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月飛的故事

    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大概算是特務機構,錦衣衛還要負責皇帝的保衛工作,算是皇帝的警務員。誰的勢力最大呢?

    其實它們都有自己勢力最大的時代,在明朝的歷史上東廠全是勢力最大的,西廠的出現時間最短,全是曇花一現。

    一,錦衣衛來歷及職責

    在元朝時有一種玉琪“璋”,有志青年朱重八深深的感受到了在元朝的統治下,生活是多麼的不如意。這時他給自己改了名字“朱元璋”,寓意“誅元璋”。

    由於出身貧農,當登上第一統治者,大明王朝的皇帝時,他對皇權的維護有很強烈的願望。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總感覺有人要害朕”,就是這種心理讓朱元璋建立了錦衣衛。

    錦衣衛的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就是因為這讓錦衣衛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部門。負責執掌侍衛、展列儀仗和隨同皇帝出巡的錦衣衛,基本上與傳統的禁衛軍沒什麼兩樣。

    負責偵緝刑事的錦衣衛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傳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一般司法機構。

    二,東廠來歷及職責

    東廠的發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因為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的皇位,畢竟不是朱元璋傳給他的。所以朱棣的精神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中。

    一方面,時常傳出建文帝未死的流言,另一方面,由於自己不是正常登基,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對新政權並沒有很大的積極性。朱棣和朱元璋一樣,都是為了鞏固政權。

    所以朱棣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專制機構,但他覺得設在宮外的錦衣衛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於是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在朱棣起兵的過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過很大力(如著名的鄭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還是覺得宦官比較可靠。

    就這樣,在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建立了一個由宦官掌領的偵緝機構,由於其地址位於東安門北側(今王府井大街北部東廠衚衕),因此被命名為東廠。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起初,東廠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但到了明末,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

    在與錦衣衛的關係上,東廠則是後來居上。由於東廠廠主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逐漸由平級變成了上下級關係,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

    三,西廠來歷及職責

    西廠在整個明朝歷史上,相比於錦衣衛和東廠它的出現時間真的很短。其實還有一個內行廠,算是是權利最大的一個機構了,只不過也是曇花一現。

    明憲宗成化年間,先是京城內出現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憲宗派太監汪直出宮打探,汪直為了升遷抓住了這次機會,打探了很多“秘密情報”,皇帝認為很有價值,就讓他幹了下去。

    幾個月後,憲宗成立了一個新的內廷機構——西廠,首領便是汪直。西廠廠址設在靈濟宮前,短短几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

    成立西廠,本來只是為了替皇帝刺探訊息,但汪直為了升官發財,拼命的在皇帝面前辦假案,好凸顯自己的才能。所以成立五個月,就被撤銷。撤銷以後一個月皇帝又重新啟動西廠。

    西廠的真正消亡始於大太監劉瑾的倒臺,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和內行廠。要說明朝這幾個特務機構哪個勢力最大?當屬曇花一現的大內行廠,在內行長的時代,不論是錦衣衛還是東廠西廠可都是要歸其統領的。可惜物極必反,太膨脹了。

    要論壽命,錦衣衛和東廠的存在時間可比西廠長多了,錦衣衛可是在清朝入關後還保留了一年呢。直到順治二年(1645年),才改稱鑾儀衛。

  • 2 # 淡看天上月

    明朝有三大特務機構,就是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其中西廠的存在時間比較短,東廠和錦衣衛基本上貫穿了大半個明朝。

    錦衣衛

    錦衣衛最早是朱元璋設立的,是一支直屬於朱元璋的衛隊,其有權逮捕、審訊、用刑等等,經常被朱元璋派遣去監視各大朝臣。不過朱元璋見其行事不妥,就下令廢除了。之後朱棣奪得皇帝位之後,又恢復了錦衣衛,從此就一直伴隨到明亡。

    東廠

    朱棣當然也只有只有錦衣衛是不行的,所以在恢復錦衣衛的時候,順便創立了一個制衡錦衣衛的機構,就選擇了宦官領導這個群體,畢竟宦官可以近距離接觸皇帝,所以就是皇帝的心腹了。

    西廠

    西廠就是加強版的東廠和錦衣衛,其目的為了更好的監視朝臣,所以有些為了貪功冒進的西廠提督行事比東廠或錦衣衛更加猖獗和狠辣,像是汪直。正因為這樣發展下去只會越發不可控,最終使得明朝被顛覆。所以西廠的命就很短。

    在有西廠第一次設立的歲月裡,西廠的權力基本上都比較大,畢竟當時西廠最“賣力”。在沒有西廠的歲月裡,東廠和錦衣衛則是輪番爭雄,但是東廠得勢較多。其實看其本質,還是看皇帝重意誰,那麼誰的權力就大一些,這些畢竟都是皇權下的產物。只是宦官天天和皇帝打交道,只要“善解人意”,當然就有近水樓臺先得月之理,故而東廠權力極盛時是超過了錦衣衛權力極盛之時的。

  • 3 # 清說歷史課

    按照時間順序,先談談由朱元璋建立的錦衣衛。明初的軍制比較簡單,其基層單位是“衛”和“所”,每衛轄正規軍士約5000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48處。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決定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錦衣衛之後的東廠西廠 永樂十八年(1420年),經歷“靖難之役”後即位的明成祖朱棣,由於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時出現,另一方面朝廷中很多大臣對新政權不太支援,而朱棣亦對朝廷大臣也多不信任,急於鞏固自己新政權的他,感覺設在宮外的錦衣衛呼叫起來不是很方便,於是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因為在他起兵的過程中,一些宦官與僧人出過大力(如著名的鄭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覺得宦官比較可靠,而且宦官身處皇宮,聯絡起來也比較方便。於是他一反太祖關於宦官不得干預政事的禁令,重用親信的宦官擔任東廠首領。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其分支機構遠達北韓半島 東廠權力更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他們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就可以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此外,朱棣建立東廠還有監視錦衣衛的意圖。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通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擔任,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 東廠的屬官有掌刑千戶、理刑百戶各一員,由錦衣衛千戶、百戶來擔任,稱貼刑官。除此以外,設掌班、領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錦衣衛撥給,分為子醜寅卯十二顆,顆管事戴圓帽,著皂靴,穿褐衫。其餘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具體負責偵緝工作的是役長和番役,役長相當於小隊長,又叫“檔頭”,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醜寅卯十二顆,一律戴尖帽,著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絛。役長各統帥番役數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幹事”,這些人也是由錦衣衛中挑選的精幹分子組成。 東廠不僅在機構及人員配置上更加精幹合理,而且在偵緝行動上制訂了相當嚴密的制度。如每月初一東廠都要集中佈置當月的偵緝工作,廠役在東廠內抽籤決定所負責的地盤。在文獻記載中可以發現,東廠廠役的工作種類都有特殊的名稱。例如監視朝中各部官員會審大獄及錦衣衛拷訊罪犯者名為“聽記”,在各處地方官府訪緝者名為“坐記”,還有某位官員有何舉措,或某城門捕得要犯,胥吏記錄上報東廠者名為“打事件”。 東廠第一任廠主已不可考,《明史·成祖三》記載“是年,始設東廠,命中官剌事。”明代大太監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都曾統領東廠。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一人掌理,委以緝訪刺探的大權。起初,東廠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但到了明末,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 東廠監視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學者等各種政治力量,並有權將監視結果直接向皇帝彙報。依據監視得到的情報,對那些地位較低的政治反對派,可以直接逮捕、審訊;而對高階官員或者有皇室貴族身份的反對派,東廠在得到皇帝的授權後也能夠對其執行逮捕、審訊。 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獲得的情報可直接向皇帝報告,相比錦衣衛必須採用奏章的形式進行彙報要方便得多。 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都要派人聽審;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一些重要衙門的檔案,如兵部的各種邊報、塘報,東廠都要派人檢視;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鹽的價格,也在東廠的偵查範圍之內等等,由此可見,東廠廠公可以說是“一人 之下,萬人之上”。最有名的東廠掌印太監魏忠賢甚至有“九千歲”之稱。 西廠在明朝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是在明憲宗成化年間成立的一個新的內廷機構。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被撤銷,但只隔了一個月,憲宗又恢復了西廠。明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復開,劉瑾倒臺,武宗下令撤銷了西廠。西廠作為一個臨時產品,就這樣在歷史上永遠地消失了。 綜上所述你發現了一個特點了嗎,就是這些機構都是對皇帝負責並且直接聽命於皇帝的。所以我認為錦衣衛和東西兩廠都是為皇帝服務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多職能重疊又很多事件上相互依存相互聯絡。如果非要分出哪個機構比較權利大,那就要取決於該機構首腦得到皇帝信任的程度。錦衣衛代表人物陸柄,東廠代表人物魏忠賢,西廠代表人物汪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英帝國被打臉,伊朗十分硬氣,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