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琴島教育線上
-
2 # 山城崽兒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我認為"父母更是孩子的榜樣和終身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不管是怎樣性格或成長經歷的孩子,父母家長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孩子價值觀、素質……等等。所以,在談到如何教孩子更加有教養這個問題上,在面對不同個性經歷的孩子時,因人而異!性格溫和,本身比較聽話的孩子就無須在這討論了。
面對一些性格叛逆,個性獨立孩子時。我想更多的把"教"換成引導或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比較恰當。也許更能讓孩子接受。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更要讓他(她)體會到先要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尊重的道理!被人尊重很享受,但是,你要尊重別人才能換取。
其次,在孩子面前時刻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以寬廣的心胸,大度的情懷去為人處事。要知道自己就是孩子的榜樣,你做的任何事都有可能被孩子模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3 # 羊咩成長
首先呢,教養的定義因人而異。教養涉及的範圍非常廣,禮貌、分享、助人、尊重、誠信、謙讓……這些品德都算,每位父母心中對於這些品德的排序肯定也不同。不過呢,無論父母的定義是什麼,在教育孩子時需要明確兩點。
1. 父母需要很清晰地知道,什麼是有教養的行為,什麼是缺乏教養的行為。
比如說,父母覺得需要重視講禮貌,那麼,無論什麼情境、對方是什麼人,都應該鼓勵孩子講禮貌,而不是一時要求孩子講禮貌(老師、鄰居面前),一時又不要求孩子講禮貌(比如社會地位不如自己的)。
2. 在培育孩子教養時,要貫徹一致性。
一致性體現在:對於孩子每一次父母覺得屬於“沒有教養的行為”,都需要即使給予矯正,比如和孩子講道理、要求孩子道歉等等;對於孩子每一次“有教養的行為”,父母都進行鼓勵,比如“剛剛你幫助小A了,助人為樂是一種很棒的行為哦,爸爸為你驕傲”。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育之後,孩子自己內心也會“內化”有教養和無教養的規則,這樣就完成了從“外在的約束”轉為“自己對自己的約束”,這是十分了不起的。
一致性還體現在:和孩子比較熟悉的大人都應該鼓勵孩子有教養的行為,忽略或者懲罰孩子無教養的行為。如果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學會分享,爺爺奶奶縱容孩子佔有集體玩具,那麼,這種培育的效率肯定很低。這就要求父母和其他與孩子密切相關的大人達成一致培養目標。
-
4 # 紅玫瑰1115
教養這東西很廣泛,我僅從我的角度去談談這個問題吧!首先我覺得,教養從小教育更好,現在有很多青年工作了卻還在努力學習,一方面是為自己的未來,而另一方面是在為下一代做投資!當他們有了孩子就會從小教育他們,用相較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的孩子,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畢竟小孩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有時候自己言傳身教,比刻意去教的效果更好。其次,讓他們從小養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說的非常的好!可能他們當時會覺得讀著很無聊,可總有一天他們會感謝你的。最後,我覺得要讓他從小就多接觸一些事物,不僅僅是好的,偶爾接觸一點壞的會更有促進作用,同事你還應該教會他思考!可能說的有點迷糊,畢竟有些東西,是無法用片面的解釋去說清楚的。以上僅是我自己的觀點!謝謝
-
5 # beifangdelang3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首先作為父母是要起到表率作用的,父母的所作所為對小孩影響是最深的。所以呢,要教孩子有好的教養,首先父母也必須要有好的教養,就是從我做起,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涵養也差不到哪裡去。
回覆列表
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 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教養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百度百科)
教養,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第一,言傳身教。你期待孩子有良好的教養,首先作為家長你自己要清楚,什麼是教養,你的一些言行是否也有教養,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在生活中,你經常會發現,一個孩子的說話的語氣和做事時的樣子,往往跟家長是一樣的,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請為了孩子改善自身吧,給孩子製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第二,小處著手。教養的形成,不是說教就能夠起到作用的,那麼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從小處著手,從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開始關注,並進行訓練,比如你在訓練有禮貌的時候,在他幫你拿東西的時候,你要誠懇地說謝謝,然後找機會,你給她服務一下,並暗示他也需要同樣的說聲謝謝。
第三,長期關注。教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論是你自己的言行還是跟孩子的互動,以及孩子在社會中的交遊,都需要你有耐心,長期關注,而且提到社會,“孟母三遷”你一定知道,良好的外在環境也是極其重要的,否則你的一切努力,可能就被周圍人的不良素質給打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