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用改“斜”字的普通話發音的思路讀下這首詩,讀得押韻、有詩意、有韻味、有古風。注意哦!這首詩可是大大的有名,裡面還有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許多人沒搞清事實就一副杞人憂天狀,是被輿論牽著鼻子走。因此衍生出來的感慨也好、觀點也好,都是無的放矢、無病呻吟。下面舉幾個典型的觀點。
1.“許多讀音已經和我們學的時候不一樣了,一群專家成天吃飽了撐得沒事幹。”
事實是,審音表上次釋出是1985年,我們現在還在執行這個標準。2016年有一個徵求意見稿,沒有正式釋出,不能算作標準。因此1985年以後上小學的人,和現在的人在讀音的標準上不會有多大分歧。即使新審音表明天就釋出,也已經距離上次審音近40年,並不能算成天吃飽了撐得沒事幹。相反,40年已經有近兩代人了,這麼久都不做審音,指責他們不作為“顯得”更合理些,但這恰恰說明國家語委修改讀音標準慎之又慎。
2.“說服讀原來的說(shui)多好?誰給你們的權利改的?”
事實是,至少1985年以來,說服一直讀說(shuo)服,並沒有一直讀(shui)服而近期突然要改成(shuo)服的事。我們平時把懟錯讀成三聲,沒準若干年後,有人又會大驚小怪,懟原本就讀三聲竟然有些專家吃飽了撐得要改成四聲。
3.“我們學播音的要三天兩頭改,太累了,大老爺體諒體諒。”
事實是,自1985年至今,漢字的字音不光沒有傷筋動骨的改動,連理髮刮臉的改動都沒有。這話顯然是無病呻吟了,一個學播音的不去看權威的標準,專門讓些小道訊息牽著鼻子走,純粹自找。
4.“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我們小時候教的是讀xia,改成xie就不押韻了,沒有了古風、沒有了韻味、沒有了詩意,違背了古人的意思。”
事實是,斜一直讀作xie,你覺得你小時候學的是xia,或者是你們老師罔顧教材,妄加篡改誤人子弟;或者是你受到不規範的教輔材料、不規範的其他人的讀音影響,把你的記憶修改了。當然也有可能你的教材注音就是xia,但你應該知道,全國的教材並不是只有一種,教材質量也良莠不齊,也有可能不規範、有錯誤,有錯誤怎麼辦,以審音表、字典、詞典為準。已經有人拿出老教材來證明,很久以前注的就是xie。其實主持人、專家、央視播音員、各種唐詩選集的注音,都不值得迷信,新聞聯播的羅京就把卓越的卓讀成桌音。某期中國成語大會,主持人張騰躍把"金日磾"讀錯了,下面坐著的專家還給糾正,說應該讀金咪低音,也糾錯了。
斜改讀成xia,在這首詩裡似乎更押韻了。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用普通話去讀讀杜甫的《春望》,最著名的五言律詩之一,是不是要把簪改讀成zen或者zin?是不是要生造一個漢語拼音裡沒有的音?再用普通話讀讀杜甫的《登高》,最著名的七言律詩之一,把回讀成huai,把杯讀成bai?以雷、來、開,飛、微、機,初、徐、隅等為韻腳的詩是用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重災區。特別是雷、開,來,韻母統一成ai或者ui都會出現矛盾。這次新聞裡屢次提到的《回鄉偶書》就是一例,把衰讀成cui,雖然和首句韻腳回押韻了,但和末句韻腳來又不押韻了,真是摁倒葫蘆瓢又起,補完了東牆倒西牆。還有蘅塘退士選的唐詩三百首,算是個頂個的膾炙人口了吧?我舉幾首,看怎麼用普通話把韻腳改得有韻味,大家捫心自問,是否真的都按照押韻的方式改了韻腳?
李商隱《籌筆驛》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李商隱《春雨》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溫庭筠《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王維《雜詩.君從故鄉來》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李商隱《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王維《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李商隱《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杜甫《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兗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杜甫《至德二載……有悲往事》
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
至今殘破膽,應有未招魂。
近得歸京邑,移官豈至尊。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
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崔塗《孤雁.幾行歸塞盡》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杜甫《詠懷古蹟.搖落深知宋玉悲》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大多數人對這麼多詩一聲不響,單對著“遠上寒山石徑斜”喋喋不休。
5.“一騎紅塵妃子笑,騎讀作qi,就不符合平仄了。”
事實是,許多古詩用普通話讀都不符合平仄,但大部分人對平仄並沒有明顯的感覺,即使不符合平仄也不會覺得彆扭。豬年春晚的相聲,剛過去不久,當著全華人喊“平仄平仄平平仄”。有人指出錯誤,還受到岳雲鵬粉絲的攻擊。我很懷疑那些維護岳雲鵬的人和主張讀騎為ji的人有很大的交集。捫心自問,你真能感受到平仄帶來的音韻美嗎?你真的沒有被你讀起來根本不合格律的詩陶醉過嗎?我舉一個例子,杜甫詩《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其他不說,單說這個看字,按普通話,讀去聲,但其實律詩韻腳一般都是平聲,對平仄敏感的人,讀去聲會明顯感覺不一樣,有多少人能有這種感覺?可能不少人還是“有文化的”,讀成了陰平。那溼字呢?律詩的出句結尾必須是仄聲,溼字讀陰平就不符合平仄。平聲韻還可以陰平陽平通押,仄聲韻則不然,要麼韻腳都是上聲,要麼韻腳都是去聲,要麼韻腳都是入聲。現在普通話沒有入聲字,上去通壓都有明顯的不舒服的感覺,比如王維的《鹿寨》: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把上讀成普通話的去聲,又覺得很和諧的,大有人在吧?杜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尾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有多少人按普通話讀那兩個峽字而沒有任何異議的?杜甫詩《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多少人按普通話讀白字,而沒有任何異議的?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有多少人按普通話讀急字而沒有任何異議的?杜甫詩《春夜喜雨》: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黑又怎麼讀呢?普通話裡少了入聲字,入聲字是仄聲,但它一部分歸入了平聲,則歸入平聲的字出現在詩裡,現在讀起來是否和律就值得懷疑。
大多數人對這麼多詩一聲不響,單對著“一騎紅塵妃子笑”喋喋不休。
6.“有文化的人為什麼要遷就文盲。”
事實是,許多在衰、騎、斜裡讀那些音的人,並不就是多麼有文化的人,除了在這幾個字上搞特殊化,他們自己的所謂“文盲”表現就有一大堆,他們可能也就這幾個音讀得與眾不同,更多時候,其實和他鄙視的大多數“文盲”沒有質的區別,不說半斤八兩,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只不過以自己的長處,攻擊別人的短處,而你的這個長處又並不能站得住腳。正所謂請君入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魯迅的話說就是: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7.“我就這麼讀怎麼了?”
事實是,你私下讀甚至公開讀,沒人把你怎麼樣,不會損傷一根汗毛。國家導領人在國際會議上讀錯字音的時候有的是。即使參加語文考試、參加普通話測試,做普通話播音員等人員,也大可不按標準來,但到時候給你扣分、不透過、扣工資,恐怕就不是別人把你怎麼樣,是你要把專家罵成“磚家”了。
我對音韻學、語言學、文字學、古代文學,都是外行,上面提到的知識肯定也有不少錯誤,有不符合事實的地方,反對我的人正可以“請我入甕”。
下面這兩篇文章,後半段提到了一些韻腳讀音的零星問題,僅供參考。
補充幾個我認為比較靠譜的分析:
方舟子的分析:減少多音字是大勢所趨
中華讀書報的分析:這些字的讀音改了,果真是為了遷就文盲麼?。
梨影片文化採訪:詞典編纂專家詳解古詩改讀音
誰能用改“斜”字的普通話發音的思路讀下這首詩,讀得押韻、有詩意、有韻味、有古風。注意哦!這首詩可是大大的有名,裡面還有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沈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許多人沒搞清事實就一副杞人憂天狀,是被輿論牽著鼻子走。因此衍生出來的感慨也好、觀點也好,都是無的放矢、無病呻吟。下面舉幾個典型的觀點。
1.“許多讀音已經和我們學的時候不一樣了,一群專家成天吃飽了撐得沒事幹。”
事實是,審音表上次釋出是1985年,我們現在還在執行這個標準。2016年有一個徵求意見稿,沒有正式釋出,不能算作標準。因此1985年以後上小學的人,和現在的人在讀音的標準上不會有多大分歧。即使新審音表明天就釋出,也已經距離上次審音近40年,並不能算成天吃飽了撐得沒事幹。相反,40年已經有近兩代人了,這麼久都不做審音,指責他們不作為“顯得”更合理些,但這恰恰說明國家語委修改讀音標準慎之又慎。
2.“說服讀原來的說(shui)多好?誰給你們的權利改的?”
事實是,至少1985年以來,說服一直讀說(shuo)服,並沒有一直讀(shui)服而近期突然要改成(shuo)服的事。我們平時把懟錯讀成三聲,沒準若干年後,有人又會大驚小怪,懟原本就讀三聲竟然有些專家吃飽了撐得要改成四聲。
3.“我們學播音的要三天兩頭改,太累了,大老爺體諒體諒。”
事實是,自1985年至今,漢字的字音不光沒有傷筋動骨的改動,連理髮刮臉的改動都沒有。這話顯然是無病呻吟了,一個學播音的不去看權威的標準,專門讓些小道訊息牽著鼻子走,純粹自找。
4.“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我們小時候教的是讀xia,改成xie就不押韻了,沒有了古風、沒有了韻味、沒有了詩意,違背了古人的意思。”
事實是,斜一直讀作xie,你覺得你小時候學的是xia,或者是你們老師罔顧教材,妄加篡改誤人子弟;或者是你受到不規範的教輔材料、不規範的其他人的讀音影響,把你的記憶修改了。當然也有可能你的教材注音就是xia,但你應該知道,全國的教材並不是只有一種,教材質量也良莠不齊,也有可能不規範、有錯誤,有錯誤怎麼辦,以審音表、字典、詞典為準。已經有人拿出老教材來證明,很久以前注的就是xie。其實主持人、專家、央視播音員、各種唐詩選集的注音,都不值得迷信,新聞聯播的羅京就把卓越的卓讀成桌音。某期中國成語大會,主持人張騰躍把"金日磾"讀錯了,下面坐著的專家還給糾正,說應該讀金咪低音,也糾錯了。
斜改讀成xia,在這首詩裡似乎更押韻了。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用普通話去讀讀杜甫的《春望》,最著名的五言律詩之一,是不是要把簪改讀成zen或者zin?是不是要生造一個漢語拼音裡沒有的音?再用普通話讀讀杜甫的《登高》,最著名的七言律詩之一,把回讀成huai,把杯讀成bai?以雷、來、開,飛、微、機,初、徐、隅等為韻腳的詩是用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重災區。特別是雷、開,來,韻母統一成ai或者ui都會出現矛盾。這次新聞裡屢次提到的《回鄉偶書》就是一例,把衰讀成cui,雖然和首句韻腳回押韻了,但和末句韻腳來又不押韻了,真是摁倒葫蘆瓢又起,補完了東牆倒西牆。還有蘅塘退士選的唐詩三百首,算是個頂個的膾炙人口了吧?我舉幾首,看怎麼用普通話把韻腳改得有韻味,大家捫心自問,是否真的都按照押韻的方式改了韻腳?
李商隱《籌筆驛》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李商隱《春雨》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溫庭筠《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王維《雜詩.君從故鄉來》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李商隱《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王維《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李商隱《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杜甫《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兗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杜甫《至德二載……有悲往事》
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
至今殘破膽,應有未招魂。
近得歸京邑,移官豈至尊。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
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崔塗《孤雁.幾行歸塞盡》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杜甫《詠懷古蹟.搖落深知宋玉悲》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大多數人對這麼多詩一聲不響,單對著“遠上寒山石徑斜”喋喋不休。
5.“一騎紅塵妃子笑,騎讀作qi,就不符合平仄了。”
事實是,許多古詩用普通話讀都不符合平仄,但大部分人對平仄並沒有明顯的感覺,即使不符合平仄也不會覺得彆扭。豬年春晚的相聲,剛過去不久,當著全華人喊“平仄平仄平平仄”。有人指出錯誤,還受到岳雲鵬粉絲的攻擊。我很懷疑那些維護岳雲鵬的人和主張讀騎為ji的人有很大的交集。捫心自問,你真能感受到平仄帶來的音韻美嗎?你真的沒有被你讀起來根本不合格律的詩陶醉過嗎?我舉一個例子,杜甫詩《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其他不說,單說這個看字,按普通話,讀去聲,但其實律詩韻腳一般都是平聲,對平仄敏感的人,讀去聲會明顯感覺不一樣,有多少人能有這種感覺?可能不少人還是“有文化的”,讀成了陰平。那溼字呢?律詩的出句結尾必須是仄聲,溼字讀陰平就不符合平仄。平聲韻還可以陰平陽平通押,仄聲韻則不然,要麼韻腳都是上聲,要麼韻腳都是去聲,要麼韻腳都是入聲。現在普通話沒有入聲字,上去通壓都有明顯的不舒服的感覺,比如王維的《鹿寨》: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把上讀成普通話的去聲,又覺得很和諧的,大有人在吧?杜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尾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有多少人按普通話讀那兩個峽字而沒有任何異議的?杜甫詩《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多少人按普通話讀白字,而沒有任何異議的?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有多少人按普通話讀急字而沒有任何異議的?杜甫詩《春夜喜雨》: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黑又怎麼讀呢?普通話裡少了入聲字,入聲字是仄聲,但它一部分歸入了平聲,則歸入平聲的字出現在詩裡,現在讀起來是否和律就值得懷疑。
大多數人對這麼多詩一聲不響,單對著“一騎紅塵妃子笑”喋喋不休。
6.“有文化的人為什麼要遷就文盲。”
事實是,許多在衰、騎、斜裡讀那些音的人,並不就是多麼有文化的人,除了在這幾個字上搞特殊化,他們自己的所謂“文盲”表現就有一大堆,他們可能也就這幾個音讀得與眾不同,更多時候,其實和他鄙視的大多數“文盲”沒有質的區別,不說半斤八兩,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只不過以自己的長處,攻擊別人的短處,而你的這個長處又並不能站得住腳。正所謂請君入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魯迅的話說就是: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7.“我就這麼讀怎麼了?”
事實是,你私下讀甚至公開讀,沒人把你怎麼樣,不會損傷一根汗毛。國家導領人在國際會議上讀錯字音的時候有的是。即使參加語文考試、參加普通話測試,做普通話播音員等人員,也大可不按標準來,但到時候給你扣分、不透過、扣工資,恐怕就不是別人把你怎麼樣,是你要把專家罵成“磚家”了。
我對音韻學、語言學、文字學、古代文學,都是外行,上面提到的知識肯定也有不少錯誤,有不符合事實的地方,反對我的人正可以“請我入甕”。
下面這兩篇文章,後半段提到了一些韻腳讀音的零星問題,僅供參考。
京漂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杜甫登兗州城樓——什麼是縱目?補充幾個我認為比較靠譜的分析:
方舟子的分析:減少多音字是大勢所趨
中華讀書報的分析:這些字的讀音改了,果真是為了遷就文盲麼?。
梨影片文化採訪:詞典編纂專家詳解古詩改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