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小鑑

    這不矛盾啊,德國外長懟俄羅斯,主要是兩國之間的事。是兩國外教!現在又忽悠歐洲一致對美國,是地區與大國之間的外交。

    歐洲人也很可憐,一直在美國胡蘿蔔加大棒的脅迫中生存。可以說,很難過一天真正獨立自主的日子!我曾經說過:資本主義集團,在利益面前,往往會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二位。一切國家利益必須為集團利益服務。所以,這些貌似強大的小國們,會不自覺地受到美帝國主義的“脅迫”。又因為各自的小集團利益,他們都在各求自保。所以,整個歐洲就變成一盤散沙。只剩下一個有名無實,虛弱無力的軀殼。

    德國,提出這樣的建議,足以說明,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精明!

    是的,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崛起,給全世界帶來了無限機會,歐洲各國要想抓住這一天載難逢之機。就必須要掙脫舊的束縛,而要掙脫“美帝國主義”束縛,可憐的歐洲,就只能團結一致才有希望。

    由此可見,日耳曼精明不是假的。

  • 2 # 極度駭客

    謝謝悟空邀請!德國外長和防長的呼籲和宣告,分別針對的是美國肆意踐踏他國利益和地區經濟問題,以及俄羅斯大國崛起對地區安全威脅問題,是從外交關係、經濟發展和安全防衛不同方向,以歐洲的安全與發展對美國和俄羅斯的定位,兩者是互不矛盾的獨立事務。

    一、德國外長呼籲歐洲應形成制衡美國的力量,主要針對的是美歐關係和歐洲經濟利益。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石油實施零出口禁令,損害了歐洲能源資源需求利益,對與伊朗貿易企業的連帶制裁,損害了歐洲的市場經濟利益,對歐洲鋼鐵和鋁產品的徵加關稅,也極大地損害了歐洲的對外貿易,以及對軍費開支的提高和全額繳納,也觸及到了歐洲的底線,這是歐洲國家非常惱火的事情。歐洲國家多數都屬於北約國,劃邊的話,應該是在美國陣營,與美國是盟友關係,可美國特別是特朗普損人利己的美國優先政策,是對歐洲國家利益的挑釁和壓榨。美國對英國硬脫歐的支援、對法國脫歐的遊說,是赤裸裸的分化歐盟,取得絕對話語權和領導地位的地域霸權行為。

    二、德國防長強調歐洲必須堅決回擊俄羅斯的擴張,主要是從安全防衛方面加強歐洲建設。自蘇聯解體、特別是普京執政以來,俄羅斯的對外關係和政治主張,是不計後果的強硬做派,平息車臣內亂,出兵喬治亞、克里米亞和敘利亞,以及以核武庫硬懟美國:“世界上如果沒有了俄羅斯,那其他國家也不會存在!”的話語,是歐洲國家對俄羅斯潛在威脅的忌憚所在。在加上俄羅斯人歷史上對歐洲的肆虐,是歐洲國家不可遺忘的慘痛教訓,就連現在德國法國雖然與俄羅斯保持能源貿易往來,但是對俄羅斯的制裁一直是沒有放鬆過。抵制俄羅斯向歐洲方向的發展和擴張,是歐洲國家不能接受的現實問題。

    三、德國兩部長的發言,是對霸權主義的斥責,旨在推動歐洲的團結和一體化建設程序。德國這兩位部長的發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呼籲,是提醒和警告,也是對歐洲一體化建設的焦慮。歐洲的防衛體系是由美國主導構建的北約組織負責,基本上是由美國提供軍事力量來支撐,自己國家的安全自己說了不算,同時美國也以此對歐洲軍費開支問題和國際立場問題,對歐洲事務橫加干涉。美國在利用北約封堵俄羅斯的過程中,又直接把歐洲推倒了對抗前沿,回到了冷戰時期的對立模式,歐洲在對俄羅斯忌憚的同時,也對美國的做法極度不滿。在此情況下,德國作為歐洲強國和歐盟老大,呼籲歐洲加強團結,儘快推進一體化建設,制約美國對歐洲的利用和壓榨,對抗俄羅斯潛在威脅,就成了歐洲地區穩定與發展的必要因素。

    總之,歐洲國家對於美國所造成的利益損害和領導權的強佔行為,也到了爆發的邊緣,對於美國欲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企圖,是無比憤怒和重視,如果美俄關係緩解,那俄羅斯的崛起將會勢不可擋,對戰力稚弱的歐洲威脅就太大了。兩位部長的宣告,既表達了歐洲對俄羅斯的定位態度立場,也向美國表明了歐洲的決心,擠兌美國在對歐洲和俄羅斯關係問題上做出選擇。

  • 3 # 詹思丁

    感謝邀請。本問題涉及到的話題是最具國際社會比較熱的問題:歐美關係。美國不顧歐洲盟友的利益,為了一己私利,不惜代價對歐洲下手,這在過去是沒有的,這讓歐洲國家難以接受:老大不愛我了,還要置我於死地。於是歐洲國家開始反擊,德國外長的提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案。既然歐洲要團結,那為什麼要怒懟俄羅斯呢?我想大家要清楚兩點:第一,國際關係的變化太大,不要以為前幾天說的話,到今天就仍然有效,只要利益需要,俄羅斯又會變為朋友;第二,俄羅斯雖然在傳統上被認為是歐洲國家,但是至今都還是個異類,歐洲國家,特別是西歐大國一直沒有把俄羅斯看作是真正的歐洲國家,所以要團結的物件不一定要包括俄羅斯。所以德國對美國和俄羅斯的不同表態並不矛盾。

    歐美關係是世界上最為親密的雙邊關係之一,歐洲與美國在人種、語言、文化和價值觀上都是一致,可以說是同根同源。美國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在其建國後,羽翼尚未豐滿時,一直向歐洲示弱,只是在美洲展示肌肉,歐洲國家也一直未吧美國放在眼裡,知道19世紀末美國的經濟實力超過英國,並徹底崛起後,歐美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顛倒,即美國逐漸成為主導。這樣的歐美關係在二戰後正式固定下來,直到今天都是如此。美國主導的歐美關係的確為歐洲帶去了諸多好處,特別是在冷戰時期,正是有美國撐腰,歐洲才有了復興的機會,正是有美 國的支援,歐洲的聯合才能順利實現。但國際關係中,維繫國家友好關係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最為根本就只有國家利益,國家因為利益的一致而走到一起,也會因為利益的衝突而分道揚鑣。歐美關係在冷戰結束後就悄悄發生了變化,具體來說就是歐洲的獨立傾向越來越明顯,希望與美國平起平坐的願望非常強烈,希望成為多級格局中的單獨一極。在這種背景下,歐美關係的裂痕開始明顯,互相之間的不滿也在累計,新世紀後美國的對外政策並不能得到歐洲國家的認可和支援。特朗普上臺後,打著“美國利益優先”的旗號,為了一己私利,屢屢做出損害歐洲盟友的事情,這對與歐洲來說是晴天霹靂,萬萬沒有想到的,看著美國對自己的強硬態度,歐洲國家也不是吃素的,如果不加以反擊,那麼對國家利益來說將是巨大的損失,在未來的歐美關係中將會處於更加被動的地位。所以,德國外長呼籲歐洲團結一致就是要告訴美國,歐洲並不是沒有手段回擊,歐洲並不是美國的奴隸,其目的最終是為了讓美國重視歐洲,給予歐洲平等的地位,建立新的面向新局勢的歐美關係。

    歐洲對俄羅斯的怒懟其實也是因為歐洲認為俄羅斯威脅到了自身的利益,特別是在普京的多年努力下,俄羅斯的國力有所恢復,對外政策也越來越強硬,特別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表現,讓歐洲大吃一驚,北約東擴並沒有讓俄羅斯退讓,反而激起了俄羅斯的對抗,一個強大且咄咄逼人的俄羅斯隊歐洲來說是一個威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呼籲北約團結一致應對俄羅斯的挑戰,這裡德國又提出需要美國的支援,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俄羅斯,這是合作的基礎。

    綜上,德國隊美國和俄羅斯問題的不同呼籲,看似矛盾,實則邏輯上是一致的,並沒有矛盾之處。

  • 4 # 眾人的黃昏

    外長講的是經濟制衡,防長講的是武力對抗,不同領域,不同手段,沒有可比性,自然沒有矛盾。

    經濟制衡:歐美均是自由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又處於全球化大市場中,競爭是必然必須的,否則市場的活力就不存在,經濟皆無法發展。目前,美國經濟發展強勁,雙方又在談零關稅去補帖的自由貿易,歐州如果弱了,一邊倒的競爭等於無競爭,歐州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力爭歐美平衡,這對雙方都有利。打個比方,只有南美與歐州對抗,雙方足球水平才能提高,對陣東南亞,雙方都會下降,一個沒盼頭,一個沒激情動力。

    武力對抗:歐州的安全有兩大威脅,一是恐怖主義,屬內政部主管。一是俄羅斯沙文主義,即以所謂俄族安全乾涉周邊小國內政,如二戰前的法西斯德國吞併奧地利與捷克。這些周邊小國大部加入了歐盟甚至北約,一旦出現危機,北約無法坐視不管,所以要加強軍力做好準備。北約力量主要是美國,但歐州除面積外,除軍事外,人口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綜合實力總量與美國相當,那麼多年了,俄羅斯也不是當年蘇聯華約了,還要美國承擔70%的軍事防務,顯然不合理,特朗普也不幹。所以,德防長呼籲加強歐州自身防守力量對抗俄羅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歐州無非是兩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人們心理狀態,失去了爭強好勝雄心與意志,老虎打盹當病貓?我不認為美俄會這麼想。

    亂放幾張歐州歷史感的圖片大家趕腳一下,呵呵☕

  • 5 # bindong1

    德國:

    經濟世界第四,歐洲第一,一戰.二戰時;曾經是世界第二,很有來頭。

    該國外長呼籲形成制衡美國的連線,並聯想到德國呼籲建立新的國際收支系統。

    債臺高築的米國,支撐著那十一個航母特混艦隊的,並不是水手,也不是艦載機的飛行員,而是那綠色的美元,一旦新的國際收支系統建立,多印的美元就如同廢紙一般,沒聽說一堆廢紙能夠支撐一個超級大國的。

    其實,特郎普比奧巴馬在全球收縮方面做的更多;為何?力不能爾。不要為特郎普表面的氣勢洶洶所嚇倒,美國的牌真的出的差不多了;變本加厲的話,只能選擇在敏感問題上出牌;即便是特郎普有這個膽,美國民眾能答應?畢竟美國民眾不是生來與眾人為敵的。

    "誤炸"大使館的"好年景"己經永遠的過去了。

    醜聞纏身.險像環生的奇葩老特,在國際事務上的動力在衰減,目光,不得不轉向國內!

    眼下,是世界力量重新組合的混沌時期,世界新的領導力量,也許會隻手拎過山姆大哥失落的CROWN,沒人會戴上。

    德國的立足自我的力量重組構想,,另謀新的國際收支系統,,等等,

    說明德華人正在思變!

    特郎普牌催化劑,功不可沒。

  • 6 # 孤獨的人209381559

    自從二戰後,地處冷戰前緣的西歐,與蘇聯集團針鋒相對、緊張對峙。面對強盛的蘇聯,西歐不得不引進美夷這一外來勢力,以抗衡蘇聯。後來雖然冷戰結束,兩德實現了重新統一,但蘇聯的繼承者羅剎卻在德夷的領土上,到1995年,羅剎才從德夷撤軍。

    然而正所謂才出虎口,又入狼窩。近年來的歐盟和北約東擴,處處擠佔羅剎的戰略緩衝區。歐盟、北約和羅剎的關係,已降至冷戰後的最低點。“我為漁肉,人為刀俎”。在將羅剎逼得步步後退的同時,西歐卻自覺不自覺的成為了美俄爭鋒的犧牲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這樣的。一旦歐美與羅剎之間爆發熱戰,依羅剎的德性,西歐將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不要說核戰,即便是常規戰,西歐也擔待不起。軍事實力有限的西歐,對美夷懷著既想請進來,又想趕出去的矛盾心理。不請進來吧,憑西歐一己之力,無力無法抗拒蘇聯-羅剎的進攻;請進來吧,雖然是在自家的地盤上,但“我的地盤我做不了主,我的地盤聽美夷的!”看美夷的臉色而行事,這也讓西歐感到特別的憋屈。

    於是,就有了德夷高官前兩天“應該對羅剎強硬點”的叫囂,又有了今兒個“歐洲應形成制衡美夷的力量”的咕噥之聲。但是,兩頭得罪而又兩頭通吃,西歐有這個能力嗎?用羅剎的回懟來結束吧:“去問你的爺爺他們吧!”(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

  • 7 # 毛維準

    德國最近處於外交話語氾濫階段。其實應該悶聲發大財的。

    德國國防部長前個階段懟俄羅斯,希望用實力來讓俄羅斯知道挑釁後果,被俄羅斯國防部長回懟回去問問他們的爺爺。

    20日,社民黨籍德國外長馬斯不爽中國影響力增加,認為中德不屬於一個圈子,雙方價值觀不同,聯想到之前德國前任外交部長加布里爾曾經呼籲不分裂歐洲。

    21日,外交部長又將“多邊主義聯盟”放到桌面上,將箭頭對準了美國。

    因此,提問者的問題應該放到整個體系中來。答題人主要有四點看法。

    1. 這些事件顯示出德國對目前國際局勢不滿。中美、美蘇等大國關係目前在國際舞臺上極其顯著,相比之下,德國以及德國支撐的歐盟卻限於國際事務的失聲狀態,這種影響力的下降是德國不滿的重要原因。造成這種影響力下降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中美蘇三方的強勢。

    2. 這些事件也表明德國希望更多地涉入國際事務,展現其主體性。德國本來希望做一個超出軍事力量的“文明力量”,近年來德國的強勢外交明顯起來了,開始著眼於結合軍事與文明兩種手段,組建一個全球政治中的“建構者”,而德國支撐的歐盟也希望做一個有更強壯的全球行為者。其對美強硬也是特朗普上臺的後遺症,設定一個紅線,一旦違反,必然反擊。

    4. 這也是德國最近外交進展之後的一點“腦熱”或者冒進情緒所致。在德國力挺之下,歐盟和日本自貿區取得了重大進展,德國也對於中東事務如土耳其敘利亞伊朗等展現了較大的熱情,因此必然覺得其外交手段有效,因此就開始懟天懟地懟朋友,如果繼續取得進展,那麼地球的舞臺都可能不夠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調解矛盾的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