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史知未來
-
2 # 孤葉徐飛
二千多年以農業為基礎的帝王專制社會,想短時間內轉換為以工商為基礎的共和民主社會,是不可能的。要說責任,只能是時代,轉型的陣痛。
-
3 # 謀士說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導致這種結果,其實都是袁世凱的軍事實力太過於強大導致的。以當時革命黨的軍事實力,與袁世凱的北洋軍對著幹,估計有兩個結果!第一:被袁世凱剿滅,死更多人。第二:打游擊,幹掉袁世凱。以當時革命黨的實力,我看很難與袁世凱正面剛。如果有資本與袁世凱較量,不然也不會向袁世凱妥協。畢竟袁世凱掌控著當時中國最精銳的軍隊,其建制完全按照德國的陸軍來建立的。無論北洋軍的軍事素養還是軍事裝備,絕對是一流的,革命黨人很難與其相提並論。所以袁世凱,控制了強大的北洋軍隊,才能輕而易舉的逼迫清朝皇帝退位。
武昌起義爆發以後,清朝唯一能鎮壓起義軍的只有北洋軍。而能駕馭北洋軍的人,就是袁世凱,其他人根本駕馭不了。所以,清政府也考慮到了這一點,起用袁世凱,鎮壓革命軍。袁世凱也很聰明,知道雙方打下去都會兩敗俱傷,所以他命令北洋軍停止進攻,然後派人和談。既然袁世凱向革命黨伸出了橄欖枝,革命黨只好接受和談。最終,革命黨迫於袁世凱強大的軍事實力,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事件發生,他們不得不重新規劃未來的革命路線,把民國大總統的位置讓給袁世凱。
當時的南方各省已經推薦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其實就是把那個大總統留了出來,意思讓給袁世凱。因為,當時與北洋軍沒有談妥,比如新政府的人員配備,總統權力等等。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可以對北洋軍施加壓力。經過談判,同盟會多人進入總長之列,改總統制為內閣制,大大削減了袁世凱的權力。袁世凱做了總統以後,根本不滿足。所以,此人打算稱帝,結果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之上。假如,他不稱帝,堅持幹下去,歷史估計會被改寫。
我認為,辛亥革命的最終歸宿也很好,避免了更多的流血事件和不確定性。雖然說,當時清朝滅亡已經成為定局。但是,清政府還有北洋軍,如果真的打下去,我相信對誰都沒有好處。假如,當時北洋軍與同盟會的談判破裂,那麼袁世凱也會逼迫清朝皇帝退位,然後全國清剿革命黨。因為,北洋軍在當時不僅僅是軍事裝備精良,也得到了外國的支援,且是合法的政府,而革命黨是非法的,非常孤立。且臨時政府還缺錢,在日本人哪裡貸款還沒有貸到。所以,打下去的結果,肯定是革命黨吃虧。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的位置讓出來,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他避免了更多無所謂的流血和犧牲,這種結果也都是大家想要的結果。
-
4 # 帝國烽火
1911年為甲子辛亥年,這一年湖北武昌爆發了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而隨之引起了一場革命浪潮,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有歷史的進步意義,雖然也產生的很多負面影響,但是從歷史的發展潮流來看,辛亥革命的意義非常重大,他不僅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這次革命是中國走向新時代的開始。所以我以為不能使用“承擔責任”這樣的字樣,應該是先肯定相關人員的歷史貢獻。
辛亥革命的首要貢獻者就是被部分人稱為孫大炮的孫中山先生,孫先生一生遊說各方,宣講民主,雖然所宣講的內容不一定複合當時中國的環境,但是孫先生透過他的宣講影響了一批批的華人,使這些華人知道有民主。可以說孫先生及其追隨者是將中國推向了革命的邊緣。
辛亥革命能取得推翻帝制的結果,還有一個人同樣功不可沒,這就是袁世凱,我們不能否認袁世凱的權利慾望和私心,但是也不能否定他對推翻帝制所做的貢獻。袁世凱掌握北洋,若是壓制國民政府,辛亥革命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也不一定不能成功,因為在漢口爭奪戰中,全國省份已經有18個宣佈脫離清政府的領導,北洋勢大,若是雙方互鬥,最終劃江而治的可能性大),但是袁世凱和國民政府協商,最終以最小的代價換取了清朝的退位,促成了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
若是論及辛亥革命,有些人物可能並不顯眼,但是若是論“武昌起義”那麼有幾個小人物不得不提,他們是武昌起義的發起者,也是武昌起義的功臣,他們是熊秉坤、吳兆麟以及一些武昌起義的人員。這些人員如果沒有武昌起義,他們可能會消失在歷史的 長河中,但是他們卻成為了壓死清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三類人是辛亥革命的締造者,也是促成辛亥革命的功臣,所以對於辛亥革命的結果,他們也是最大的責任者。
然而歷史辛亥革命所帶來的一些問題,並不能由辛亥革命來背鍋,有些事情只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比如說袁世凱執掌大權,即使沒有辛亥革命,以袁世凱的謀略,控制清王朝是遲早的事,辛亥革命只不過給了袁世凱更好的機會;而軍閥混戰的苗子,自東南四省互保就已經有了苗頭,清王朝的控制力已經衰弱,各省自治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局面,辛亥革命只是將這層窗戶紙捅破;而北洋內鬥是遲早的事情,只待袁世凱去世,沒有人能完全絕對的控制北洋。
歷史已發生,在一個以實力說話的亂世,沒有能完全控制時局,追究責任也毫無意義。我們應該慶幸在1911年中國的有一部敢為人先著,改變了中國的命運,讓中國迎來了新生。(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辛亥革命,18年以後日本侵略中國,對中國而言是什麼樣的 結果)
-
5 # 薩沙
所謂的夾生飯,沒辦法怪誰,這是辛亥革命的特點決定的。
滿清後期,革命黨的革命是有一個過程的。
最初孫中山他們希望滿清自行改良,還曾寫信給李鴻章。結果發現不可能之後,孫中山他們才轉為推翻滿清的革命。
可惜,當時國內缺乏革命的土壤,滿清對外無能投降,對內倒是頗有一套,尤其愚民政策很成功。
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英國洋鬼子就用殺得清軍落花流水。當時滿清已經知道冷兵器對付不了洋槍大炮。
然而,60年後的1900年,中國民眾還相信刀槍不入,請神上身,搞什麼扶清滅洋,用肉體去碰八國聯軍的機槍大炮。
當時中國幾乎沒有像樣的資本家,大地主幾乎全部是滿清權貴或者他們的手下。
中小地主都是學習儒家文化的,對外國一竅不通,毫無革命的覺悟。
普通農民更是愚昧,女性有百分之九十幾不識字。
所以,革命黨在初期和中期,在中國國內根本沒有任何群眾基礎可言。
革命黨最初的行為,基本是一群在海外的知識分子為骨幹,包括少量開明僑民和國內開明知識分子參加,進行小規模的行動。
初期那些革命行為,現在看來有些不可思議。比如規模很大的廣州起義,革命黨加上不太可靠的會黨,一共也就是三四百人,只有205支左輪手槍。而廣州清軍駐軍有萬人之多。
連續的失敗以後,革命黨開始改變方式,在國內扶持軍事力量。
當時滿清被八國聯軍打殘了,四處編練新軍,需要留洋軍事人才。
於是,一些留洋的革命黨潛伏回國,開始發動新軍,同時幾乎籠絡會黨(也就是幫派)。
就是利用這些武裝力量,最終武昌起義成功。
但是,此時革命黨仍然缺乏群眾的基礎,沒有太多人真正支援他。
相反,國家的主要力量也不是在滿清那群草包權貴手中,而由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控制。
但北洋軍閥也受制於滿清,而革命黨也要推翻滿清,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於是,北洋軍閥先和革命黨聯手,一起把滿清推翻,共同掌握國家大權。
但北洋軍閥實力強大,在北方有根基,有很多力量支援他們。
革命黨在南方根基不穩,其實根本不是北洋軍閥的對手,最終被袁世凱發動戰爭徹底擊敗。
之所以辛亥革命會這樣,說通俗點就是革命黨的實力不足,他們也沒有機會深入群眾傳播思想。
因為1905年同盟會成立,到1911年推翻滿清,滿打滿算不過6年時間。
其實,辛亥革命如果不是北洋軍閥也願意推翻滿清,很有可能還是會失敗的。
如果北洋軍閥聽從滿清的命令,不顧一切進攻南方,革命軍仍然是擋不住的,最終只能佔據中國一二個省份,再逐步積蓄力量。
隨著革命思想在中國的流傳,民國成立後短短几年後,封建思想就已經逐步消亡了。
後來無論是袁世凱稱帝,還是張勳復辟,都在很短時間失敗,已經不會有民眾支援了。
這就是巨大的進步。
-
6 # 青山不敗
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發動的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是與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聯手,以和平的方式逼滿清退位,以及各地督軍宣佈脫離清庭自治的結果,當時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力量,尤其是武裝力量無法與北洋軍閥及地方割據勢力相比,從而使國家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故,孫中山不得不發動二次辛命,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在蘇聯和中共的幫助下,組建黃埔軍校,積蓄革命力量,發動北伐戰爭…………。
-
7 # 布夫舟
辛亥革命弄成這樣,主要責任在於清朝的統治使得我們落後於世界太多了。記得前不久有一部非常火的電影叫做《流浪星球》,裡面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那就是吳孟達。他採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不相信劇本是華人寫的。”
其實如果留心我們電影的話,就會發現吳孟達說的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之前我們能夠拍好的電影多半是《霸王別姬》、《紅高粱》之類的,展現的都是過去的東西的,沒有導演會想拍科幻電影。
難道是這些導演的問題嗎?其實並不是,而是因為他們成長的時代所決定的,也是觀眾所決定的。
辛亥革命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它當時的社會環境、老百姓的素質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完全成功。辛亥革命的口號是什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簡單來說就是民族、民權、民生。
推翻清政府是最簡單的,因為清政府這個時候基本不行了。但是實現後面的兩個,至少需要幾代人的時間,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根本不可能透過一場革命就做到。
辛亥革命的主力是什麼?辛亥革命的主力其實就一群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有志青年發動的。但是這樣的人在當時的社會之中可謂是鳳毛麟角。
說句難聽點的話,一個人跪了一輩子,是不知道怎麼站著活的!有過生活經驗的人就知道,很多人遇到事情就喜歡找關係,走後門,根本不遵守規則。當一個社會這樣的人佔主流的時候,最好的制度也是沒有什麼用的。因為制度說到底是為人來執行的。
袁世凱做了總統以後,居然還想當皇帝。
東北的張作霖其實也有皇帝夢。
辮子軍張勳還拉著溥儀搞過復辟。
不要說這些人阻撓革命了,阻撓社會的進步了。哪怕把整個天下全都給孫中山,或者給當時的革命黨來治理,孫中山到哪裡找這麼多稱職的人?
所以社會的改變,說到底是改變人,而人的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不能指望透過某次革命,某場運動就能夠做到。
太平天國以後,大家覺得清政府沒有那麼厲害,差點就被推翻了。
辛亥革命以後,基本上大家都有了共和的意識,從此再也沒有皇帝了,也沒有人是奴才了。
五四運動以後,傳統的文化開始被拋棄,努力學習西方的技術和文化。
網上曾經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總是混得差一些。農村的孩子,或者說家境不好的孩子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學,但是有些人的父母當年也是那樣刻苦努力,也是考上了大學。他們已經在社會上打拼了幾十年。這豈是一個人剛畢業的學生工作幾年能夠趕上的?更何況有些人不僅僅父母是大學生,爺爺奶奶還出國留過學。
當時的社會已經落後別人不知道多少年,透過辛亥革命的努力,這個差距有怎麼可能立刻消失?
《走向共和》裡面有句臺詞很好:
“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情。”
回覆列表
史話實說,為你回答
當然現在普遍認定的責任就是指袁世凱了。主要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同時政治上完全操控國會,後來還竟然稱帝等等完全違背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所以辛亥革命也就是一鍋生夾飯。
不過話又說回來,辛亥革命也就是中國的一個革命探索過程,在這之前孫中山也搞過幾次革命都失敗了,辛亥革命也搞到不是太成功太完美,那自然就說這個責任孫中山也是有一定責任的,主要責任就是孫中山的理論還不夠符合中國的國情和現實,一直拿西方民主和投靠他國他人為主,沒有自己的軍事理論思想和國情理論等。
所以辛亥革命只能說是封建王朝的中國向共和國的中國的轉變,只是國家性質變了,從家天下變成了黨天下的時代。但中國還仍然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官僚主義的時代。
事實證明,只有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才能拯救中國,毛主席才是最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