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談及靖難六國公,就繞不開明朝歷史上早期歷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有人稱之為靖難之變,在性質上並非王超的更迭而是皇親內部的鬥爭,這次殘酷的皇位之爭,直接影響著大明王朝的歷史走向,對於後世影響深遠。透過四年殘酷的骨肉相殘之爭,朱棣順利的登上了皇位,成為一代君王明成祖。而其侄朱允炆的下落也最終成為難解的歷史之謎。

    而我們稱之為“靖難六國公”分別包括:曹國公:李景隆、魏國公:徐輝祖、成國公:朱能、淇國公:丘福、榮國公:張玉、涇國公:陳亨六人。

    一、李景隆。明朝大將,小字九江,據說景隆二字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可見,少年李景隆就深得朱元璋的賞識。被一同賜名的還有李景隆的兩個弟弟。洪武十九年即1386年,李景隆就襲爵曹國公,建文帝登基又稱為新帝身邊值得託福的重臣。靖難之役爆發,熟讀兵法的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討伐燕王朱棣不臣之心,可惜戰局連連失敗,心高氣傲的李景隆終究沒能抵擋住老謀深算朱棣的進攻,最終李景隆下令開啟城門,由此李景隆因開城迎降有功,不但沒有受到責罰,反倒成為洪武朝班列之首,賜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永樂二年即1404年,被後人成為“草包將軍”的李景隆遭到群臣彈劾,李景隆被削爵圈禁。

    二、徐輝祖,原名徐允恭,為避建文帝朱允炆的諱,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名為朱輝祖,朱輝祖即是曾追隨朱元璋逐鹿中原,定鼎天下的徐達之子,洪武十八年,徐達去世,徐輝祖承襲爵位,建文初年就已加封為太子太傅。在建文一朝可見其地位之顯赫。由於出身將門之後,在朱棣起兵之時,自然被朝廷委以重任,但兵敗如山倒,大廈將傾也未徐輝祖一人可以阻擋的,1404年,朱棣大軍達到南京城下,同為將臣的李景隆開門投降,但徐輝祖依然不屈,被關入獄,朱棣親自詢問,他依舊一言不發。顯示出將門之後,忠臣之節,永樂看無果就讓其回到私宅,永樂五年徐輝祖逝世。明神宗即位後,命人錄建文忠臣,追贈太師,諡忠貞。

    三、朱能,生於1370年卒於1406年,終年37歲。明成祖朱棣曾評價朱能為:輔吾成大業者,能也。1394年,涉世未深的朱能就承襲父職,擔任中護衛副千戶一職。由於工作勤勤懇懇得到時為燕王朱棣的賞識,靖難之役爆發後,又被朱棣委以重任,奪取北平九門,為朱棣在戰爭初期就爭取到了主動權,此後朱能率軍越戰越勇,並且在一次戰役中,拼死保護朱棣。朱棣登基後,由於護主有功,且戰功卓著,被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獲賜鐵券,食祿二千二百石。1406年明成祖朱棣討伐安南,任命朱能為爭夷將軍,行至廣西,朱能就病逝。死後追封東平王,諡武烈。

    四、丘福,是永樂年間的重要武將之一,靖難之役爆發後,曾經與朱能一同奪取北平九門,該人有勇無謀,為人耿介,與朱高煦交好,靖難之役結束後,明成祖朱棣大封功臣,以安將心,丘福被賜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淇國公,食祿二千五百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後出塞征伐失敗,丘福的爵位被廢,全家勒令遷徙海南。

    五、張玉,曾經在元朝就出仕為官,後被加封進爵的人。元朝兵敗如山倒,而昏聵無能的元順帝本來就志不在安邦治國,所以,元順帝的出逃,就連朱元璋也感到意外,張玉曾隨元順帝逃出關外,1385年又歸附明朝,由於驍勇善戰,深得朱棣的重視,靖難之役爆發後即被委以重任,1401年,在一次戰役中,因為保護朱棣,張玉戰死,此後張玉被追封榮國公,諡忠顯。

    六、陳亨,也曾在元朝為官,揚州萬戶。在靖難之役中戰死。死後被追封涇國公,諡襄敏。

    以上六位皆因一場叔侄的皇位之爭而將命運聯絡在一起,同時六人的生命軌跡也各有不同,縱觀六人在靖難之役的前後發展,似乎善終的並不多,在歲月慢慢封塵的今天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段戰火紛飛,骨肉相殘滄桑歲月所給我們世人帶來的警醒。皇位與權力讓人喪失了理智,在帝制的中國,如果想做一個忠臣,必然會選擇站隊,有時候一次站隊的選擇,就等於一個個體命運的選擇,這種抉擇甚至關乎於一個家族的未來。

    參考文獻:

    明成祖實錄

    明史

    明史紀事本末

  • 2 # 香茗史館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之後開始大肆削藩,最終導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歷經四年“靖難”,明成祖朱棣最終擊敗朱允炆登上帝位,並封賞功臣。不過因功被封為國公的其實只有四人,並非六人,其中丘福、朱能被封為國公,張玉、陳亨被追封為國公。

    淇國公丘福

    丘福是行伍出身,早年間便在燕王麾下效力,累功升至燕山中護衛千戶。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丘福與朱能、張玉一同奪取北平九門,控制北平全城。同年八月,率軍攻破真定。

    白河溝之戰,面對數倍於己的南軍,丘福率領精兵直搗南軍中堅,並在之後的夾河之戰、滄州之戰、靈壁之戰等戰役中,一直擔任燕軍先鋒。

    建文四年(1402年),平燕將軍盛庸率軍扼守淮河,以數千戰艦封鎖河岸。丘福與朱能率領數百人偷渡突襲南軍,擊敗盛庸,盡奪戰艦,使得燕軍順利渡河。

    同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登基稱帝,丘福因功位列靖難第一功臣,升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後又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

    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令丘福為總兵官,率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等人,統兵十萬北伐韃靼。由於輕敵冒進,導致王聰戰死,而他則與李遠、王忠、火真等人被俘,後被處死,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成祖隨後御駕親征,剝奪丘福世襲爵位,全家被流放海南。

    成國公朱能

    朱能算是燕王朱棣的嫡系,早年間便在朱棣麾下效力,擔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曾隨朱棣北征。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朱能與張玉誅殺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率領燕王府護衛奪取北平九門。隨後又率兵奪取薊州,殺死都指揮馬宣,攻破遵化、雄縣,生擒楊松、潘忠。

    之後,朱能一直隨朱棣征戰,先後擊敗長興侯耿炳文、淮陰侯吳高,隨朱棣奇襲大寧,鄭村壩之戰擊敗李景隆。

    建文二年(1400年),朱能隨軍攻陷廣昌、蔚州、大同,白河溝之戰擊敗平安。十二月,朱棣在東昌之戰中被盛庸圍困,張玉戰死,朱能衝入重圍,拼死護衛朱棣突出重圍。

    建文三年(1401年),燕軍大將譚淵戰死於夾河,朱能率援軍趕到,連戰連捷,在藁城再次擊敗平安,又攻破彰德、定州、西水寨、衡水,生擒指揮賈榮。

    建文四年(1402年),朱能率軍南下,再次大敗平安,又戰敗前來救援的都督陳暉。靈璧之戰中生擒平安等南軍名將,收降十萬南軍。五月,奪取泗州,渡過淮河,擊敗盛庸,又攻破盱眙、揚州。

    朱棣在攻陷南京登基為帝后,朱能因功位列靖難功臣第二,被封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

    永樂四年(1406年),朱能奉命率軍南征安南,同年十月行軍至龍州(廣西),病逝于軍中,時年三十七歲,追封東平王,諡武烈。榮國公張玉

    張玉早年為元朝舊臣,官至樞密院知院,洪武十八年(1385年)歸附明朝。此後,多次隨軍北征,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調往燕山左護衛,任指揮僉事,之後先後兩次隨朱棣出塞征戰。張玉不僅驍勇善戰,而且足智多謀,在燕軍中有“張玉善謀,朱能善戰”的說法。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張玉參與奪取北平九門之戰。都指揮使馬宣敗走薊州,準備復奪北平。朱棣採納張玉之計,令朱能率軍突襲薊州,殺死馬宣,逼降遵化守軍。而張玉則率軍奪取永平、密雲。

    同年八月,朝廷令長興侯耿炳文率軍三十萬征討燕軍,張玉擔任燕軍先鋒,襲破雄縣,在月漾橋設伏,生擒潘忠、楊松,乘勝奪取鄚州。隨後又為朱棣獻計,使得燕軍成功在真定之戰大破耿炳文,俘獲左右副將軍李堅、寧忠以及都督顧成等人,斬首三萬級。張玉則擊敗安陸侯吳傑。

    此後,張玉又多次為朱棣出謀劃策,先是擊敗江陰侯吳高率領的遼軍,又奇襲大寧,斬殺都指揮朱鑑,擒獲都指揮房寬,收編寧王朱權兵馬,頓使燕軍兵力增加近兩倍。

    建文二年(1400年),張玉隨朱棣攻破廣昌、蔚州、大同,白河溝之戰大敗李景隆。五月,張玉奪取重鎮德州,但由於盛庸死守濟南,圍城三月後撤軍。十月,張玉率軍攻破滄州,擒獲守將徐凱。

    同年十二月(1401年1月),東昌之戰爆發,朱棣率軍衝擊南軍左翼,結果被盛庸包圍。張玉和朱能率軍殺入重圍救援,朱棣與朱能會合後殺出重圍,而張玉卻不知朱棣已被救出,因此不斷在亂軍中衝殺尋找,最終因傷重力竭戰死,時年五十八歲。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稱帝后,追贈張玉為都指揮同知。同年九月,追贈張玉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榮國公,諡號忠顯。

    涇國公陳亨

    陳亨原為元朝揚州萬戶,後來歸附朱元璋,在原膜戰爭中屢出奇兵。後來,因功升任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後多次出塞北伐,升任北平都指揮使、都督僉事。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時,陳亨與劉真、卜萬負責鎮守大寧,出松亭關,駐沙河,謀取遵化,後退守保關。

    同年八月,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統兵五十萬攻向北平。燕王朱棣採納張玉的計策,以世子朱高熾守北平,自己率軍從劉家口奇襲大寧。陳亨和劉真自松亭關回援,但在回軍途中便得知了大寧失陷的訊息,於是陳亨和指揮徐理、陳文等趁夜襲取劉真營,劉真單騎走廣寧,陳亨等人則投降燕軍。

    大寧之戰可以說是朱棣靖難之役的第一個轉折點,不但收編了寧王屬下的軍隊,而且得到了朵顏三衛,正所謂“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寧始”。

    陳亨等人投降後,跟隨燕軍多次大破南軍。建文二年(1400年),白河溝之戰,陳亨重傷,差點戰死。五月,參與攻擊濟南之戰,與平安大戰於鏵山,遭遇大敗,舊傷復發,隨即返回北平。

    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回軍北平後,親自前往陳亨府邸慰問。同年十月,陳亨因傷去世。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稱帝后,陳亨被追封為涇國公,諡襄敏。

    除了以上四人外,徐達第四子,朱棣的妻弟徐增壽由於經常為燕王朱棣透露朝中訊息和軍隊部署,最終被建文帝發現。燕軍渡過長江後,建文帝當面質問徐增壽,徐增壽不予回答,建文帝一怒之下將其當場誅殺。燕王朱棣登基後,追封其為武陽侯,諡忠湣,後來又進封定國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維是如何建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