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七茄子

    展開全部

      宋江,與《水滸傳》中的一些杜撰出來的人物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很多史書、文人筆記裡頭都記錄了關於宋江的一些零星記載。汪應辰《文定集·顯謨閣學士王公墓誌銘》謂:“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御。”張守《毗陵集·秘閣修撰蔣圓墓誌銘》謂:“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宋史·徽宗紀》上記載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東都事略》中也提到當時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皇帝上書建議:“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宋史·張叔夜傳》所敘最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頕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宋史》上記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歷史上也確有宋江起義,《宋史》中有明確的記載。透過宋《宋史》的記載可知,宋江起義的時間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義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東及江蘇北部一帶,“橫行河朔,轉略十郡”。起義的首領是宋江。起義具有流寇性質,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據地。起義的結局是嚴重受挫後投降。起義的規模雖然不太大,但戰鬥力特別強,“官軍數萬不敢攖其鋒”。起義的影響不算小,起義的中心區域梁山泊,距東京汴梁僅百公里左右,嚴重威脅著京城的安全。起義所涉及的地區,在北宋江是比較發達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間是廣濟河中部的個湖泊,而廣濟河上游就是從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廣濟河又是京東重要的漕運通道,佔據廣濟河中間的梁山泊,對於北宋朝廷的政治、經濟、軍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義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夠記上一筆,在民間廣為流傳,足以說明它的影響。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他聚集36個人,在京東東路所管轄的黃河以北地區起義,專打社會上的不平,殺富濟貧,反抗北宋王朝的殘酷統治,引起統治者的恐慌。起義發生不久,宋徽宗趙佶便詔令京東東路、京東西路提刑督捕之。但由於宋朝軍隊久不征戰,缺乏訓練,戰鬥力極差;又由於宋江“其才過人”,屬下的36個人都是強悍猛勇之士,個個英雄,所以,這次征剿不僅沒有消滅宋江起義軍,反而使其威名遠揚。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宋江等人沒有像《水滸傳》等文藝作品所描繪的那樣,入據800裡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橫行齊魏”,馬不停蹄,千里轉戰于山東、河北一帶。宋江率眾攻打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南北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於青、齊(今山東省濟南)至濮州(今山東省鄄城北)間,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在數萬官軍的圍追堵截中,起義軍攻城陷地,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雖然人數不多,但卻似一把鋼刀,令統治者聞風色變,“官軍莫敢攖其鋒”,成為一支很有影響的農民起義隊伍。

      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宋江率部攻打京西、河北等地州縣。宋徽宗趙佶聞知,採納亳州知州侯蒙“赦過招降”的建策,頒旨招安,侯蒙旋卒,此事不了了之,宋徽宗遂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往討。宋江避其鋒,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省臨沂),與官軍周旋年餘。宣和三年初,轉向南攻打沂州(今臨沂),戰鬥打得十分艱苦,結果終因寡不敵眾,被知州蔣園率兵擊敗。二月,起義軍繼續南下,攻打淮陽軍(今江蘇邳縣西南),接著,佔據楚州(今江蘇淮安),進入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西南)境內。在這些激烈的戰鬥中,宋江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和軍事才能,指揮若定,謀略過人,戰術靈活多變;同時,正如後來元代陳泰在《所安遺集·江南曲序》中所說的那樣:“宋之為人,勇悍狂俠”。宋江作戰也很勇敢,身先士卒,帶頭衝殺,打出了威風,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認其有勇有謀。就在同一月裡,浙江農民起義首領方臘,也率義軍連破處州、秀州(均屬浙江),其攻勢凌厲,使北宋王朝十分驚恐。為了瓦解、鎮壓這兩股農民起義軍,亳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上書,道:“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沒有敢抵抗的,說明他必有超過常人的才能。不如赦過招降,讓他率兵討方臘以贖過,或許還能平定東南之亂。”宋徽宗對這個主意十分讚賞,立即下詔給剛剛以徽猷閣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張叔夜,令其設法招降宋江。

      張叔夜到達海州後,起義軍正準備攻城。宋江和起義軍副將吳加亮等人,仔細分析了海州濱海的特點和城防情況,決定從海上突破,於是直取海濱,俘獲了大型船隻10餘艘。然而這一切,都被張叔夜所派的偵探窺視到了。張叔夜連忙招募敢死隊1千餘人,在近城設伏;然後,再派出小股士卒趕往海濱誘戰,同時將精兵埋伏在海邊。雙方開戰後,伏兵蜂擁而上,舉火燒燬了宋江的船隻。宋江雖然率部勇猛拼殺,給敵人以重創,但見船隻著火、退路已斷,也不免有些慌亂。這時,張叔夜又乘勢發動全面進攻,俘虜了吳加亮。宋江在重兵包圍之下,痛感大勢已去,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

      宋江的結局

      宋江接受招安以後,又幹了些什麼事情?關於這一問題史學界爭論頗大,主要圍繞宋江有沒有去徵方臘的問題展開。方臘起義是與宋江起義幾乎同時發生的一次農民起義,從起義規模上講要比宋江起義大得多,影響也大得多。關於宋江投降後被宋朝派去鎮壓方臘一事,史書中有明確記載,如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楊仲良的《通鑑長編紀事本末》、《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都明確記載宋江投降後隨官兵前往鎮壓方臘起義,宋江從農民起義領袖變成了屠殺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但1939年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這就是史學界都知道的《折可存墓誌銘》。墓誌銘中明確記載宋江未去徵方臘,折可存是在徵方臘勝利後才逮住宋江的,所以有人認為方臘起義被童貫鎮壓後,他又一次起兵反宋。宣和四年(1122年),起義最終被折可存率兵鎮壓,宋江也遇害身死。同是史料,孰真孰假,史學界爭論不休。但有兩點是肯定的,宋江從發動起義到最後失敗,只有一年多一點時間;起義失敗不久,他便死去了。

  • 2 # 麼得時候回來

    宋江,與《水滸傳》中的一些杜撰出來的人物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很多史書、文人筆記裡頭都記錄了關於宋江的一些零星記載。汪應辰《文定集・顯謨閣學士王公墓誌銘》謂:“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御。”張守《毗陵集・秘閣修撰蔣圓墓誌銘》謂:“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宋史・徽宗紀》上記載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東都事略》中也提到當時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皇帝上書建議:“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宋史・張叔夜傳》所敘最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F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宋史》上記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歷史上也確有宋江起義,《宋史》中有明確的記載。透過宋《宋史》的記載可知,宋江起義的時間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義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東及江蘇北部一帶,“橫行河朔,轉略十郡”。起義的首領是宋江。起義具有流寇性質,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據地。起義的結局是嚴重受挫後投降。起義的規模雖然不太大,但戰鬥力特別強,“官軍數萬不敢攖其鋒”。起義的影響不算小,起義的中心區域梁山泊,距東京汴梁僅百公里左右,嚴重威脅著京城的安全。起義所涉及的地區,在北宋江是比較發達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間是廣濟河中部的個湖泊,而廣濟河上游就是從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廣濟河又是京東重要的漕運通道,佔據廣濟河中間的梁山泊,對於北宋朝廷的政治、經濟、軍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義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夠記上一筆,在民間廣為流傳,足以說明它的影響。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他聚集36個人,在京東東路所管轄的黃河以北地區起義,專打社會上的不平,殺富濟貧,反抗北宋王朝的殘酷統治,引起統治者的恐慌。起義發生不久,宋徽宗趙佶便詔令京東東路、京東西路提刑督捕之。但由於宋朝軍隊久不征戰,缺乏訓練,戰鬥力極差;又由於宋江“其才過人”,屬下的36個人都是強悍猛勇之士,個個英雄,所以,這次征剿不僅沒有消滅宋江起義軍,反而使其威名遠揚。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宋江等人沒有像《水滸傳》等文藝作品所描繪的那樣,入據800裡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橫行齊魏”,馬不停蹄,千里轉戰于山東、河北一帶。宋江率眾攻打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南北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於青、齊(今山東省濟南)至濮州(今山東省鄄城北)間,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在數萬官軍的圍追堵截中,起義軍攻城陷地,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雖然人數不多,但卻似一把鋼刀,令統治者聞風色變,“官軍莫敢攖其鋒”,成為一支很有影響的農民起義隊伍。  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宋江率部攻打京西、河北等地州縣。宋徽宗趙佶聞知,採納亳州知州侯蒙“赦過招降”的建策,頒旨招安,侯蒙旋卒,此事不了了之,宋徽宗遂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往討。宋江避其鋒,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省臨沂),與官軍周旋年餘。宣和三年初,轉向南攻打沂州(今臨沂),戰鬥打得十分艱苦,結果終因寡不敵眾,被知州蔣園率兵擊敗。二月,起義軍繼續南下,攻打淮陽軍(今江蘇邳縣西南),接著,佔據楚州(今江蘇淮安),進入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西南)境內。在這些激烈的戰鬥中,宋江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和軍事才能,指揮若定,謀略過人,戰術靈活多變;同時,正如後來元代陳泰在《所安遺集・江南曲序》中所說的那樣:“宋之為人,勇悍狂俠”。宋江作戰也很勇敢,身先士卒,帶頭衝殺,打出了威風,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認其有勇有謀。就在同一月裡,浙江農民起義首領方臘,也率義軍連破處州、秀州(均屬浙江),其攻勢凌厲,使北宋王朝十分驚恐。為了瓦解、鎮壓這兩股農民起義軍,亳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上書,道:“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沒有敢抵抗的,說明他必有超過常人的才能。不如赦過招降,讓他率兵討方臘以贖過,或許還能平定東南之亂。”宋徽宗對這個主意十分讚賞,立即下詔給剛剛以徽猷閣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張叔夜,令其設法招降宋江。  張叔夜到達海州後,起義軍正準備攻城。宋江和起義軍副將吳加亮等人,仔細分析了海州濱海的特點和城防情況,決定從海上突破,於是直取海濱,俘獲了大型船隻10餘艘。然而這一切,都被張叔夜所派的偵探窺視到了。張叔夜連忙招募敢死隊1千餘人,在近城設伏;然後,再派出小股士卒趕往海濱誘戰,同時將精兵埋伏在海邊。雙方開戰後,伏兵蜂擁而上,舉火燒燬了宋江的船隻。宋江雖然率部勇猛拼殺,給敵人以重創,但見船隻著火、退路已斷,也不免有些慌亂。這時,張叔夜又乘勢發動全面進攻,俘虜了吳加亮。宋江在重兵包圍之下,痛感大勢已去,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  宋江的結局  宋江接受招安以後,又幹了些什麼事情?關於這一問題史學界爭論頗大,主要圍繞宋江有沒有去徵方臘的問題展開。方臘起義是與宋江起義幾乎同時發生的一次農民起義,從起義規模上講要比宋江起義大得多,影響也大得多。關於宋江投降後被宋朝派去鎮壓方臘一事,史書中有明確記載,如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楊仲良的《通鑑長編紀事本末》、《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都明確記載宋江投降後隨官兵前往鎮壓方臘起義,宋江從農民起義領袖變成了屠殺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但1939年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這就是史學界都知道的《折可存墓誌銘》。墓誌銘中明確記載宋江未去徵方臘,折可存是在徵方臘勝利後才逮住宋江的,所以有人認為方臘起義被童貫鎮壓後,他又一次起兵反宋。宣和四年(1122年),起義最終被折可存率兵鎮壓,宋江也遇害身死。同是史料,孰真孰假,史學界爭論不休。但有兩點是肯定的,宋江從發動起義到最後失敗,只有一年多一點時間;起義失敗不久,他便死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的海上霸主,前蘇聯的4艘基輔級航母各自的歸宿是什麼?你對它們的歸宿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