤點卡(一式三聯:盤點部門、財務、稅務);4、盤點卡領用時登記,收卡的時候保證所有發出的卡收齊,領用份數=使用份數+作廢份數+空白份數(嚴禁將作廢、空白盤點卡撕碎丟掉)。

    四、財務對公司物料的控制:1、採購入庫、發料等所有業務必須有規範的操作,保證有單據支援;2、按照生產計劃發料,禁止超工單需領用量領料;3、定期盤點;4、呆滯存貨的檢查(連續3個月、半年、1年沒有領用的材料)及對策;5、採購量合理性的判定(當月採購的量/實際耗用,一般超過2就需查明原因)

    **暫估進項稅處理技巧

    原材料購進確認的應付可能包含進項稅,而進項稅票什麼時候收到並掃描與確認的月份可能大多不一致。現在介紹一種簡單的處理辦法。

    1、採購入庫

    cr:原材料10000

    cr:待攤費用-暫估進項稅1700分供應商核算

    dr:應付賬款11700

    2、收到發票並掃描當月

    cr: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1700

    dr:待攤費用-暫估進項稅1700分供應商核算

    3、技巧:無論發票是在應付確認的前月收到、當月收到還是之後收到,兩筆分錄可以照做,如果暫估進項在借方,證明應付已確認,而稅票未收到或未掃描,暫估進項在貸方,證明發票已經掃描,但是應付還未確認(材料採購一般不會出現,有些運輸費發票和零星採購沒有入庫存賬的,發票一般都掃描較早,而財務收到付款資料較晚)。對於當月收到當月掃描的也分開分錄做,不直接做進項稅科目,因為這樣處理,可以減少對賬。

    成本會計涉及賬表及功能:

    1、料件領用明細表:新規成品、改修成品、改制成品領用的直接材料、半成品、成品,用於核算當月領用的成本,借方: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貸方:原材料、半成品、庫存商品

    2、費用性領料明細表:非直接材料,費用性領料:輔料、廠內用品、消耗品等,借方:製造費用,貸方:原材料

    3、直接人工分配表:將當月生產線直接人員的工資分配到每一個工單,按照工作中心彙總工時,彙總工時作為分攤制費的標準之一。借方:生產成本(直接人工),貸方:應付工資。

    4、製造費用分攤表: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將當月的制費經過多次分配計入工作中心或者產品(erp系統只要計入到工作中心,系統自動分攤到產品)。

    5、完工入庫明細表:當月完工入庫成品/半成品的數量,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費成本)借方:庫存商品/半成品,貸方: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6、產品銷售成本明細表:統計當月銷售產品的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借方:主營業務成本,貸方:庫存商品。

    7、在制工單成本明細表:統計工單月初在制的料工費,本月投入的料工費,本月產出的料工費及月末結存的料工費,核對工單在制的料工費與總賬是否相符。

    8、完工產品成本分析表:按照當月完工產品的成本,假設當月全部銷售(按當月的銷售單價)計算產品的毛利。

    9、產品銷售損益明細表:按照當月銷售產品的成本,計算當月各類產品的銷售毛利。

    10、進耗存報表/產銷存報表:分開材料和成品統計,核對總賬與明細賬存貨類別是否相符。

    問:有家公司是按客戶訂單生產的,沒有自己產品,而每個客戶的產品又分很多種,每個月的產品也不同,那這樣的話,那個庫存帳我不知道該怎麼設了,基本上是沒庫存的,偶爾都是發了貨未開發票掛在帳上的,一般都是做什麼出什麼,如果我按每個名稱設定明細帳的話.工作就很大,而且好象也沒什麼必要一樣,都是當月進當月出.

    請問象這樣的話應該怎麼處理較好.

    答:“按客戶訂單生產”,材料是客戶提供還是公司自購?“沒有自己的產品”是沒有自己自主銷售產品的意思吧。“客戶產品很多,每個月產品也不同”這種情況應該不多,產品種類雖多,但是每月新的產品應該在少數。“偶爾都是發了貨未開發票掛在帳上”這樣的做法不對,貨發出後,客戶簽收貨物,主要風險已經轉移,符合收入確認的條件,不需要在掛庫存賬。

    因為問題不是很明白,我試著從兩種情況提供解決方案:

    1、如果主要材料全是客戶提供,公司只提供輔料並提供加工,作為受託加工業務處理,客戶提供的材料可以只做數量收發的備查,在總賬裡只反映自購的材料。當月發貨確認即收入,當月領用自購材料全部計入當月費用。(受託加工物資在會計上是要求入庫存賬的,因為接收客戶的材料是要負保管責任的,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也應該當作企業自己的資產管理,因為一旦沒失會承擔賠償責任)

    2、如果所有材料都是自購,必須按照材料的採購掛供應商的應付賬款,材料必須入庫並在總賬反映在原材料科目。當月材料領用(月末無線上餘料和庫存)要計入生產成本並結轉庫存商品,銷售實現後要結轉庫存商品的金額至主營業務成本。最好的是能核算到每種產品的成本,簡化的處理可以將當月領用的材料全部計入生產成本並結轉庫存(不分產品)。

    成本的基礎工作做得不好,核算起來很困難,如果要讓老闆能清楚知道哪個產品能賺錢,能賺多少錢,就需要規範物料的收發管理、制訂費用分配的標準,如果老闆不需要這些資料,可以按照2方案種的簡化處理,現在一些老闆不願意給財務招人,又想要知道產品的盈利能力,就只有按照產品的bom(物料清單)計算產品的材料成本(類似標準成本的做法,但只是針對材料部分)。一個季度盤點或者半年盤點一次,庫存與總賬的差異再調整主營業務成本。

    答:每個月產品都不一樣,那麼購買的材料一般不通用,如果材料只是針對某一客戶的產品,可以分客戶產品核算(以客戶歸類材料),如果材料期初期末無庫存這種情況就特別好處理:當月的購進材料-a客戶掛一筆賬,領用的時候全部轉出生產成本。這樣是粗放型的成本核算,分析的時候只能對某一客戶的產品盈利能力做分析,而不能對產品內部成本因素做出正確分析。

    購買的材料通用,每月產品變動頻繁,材料種類繁多:將價值較高的材料建立庫存賬,單位價值低總價值佔成本總金額的10%以下的部分材料可以作為費用處理,每月採購即計入當月費用,不作為庫存管理。但這樣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向某一供應商採購的材料一部分進入庫存,一部分計入費用會有較大的工作量。最好的還是將全部材料建立庫存賬,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計算歸集產品的材料成本。逐步規範吧,做會計工作如果成本都做不好,沒有人會認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如何科學吃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