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度外

    本人是易學研究者,對傳統文化本沒有成見,以下為個人愚見,謹作參考。

    “傳統”不僅指一些舊的做法和習俗,後面是有一套完整而自洽的價值觀念體系的。站在傳統社會的角度看傳統,這是“理所應當”的。

    然而社會發生了變革,“現代”從“傳統”中發展出來,並且戰勝了傳統。這時候,傳統已經不佔據統治地位,變成一種停滯的亞文化。現代則把傳統解構,找出現代需要的現象,告訴我們,這些碎片叫做“優良傳統”並加以全新的詮釋,而剩下的叫做“糟粕”,掃進垃圾堆任其腐爛。我想這是根本原因,“優良傳統”不具有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是改造變形後產生的新事物。

    所以可能有些朋友看日本南韓等國的文化,看到的是“傳統”,我則看到的是“現代”。認為“文化和優良傳統……日本卻傳承了下來”,其實是日本的“現代”,比中國搞得好,從而把傳統的碎片詮釋得好,罷了。

  • 2 # 聖劍17

    什麼才是傳統文化,這理念有一個定義以及圍繞定義發現我,或者取樣的問題。

    我們看看社會的文化存在,什麼才是傳統文化,中國文字,中國文字所形成資訊集合,昨天的資訊集合。繼承是過去事物所攜帶的體現。你會發現哈,絕對中國文化的攜帶者要比解放初期多了很多,甚至現代華人,每個人都是傳統文化的攜帶者。而解放前僅有秀才以上的受教育者。也就說文化是文字量化體現於人們對文字資訊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傳統道德在以文化這種表達存在的資訊方式存在於人們的意識裡。簡單的說具有文化的人才有真正理解看見傳統道德文字化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天每一個華人都是傳統文化的攜帶者。絕對人口世界第一。沒有少只有多,繼續增多,多在文化理解的層次和質量。為什麼這麼說。

    真正見到傳統文化文字並理解的人所佔人口比例增多了!真正理解傳統文化的層次提高了!你可以直接諮詢這方面的專家。你可以看到專家的影片資料。也就說中國傳統文化的資訊量存在社會人群中的保有量是非常高了!並且有繼續提高,繼續升級的社會實踐以及發現的可能。

    以前人們要得到一本書需要購買,甚至一本好書會覺悟一個人,而今天中文資訊積累是什麼概念啊!中國文化和民眾的具體客觀的說非常近了,甚至一部手機都可以得到如意智慧。

    我可以理性的告訴你,中國社會不會放棄傳統文化,只會透過社會實踐不斷豐富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

    所謂的傳統文化的丟失理念,可能是反應為人們思想理念的更新速度快吧!其實啊!一旦人類母語是中文,這個中文體系的邏輯就已經體現於文化教育的就是了!問題是傳統文化本身就有社會需要的取捨。以及時尚文學的導引。

    文化現象是一個變化的體系所謂的傳統文化也會因為自己的境界而發生巨大的變化,甚至會在社會福利化以後體現於更大的加強。因為一個人的意識以及意識邏輯必須向著文明理性的方向進發。這一理念必然由個性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進發。我不覺得母語體系這麼柔弱。

    擔憂的是什麼,大家的擔憂也有道義!因為包括自己在內沒有了絕對信仰,或者具體傳統道德行為體現了!問題在哪裡!哈哈!也許就愛在社會層面的意識道義的選項吧現代人的道德選項多了,具有社會法度的道德選項不是十分明確了!問題在這個地方,為不在傳統道德個體的絕對攜帶量上,哈哈!怎樣改變這個想像以及發生。

    很多社會大師都在做事情,都在為一種理念的存在而不懈努力。是要增加文化知識的絕對攜帶量,還是建立美好的更高境界影響。還是體現為母語文化的輝煌莊嚴,猶如詩經,猶如歌唱,猶如曼舞,猶如樂章,猶如美好的社會,猶如美好吉祥。你會發現母語具有開智慧能力內在。每個字,每個我詞彙都是一個美好的理念莊嚴的輝煌。呵呵本人是適用母語文字的繼續學習的學生,我學習母語機會和大家一樣開始了!我會用,儘量用母語機會,體現於母語邏輯的道義法度的體現。你可以發現我文字系列的目的在於啟示,啟示人們道義就在中文母語的本身存在裡。懂得了母語就永遠屬於了。當然這裡我並不排除人們希望更多的智慧獲得,以及智慧獲得渠道的豐富。

    哈哈不是我和別人的觀點不同,而是發現社會存在的資訊量的統計方法不同吧

    發展發展才知道變化,比較才知道美好!因為更多去存在唯有最美好,中文,傳統道德經得起歷史,我覺得同樣可以理性的體現於中華民族的未來。我們一道努力吧

    偉大的文明,偉大的祖國,偉大的後生必將無愧於祖先的文明本意。文化只是有限道德的集合。道德必然豐富和自我完美。。。而沒有了唯我性。。這一點非常重要。道德無我也,眾心也,道世界人性之道也!傳統是過去,過去包括了正反兩個方面甚至多方面的意義。道德必然需要更加理性的完美,道德必然面向全世界的莊嚴,道德體現於文明必然是人類實踐的全面描述和優秀文化的發現。

    發展是硬道理!哈哈儘管自己以前不願意提及。。。

    放心吧,朋友!放心吧我同仁,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也必然是全世界的。哈哈,美好鎖不住,道德自性來。人性通法度,智慧文明海。

  • 3 # 雲捲雲舒152754837

    個人的看法是:

    其一:傳統文化深受外來文化的強烈衝擊……

    其二:傳統文化在金錢居於支配地位的社會形勢下,顯得更為脆弱……

  • 4 # QiShi

    全國都是西方教育方式,連傳統節日都要禁了,漢字簡化向拼音轉化,像春節都不準放煙花,端午不準拔龍船,華人想要傳承都不知道去哪裡繼承,傳承什麼,中國傳統文化還沒消失全靠全國老百姓的堅持,國家再不倡導弘揚發展傳統文化,若干年後,傳統文化就需要考古了

  • 5 # 積山鬱

    我們傳統文化繼承的很好,繼承的人很多,譬如溜鬚拍馬,譬如假話連篇,譬如巧取豪奪,難道這不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嗎。

  • 6 # 深度科幻

    作為一名執著於科學科幻的作者,我從我的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誰在衝擊傳統文化?這是全世界的共有現象!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提倡傳承傳統文化,但如果要冒昧的問一句:為什麼要傳承傳統文化?相信很多人都答不上來,只能從道德強化要繼承本民族的文化。但就實際而言,所謂傳統文化大多都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這不僅是在我們國家,在歐美國家也同樣如此,在歐美一些國家進教堂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即便是在保守的伊斯蘭國家年輕人也越來越開明,因此衝擊傳統文化的首先不是歐美文化,而是現代文化!

    其次衝擊傳統文化的是最有生命力的世界文化,譬如說電腦、手機、網路等,並不能說這些文化產生自哪個國家,只是因為在當代他最有生命力,所以全世界都在學習。

    所以我覺得完全沒必要為此上綱上線,世界發展就是如此,每個民族都面臨這樣的衝擊。

    現代社會事實上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復興,但前提是足夠的優秀和科學!

    在歷史上,從沒有像今天一樣有這麼多人練太極拳養生(搏擊除外);也從沒像今天一樣有這麼多人靠針灸來治療疾病……因此現代社會事實上促進了一些傳統文化的復興,但前提是足夠的優秀、足夠的科學,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因為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糟粕有其精華。如果與時代相悖,與科學相悖,也就沒有了必要。

    舉例而言,在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明確要向全國的中小學推廣AI教育,為什麼不在全國推廣讀經?

    傳統文化是民族的寶貴記憶,但現代社會是科學的時代,應該抱著有選擇繼承,有側重的繼承的心態,過分的吹捧和貶低都不合適。譬如早些年某知名的紀錄片將秦軍弩箭的威力與現代狙擊步槍類比,並暗示秦弩更強。該紀錄片此種論調確實想讓華人更熱愛自己的傳統文化,但就實際而言,這種不負責任的神話只會傷害傳統文化,對整個民族的進步也毫無益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以(百) 字開頭的新婚祝福語一個!要十個成語或短語組成?