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A粗茶淡飯
-
2 # 豫南小梁
我的家是在河南南部,我記得我們哪裡是臘月29下午貼春聯,不管家裡有沒有住人,還是人在外地,都會安排自家的親人去貼春聯。
-
3 # 南疆小霞
每年春節,苗族是這麼過的。
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胞吹蘆笙、跳踩堂舞,歡度春節。
-
4 # 妹子的日常
馬上就快到春節了,我的心裡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春節放假,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可以回到家裡看到一年來所思念的人和事物!
我還記得小的時候,我是非常喜歡過春節的,因為有紅包收!當時的紅包用來買玩具,槍啊,芭比娃娃啊,小汽車啊……很熱鬧!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貼春聯,張燈結綵,吃年夜飯,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其樂融融的,有說有笑,這是我最喜歡的事情,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很開心!除夕夜我們要去拜社頭,來祈求來年的五穀豐登,財源滾滾,這是一種祈禱!
過年前兩天,我們家會做白散,這是我們那邊的特色,家家戶戶都會做!
白散就是米花,白散是玉林人的傳統年貨,每逢過年,如果你到玉林人的家中做客,玉林人一定會拿出玉林獨特的白散來招呼客人。在白散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的陽刻書法字,字的內容通常是“福、祿、壽、喜”。吃白散,是祈禱新年吉祥,玉林人對和諧、吉祥的中國傳統“和”、“合”觀念根深蒂固,這圓圓的白散象徵著“閤家團圓”。
-
5 # 星星記生話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九女仙湖就位於我們村,大年三十吃罷午飯後,家家戶戶就開始打漿糊準備貼春聯,然後架好蒸火。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是餃子,而且只有餃子,不會另外再炒菜,吃完餃子的人家會放一個炮,具體什麼用意我也不知道。大年初一早上天不亮,家家戶戶會把自己提前蒸好的花饃擺放在某些特定位置(俗稱獻老爺,燒香、燒紙、放鞭炮),然後點蒸火。還有就是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大年見孃家好。
-
6 # VV李小七
不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新年都是每一年中最最期盼的,雖然相對小時候,長大後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但依然也是如此。中國因地域寬廣,所以每到過年時每個地方又都有各自的春節習俗,特別是農村地區,年俗文化習俗種類多樣且大多有一些不一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我家鄉山東省菏澤農村的春節習俗。

習俗之一:貼春聯
春聯基本上是每個地方過春節都會貼的,今天說說我家鄉的貼對聯。每到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媽媽早已弄好漿糊及對聯並將去年的對聯一一揭掉,自從長大後每年都是我負責貼對聯,爸媽在一旁包餃子,對聯會貼到內外門、門框、門匾、窗臺、車子、家裡及門外的樹上以及麥囤之上,煥然一新的對聯,紅紅火火過大年。

習俗之二:院子裡撒芝麻桿
與貼對聯一樣,在院子裡撒芝麻桿也是在大年三十進行,為了撒芝麻桿每年家裡都會種一些芝麻,親戚鄰居還可以分一些用來撒在院子裡。
撒芝麻桿是這樣子的說法,據說每年大年夜的時候掃把星都會出來,而跑到誰家去就會帶去晦氣,而撒了芝麻桿後就可以扎掃把星的腳,這樣掃把星就不會來了;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撒上芝麻桿後,踩一踩,有“踏歲”的意思,總之就是圖個吉利,這樣子日子會越過越好。

習俗之三:門口攔上木棍
在大年三十快傍晚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拿出木棍橫在門前,不僅僅是外門,只要是一道門都要橫上一個木棍,橫在門前木棍的說法是:擋住家裡的財氣防止外漏,擋住外面來的晦氣以防進來。
撒的芝麻桿和橫放在門前木棍都會在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後拿掉,芝麻桿還會在正月十六的時候燒掉烤火,傳說這樣可以消除一年的病災。

習俗之四:上墳
上墳也是在每年的大年三十,快到下午5點的時候,一家人之中的男丁都會帶著紙錢、貢品、香火、煙花炮竹到祖墳去,上貢燒紙燃放炮竹以請列祖列宗一起到家裡過年,這個是我們這農村一直以來都有的習俗,每年都會進行。

習俗之五:燃放煙花炮竹
記得小時候,每年中最期盼的事情就是過年了,每到過年都會提前去集上買好煙花炮竹,以在大年三十及之後的幾天晚上燃放,當然小時候沒有錢,都是買一些小的鞭炮,現在稍微富裕一些,會買一些可以打到天上的煙花一家人一起看看。

習俗之六:一家人一起吃除夕飯,看春晚
大年三十晚上,也是現在我感覺最有年味的時候,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聚在一起,邊看春晚邊吃年夜飯。一般都會做上一桌子好菜,開上一瓶白酒,把家裡叔叔、大爺家的人都請來,一大家子一起共聚年夜飯,非常熱鬧。


-
7 # 老山楂AHJZ
奶奶給不懂事的孫子嘴巴抹上糖,因為春節期間大人們都圖吉利怕不懂事的孫兒說出有犯神靈的話來。嘴巴抹上糖後即使孩子話說的不對但也是甜的,這樣神靈們不會怪罪。
-
8 # 漆哥小陳
我來自廣東陸豐我們小時候在農村的過年習俗一般到十二月份了父母就開始準備給家裡大清除衛生了意味著去舊迎新,到了臘月二十五六就做甜粿,還有用芝麻花生包的粿類,二七八貼對聯,年三十除夕晚一家人開開心心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圍爐],到晚上11點鐘左右每家每戶還要放爆竹[開門炮],所以說過年還是喜歡在農村過有年味。
以上的這些過年細節都是我小時候的回憶,小時候基本到十二月份的時候就數著日子等過年了,因為到過年的時候我們就有紅包拿,有新衣服穿,還可以到處遊玩,拿著壓歲錢去買自己喜歡的玩具,現在長大了反而害怕過年,因為有壓力,直到長大也才慢慢地理解到父母當時過年的那種不容易,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段跟父母能在一起的那段時間,80後的我們一晃就老的那句話。
-
9 # 廚小夥
每個地方都有他自己的習俗,就拿我自己家鄉來說吧,沒次過年的時候都會一家老小全家出動去掃墓祭祀先人,然後會在家裡供奉神靈
-
10 # 半個南山人
有錢沒錢,團聚過年。這是過去人們對過年的理解,家鄉淄博的過年習俗就體現在了團聚上。
在我的記憶裡,每逢到臘月三十太陽落山之前,城裡每條衚衕裡就開始忙碌起來,家家戶戶都會在院子裡擺上供品,焚香燒紙,接己故的先人回家過年,這叫接年,也叫接神。接完年之後,直到初二夜裡就不能掃地了,如果此時掃地,就是對先人的不敬,也會掃走家中的財運。
接下來就是要守歲了。
守歲是整個春節當中最熱鬧的時候,屋內燈火通明。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喝團聚酒,男女老少,盡情歡樂。年夜飯中,家家都少不了“酥魚鍋”,這是家鄉的特色過年菜,由豬蹄、五花肉、雞、海魚、海帶、大白菜、炸豆腐等食材裝鍋慢火燉制八小時而成。取"福如東海,年年有餘。”之意。
守歲時的禁忌也特多,說話要忌諱“破、壞、散、死、賠、病、死”等字不能說,不能罵人,不能打罵孩子,這對我們當時這些熊孩子來說,是最幸福的事了!還有如果餃子皮破了,不能說破了,要說:“掙”了,蒜也不能說蒜,要說“義和菜”,孩子不小心打碎瓷器,不能說“碎”了,要說“歲歲(碎碎)平安”。
酒是陳的香,年味老的濃。現在的春節只成為一種過程,味道卻已是淡了不少,只是團圓守歲還在繼續成為年的像徵。
-
11 # 邵陽珊妹子
我的家鄉在湖南,我們那裡到現今為止依然保留著年夜飯的習慣。每年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早上,天還沒亮,就必需把團圓飯吃了,免得有客人上門看到還在吃團圓飯是不吉利的。
-
12 # 小青年芳芳vlog
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有:30號晚上會煮茶,會泡腳,會燒香,初一會睡很晚起床,寓意著這一年裡,都會有覺睡,初一會去外面撿樹枝回家,寓意著帶財回家等等
-
13 # 三碗哥
我是豫東地區的,我們那每年除夕夜12點需要吃一頓大餐,基本上都是5/7/9個菜 不能是雙數,還要吃餃子麵條。然後餃子裡一般會包辣椒,錢幣,看誰能吃到
回覆列表
每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在煮茶葉蛋,初一拜年的時候不管上誰家都會讓你多吃雞蛋,說雞蛋是元寶,多吃了今年多發財
記憶深刻的是在我二十歲的時候,上個親戚家拜年,太熱情了,一個雞蛋接著一個雞蛋的給我剝著吃,一下吃了五六個。導致十多年了我一打嗝都感覺有雞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